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病毒的战役中,最先熬不住的会是农民吗?为什么?

二宝故事


提这个问题的人,您真是想多了,我假设您的问题说的是食物供给方面,如果再继续封锁下去 先吃不消的是普通的城里人,城市里的一切物资供给都需要从别的地方源源不断地运过去,真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没有哪个农民会再去卖粮卖菜,一家5口人只要有两亩地 他们就饿不死。方便面也需要面粉 ,面粉是小麦做的 没有食物原料他们用什么来给城里人做方便面,城里人吃什么呢?至于其他的物质享受,什么古董名包首饰之类的先放一边吧,一套房子几百万有什么用呢?毕竟这些玩意儿不能吃啊。真到了大饥荒的时候,一套100平米的城里房子可能都换不来农民手上的100斤大米。p:我舅舅家有40亩地,估计我们这一大家子怎么都不会饿死的[呲牙]


江苏童德大醉蟹


最先熬不住的肯定不是农民,而且恰恰相反,我觉得如果疫情继续持续,恐怕最能熬的就是农民了。

我这么说并不是因为农民个个家底厚实,根本不在乎疫情,而是因为农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高。

农民,特别是上了岁数的农民,绝大多数都经历过特别艰苦的岁月,甚至都挨过饿。因此,吃饱喝足,他们就很容易满足了。

小时候我在农村,当时觉得馒头、大米饭,就是人间美味了。要是平时能吃上一顿馒头、大米饭,那简直就跟过年一样。

现在,农村人馒头、大米饭还是有保障的。而且农民通常都是储备一年的粮食,就算疫情持续时间再长,也肯定不会挨饿。

东北农村,冬天几乎是不买菜的。

秋收之后,入冬之前,就会储存土豆、大白菜,腌酸菜。

冬天基本就是土豆、白菜、酸菜,这几样轮着来,很少买青菜。

东北农村也很少上街,本来冬天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现在的东北农村,可能多了一项活动,家家户户打扑克、打麻将,只是不能走街串巷打麻将了。但农村人口多,自己家也很容易凑局的。

也不用担心有人上门来砸麻将机。

我觉得疫情持续,最先忍受不了的,恐怕就是那些做小生意的了。开小饭店、美容美发、小旅店等等服务性行业。虽然我昨天在文章中说,疫情过后,这些行业肯定会赢来报复性反弹的春天,但面对着高房租、员工薪酬,他们能不能熬过这个严冬,就不好说了。



我农村的。在外地打工,今年由于疫情,出去不了。过年家里备了一些水果,蔬菜,肉食大米,面粉。。。我家现在8口人,吃到农历17,我夫人又买了面粉和大米170元,前天肉就剩下猪屁股了(不到10斤),又杀了一只鸡,昨天村口有来卖鸭蛋的,买了75元的。(过年后就花了这么多钱)。青菜自己地里种的青菜如果不老的话,可以吃到收小麦。我没有房贷车贷,自己手里有一些现金,,,生活质量肯定要下降,但是要说最低生活保障(饿不死),城市能比吗?我们五六线小县城,企事业单位工资大概三千左右吧!,好多不上班的没有工资,有些还有房贷车贷。。。


民平柳勇


本人是农民!每天在家就走走路喂喂猪!地里有才,白菜,娃娃菜,青菜,蒜苗,豌豆颠…………腊肉也有,鲜肉也有!盐巴有一箱,味精酱油醋……这些是囤了的!

肉吃完了,有猪可以杀。今天从京东买了点菜籽,明天就去种!实在不行还可以去挖猪鼻孔嘛🐷。




一个小农小李


最先熬不住的肯定不是农民

我就是农民,老家麦子上万斤,院子里长的菠菜已经能吃了,3个月都吃不完。土豆,白菜,大葱,萝卜,应有尽有。两年一毛钱不挣都没任何问题[大笑][大笑]

地里辣椒,茄子,西红柿,豆角等等蔬菜苗都已经预好了,过段时间就栽上了。

综上所述,农明一点问题都没有[呲牙]

相反,住城里的,人口多又没多少存款的,肯定撑不了多长时间,我城里的亲戚现在已经快没菜吃了,由于交通不通,农民惜售,菜价越来越高,都叫苦连天的[酷拽][酷拽]





春风FCH


为什么想着最先熬不住的会是农民呢?因为农民是弱势群体吗?因为农民最穷吗?每天身居农村的家中,想想疫情发展的势态。扪心自问,如果这场战疫是一场持久战,我们一家人能熬多久?

