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海最窄處也有30千米,蝗蟲怎麼飛到阿拉伯的?

日斤58484798


其實是風吹過去的,他們也不知道往那飛。你覺得它們有GPS導航嗎?有歷史記憶嗎?我猜不是,達爾文理論參考一下


向乾進


從這次南亞地區巴基斯坦、印度發生蝗災來看,這些起源於索馬里半島的沙漠飛蝗,穿過了紅海南端最窄處是曼達布海峽,而該海峽最窄處只有30公里左右,這麼一個小小的長度不足10cm蝗蟲是怎樣跨過的呢?下圖

最大的可能是藉助風力,紅海地區緯度位置較低,終年高溫,雖然說這個地區常年盛行東北信風,但在一天之內,風向也不是那麼穩定,這個地區被陸地包圍,白天陸地升溫快,對流旺盛,就會出現強上升氣流,蝗蟲會藉助空氣的上升運動,有些類似於我們在運動場上看到“撐杆跳”的運動員,做了一個拋物線運動,蝗蟲相當於在高空做了一個滑行,滑到了對岸。

還有一個可能的是藉助同伴為支撐點飛過紅海,這些蝗蟲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大約有300多億隻,在飛越紅海的過程中,它們中很多死亡了,並掉入水中。眾多蝗蟲的屍體形成了在水上漂浮的墊子。而其它的蝗蟲則能享受前者為它們帶來的便利,在這些墊子上休息並以前者的屍體為食,休息好之後,它們又再次起飛繼續飛行。

另一種可能性是進化的結果,蝗蟲也是成千上百萬年的進化,為數眾多蝗蟲當中,已經進化到可以飛行曼達布海峽的能力,不排除飛越紅海有大批死亡,但蝗蟲有近21天的繁殖能力,我們人類沒能覺察到時蝗蟲數量的減少,從圖1中可以看到,有大批蝗蟲堆集在曼達布海峽兩岸,這些蝗蟲可能是少部分飛去之後,在北岸大量繁殖後聚集,這些蝗蟲本來就是在北岸出生,不是飛過紅海的。

蝗蟲飛越曼達布海峽,這可能還不是什麼困難,據國際科研人員發現,在300~500萬年前就有蝗蟲飛越5000公里的大西洋,這恐怕是我們最難理解的。所以對沙漠飛蝗的認識我們還是處於探索階段。


地理縱橫


這可能是蝗蟲史上最悲催的一次災難了,2000年5月,新疆北部發生特大蝗災。當時政府考慮用生物方法管制,當時找了70萬隻雞鴨去治理蝗災。比較有意思的是,當時有3萬隻鴨子

是從從浙江長興採購,再從蕭山機場做飛機✈新疆吃蝗蟲,這些鴨子足以載入史冊,足夠他們吹一輩子了。

當年的“鴨子大軍”在新疆草原投入戰鬥後,戰果累累。新疆的優質草原上地毯般覆蓋的蝗蟲被鴨子徹底殲滅,鴨子們的光輝戰績也得到了新疆滅蝗最高司令部——新疆治蝗滅鼠指揮辦公室的首肯,他們在考察結果後指出:鴨子捕蝗能力強、捕食量大、“軍”紀嚴明,出動鴨子是草原清剿蝗蟲、保護生態最為行之有效的辦法。希望印度和巴基斯坦可以借鑑一下。


胖子24207911


蝗蟲是飛蝗,不光會跳,而且會飛,沙漠蝗蟲每天可飛行100一150公里,當然不是一直飛,會中途停下吃食物,補充能量。沙漠蝗蟲由肯尼亞向北經過埃塞俄比亞,再向北進入吉布提,一路人馬向東進入索馬里,然後再向西北進入吉布提,兩路大軍從曼德海峽越過紅海,進入阿拉伯半島,登陸亞洲。



曼德海峽最窄處僅有26公里,不僅如此,海峽中間還有火山島,幾個小島無疑是合適的休息處與跳板,間接助攻了蝗蟲登陸。


假如蝗蟲每日150公里順風飛行,極有可能一口氣飛行30公里,從而越過紅海。

還有一種可能是隻有少數沙漠蝗蟲進入亞洲,但當地氣侯合適,蝗蟲子一代產卵到起飛僅需二至二週左右,下一代成蟲又產卵,一個月便可發生二代成幾何數字增長,形成蝗災。

目前鄰國巴鐵印度蝗災已形成,也是有可能進入我國的兩個途徑,雖然現在疫情緊張,但也因未雨綢繆,第一派專家支援領國,拒敵於千里之外,同時也能實踐積累經驗,第二,國內有可能的進入通道嚴密防控,用最小的損失,保後方平安。


