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菌消毒產品斷貨的背後,一個行業被倒逼崛起

自新冠病毒爆發以來,一場全民“戰疫”在全國展開,隔離成為了人們切斷病毒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除了口罩被瘋搶,殺菌消毒產品也成為了從1月份以來的爆款,甚至是75%的殺毒酒精也一度脫銷。由此帶來的,是一場生活習慣的變革,而此次的疫情再次讓大家認識到“病從口入”的道理,殺菌消毒保障生活環境的健康觀念深入人心。

每次一次毀滅性的災難,打擊一部分行業的同時也會培養新的獨角獸,正如當年非典中崛起的阿里巴巴一樣,網購成為現在人們主要的購物方式之一。而如今人們對消毒殺菌的關注,也必將催生行業新的發展機遇。

消毒殺菌往事

1892年,漢堡霍亂爆發,在此次病毒的蔓延中僅登記的典型病人就達到17000餘例。

這場災難對當時來說,既是天災,又是人禍。

流行病對生命的威脅一直存在,像過去的天花、傷寒等等,霍亂便是過去長期存在的流行病之一。而生命在此面前,顯得是如此的脆弱,從統計學上看,霍亂的影響時常很嚴重:1831年當霍亂第一次襲擊開羅時,該城大約有13%的人因此命喪黃泉。

直到後來,人們發現霍亂爆發傳染的原因是,由一種可在水中生存數週的病原體—霍亂弧菌所致。於是當時西方各個地方開始了飲水系統的淨化和改造。

但新的汙水處理和淨化系統價格昂貴,使得改造在許多城市和地方很難一下推行落實,當時的漢堡便成為了一個典型的犧牲品,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在顧忌資金的情況下,像漢堡這樣的大城市堅持把昂貴的供水系統的改造計劃推遲到1892年,當時霍亂的光顧無可置疑地證明,是一處汙染的水源傳播了這一疫病。

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漢堡作為一座古老的自由城市,即使在新德意志帝國時期也仍然是自治的,並從易北河中不經處理地直接取水。其對面就坐落著屬於普魯士的阿爾託那城,當地政府體恤居民,設立了一座水過濾廠。

1892 年,霍亂暴發於漢堡時,它只是沿著作為兩城分界線的街道的漢堡這一側傳播,而另一側阿爾託那的人們毫髮無損。應該說,在城市分界線的兩側,瘴氣理論所強調的空氣和土壤狀況是相同的;但霍亂傳播的走向簡直比有意設計的還要雄辯地表明,水源供應在界定疫病發作範圍上的重要性,懷疑者終於啞口無言了。此後為杜絕細菌感染,漢堡等地開始系統地淨化城市供水,霍亂真的再也沒有返回歐洲。

飲水消毒在預防和消滅腸道傳染病中起了巨大作用。作為切斷傳播途徑重要措施的消毒,在其他方面還有食物消毒、空氣消毒、日常用品消毒、醫療器械消毒、疫源地消毒等。近幾年消毒劑市場發展迅速,截止2018年我國消毒劑市場規模達到100.1億元,年增長11.5%。


疫情促使消毒品需求暴增

新型冠狀病毒抵抗力不強,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此消息一出,市場對75%酒精需求量猛增,目前,除口罩、84消毒液脫銷外,酒精也處於搶購的狀態,很多藥店、便利店都出現了售空的狀態。

據媒體報道,由於現階段酒企多將95%食用乙醇用蒸餾水調製75%消毒用乙醇,使本已吃緊的乙醇市場供應緊張局面進一步加劇,局部價格出現階段性上漲。

據生意社透露,2月初,山東木薯普級95%乙醇報價在6200-6300元/噸,較節前上漲700-800元/噸;河南玉米優級乙醇報價6000元/噸左右,較節前上漲700元,不過,東北一帶,中糧、國投等大廠意向穩價,小單一議,大單基本維持原價,吉林玉米普級酒精維持在5000元左右,黑龍江一帶在4700-4800元/噸,小漲50-100元。

雖然這次的需求受一時疫情的刺激出現爆發式增長,但是由此帶來的健康觀念轉變需求是巨大的。

從過去市場需求來看,消毒劑各領域應用佔比分佈如下:

農業領域需求佔比為25%,

醫療領域需求佔比為20%,

工業領域需求佔比為17%,

畜牧業需求佔比為14%,

公共設施領域需求佔比為12%,

其他領域需求佔比為12%。

很明顯,消毒劑主要應用市場為農業、醫療等領域,隨著健康意識逐步提升,其應用範圍逐步擴大到畜牧業、公共設施等領域。預計受非典、禽流感和本次新型肺炎病毒等影響,家庭個人對消毒劑的需求不斷上升,消毒劑行業未來發展空間依然廣闊。

而此次殺毒觀念的傳導不僅深入到企業生活中,更進一步激活了數十億的寵物消毒板塊。

前一段時間,有新聞誤讀寵物也可能會感染上新型冠狀病毒,導致不少遺棄事件發生。後來,世衛組織“闢謠”,稱沒有證據會顯示寵物會感染。隨後,養寵主人將注意力集中放在了“人寵消毒除菌保健康”上,相應的寵物消毒殺菌板塊逐漸“熱度遞增”。

儘管如此,寵物行業專家表示,雖然沒有證據顯示寵物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但從寵友微信群,論壇等渠道已經可以看到,寵友們對寵物清潔、殺菌等方面的關切已經到了一個高度和熱度,這對該板塊無疑是一個正向的消費刺激。

據2019年淘寶天貓統計的數據顯示,我國寵物清潔洗護等產品年市場規模近50億。如果算上部分保健消炎感冒等保健及藥品,相關市場年規模在百億以上,預計今年還會有一個迅速增長,這對國內相關生產清潔、殺菌、保健方面的廠家無疑是“特需刺激”。

