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次創業,我犯過的6個錯誤和教訓

我是刀姐doris,自從我的原博客doriskeke時期開始,大家就知道我有一個習慣,就是每到一個新工作我都會記錄下我的經歷和感悟。

2019年是我第一次從企業職場走出,步入了創業。從拿工資的變成發工資的,激動人心又心裡忐忑,我當時把自己的網名改成了刀姐doris,註冊了公司女子刀法,致力於用營銷內容、社群、方法論、課程等在她經濟下賦能企業更好服務女性。

一年回首,我特別想寫寫我的一些錯誤和教訓。其實在19年末就想寫,當時家裡正好出了點事,當時沒有心情寫。

現在過了一個春節,在線開工2周了,我在家也覆盤了我的2019,思緒慢慢開始沉澱,想和你分享一下,這一年我犯過的錯和教訓——

1.一度走偏,以為什麼流量都是好流量,結果去打造個人博主人設,忘記了初心,是想要建立一個賦能機構。

我在去年6-7月的時候當時聽了一個MCN的朋友的建議,他說我其實很適合打造自己的人設,博主人設,也許自己可以變成一個職場&女性博主。

於是我當時開始每天在微博還有小紅書上發文,的確發現流量很快就起來了。不久還接到了許多廣告。

剛開始挺開心,但是走著走著,發現大家要我拍照片,寫文字,推廣產品。

我在想,我怎麼開始做這個了?這可不是我辭職創業的目的,我是想要做一個賦能大家做好品牌,學習新營銷的機構啊。

當時做了一段時間博主,自己的虛榮心也越來越起來,還真把自己當回事了。


2019年初次創業,我犯過的6個錯誤和教訓

當時給ICY還拍了廣告代言

好笑的是那段時間網上對我的負評也越來越多,“就是個去了個美國,藉著自己職場經歷打人設,沒有真材實料的人”,看著這些我很傷心,那段時間情緒很負面,甚至還在微博上掛過幾個素人。(現在想想實在好笑!)

但是又覺得再往下走的確不就真的變成一個自我炒人設的人了嗎?當時團隊也四分五裂,大家每天看我忙著要寫自己的過去,忙著當“網紅”,他們也很迷茫。

那段時間我深刻反省,不是什麼流量都是我需要的流量。雖然職場、女性、個人經歷更容易吸粉,但是我的初衷和目的不是成為一個這樣的博主。所以我選擇了放棄。

從8月開始,我開始做起了行業峰會,拒絕了所有需要我個人人設打廣告的客戶,把他們介紹給朋友,而我決定,自己的文章要以專業為目標,用專業能力賺錢。

職場分享還是可以寫,但是職場分享只是業餘的興趣愛好,而不是以商業為目的。

微博我也不再刻意去寫什麼,反而是隨心所欲地寫,就記錄記錄我創業平時的想法就好了。小紅書也不高頻運營了,就偶爾把照片和自己感想貼上去就好了。

評論區你愛說啥說啥,我有時候連評論都懶得回。我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除此以外,有個創業前輩告訴我,如果你真的想做的是一個機構,自己得往後站,不要往前衝,不然,公司不是公司,只是你一個人。

因此,我也拒絕了許多別人叫我出去演講的要求,我希望能把自己更作為平臺,去承載其他人。

這樣實施下來,的確,我每天越來越開心了。

2.剛開始不敢花錢招優質匹配人才,過度關注人效,導致惡性循環。找到牛逼又信賴的合夥人,敵過50人。

說到創業,雖然我是拿了融資的,但是我一直想告訴自己,就當自己身無分文自己創業,不要瘋狂招人,而是要看好單位經濟成本。

所以我從第一個月開始就是盈利的。(其實是一個錯誤)

剛開始招人比較簡單,也就3個正式員工,1-2個實習生,我們差不多就4-5個人的樣子一直堅持到了7-8月。(就是我上面說的醒悟期)