尋味陝西


蝗蟲有多種類型,近期在東非、南亞肆虐的蝗蟲是沙漠蝗蟲。

沙漠蝗蟲有幾個明顯的特點和其它蝗蟲不一樣:它們是最善於飛行的蝗蟲;是最喜歡群居的蝗蟲;是食譜最廣的蝗蟲。

由於沙漠蝗蟲幾乎什麼植物都吃,甚至連樹皮都不會放過,所以,它們的體格強壯,性格兇猛,這都為它們長距離飛行打下了基礎。而且,喜歡合群的沙漠蝗蟲聚集的越多,性格變得也更為暴躁,飛行的也更遠更高!



沙漠蝗蟲每天飛行距離可以達到100到200公里,最高可以飛到2000米的高空。當然,它們還可以飛得更高,只是再高就太冷了。這裡要提一下沙漠蝗蟲的另一個特點,那就是怕冷不怕熱,怕溼不怕幹,因此,它們基本上無法翻越喜瑪拉雅山,高不是主要的,關鍵是太冷了。

既然沙漠蝗蟲有如此強的飛行能力,跨越紅海當然不在話下了。紅海最窄處為30公里,就是比這寬上2倍、3倍,又豈能難住沙漠蝗蟲呢?所以,當也門出現沙漠蝗蟲,世界糧農組織向東非國家發出預警後,這些國家還沒怎麼當回事,不經意間這裡已經遍地都是蝗蟲了。



當然,蝗蟲不可能只會經過紅海最窄處飛到東非。紅海最寬的地方超過300公里,蝗蟲又是怎麼飛越這麼長的距離的呢?實際上,沙漠蝗還有藉助風力飛行的特點。如果風力很大,沙漠蝗將飛行的更遠。從去年底到現在,西亞、東非、南亞已經多次出現了比較強的氣旋,這讓蝗蟲飛行起來更省力,飛行的也更遠。所以,沙漠蝗不僅為害東非,還翻山越嶺,跨過海灣,飛到巴基斯坦和印度繼續肆虐,瘋狂吞食農作物。

看到這裡,大家領教到沙漠蝗蟲的厲害了吧。沙漠蝗蟲是世界公認危害性最大的一種。由於這種蝗蟲飛行高,遷徙快,防治起來難度相當大。從去年年底發生沙漠蝗蟲以來,東非和印巴兩個國家,都分別有數十萬公頃的農田被毀,損失慘重,很多地區可能會顆粒無收。如果這次沙漠蝗蟲得不到有效控制,東非、南亞將因為缺糧而造成嚴重的人道主義災難。



高山流水116820061


上世紀60年代,一艘外國貨輪(忘了哪個國家的)在印度洋上空發現一片烏雲,因為飛累了,雨點一樣落到船甲板上,疊壓的無法清除……

它們是非洲大陸的蝗蟲。發現地與非洲大陸已300多公里。那時學者已經證明一些蝗蟲遠徙是靠上升氣流和大氣環流來完成的,它們不需要很費勁。

我們可以看看非洲蝗蟲的遷移路線,呈北東向約40°方向一直延伸,似乎不帶拐彎的,遇山過山,遇海過海。

但天然屏障喜馬拉雅山是隔斷氣候帶的,氣流更多的是從北部阿富汗,土庫曼斯坦分流,這裡地處高山屏障氣候惡劣,沒有植被(餓死它們)。另一少部分南下至印度,緬甸,泰國等。在這裡有很多變數。因為沙漠蝗不喜歡潮溼雨林氣候帶(食譜不對應),不喜歡山區,喜歡丘陵平原。所以它們適應的食譜主要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一帶。歷史上也是這樣,沙漠蝗在那裡轉來轉去。



落地的果子


此次肆虐東非以及南亞的蝗蟲品種為沙漠蝗蟲,這種蝗蟲最高可以飛到2千米的高度,一天之內就能遷徙150公里,顯而易見這種個頭不大的昆蟲飛行能力還是很突出的。



儘管紅海南端的曼達布海峽非常狹窄,但也有30千米寬度,按常理來說即便沙漠蝗蟲飛行能力很強,它們也不可能不間斷飛行這麼遠的距離,就算換做鳥類也極少有能連續飛行幾十公里而不歇腳的,但是為什麼蝗群最終突破了這道看似不可逾越的屏障了呢?


