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万土尔扈特人东归回到中国,剩下那些留在俄罗斯的后来怎么样了?

她她她被感情骗了丶


在我们祖国的西北边陲新疆,生活着一群蒙古人。虽然是蒙古人,但却跟千万里之遥的卡尔梅克人有着非常近的血缘关系。

因为二者是血浓于水的同族,他们是在清朝的时候从欧洲伏尔加河流域归来的同胞。

提起卡尔梅克人,大家就会想起历史上非常有名的17万土尔扈特人东归事件。

明朝末年,草原上的准噶尔部发展壮大,开始对土尔扈特人虎视眈眈,企图把他们一举吞并。

1616年,土尔扈特人不得不离开生活了千百年的新疆塔尔巴哈台故土,走过万水千山来到了当时还没有被沙俄染指的伏尔加河下游一带,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土尔扈特汗国。

可是好景不长,土尔扈特汗国建立没有多少年,沙俄就开始向东南扩充疆土,沙俄比准噶尔还要强大,土尔扈特汗国不得不俯首称臣。

沙俄对土尔扈特人采取高压政策,残酷剥削压迫,没收他们的财产,侵吞他们牧场,剥夺他们的自治权利。不仅如此,沙俄还强迫土尔扈特子弟当兵,走上前线,跟各个欧陆国家和奥斯曼帝国打仗,充当沙俄的炮灰。连土尔扈特人信仰藏传佛教的权力也被剥夺,逼迫他们改信东正教。

土尔扈特人是个崇尚自由的民族,对沙俄的压迫,他们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与此同时,他们心里也产生了回乡的念头。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秋,有个好消息传来,老家一带的准噶尔人被清朝打败,赶走了不少,土尔扈特汗王渥巴锡在部落长老们参加的会议上做出决定,摆脱魔爪,回到祖国。

1771年,土尔扈特部开始付诸行动,位于伏尔加河东岸的17万人,在渥巴锡的带领下排除千难万险来到祖国时,已经在沿路的战斗中损失到剩下了8万余人,他们受到了大清的热烈欢迎。这时候准噶尔汗国已被灭亡,土尔扈特部就在原先的家乡新疆安顿下来,开始了新的生活。

当时土尔扈特人生活在伏尔加河两岸,东岸的17万土尔扈特人回到了中国,西岸剩下的部族却因为河水临时解冻,无法过河,被迫留在了俄罗斯。

那么,被迫留在俄罗斯的土尔扈特人后来的命运如何呢?

沙俄得知土尔扈特人"叛逃"后非常恼火,由于害怕留下的土尔扈特人继续叛逃,或者举行武装起义,沙皇命令俄军对土尔扈特汗国进行了全面占领,随即进行了血腥镇压,

留下来的很多土尔扈特人房子被点燃,青壮小伙被抓走上了前线,妇女遭到强暴后被开膛破肚,幸存下来的被带走卖给俄罗斯人为奴,小孩也被迫去做了苦力。那些无力反抗的老人和婴儿也无法幸免,被拖到大街上用刺刀毙命。草原上到处都是血腥,鲜血把草地都染红。

但在俄军开始大屠杀之前,许多土尔扈特人已经有了预感,因为东岸的同胞逃走以后,沙俄不会善待他们,一定会进行残酷镇压。于是不少年轻人扶老携幼四散奔逃,暂时摆脱了魔爪。

经过几年的驱逐、屠杀和逼上战场,剩下的土尔扈特人已经数量大为减少。

在疯狂报复的同时,沙皇下令向这里移民,大量俄罗斯人来到这里,在土尔扈特人的家园里开始定居。

十月革命以后,在苏维埃政府的号召下,土尔扈特人才陆续回到了自己的故土,在这里成立了卡尔梅克自治州,在1935年卡尔梅克升级为自治共和国,苏联在1991年解体后继续留在了俄罗斯联邦。

