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展到现在,部分人是不是对防空意识出现了疲态?

彩虹豆小豆


肯定会有,目前已经到了疫情拐点,数字增长也不像之前那么迅猛,加上之前一段时间高度紧张,确实会让很多人放松戒备


西蒙粥


答案很明确,是的,我自己就有这种错觉,每天一觉醒来,感觉这疫情已经过去了,终于可以开开心心的去嗨皮了,但是下了楼还是醒目的横幅,物业值班的人让你回家。

其实你说的这个疲态在一个星期前就已经出现了,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不记得多可怕。过了一天!大家认识到了这次病毒的威力,开始自我隔离,居家不出。一天,三天没问题,看看新闻,轻松熬过,五天七天开始烦躁,但是医护人员在前线战斗不能拖后腿,九天十天的时候,大家对于这次疫情已经是痛心疾首的恨,恨不得马上冲出小区去放风,能让大家在家里不出门的只有心里对死亡的恐惧,和仅剩的爱国情怀,对一线关注少了,对新闻看的少了,刷各种小视频的多了。这就是一种疲态的体现。这是不对的。

我们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我们要对国家,对党,对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以及无数志愿者有信心!

最新消息称,新的拐点马上就要出现,只要再坚持几天,就会有最好的消息从前线传来。


谁说谁是谁


大势当前,关键时刻。居安思危意识千万要有,因为疫情后势谁也没法说清。就像钟南山院士最近也在说,说现在拐点还为时过早…根据我经历上次非典所知,估计疫情正真出现拐点也最起码要到3月底4月初的样子。所以一定要时刻做好防护,不能松懈。


lion家园


我是一名医生,就我所看到的而言,并没有出现防控意识疲态。

这是我奉命去给基层卫生院讲解第五版新冠防治指南时的照片,能看出来吧,大家都听的很认真,好多同志在做记录,这里面都是一线的医护人员,没有什么领导,也不需要端着什么姿态,说明虽然现在疫情趋于平缓,但大家还是很重视的,不敢有丝毫懈怠。

可能你们在家里感觉不到,因为工作性质,每天要去一线工作,出门就会被查通行证,测体温,去医院的路上行人寥寥,有时甚至一个人都见不到,但是到了医院就突然变了一种场景,我们这边所有的基层诊所甚至一级医院都因为条件限制被疫情指挥部要求停止接受任何原因的发热病人,所以几乎整个辖区的发热病人都来到我们医院,到处是病人,到处是如临大敌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

位卑未敢忘忧国!我和家属都是一线临床医生,虽难堪大用但也不愿在这场举国大难中当逃兵,两个孩子一个六个月,一个三岁多,工作繁重加上接触新冠病人多,以前天不怕地不怕,有了孩子之后牵挂就多了,被我们送回老家了。

我们医院有很多退休的医护人员,自费自发的熬制中药制剂给一线的卡点工作人员免费发放,真的是不论生死,不记酬劳。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说我们一线医护仍然在没日没夜的全力以赴没敢有半点懈怠,你们也千万千万别有疲态别掉以轻心!





悬壶济世无愧于心


提问者可能想说的是对疫情重视不如刚开始的时候重视了吧,我也通过身边事谈谈这个话题:

首先就是随着街上人越来越多,再加上河南省的防控做的确实不错,该隔离的都隔离了,人们可能觉得疫情慢慢离自己远了,有的地方开始聚集了,我们楼下还有一帮老年人下象棋呢,而且都不戴口罩。

还有自己微信群里,朋友圈里,关注疫情的慢慢变少了,没有刚开始的时候那种紧张兮兮的气氛了,大家都开始关注做饭、健身、影视剧等了。

所以,对于疫情,大家应该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不谈疫色变,不人云亦云,能理智乐观对待,又不放松警惕,做好个人防护。





豫说杂谈


疫情关键时期,安徽六安全民抗疫,政府把控决心没有丝毫松懈之心,老百姓积极配合,加油中国,谢谢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32a000d78e66adf52b2\

你不成功会有人成功


我感觉是看到了希望,现在全国确诊病例都在下降,出院康复的在增多,这就看到了希望,我感觉在大家付出的同时,也会得到回报的。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尽快战胜疫情的!祖国加油,全中国人民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





小彬五金机电建材劳保


疫情到现在有可能部分人出现对防控意识的懈怠?

专家也说了:肺炎疫情也到高峰期,再坚持10天,我们就会取得战胜疫情的胜利。

现在,我们的防控意识决不能懈怠,我们仍然要坚持少聚会丶少出门,出门戴口罩,进门勤洗手,公共区域喷洒消毒水,听从政府指挥,统一行动,这样,我们就能更好的支持战胜疫情。


微笑中的阳光


大家都不要松懈,疫情还没结束,不要因为你的疲惫就放松警剔,病毒就潜伏在我们身边,它会等你毫无防备的时候侵入你的身体,把你干倒,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打起精神,与病毒作战打底



乡村一哥卧龙先生


有一部分人已经心里麻痹,但是疫情的传染一定要严防严控,不能麻痹,这项防疫工作,是重中之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