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接觸,全天候,高精準,人工智能在疫情裡的運用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依然在蔓延,讓國人為之揪心。細心的網友可以發現,在這次抗擊疫情時,不少 高科技“裝備”正在第一線發揮重要作用。


不接觸,全天候,高精準,人工智能在疫情裡的運用

 

 2月4日,工信部發布《充分發揮人工智能賦能效用 協力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倡議書》,倡議進一步發揮人工智能賦能效用,組織科研和生產力量,把加快有效支撐疫情防控的相關產品攻關和應用作為優先工作。


人工智能助力體溫檢測

面對密集的人流,高鐵站、機場等交通樞紐採用傳統的手持式“額溫槍”“耳溫槍”顯然難以滿足需求,不少地方都增加了高效的紅外人體溫度快速篩檢儀,以快速檢測出體溫異常的旅客。

據介紹,這類設備利用紅外技術,能對大規模移動人群進行快速體溫測定,它們通過非接觸式紅外測溫方式,只需要在人流密集場所進行快速掃描,就能精準地完成人體溫度測定。進而再通過畫面上呈現出的不同顏色,直接判斷“異常溫度”。這種設備不但可以24小時不間斷工作,而且還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接觸性傳染的概率。

不接觸,全天候,高精準,人工智能在疫情裡的運用

  防控機器人成排查利器

  在視覺AI“張大眼睛”之時,語音AI正日以繼夜地撥打排查電話。

  基層街道社區的健康情況追蹤和流動情況排查,是當前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一環。但很多街道社區範圍廣、人員多、情況雜,社區工作人員通過電話或走訪,任務繁重又危險,難以快速完成。

  針對這一戰“疫”痛點,多家語音AI企業宣佈為抗疫一線的各級政府、醫療機構、公益組織等提供專門的疫情防控機器人或智能全客服系統。


不接觸,全天候,高精準,人工智能在疫情裡的運用

  

拿光谷來說,轄內有數萬居民及超4000家企業,每天至少需完成上千個電話的人員排查與信息採集量。而通過疫情防控機器人,可實現整體自動快捷呼出、全程錄音備查、自動高精確度轉寫以及自動彙總電話撥打報告,對重點防控對象還可實現自動標記,效率較人工提升數百倍。

  “1月27日項目啟動後,僅用36個小時,我們的‘疫情防控機器人’就完成各項研發工作,並正式上線打出了第一通電話,截至目前,已為江蘇、山東、重慶、湖北、北京等多地提供服務,並源源不斷接到來自全國各地的服務需求。”思必馳人士說。


AI“醫生”多管齊下

  

算法算力:助力抗病毒藥物和疫苗研發

阿里集團與李蘭娟院士所在的浙江樹蘭醫院合作,圍繞基於深度學習的快速Cryo-EM三維成像技術開發、融合拓撲和幾何特徵的深度神經網絡用於配體-蛋白質預測、基於深度學習的蛋白質結構預測、利用蛋白質序列預測蛋白質的三維結構等重點內容開展抗新型冠狀病毒藥物的研究工作。在疫情期間,阿里免費向全球公共科研機構開放一切AI算力,以加速本次新型肺炎新藥和疫苗研發的進程。

不接觸,全天候,高精準,人工智能在疫情裡的運用

 

智能醫療:輔助醫生CT影像診斷

在CT影像快速診斷方面,北京推想科技與武漢同濟醫院和深圳三院(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研究中心)合作研發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特別版,已於1月29日正式上線。據瞭解,該項目可對檢出的病灶進行測量、密度分析,支持患者前後片對照,提供量化數據對比結果,對患者進行轉歸分析,幫助醫生更快完成疑似患者診斷。據統計,截止到2月2日18時,已該功能已在10家醫院上線。


不接觸,全天候,高精準,人工智能在疫情裡的運用

  

智能機器人:“入職”醫院與醫務人員共抗疫情

上海鈦米機器人公司研發的智能消毒機器人已在武漢、上海等地醫院的隔離病房、ICU、手術室、發熱門診投入使用,可24小時不間斷工作,避免交叉感染,保障人員安全。

創澤智能機器人在山東省、甘肅省、廣西省、河南省、江蘇省、新疆自治區等醫院及衛生服務中心推廣應用,主要進行病人導診問詢、掛號診療等工作。

不接觸,全天候,高精準,人工智能在疫情裡的運用

  “通過這次疫情,我們看到了人工智能的作用。從技術邊界角度來看,人工智能的精髓在於代替重複性勞動,大數據的價值是通過對現存數據分析後進行知識發現、結論驗證以及對未來的預測,圍繞‘突發性’有很大發力空間。”左手醫生人士表示。

  “風雨過後,一定會有一波新技術應用落地。當下,我們會以公益為主,以技術報效社會,戰‘疫’當前,以AI前行。”思必馳人士如此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