当年的土尔扈特汗国,如今已经变成俄罗斯的一个自治共和国——卡尔梅克共和国,土尔扈特人也改名卡尔梅克人。

二十世纪初,卡尔梅克人一度恢复到了20万左右,但后来的卫国战争中,由于斯大林的民族压迫政策和战乱,人口再度锐减。

目前卡尔梅克共和国居住着约14.6万卡尔梅克人,占卡尔梅克共和国人口总数的十分之四,俄罗斯人占了该国人口的十分之四,剩下的是车臣人、达尔金人、乌克兰人、鞑靼人和白俄罗斯人。

历经多年,卡尔梅克人多数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藏传佛教,说的还是家乡话——卫拉特蒙古语。

对于当时来到中国的土尔扈特人,乾隆心里也是五味杂陈,土尔扈特人东归说明自己领导的好,说明大清繁荣昌盛有向心力和凝聚力。

但当时漠西蒙古势力终于被打败了,政府正打算移民填补真空,加强边防,并且把这里改名为新疆。

可就在着节骨眼上,突然多出17万勇猛彪悍的蒙古人,让乾隆有点左右为难。

接收吧,增加治理难度,不接吧,有失大国风范。再说,人已经来了,总不能赶出去,让他们往哪里去?也丢大清的面子,伤了天下人的心。

于是,乾隆一面对土尔扈特人人的怀归表示欢迎,送牲畜、送棉花、送粮食,给予优待,一方面又把他们分而治之,安排到新疆各地,不能在一起居住。对于土尔扈特人来说,能回到家乡就是造化,他们也不计较那么多了。何况他们非常珍惜得到的一切,不会去有非分之想了。


历来现实


17万的土尔扈特人回归到了中国,剩下的留在俄罗斯的后来怎么样了?其实土尔扈特人的结局都不算太好。当时渥巴锡带领着17万土尔扈特人不远万里回归清朝,而当时在伏尔加河和里海边上的还有种种原因未返回故土的蒙古部落,这些人就留在了那里。当时的叶卡吉林娜二世沙皇在得知土尔扈特部在渥巴锡的领导下东归十分生气。甚至对当地还未出走的土尔扈特人进行严格管理和残杀,并且取消了这些人的所有政治权利,生存环境十分悲惨,从此也成为下等民族遭受欺凌。



其实渥巴锡率领土尔扈特部东归并没有什么冠冕堂皇的爱国情节。只是俄国不断的向伏尔加河流域渗透扩张,企图控制这一地区的蒙古部落,而当时的蒙古部落已经衰弱,不能像当初一般称雄于此。俄国屡次向他们征兵,并要求其参加对奥斯曼土耳其的战争,连年的兵征使得土尔扈特人忍无可忍,但又打不过。渥巴锡领导的吐尔扈特部在1759年得知清朝统一天山南北,并且准格尔地区出现了巨大政治变故,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于是渥巴锡想要率领17万土尔扈特人回到故地准格尔,并在此想要建立一个蒙古汗国,重新复兴大蒙古帝国。在其迁移的整个过程当中俄国都对其围追堵截,使得17万的土尔扈特人当到达清朝境内之后已经所剩无几。



当时的乾隆对于土尔扈特人的东归也是比较重视的,但同时这也是一个难题。当时的漠西蒙古好不容易被清朝打败空缺,乾隆已经对其进行移民,希望加强对此地的控制,并命名其为新疆。但是这一支蒙古部落又在此刻回到此地。对于乾隆而言若是不收,则很可能伤了已经降伏的蒙古部落的心。若是收有实在不放心这些蒙古部落在回迁之后,究竟是自己的助力,还是未来的一方霸主。最终乾隆决定收土尔扈特部,并且给了渥巴锡很高的待遇。但同时不允许土尔扈特部聚族而居,而是穿插到其他蒙古部落以及清政府在此地的移民当中。当时的渥巴锡是坚决不同意的,但是又由于自己东迁以来部落损失过大,没有办法,只得同意。