我當時其實就是一個編輯,一個社群運營,一個個人助理/商務這樣的配置,大多也是剛畢業或是畢業沒幾年的。

我其實覺得與其當時說是個團隊,不如說都是我的助理的趕腳。

剛創業那會,我也不知道每天自己在幹嘛,進了辦公室,我自己還得想想今天要幹嘛呢。

在這種情況下,我為了人效,把每個人時間都安排得很滿,不停地教他們怎麼做這個,做那個。再加上我之前說的,我一邊忙著自己更新好幾個平臺的內容,一邊當時又要運營社群,又要搞線下活動,又要接廣告,還要做營銷課,又要每天回覆很多因為看我文章找過來得人,就像哈利波特遛狗——五馬分屍。

2019年初次創業,我犯過的6個錯誤和教訓

我當時有個錯誤,就是不敢去招一個稍微資深點的人才,很多事都親歷親為。於是你可以想象得到,他們都沒經驗,所以我得幫著幹,我天天忙著在幹執行的事,沒人看大方向,於是走著走著就走偏了。

而且當時我每天很喜歡抱怨自己的下屬不給力,怎麼什麼事都要我自己操心?

因為沒把人放對位置啊。

人才問題其實都是老闆的問題,老闆根本沒把組織架構搭對。

為什麼沒搭對?因為老闆自己的戰略優先級根本沒想清楚。什麼是戰略優先級?就是對哪些業務say no。

直到我在7-8月的時候,當時我開了一個線下閉門會,主題是關於團隊管理的,其中領英的增長負責人靜怡說到一個點線面的原理,點醒了我,——


2019年初次創業,我犯過的6個錯誤和教訓

我突然明白了,我作為老闆,就應該去看面和體啊。我天天在做點,這公司能做大才怪。

雖然現在是盈利的,但創業拿融資就是為了加槓桿快速跑的啊,於是我立即意識到問題出在了自己的身上。自己的認知瓶頸才是問題啊。

當時我就決定,首先必須要招人,招好的人才,為後期培養優質的團隊,才能跑起來。

其次,把業務模型要想清楚,到底我的終局是什麼,我應該做什麼,目標是一年內多少,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反推我現在需要哪些人才,為未來搭建。我不想把我的創業做成一個小工作室,那我的理想怎麼實現?

當時我想清楚了以後,終於開始快馬加鞭去尋找合夥人,我知道我缺的是一個跟我能互補的合夥人一起去打江山,去招募更多江湖豪傑來加入我們。

自從這個認知障礙突破了以後,果然事情都不一樣了,業務開始快速增長,每招一個人,收入又增長不少,反而利潤也越來越高了。

一邊招人一邊快速優化,跟不上的人自然會走,走了再招,直到找到彼此都覺得合適的人,就是對的人。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也終於在11月迎來了我從衣二三時期就一直想挖的一個合夥人喵四,作為我的運營合夥人。我喜歡做內容、喜歡天馬行空、比較樂觀白目。她細緻嚴謹、靠譜落地、數字敏感。有了她進入以後我倆就再次加速,把2020的計劃想得更加清楚了。

有了合夥人有太多好處了,彷彿就有了一個可靠的work husband(工作上得丈夫),有煩惱的時候一起分擔,想不清楚的可以一起探討。

我之前總是會把我的一些迷惑跟團隊一起討論,這是個很錯誤的想法。我自以為是增加了透明性,讓大家一起感受到創業的激情,一起在試驗田裡找到方向。

但結果怎麼著?我團隊一些小夥伴受不了,提出了辭職,跟我說,覺得我的思路整天都在變,不穩定。

我當時很吐血,創業初期不就是一起找方向然後快速迭代嗎?