健康家電行業崛起

在這次疫情的影響下,司南君此前文章也分析過,對房地產的打擊非常大,各個房企也紛紛展開自救,比如這幾天傳的沸沸揚揚的恆大一些樓盤項目打7.5折銷售,5000元定金抵2萬等等。

由此可見,此次疫情對高週轉的房地產行業的影響確實不小。而依存於房地產行業的家電行業也必然受到疫情的衝擊,但卻也是倒閉家電行業發展的新機遇。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就像龍永圖將“非典”對經濟的影響總結為“一個硬幣的兩面”。與其說疫情影響了家電的銷售,不如說疫情讓世人又一次認識到了健康衛生的重要性和健康電器的必要性。

疫情的阻擊防控過程,就是一堂生動而具體的健康教育課,家電產品是不可或缺的教具。當年的毒奶粉(三聚氰胺)讓消費者主動選擇了喝豆漿,成就了豆漿機;霧霾天的PM2.5成就了空氣淨化器;H7N9禽流感病毒讓消毒櫃走進了千家萬戶,躋身家電標配;今天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也必然會讓健康電器走上歷史舞臺。

1、健康家電需求暴增

根據數據顯示,京品家電除菌類產品春節期間(初一至初九)銷售額同比增長300%。其中廚房洗碗機智能除菌產品春節期間銷售同比翻番;京品小家電具備除菌、過濾病毒功能的空氣淨化器產品春節期間異常火爆,銷售額同比增長2.5倍。另外,京品冰洗銀離子除菌、蒸汽洗類產品備受熱捧,春節期間銷售額同比增長近1.5倍。

而蘇寧方面,蘇寧平臺多款健康除菌類家電銷售增長超200%。其中,消毒櫃銷量同比增長205%;洗碗機搜索量同比增長283%;壁掛新風及新風系統同比銷售增長304%;淨水機、垃圾處理器等健康小家電的銷量也實現大規模上升。

2、倒逼行業轉型升級

大家都知道,對於傳統家電而言,這幾年過得並不是很好。

大家電市場最近幾年都處於相對飽和的狀態,從而使得整個家電市場都處於低迷狀態,根據奧維雲發佈的數據,2019年電視市場全年零售量同比下降2%,零售額同比下降11.2%,行業產品均價為2809元,創造了近十年最低。而冰箱、空調零售額也同比分別下滑1.31%和9.56%。

而此次的除菌、健康家電的熱銷,給了這個傳統制造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倒逼行業的轉型和升級。

從市場來看,當前傳染病仍然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近年來的幾輪流感疫情前後席捲全國各地,引起每個人對健康的重視,也催熱了健康家電的需方市場,健康電器的消費升級已是大勢所趨。

2019年雙十一的電商數據便是這一事實的最好佐證之一:“11.11京東全球好物節”累計下單金額超2044億元,而在各品類中,健康電器的表現十分搶眼,其中各單品類產品幾乎全部出現50%以上的大幅同比增長。

3、起死回生的空氣淨化器產業

霧霾,對於我們來說記憶猶新,司南君記得當時在北京每到霧霾來時,必定嗓子咳嗽發癢。由於霧霾對人體造成巨大的傷害,全國上下進行了藍天行動,關掉重汙染不合格的工廠等等,當然,也包括關閉了很多中小養豬場,這也是去年豬肉價格大漲的原因之一。

因為霧霾的影響,當時空氣淨化器銷量暴增,當時司南君辦公室就購置了兩臺。

有數據顯示,2013年空氣淨化器的零售量、銷售額增幅高達130.6%和162.7%。2014年,市場規模擴大,購買力逐漸穩定,但零售量和銷售額仍然保持35.7%和31.7%的增幅。

但隨著空氣淨化器市場家庭擁有量的提高以及空氣質量的改善,北京等主要城市空氣淨化器的銷量也開始逐年下滑,根據中怡康的線下監測數據,2015-2019年,北京地區空氣淨化器市場零售量和零售額均呈下降趨勢。

2015年北京市空氣淨化器市場零售量佔比達到21.9%,零售額佔比24.7%;2016年則分別跌至17.2%和20.4%,2017年、2018年跌幅繼續。

而受此次疫情的影響,空氣淨化器行業需求再次被點燃。

京東發佈的春節消費大數據也顯示,平臺健康類電器銷售量激增。截至大年初四,空氣淨化器成交額同比增長超過了300%,淨水器成交額同比也達到100%以上。其中,空氣淨化器甚至出現了某些地區個別型號賣斷貨的情況,經過緊急調貨入庫,目前供貨已恢復正常。

無論是從上面的表現還是從各項數據對比來看,我國對健康家電的潛在需求是巨大的。

據統計,美國家庭的空氣淨化器普及率達27%,加拿大、意大利、日本等國家在公共場所和家庭居室的普及率也在15%以上,而在中國,普及率僅1%,而我國普通家庭在消毒櫃、洗碗機、洗菜機上的使用普及率尚不足20%,餐具、蔬菜細菌殘留是家庭防疫的大盲區。這也意味著空氣淨化器等健康家電產品擁有極具想象空間的巨大市場。


寫在最後:這場疫情確實是來勢洶洶的,目前全國已經確診超7萬人,但可喜的是,除湖北外,外省的新確診數據成連續下降趨勢,我們每個人都盼著拐點的到來。同時,這次戰疫行動,也從側面提高了大家的防疫意識和健康意識,也讓大家對健康生活有了一個全面的認知。由此帶來的影響便是,疫情之後,大健康產業將迎來爆發式的發展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