而这依然没有消解乾隆对他们的戒心,对于土尔扈特部,乾隆直接派遣了各级大臣直接管理。甚至连自制的权利都没有给他们。渥巴锡原本是想要东归,占据蒙古的故地,重新建立汗国,但是最终的这一结果也使得渥巴锡郁闷不堪。而留在俄国的蒙古部落由于其社会地位长时间低下,得不到认可,基本上只沦为沙皇俄国的兵员征收地。直到十月革命以后苏联才在此地建立了卡尔梅克自治州,并在1935年升级为自制共和国,解体继续留在俄罗斯联邦。


世界史图鉴


留在伏尔加河的土尔扈特人成立了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俄罗斯联邦一部分,“卡尔梅克”即为留下来的意思)。面积7.6万平方公里,比重庆(8.2万)略小,和俄罗斯的库页岛面积一样大;

当地人讲卫拉特语(蒙古语的一种),信奉佛教(喇嘛教),也成为欧洲唯一信奉佛教的地区。

卡尔梅克共和国人口约30万,其中卡尔梅克人约18万人,占共和国人口53.3%,俄罗斯人接近4成。

(中国的土尔扈特人有大约十万,大部分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少部分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青海省,大部分仍从事畜牧业。)

当地资源以石油天然气较丰富,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全俄平均水平。


*

渥巴锡汗率领大部分土尔扈特人东归后,为了阻止剩下的土尔扈特人逃走,叶卡捷琳娜二世废除了卡尔梅克汗国,将所有权力归入阿斯特拉罕省。

留在俄国土地上的卡尔梅克人成为沙俄的附庸和炮灰,多次被迫派出青壮年组成的骑兵去为俄国打仗,如拿破仑战争、克里米亚战争、和多次俄土战争。

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他们逐步放弃了游牧生活选择了定居,建造了房子与庙宇取代蒙古包。

1865年,卡尔梅克人在定居地建造了埃利斯塔城

1917年俄国革命之后,埃利斯塔成为了卡尔梅克共和国的首都。

1917年十月革命以后,卡尔梅克人因为反对布尔什维克的农业集体化政策而在俄国内战中加入彼得·尼古拉耶维奇·弗兰格尔将军与安东·伊万诺维奇·邓尼金将军的白军,与红军作战。

苏维埃政权严厉惩罚留下来的卡尔梅克人,处决了10000人。

奥卡·伊万诺维奇·戈罗多维科夫(Ока Иванович Городовиков,1879一1960),卡尔梅克人,骑兵第一集团军元老,苏联英雄。 苏俄内战时,曾率领卡尔梅克骑兵保卫彩察里津,立下大功。

1920年底,苏俄内战结束,卡尔梅克骑兵团解甲归牧。

作为感谢,苏联在伏尔加河下游卡尔梅克人聚集地成立了卡尔梅克自治州,并将大量叛乱哥萨克的牧场和牲畜划归卡尔梅克蒙古人。

1935年,自治州升格为卡尔梅克共和国 。

在20世纪20-30年代,卡尔梅克已成为苏联重要的牲畜供应基地,大约10万名蒙古人(包括卡尔梅克人)在红军中服役,有些还当上了高级军官。

在苏联时期,苏联大搞集体化,由于蒙古人视马匹为生命,所以卡尔梅克人坚决不同意马匹上交,经组织过骑兵进行反击,结果被苏联镇压。

二战时,许多卡尔梅克人加入苏军,抵抗德国的侵略,参加了如如基辅战役、莫斯科战役等,一直打到柏林,死亡约2万人。

卡尔梅克人的优秀儿子奥卡·伊万诺维奇·戈罗多维科夫,在1940年重新出山,出任苏联骑兵上将,二战时任骑兵总监,率领蒙古骑兵从黑海打进柏林。

*

在战争中,由于苏军将领指挥失误,使3万多卡尔梅克士兵被俘,一部分被俘的卡尔梅克人参加了纳粹德国组织的军队,并与美军和英军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们因为担心遭到苏联政府的迫害,只要移民美国,居住在在洛杉矶、旧金山、华盛顿特区、纽约和芝加哥等地,约有3200人,信仰藏传佛教。