目前一家四口人,农村自住房,城里没买房,没房贷压力,无欠款,当然存款也不多。如疫情一直持续,考虑的首要是吃的问题。吃得温饱在农村是不成问题的,就算去年没有种田地,但今年一开春,马上可以进行春耕生产,投入生产三、四个月后即有收获。所以说农村不存在无米下炊的情况。农村疏菜更是大量自产自足,如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十足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居于农村,如果确实疫情无限延期。惟一难以应付的是教育费用。两个小孩的教育费用一年需要五、六万,如果无工可打,最后陷入困境的是小孩不得不缀学。当然,出现那种情形的应该不止一家独有,应是普遍,教育的困境来袭,很多家庭避无可避。

其实疫情持续,现在很多开始拚的就是手头存款,存款越多,支撑得越久。其他如股票、基金等难以套现的财产类,反倒不如现金稳固。

其实最先撑不下的,是有房贷、车贷的进城农民工。手头存款已经投入房产,供着车,本来就每月所剩无几。偏偏又不是体制内,两月不开工就无钱买粮,更别提房贷,一旦断供,房产马上面临被 银行收回的危险,现在肯定是急得吃不好,睡不安,焦虑得不行。

所以说农民最先撑不下的,还是低估了农民,农民的生命力强着呢,到底是土地的主人,粮食的创造者。一旦出现危机,民以食天,粮食的重要性任何东西都 不可替代。




冰冰情感夜话


个人认为熬不住的是城里那些没稳定收入的人。因为这不是战争,疫情不管多久解除,农民的地还是像平常一样,可以种的,该怎样就怎样,家里肉类也差不多能自给,只是比平常少了些乡亲往来。,城里有固定收入的次之,虽然有钱,但受疫情影响,物流没了平时的快捷高效,间接导致了化肥种子的供应及瓜果蔬菜的流通,也就没了平时那样的方便了。影响最大的就是没固定收入的人了,什么都掏钱去买,没多少存钱的话真顶不了多久。


打点酱油和稀泥


我认为农民肯定不会是最先熬不住的。因为农村几乎没有生活成本。这是和城市最不一样的地方。

不过这里面估计也有不少人会误会。比如很多人会认为农村有地,农村养着家禽,养着猪,牛,羊。家里有粮食,院前有菜地。吃喝穿都能自己解决。人家怎么会害怕病毒呢?怎么会害怕封村呢?不管怎么不让出村,人家就在自己家里,生活问题就都能解决了。

其实实际当中也不是这么简单的。我们来看一看:

  • 很多新时代的农村人也都是以打工为主。有的是在附近打零工。有的是在建筑公司做建筑工。有的是在工厂做技术工。还有很多在超市,物业做服务工作的。他们的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就是出去工作的来源。很少有时间自己在家里种菜,很少有自己在家里可以养家禽家畜啦。其实从这一点上来看,农村早已经和城市的人没有根本的区别啦。

  • 家庭的生活物资也是主要靠购买。由于家里不像以前种地了,也不像以前那样养殖了。所以,基本不会有在家种的粮食了。我记得很久以前,农村的亲戚会有自留地,会自己种小麦,还会用自己家种的小麦磨面粉。那可是比超市里卖的要好吃。可现在大多都没有了,农民也是一样要到超市采购这些面粉啊,大米啊。甚至是蔬菜也要去超市买。

  • 我知道最尴尬的一类农村人。他们是年青一代,自己的老人不跟自己住,比如家里有其他的兄弟。自己的房子里常年都没有人。只是在春节的时候回去住一下。给老人拜拜年,和老人团聚一下,春节过后马上就要回到打工的城市。这些人的家里就惨了,都没有什么粮食,没有什么生活物资,因为他们计划的是,春节去老人那里聚餐,吃老人的。过了初四,就往回走了。什么都是凑合。这一封村可就惨了,什么什么都要买。这部分人估计就是农村最早熬不住的人了。

