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防控疫情”與“保障個體權利”並行不悖

越是在疫情之下,越需要對公民權利和法治精神的細心呵護與謹慎執行。

“严格防控疫情”与“保障个体权利”并行不悖 | 新京报专栏

資料視頻截圖

文 | 連清川

疫情阻擊戰依舊膠著。此次新冠肺炎病毒之“狡猾”,如果不能稱之為史上罕有,至少整個醫療行業都為之側目。在嚴峻疫情下,部分地區更加嚴格的管控出臺,既在意料之中,也是切斷病毒傳播路徑的必需,對此絕大多數民眾都能理解。

可最近極個別案例的出現,反映出一些政策在基層執行過程中還是需要避免走樣。此前網絡上傳出一段視頻,一家三口在家打麻將被舉報,結果衝進來一群“紅袖章”,二話不說便砸,而在市民辯解之時,更被拖出去毆打,麻將桌更被砸翻搗毀;還有一段視頻,是一家四口人在家打麻將被迫認錯。

這些反常和過激的處罰,顯然並不符合發佈封禁令的初衷。到目前為止,全國各地最嚴格的舉措也不過是“足不出戶”。這意味著,無論在如何危急的狀態之下,“家門”仍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門檻,自覺在家中隔離的民眾擁有完整意義上的個體權利——無論是與家人同桌吃飯,還是打牌娛樂。

公民的個人住宅,除非在公檢法等機關的犯罪調查搜查令等支持下才能進入;個人的私有財產(麻將桌)也必須在相關機構的批准下才能處置。疫情防控確實意味著,有些權利得做出讓渡,但有些法定程序不能輕易逾越。

“防控疫情”不是暴力執法的藉口,相反,這些粗暴的行為,還可能將正常正當的疫情防控引向極端,成為防疫的阻礙。

越是在疫情之下,越需要對民眾的權利和法治精神的細心呵護與謹慎執行,因為在防疫之下,人們會因為“禁足”產生創傷與焦灼。若執行手段太粗暴,可能會激起民眾的不配合——這很容易走向疫情防控的反面。

毋庸置疑,在對疫情的網格化管控責任很多都落在基層的背景下,很多基層工作人員難免出現過度反應的情況。但在嚴格的防控令下,保持文明執法和人文關懷,也並非只是跟現實“隔離”的“理想狀態”,而恰恰是基層高效防疫的需要。

基層面臨的問題或許的確粗糙,但越是粗糙,越不能粗暴;越是千頭萬緒,越不能偏離重心、眉毛鬍子一把抓。如果把防控力量都去盯著每家每戶裡面有沒有“聚眾打牌”,那對於基層防疫幹部來說將是多大的壓力和難度?將重心放在該防之事上,基層防疫幹部肩上的負擔或許也能輕些。

公共衛生危機,的確來自於公共生活。但正因為流動與貿易的公共生活,給中國帶來了富足與中國整體衛生水平的提升。防範與治理公共衛生危機,所依賴的,恰恰也是整個國家數十年來所奠定的公共衛生制度。

相信科學,相信政府,履行個人義務——這是我們終將戰勝這次疫情的心理支撐與義務支點。而將疫情防控賦予的權限擴大化到罔顧程序、什麼都管的程度,只能帶來更壞的結果。

邊界在哪裡?惟有“法治”二字。

□連清川(專欄作者)

編輯:孟然 實習生:張曉雨 校對:趙琳

萬眾一心齊“戰疫” ,打好武漢湖北保衛戰 | 新京報快評

以積極靈活的政策調度,保障企業復工復產 | 新京報快評

公共場所體溫檢測互認,也是高效抗疫良策| 新京報快評

秉持“首善擔當”,全面落實防控政策 | 新京報快評

《寄生蟲》和《美國工廠》都指向了同樣的現實真相 | 京釀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