1942年8月12日,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攻克苏联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首府埃斯塔那。为笼络当地卡尔梅克人,纳粹废除集体农庄,将土地和牲畜“还给”蒙古人,并许诺蒙古人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

最终,卡尔梅克三名长老归顺了德国,并组建第103蒙古营和2200名卡尔梅克人组成的“多尔蒙古团”,主动帮助德军司令马克西米连·冯·魏克斯元帅作战。

蒙古人投靠纳粹的消息让斯大林大怒。他于12月27日发布命令:撤销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卡尔梅克人为“叛徒民族”,并将12余万卡尔梅克人(参加苏联红军的除外)强制流放到西伯利亚和中亚。

直到赫鲁晓夫上台才给卡尔梅克人平反,卡尔梅克人才得重新回到家园。

1958年,从西伯利亚回归的卡尔梅克人重新建立了卡尔梅克共和国,隶属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现在俄国境内的卡尔梅克人有18万多人,主要居住在卡尔梅克共和国,以及周边的阿斯特拉罕州、伏尔加格勒州、罗斯托夫州和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

苏联解体后,卡尔梅克共和国又隶属于俄罗斯联邦。

卡尔梅克人共和国在俄罗斯联邦中的位置,黑圈中。


卡尔梅克共和国大图


卡尔梅克共和国和俄罗斯最东端的库页岛面积一样大。

*

*

有意思的是,列宁的奶奶是卡尔梅克人!

列宁的祖父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乌里扬诺夫是一个穷裁缝。他在位于伏尔加河(蒙古语称额金郭勒)流入里海入口处一个叫阿斯特拉罕的小城市与一个卡尔梅克蒙古台吉的女儿安娜·阿列克谢耶夫娜·斯米乐诺娃结了婚。

据卡尔梅克蒙古人达巴嘎考证,列宁祖父的母亲也是蒙古后裔鞑靼人,所以给儿子娶了一个蒙古姑娘。

列宁出生地辛比尔斯克市

1870年4月22日列宁出生在俄国辛比尔斯克省辛比尔斯克市(现乌里扬诺夫斯克州辛比尔斯克市)。但是他的祖籍是额金郭勒下游的海滨城市阿斯特拉罕,一个卡尔梅克蒙古人聚居的小城市。

文献记载:在十月革命期间,有位卡尔梅克蒙古人到列宁住处拜会时,列宁用奶茶招待他。他奇怪地问列宁:“您怎么会喝这种茶?”

列宁微笑的地告诉他:“我奶奶是卡尔梅克蒙古人,所以我们家都有喝奶茶的习俗”。

从此,列宁有卡尔梅克人血统的消息传遍了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

少年时期的列宁

列宁身上具有东西方的民族特点,与蒙古族有着亲缘关系。

他的鼻子很扁,宽宽的颧骨,外斜视眼,身材很宽很粗壮,但比较短。这就是蒙古人具有的特征。


列宁的妹妹玛丽亚

列宁的妹妹玛丽亚·乌里扬诺娃在描述列宁时说道:“他在体格上承继了父亲的身材、高颧骨、脸型、蒙古型的眼角、略为向上的眼睛和宽阔的前额。”

卡尔梅克蒙古人为纪念着这位伟大的家乡人,在卡尔梅克共和国首都爱利斯塔市(蒙语意为有沙子的地方)中心广场上竖起列宁的雕像,为自己的故乡出现轰动世界的顶级人物而骄傲。


燕赵节度使


土尔扈特也就是蒙古人,属于蒙古族的一支。现在国内的土尔扈特人主要居住在新疆,现在在新疆就有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主要就是土尔扈特人,现在国家对于新疆地区的优惠政策是很多的,所以在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的生活还是很好的。