後來我發現,之所以他們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公司的,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擁抱變化的,很多人喜歡的是安穩,一件事情從頭到尾慢慢打磨變好就可以了。

還有,我作為老闆,給他們灌輸那麼多自己還在思考中的想法,反而給他們很多不安全感。他們是需要的老闆,是一個定心丸,定海神針。

所以自從那時起,我便不再把我自己沒思考成熟的事分享給團隊了,但是我可以很安全地分享給合夥人。

說到合夥人,為什麼會找喵四,因為我認為創業如果要找合夥人,必須找可以信賴,是可以背靠背一起往前衝的。喵四在我創業初期,創業前就屢次幫助我,不惜任何代價,並且對自己的工作質量都要求非常高。這種情況下,一看就知道是一個可靠的人。我認為合夥人就是這種,就算別人在我面前各種說她的問題,都能很自信地說,“不可能,我相信她”的人。

所以有了她以後,果然很多事都做得得心應手。我也有了很多時間,能思考未來。

3.不用在意別人說的業務問題,可以聽取,但不用焦慮。沒有人一開始就是定位清晰的,需要時間去跑出來。

說到這個,很多人會在創業初期幫你出主意,對你出意見。我收到的太多了,來自投資人的、朋友的等等。

比如就拿內容這件事打比方:別人會對我說,你寫文章缺少點風格……你寫文章太乾了,不宜於傳播……你看那個誰誰……你是不是應該內容出一個SOP(標準操作手冊)?

我聽完這種意見剛開始都會很焦慮,啊呀是啊我文章沒有風格,太乾了,只寫方法論,閱讀量也就才2萬。

那段時間我各種學習別人的,一會學學這家的風格,一會學學那家的。我把市面上好的文章都拆解重構了。學了半天,就是找不到我自己了。

我後來有段時間想,算了去他的,老子愛寫啥寫啥!於是就啥都不管,先寫。寫著寫著,在我們年終覆盤的時候,我們就發現了自己的風格,發現自己在吐槽的時候可以一陣見血,並且能把很複雜的理論說得很簡單。於是我就把我的內容寫作馬上輸出成了可以模板化的SOP。

漸漸的,我們接到許多品牌方付費想讓我們來分析他們的營銷和業務,不要求任何導流,只希望我們分析。並且我還屢次在對方的嘴裡聽到了“刀姐是營銷圈公眾號裡的頭部”。我想,我這樣就成頭部了?我菊花一緊……但是卻一股快樂上了心頭。

在這件事過後,我發現,沒有人是一開始就知道自己風格,自己的定位的。那些出去演講說的一套套的,要麼是很多年後回看來整理的理論,要麼就是它腦海裡自己編的。

自己擅長什麼,自己的風格,是需要時間去闖,去跑出來的。如果你還不知道,那說明你嘗試得不夠多。

4.迷失,看著別人碗裡的想要,眼紅,忘了自己的恰恰是別人都沒有卻想要的。靜下來問問自己,問問周圍支持自己的人,就會找到初衷和方向。

前面也說到了,有時候一迷茫,就容易看別人。看別人就會想,怎麼別人有這個這個,我們怎麼這麼差啊。

然後就會突然之間開始學,學著學著,變成了四不像。既不像自己,也沒別人幹得好。

學別人其實是一件最沒意義的事,蘋果不會學諾基亞來超過諾基亞,要做就從頭開始做一個完全不一樣的。

比如,我前段時間其實挺想學習其他幾個社群的,我最近在思考的時候才發現,我和他們都不一樣,我的優勢是能聚焦的是品牌方、甲方。那為什麼不把這個優勢放大,站在品牌方的背後,全方位地幫助他們呢?為什麼要去學別人呢?

靜下來問問自己,支持自己的人,就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基因和擅長之處。放大它,而不是看著別人眼紅。

5.一忙就忘記了創業初期員工是核心資產,花時間給他們分配工作,不如花時間跟他們談心。留住他們的心比什麼都重要。

去年年底,我最傷心的是,就是一個我帶了一年的孩子選擇了辭職。我用心花了很多時間在她身上,也在各種場合提起她,但是人家還是要走。走的時候也不直接告訴我。我有種被甩的感覺。

