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抗“疫”第一线!科技企业能做的比你想象的更多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正在用实际行动来对抗疫情。相比捐款,深入一线来协助抗击疫情,显然是更加正确的决定。让我们欣慰的是,各行各业都在为抗击疫情出力。其中有不少科技行业公司不但捐款捐物,还利用自身的优势,为抗击疫情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奋战在前方的医护人员值得我们致敬,一些在此次疫情期间亮相的新科技、新产品同样值得关注。在它们的帮助下,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才能更好地战斗,我们也能尽早回归正常的生活。

深入一线阵地的“机器人”

为了守护更多人的生命,越来越多的“逆行者”出现在我们身边。疫情防控,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对突发情况,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闻令而动,200多支医疗队、25000余名医务人员纷纷前往湖北驰援武汉,在抗疫一线战斗。

深入抗“疫”第一线!科技企业能做的比你想象的更多

致敬时代中的“逆行者”

为了对抗疫情,与时间赛跑,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也利用自身优势,通过高科技的新品来帮助医务工作者抗击疫情。其中“服务型机器人”已经成为此次对抗疫情的最佳帮手,因为它可以避免人员直接接触,大大降低人群传染的概率。而且,机器人也能够完成强度更高的工作,用在抗击疫情第一线显然是最合适的。

哪些场景下最需要机器人的帮助?我想为医院等疫情高发地区消毒显然是最重要的。目前已经有大批消毒机器人在各大医院“上岗”,这类机器人的外观虽然没那么“科技感”,但工作效率丝毫不打折扣。消毒机器人可以将消毒剂雾化,并喷洒在医院的病房,再加上高强度的紫外灯照射,可以100%对物体表面以及空气等进行高水平消毒,不留任何死角。

深入抗“疫”第一线!科技企业能做的比你想象的更多

消毒机器人

消毒机器人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医院工作人员交叉感染的风险,可以助力医护人员抗病防疫。而对于一些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也需要一些机器人产品来满足广大普通人的衣食住行。

疫情当下,“无接触服务”逐渐成为主流,不少地区也已经将快递等行业的服务人员替换为机器人。比如京东已经在武汉投放大量智慧物流小车,这些小车在医院等高风险区域运行,通过无人接触的方式为人们送快递。技术人员则会通过系统来规划机器人的行动路径,将快递第一时间送到目的地。

深入抗“疫”第一线!科技企业能做的比你想象的更多

京东无接触配送

而在一些隔离区域,自动化的送餐机器人也成为标配。通过自动规划路径并导航,机器人可以迅速将餐品送到不同的房间中。几台机器人就能完成此前多个人工的复杂操作,提升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隔离区人员交叉感染的风险。

深入抗“疫”第一线!科技企业能做的比你想象的更多

广东顺德某企业捐赠“煲仔饭机器人”

当然,机器人不但能送饭,甚至可以做饭。近期广东顺德一家企业捐赠的“煲仔饭机器人”已经在武汉的隔离点投入使用,它将24小时为医护人员免费提供煲仔饭配餐服务。这台集装箱煲仔饭机器人每15分钟可出品36份煲仔饭,且全自动化操作,能大幅降低因人员接触而导致的交叉感染风险。

不难看出,此次疫情对于这些研发机器人的科技公司来说,同样是一次“大考”。如何保障机器人平稳运行,降低故障率,对科技公司都是不小的的考验。相信疫情过后,这些提升效率的机器人也会在更多的行业中发挥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隐藏在背后的“最强辅助”

都说一个好汉三个帮,抗击疫情的当下,自然少不了那些隐藏在背后的得力助手。我们为何能在疫情来临期间通过“云监工”的方式24小时查看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进程?这都离不开三大运营商对医院5G网络的建设。当然,5G网络可不仅仅是为了让我们可以更流畅的“监工”,它也为后期实现远程会诊、远程监护等业务打下基矗借助5G高速率的特性,全国各地的医疗专家可以在线上完成远程视频连线会诊,大大提升医疗工作者诊断病情的效率。

深入抗“疫”第一线!科技企业能做的比你想象的更多

华为支撑湖北移动、湖北联通开通蔡甸火神山5G基站

其中,华为也支撑了湖北移动、湖北联通开通蔡甸火神山5G基站。华为在1月23日紧急成立春节疫情保障项目组,仅在三天及完成了从网络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到光线铺设、架设基站、开通调测等整套建设流程,如此高的效率,可以说并不多见。

“AI”同样是此次抗“疫”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力量。在此之前,想要确诊一位患者,需要通过CT影响临床诊断。阿里达摩院医疗AI团队基于当前最新的诊疗方案,与多家机构合作,基于5000多个病例的CT影像样本数据,学习训练样本的病灶纹理,研发全新的AI算法模型。通过NLP自然语言处理回顾性数据、使用CNN卷积神经网络训练CT影像的识别网络,AI可以快速鉴别新冠肺炎影像与普通病毒性肺炎影像的区别,最终识别准确率高达96%。

深入抗“疫”第一线!科技企业能做的比你想象的更多

阿里达摩院医疗AI团队研发的AI算法识别准确率高达96%

据了解,一位新冠肺炎病人的CT影像大概在300张左右,医生对一个病例的CT影像肉眼分析耗时大约为5-15分钟,而AI识别一个病例只需要不到20秒,这将大大提高诊断效率,减轻医生的压力。

在此次抗“疫”行动中,快速分离病毒,完成相关基因测序等工作,也离不开AI算力与算法的帮助。各大云计算厂商先后宣布面向科研机构与医疗机构免费开放AI算力,也进一步提升了科研工作的效率。

深入抗“疫”第一线!科技企业能做的比你想象的更多

阿里云宣布向全球公共科研机构免费开放一切AI算力


或许有些人认为“AI”距离我们还很遥远,但在医学分析领域,病毒基因测序、蛋白靶标筛癣病毒与药物的研发等,都离不开AI算力的帮助。有了AI计算的加持,相关检测的工作效率将大大提升,我们能更快速地了解病毒的本质,给出更良好的疫情解决方案,这在争分夺秒的战“疫”时刻中可谓相当重要。

写在最后

奋战在抗疫战争一线的,除了辛勤的医务工作者外,也少不了诸多新科技的帮助。而且,很多新产品都是在此次疫情期间首次亮相,或者是专门为对抗疫情而打造的。这些新科技与新设备,都为对抗疫情贡献了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们也不难看出,很多科技不但能完成对抗疫情的使命,还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有效率。我们也相信在这些新科技的帮助下,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