【战疫有我】行走的心灵“加油站”

“那天我不应该出去聚餐,这样我就不会被传染,我的家人也不会被隔离,我现在很担心我的家人,我的孩子还小,以后他要怎么办.....”新冠肺炎隔离病房内一名42岁的女性患者赵兰(化名)泪眼婆娑地向黄丽平倾诉着自己的心里话。


黄丽平是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身医学科的护士长,她有着6年的重症医学科(ICU)工作经验、4年的心身医学科工作经验,也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有着多重专业知识背景的黄丽平,在疫情爆发之后放下了在家的双胞胎孩子毅然奔赴前线,成为了医院象湖院区众多抗“疫”战士中的一分子,今天是她在前线工作的第12天了。


【战疫有我】行走的心灵“加油站”


第一次进入隔离病房的时候,黄丽平就注意到了赵兰,“她的情绪看起来不好,经常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床上,默默地流泪。同事们也经常鼓励安慰她,但她似乎并不愿意敞开心扉。”这种悲观消极的情绪对疾病的康复是非常不利的,黄丽平觉得必须采取一定的心理干预帮助她尽快改善目前的心理状态。一方面,她在电脑上查阅了赵兰详细的病例资料,熟悉她的病情和生活背景;另一方面,还与她的家属通电话,了解赵兰的一些喜好和习惯。


“基于对赵兰的了解,我开始有意地与她进行疾病康复、生活爱好等方面的交流,才终于打开了她的心扉,她愿意向我吐露心声,那个时候我觉得很欣慰,只有患者愿意倾诉,我们的心理疏导才有作用。”在治疗的间隙黄丽平都会挤出时间,握握赵兰的手,问问她的情况和感受,她告诉赵兰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听听音乐,做做放松训练。


“下一步我会运用接纳承诺疗法激起患者寻找新的应对方式去改变现有的情绪,进行行为激活,从而改善患者焦虑、悲伤的情绪,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早日战胜病毒。”黄丽平说道。


在隔离病房内的患者没有家人的陪伴,看不清医护人员的样子,不能随意地走出病房,加上对疫情的未知,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担忧心理。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和社会大众群体也面临着一定的心理恐慌,黄丽平所在的心身医学科很早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针对社会大众群体、前线医务人员、隔离患者三类人员均采取了不同的心理支持措施:对大众群体建立了线上免费问诊平台;对医院前线医务人员建立了心理干预群并制作了线上量表进行自测,掌握信息后电话一对一进行疏导;创建医患心理疏导群,科室医务人员随时接受患者的倾诉,并进行心理疏导。


【战疫有我】行走的心灵“加油站”


“这里有一个声音很好听的护士,她是心理治疗师,她每天都会来看我,鼓励我。他们还有一个群,里面有很多心理医生,他们很耐心,很温暖,我的心里话都可以告诉他们,他们的话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勇气。”隔离病房内赵兰与家人视频时,语气变得缓和了不少。


“除了治愈疾病外,我觉得我还应该做得更多一些,我告诉我的患者,积极乐观的心理对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是非常重要的,你们心里有什么担忧,都可以告诉我,告诉我们的心理医生,我们就是行走在隔离病房的心灵‘加油站’,愿意给你们注入源源不断前行的力量。”


来 源:卢玲玲/文 贾磊、黄丽平/图

编 辑:朱怡芯

审 核:黄霞、叶萌

终 审:李君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