員工要走,要麼錢沒給到位,要麼就是心傷了。我相信我錢給到位了,那肯定是心傷了。

後來在年底的時候我和團隊其他人聊起來,我第一次鼓起勇氣讓他們說說對我的反饋。

當時淡淡就對我說了一段話,戳中了我的心,原話我不記得了,大意是

”刀姐,我覺得你跟我們除了聊工作,很少聊其他的。每次聊著聊著,最後也都回到了工作上面。感覺我們就是為你工作的勞動力一樣。我感覺既然是一起在創業,你要收的是我們的心,而不是隻是在抽打我們跑得更快點。“

當時我真的是當頭一棒啊。對啊,我一直忙著提高大家的效率,不停聊工作,我忘了大家都是人啊,都有迷茫,都有困惑,尤其是剛畢業不久的孩子,其實當時加入我也是因為喜歡我這個人啊。

寫下來也是讓自己記住,如果真的珍惜員工,花時間和員工談心,發自內心地關心他們,而不是隻是談工作。

當然在團隊管理上,我還有很多其他的領悟。

比如前兩天我在微博上寫的:招聘就像導演選演員,選角的時候儘可能拿自己心中的形象去套,越近越好,錄取之後稍微寬容一點,讓他/她活出自己的風格。
總結就是:招人,前緊後松。而不是反過來,之前招人不謹慎,後面一直抱怨。

另外,及時反饋很重要,每個人內心其實都是一個遊戲心態,希望努力就能立即看到回報,儘量可以做到每月及時的金錢激勵,不行的話,也不要吝嗇於言語上。

當然如果不適合的員工,及時優化。

6.沒有給自己留任性時間,去放空。

最後但也不是最後,我發現創業的根本還是要自己開心。如果整天想著怎麼讓別人開心,自己肯定是不開心的。

創業最大的快樂,就是自己對自己人生的掌控權更高了,選擇A還是選擇B,都是自己的選擇,我們都是有選擇的。不要把自己逼得好像自己沒選擇一樣。(我希望5年後的自己依然記得)

我去年就是活得太像一個高速運轉的機器了,我從小到大都是,一旦停下腳步我就擔心會被人超過。

但是有時候忙,只是戰術上的勤奮彌補戰略上的懶惰。

不如給自己留時間去任性,去放空,去思考才會有更加有質量的成果。一個對的戰略,它帶來的複利的功效可能會超過幾百小時的忙碌。

以上是我通過第一年創業得到的一些小感悟。

去年,儘管自己內心無數次崩潰,發現昨天自己的傻逼,自己一路迭代,煥然新生,但我們終於讓大家看到了我們,看到了刀姐doris和女子刀法,我也覺得越跑越激情。

一年下來,我成長了許多,也彙集了更多強者。

想到時趣的老總張銳曾經對我說過他當時創業時的感想,我現在真正明白了有意義:“剛開始創業的時候總是想自己變強,但是後來才明白,要找到強的人,幫他們變得更強。”

也想到我的天使投資人範老師,對我說過”你要做的是一個杯子,能夠承載更多,而不是證明自己這個杯壁多硬。“

創業拼的不是速度,而是加速度。一邊奔跑,一邊我們的價值觀也開始愈加清晰了。

今年開始,我們會快馬加鞭繼續前行,我們會帶來更多的產品,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務。

最後我也想說,無論做什麼,其實我們都是在做自己,以及和人相處,創業不是隻有拼業務、談生意,更重要的是做個人(be a human),這是一場旅程。

這一年我家裡發生了很大的事,我最愛的爸爸突然離開了我,讓我意識到,生命是這麼短暫,周圍的愛人可能說走就走,我們離開時什麼也帶不走(等我有一天理清了自己的情緒,我會再寫一篇談談我對生命的看法)。

既然如此,那就享受人生這個旅程,因為我們都在旅程裡成長為更好的自己,和認識了更多的朋友。我們一生終將有一天結束,但是我們的精神財富可以留存很久,帶給很多人幸福和快樂。這才讓生命和一起體驗有了價值和意義。

也期待我和在讀的你,一起成長,還是我最初的那句話,分享我的點滴,釋放你心中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