其實對於這件事,人們的關注點不僅要放在蝗蟲的飛行能力上,同時也不能忽視蝗群也有捷徑可走的可能性。

蝗群除了可以通過紅海南端的曼達布海峽進入阿拉伯,還可能有很少部分蝗蟲通過進犯埃及飛躍蘇伊士運河後一路迂迴侵襲至阿拉伯半島,而最關鍵的是蘇伊士運河的平均寬度僅有300多米,飛躍這段距離對蝗群來說簡直是易如反掌。

除了有捷徑可走外,有句詩叫“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因海陸溫差產生的強勁風力也是幫助蝗群飛躍海峽的重要因素,就算面對30千米長的距離,遮天蔽日覆蓋方圓上百公里的蝗群一樣可以藉助海風抵達對岸,雖然中途折損很多,但蝗蟲最大的能力就是繁殖,只要有合適的氣候土壤環境,蝗群就能大規模爆發。

再者也不排除阿拉伯半島本身就有沙漠蝗蟲,這就不難解釋為什麼這些小昆蟲會出現在阿拉伯半島了。



關注『仲夏輕颺』持續為您奉上新鮮優質的國際資訊!


仲夏輕颺


俗話說得好——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蝗蟲也是如此。仔細研究你會發現,這群蝗蟲非常聰明,還有天然的導航系統,這也造就了這批蝗蟲可以穿越紅海。

▲蝗蟲受災情況圖,紅色為重災區

那麼問題來了,這一批蝗蟲到底是怎麼穿越紅海的?又是走了什麼樣的路徑?以及最終結果會如何。

其實,想要搞清楚蝗蟲走了什麼路徑,只需要搞清楚沿途受災國家就可以了。畢竟蝗蟲飛到哪吃到哪,也就留下了足夠的痕跡,也給了我們找到蝗蟲軌跡的方法。

從這張圖,大致可以看出來蝗蟲受災國家分別是:埃塞俄比亞——厄立特里亞——(紅海,亞丁灣)——也門——沙特阿拉伯——(波斯灣)——伊朗——巴基斯坦——印度。

——————手工畫圖,不是特別清楚————

其中,括號裡面的是海灣,也就是說,這批蝗蟲從開始爆發,一直到達如今的巴基斯坦和印度,穿越了重重的山脈阻隔不說,還有可能穿越了三個海灣。那麼蝗蟲真的這麼能飛嗎?

其實單個蝗蟲的飛行能力並不強,然而一旦成群,將會造成蝗蟲性格暴躁。再加上蝗蟲聚堆之後,將會消耗大量資源,進一步刺激著蝗蟲群必須遷徙才能活下去。

而蝗蟲一旦成群,一天就可以飛行150公里。那紅海有多寬?如果說小於150公里,對於蝗蟲來說輕而易舉。如果大於150公里,那麼蝗蟲又是如何飛過來的?

▲紅色為紅海

紅海位於非洲東北部和阿拉伯半島之間,最寬的地方有306公里,最窄的地方只有30公里。那麼最窄的地方在哪裡?這個地方位於紅海南端的曼達布海峽。

也就是說,只要蝗蟲幸運的話,恰好飛到曼達布海峽,就可以直接跨越紅海,也就從東非地區來到了阿拉伯半島。然而,實際當中,蝗蟲並沒有這麼好的運氣。

假設只有一部分蝗蟲從曼達布海峽飛躍紅海,那麼其他蝗蟲又是怎麼過去的呢?

