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屬送來“齜牙咧嘴”肉包子,社區工作人員連連喊“香”

“我給你蒸點兒包子吧?明天送過去。”

“你會麼?”

“我查查……”

說著,張鑫拿起了手機,點開了百度。他從冰箱裡拿出肉,解凍、剁餡、醃製、和麵、包成包子……一道道工序,把第一次蒸包子的他“困”在了廚房。“晚上8點多開始弄的,到12點多我睡覺的時候,他還‘扎’在廚房裡沒出來呢。”張鑫的妻子楊蕊笑著說。

家屬送來“齜牙咧嘴”肉包子,社區工作人員連連喊“香”

張鑫(左)和楊蕊(右)夫妻

楊蕊是大興區清源街道棗園社區的一名社工,由於正處於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她和同事已經連續上班22天了。楊蕊每天中午帶飯吃,而有些同事帶飯不方便,就只能吃泡麵。這也是張鑫想要蒸包子的起因。

2月15日這天,張鑫休息。一大早,他按計劃先將女兒送到姥姥家,再來居委會送包子。楊蕊的媽媽一看女婿蒸的包子,“這都破了。”二話沒說,老人又給烙了三張肉餅,帶了扣肉和熟食。

家屬送來“齜牙咧嘴”肉包子,社區工作人員連連喊“香”

張鑫送來的午餐

眼前這三四十個包子,雖然有的破了個洞,有的還沒捏上口,但社工們都說吃起來很香。楊蕊介紹說,愛人張鑫在區環衛部門上班,平時工作比較繁忙,很少做飯,現在看到自己在社區早出晚歸,他便主動承擔了更多家務。

比起愛人的“暖心之舉”,女兒的一個小舉動也讓楊蕊“淚奔”。

雖然工作繁忙,但3歲的女兒還不能理解她每天都在幹些什麼。自從值守在社區一線,每次女兒說“媽媽抱抱”,楊蕊都會說:“讓爸爸抱你,媽媽衣服不乾淨。”前一晚,當楊蕊對女兒說“來,媽媽抱”的時候,女兒扭頭看著她,用稚嫩的聲音問:“媽媽,你衣服今天干淨麼?”

在這個特殊時期,每一位社工都覺得虧欠家人太多,但每一位社工的背後也都有時刻愛著他們、支持他們的家人。

“感恩有你,感恩愛。感謝一直以來默默無聞支持我們工作的每一位家屬!”這正是每一位社工的感慨。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強通訊員 山森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