总结:其实农村和城市比起来最大的优势还是房子。一般农村都是自建房,没有什么贷款可以担忧。人家住到什么时候都是自己家的房子。

所以,我认为只要是在农村长期生活的农民,是不怕这次的疫情的。他们虽然没有自己种的粮食,可毕竟农民自己也有储存粮食的习惯,每家都会有很多的粮食储备,农村的超市也应该都有卖菜,卖粮食的。物价肯定比城里要便宜。因此我认为,农民不应该是疫情里最先熬不住的。因为我们有家底儿。

大家好,我是北京城市专家@北京范儿。有关北京相关的问题您都可以向往提问。


北京范儿


最先熬不住的是农民工,最能熬得住的是农民。这不是在玩文字游戏,也不是在偷换概念。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把农民和农民工混为一谈。实际上农民和农民工之间并不完全等同。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的农村出现了一大批职业的“农民工”。什么是职业的“农民工”呢?听我细细说来!

所谓职业的“农民工”就是那些完全放弃了农业生产而全家进城务工的年轻一代的农民工。这些人不甘心于像自己父辈和祖辈一样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在田地里耕作,不愿意守着一亩三分地,赚着三瓜俩枣钱。而是将自己在农村的分包责任田转包给其他人。自己和家人则全年外出务工,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回到农村!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发展。而企业的数量急剧增长则意味着需要大量的工人参与到企业的生产中去。但是在当时正式的工人都在国营企业和工厂工作,并不会放弃自己的铁饭碗投身于民营企业的车间之中。因此那些想要利用农闲时外出赚钱的农民便进入到城市中的各个工厂成为工人。“农民工”一词应运而生。

但是最早一批的农民工都是在不耽误老家农事生产的空闲时间进入城市务工。每逢春耕秋收之际,便会回到农村去完成作物的播种和收获工作。当时的农民工外出务工时主要集中在建筑工地、砖瓦厂和煤窑等。

但是进入到21世纪之后,越来越多的工厂引进了生产线和车间,越来越多农村来的年轻人进入到这些工厂务工。生产线和车间的生产模式需要相对固定的劳动力和操作手。

因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能够在农忙季节返回农村老家,而是只有在年底工厂车间停止生产之后能够回家过年。春节一过便要早早的踏上征程,回到城市,回到工厂,回到生产线上来,开始新一年的工作!



因此这些人便不得不把老家里的责任田承包给其他年迈的留守农民耕作,自己和家人则完全的成为了大城市的“农民工”。他们过着如同国企里的正式工人一样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唯一不同的是他们随时可能面临着停产、失业和失去工资来源。

这些职业“农民工”自己和家人一年的生计和开支全部依赖于外出务工所赚取的辛苦钱。按照往年的惯例,这些人应该在大年初七之前便回到城市,回到生产岗位上。



但是今年因为疫情,因为全国各地为了抗击疫情而采取的停工封城政策。这些职业的“农民工”便不得不滞留农村老家。既无农田可以耕种,又无收入来源维持开支。这些人每天都在煎熬中等待着工厂复工的消息传来。


而对于那些仍然从事着农事劳动的农民来说,似乎封城与否对于他们来说并无影响!毕竟现在春节刚过,正值正月时分,气温依然十分寒冷,全国各地的农业生产工作还没有正式展开。只要家中有着足够的存粮,地里有着越冬蔬菜供其食用,他们就能够依然过着如同往年一样的小生活。


所以说,这次疫情采取的防范措施影响最大的是农民工,影响最小的是农民。


珞珈山的猫


在这场战役里,最先熬不住的不是农民,而是刚刚想转型到城市的人。这类人用自己的一点积蓄努力在城市中挣扎着,想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一部分人可能贷款买房,一部分人做生意来维持生活。这期间房贷是一部分压力,如果是上班族还好一些,但是有很多人可能是底薪较低甚至没有底薪,要付房贷,要照顾一家人,如果有孩子又是一批大的开销。做生意的很多是家庭式的,一家人要靠这个唯一经济来源。

吃的问题,农民都会想办法,他们可以把不起眼的东西变成各种美食。但很多想转型到城市的人有很多都需要购买,原材料需要购买,甚至他们可能没有农民可以“变废为宝”,他们承受的压力会更大。

暂且称呼为新型农民吧,他们可能是最先撑不下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