也是靠飛行,但是有借力!正如上文所說,紅海最寬的位置有306公里,最窄的地方有30公里。因此有一個可飛行區間——30公里到306公里。

我們算個極端情況,假設紅海方方正正,寬度全部是180公里,這也要超過蝗蟲150公里的日均最大量。但是不用怕,還有風可以藉助。

其實早在2019年2月份,東非地區就已經發生了蝗災。不過,之後大部分時間都侷限於東非地區,並沒有跨過紅海。然而,一年時間過去了,還是跨過去了。

這是因為,過去一年時間,總會有從東非地區的海風往阿拉伯半島吹。只要機會合適,蝗蟲就可以乘著海風飛到阿拉伯半島!

在海風的加持下,蝗蟲一天多飛一個30公里不成問題。更何況上面是極端假設,並不是每個地方都是180公里的寬度。可能還有地方是剛超150公里,有的地方不足150公里。

▲從紅海栽進阿拉伯海

如此一來,給蝗蟲能夠飛越紅海的機會更多了。但是也出現了另外一個問題,在這長達100多公里的飛行過程中,蝗蟲不會迷路嗎?為何不會一頭栽進阿拉伯海?

你還別說,真不會。作為人類,可能會在大海上迷失方向,但是蝗蟲可不會,它本身擁有著一個叫偏振光的導航系統,這個系統有多強?又是如何運轉的?

當太陽光(月光)穿過大氣層進入地球后,會出現散射現象,從而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偏振。通過偏振現象,又可以確定“自己”的方位,因此是一種天然的導航器。

可惜的是,只有動物掌握了這種方式,人類無法憑肉眼靠偏振光導航,蝗蟲就是掌握這種技術的動物之一。有了偏振光導航系統,蝗蟲就可以保證自己直線飛行。

▲蟋蟀也會(沒找到蝗蟲的示意圖)

有了直線飛行的能力,再加上海風的作用,一隻蝗蟲想飛躍紅海就簡單的多了。當然了,除了直接飛越紅海之外,蝗蟲還有另外一條路。

▲方式①繞路

如上圖所示,通過這種繞行的方式,其實蝗蟲還是可以到達印度,只是花費的時間可能要長一點。


史之策


本次的蝗蟲首先非洲東部聚集,然後飛躍紅海,到達阿拉伯半島,然後持續飛行,到達印度和巴基斯坦。從蝗蟲遷徙的路線地圖上看,其跨越紅海最窄的曼達布海峽也有30公里,這些蝗蟲是怎麼過去的。

跨越紅海不是事兒

其實,單隻蝗蟲的飛行能力有限,禍害能力也極其有限,但是一旦聚集成巨大的蝗蟲群以後,不僅破壞性增強,蝗蟲群的巨大規模,和風結合以後,就會產生奇特的效果。蝗蟲群藉助風力,不用自己費力,就可以隨著氣流持續飛行幾個小時,每天可以飛行150公里,跨越紅海對它們來說不值一提。

跨越大洋的蝗蟲群

1988年的非洲蝗災爆發,隨後蝗蟲群完成了一個創舉,讓世人咋舌稱歎,原來人們在美洲發現了它們的蹤跡。這些蝗蟲群們只用10天時間,就跨越了大西洋,到達了數千公里之外的美洲。

當蝗蟲的種群數量達到上幾千億隻時,跨越浩瀚的大洋對它們也不是啥難事。依靠龐大的數量,藉助風力滑翔,蝗蟲群體可以連續飛行9個小時,每天飛行150公里。即使有蝗蟲在飛行過程中死亡,殘骸聚集漂浮在大海上,其他的蝗蟲就輕功水上漂一樣會踩著他們同類的屍體,稍作休息,然後繼續不斷飛行。


量子實驗室


這個問題應該是圍繞著目前大家議論紛紛的蝗蟲已入侵印巴,會不會波及我國的熱點所提。

看資料,以蝗蟲一天間歇中可以飛100多公里來看,體質強壯的一口氣飛個三五十公里還是可能的。

紅海最窄處才30來公里,蝗蟲們順風時你追我趕就飄過去了,雖然會有好大一部分弱者落入海中,但優勝劣汰法則顯示,能飛過去的必定是種族最強的,保證了它們的種族能在新的地方重新壯大。

雖然我們有天然屏障青藏高原阻擋,但不能排除它們之中強壯部分乘風而來,大家別忘了現在是什麼季節,印度洋的夏季暖風會助它們一臂之力的。

所以我們不能大意,早做準備為好。即使它們不能越過青藏高原,但如果它們繞過青藏高原,迂迴從緬甸進入雲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