而这些土尔扈特人我们都知道都是在清朝时期渥巴锡带领他们回归到中国的。土尔扈特东归也被称为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之举。当时土尔扈特人在伏尔加河下游地区放牧,俄罗斯人开始对该地区入侵,当时土尔扈特人不满俄罗斯帝国的统治,就开始想回归中国。

乾隆三十六年,也就是1771年渥巴锡率领17万土尔扈特人东归,当时俄罗斯帝国在后面不断的追击,结果到伊利的时候只剩下4万多人了。

但是当时土尔扈特人没有全部的回归,当时在河西岸还有一部分土尔扈特人,大概有几万人,但是由于河面没有结冰,所以无法把回归的消息传递过去,结果这一部分人只能是留在这里了。现在就属于俄罗斯联邦的统治范围之内了。

不过现在在俄罗斯不是称土尔扈特人了,而是称为卡尔梅克族,建立了卡尔梅克共和国,属于俄罗斯联邦,这里也是欧洲地区唯一一个信仰佛教的地区。面积有7.61万平方公里,卡尔梅克共和国内卡尔梅克人占到了53.3%,有十几万人了。

在斯大林时期,当时有很多的卡尔梅克人被驱逐故土,而且二战的爆发,当时斯大林强迫大量的卡尔梅克人参军,由于指挥官的战略失误导致数万卡尔梅克人被俘虏,也就是因为这样斯大林把卡尔梅克人被驱逐故土,数十万卡尔梅克人被流放,不过到1958年的时候又让他们回归,大部分的人卡尔梅克又回到了这里。现在这里的卡尔梅克人主要还是从事牧业,现在在卡尔梅克共和国内农业还是主要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农产品、畜产品和鱼产品的加工工业,共和国内的经济在整个俄罗斯联邦内也是倒数的。加上俄罗斯这几年的经济本来也不景气,所以导致这里的人们生活也不是很好。

据说有消息称卡尔梅克人共和国打算让中国的土尔扈特人,也就是他们本民族的人移民一万到卡尔梅克共和国,以帮助振兴这里的宗教,语言,文化,经济等等。但是这个仅仅只是一些小道消息,不足为信。官方也没有明确的表示。


中国历史研究所


土尔扈特人东归被称为是18世纪最伟大的长征,借用英国作家德昆赛的一句名言:“从有历史记录以来,没有一桩伟大的事业能像上个世纪后半期一个主要的鞑靼民族跨越亚洲无垠的草原东返祖国那样轰动于世界和激动人心的了”。并不是笔者忘记了使用标点符号,而是作家原本就没有停顿。用一口气去说一句话,足见其汹涌澎湃的内心。土尔扈特人的豪迈壮举在外国友人心中尚且掀动如此波澜,更别说会令那个远在东方翘首以盼的大清国多么的悸动。因此,我们有必要掀开尘封的历史,再次感受土尔扈特人演绎的那段荡气回肠的峥嵘岁月。


土尔扈特人的前世渊源

寻根问祖,土尔扈特人的祖上是蒙古人。1368年,明军进攻元大都(今北京),元惠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弃城而逃,标志着元朝统治中国历史的结束。随后,朱元璋又对残元势力发动了数次打击,并且先后在辽东、山西、漠南、嘉峪关外及哈密设置了蒙古卫所。

至此,一条行走在长城脚下,并与或其相伴而行,或遥相呼应,东西绵延数千公里的防御体系形成。中原的繁华已经是蒙古人遥不可及的旧梦,与他们朝夕相伴的又是那个曾经最熟悉不过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军在呼伦贝尔将元顺帝之孙脱古思帖木儿彻底击败,名义上的北元彻底消失。二十年后,混乱无序的蒙古草原终于形成两大势力,东部蒙古称“鞑靼”,西部蒙古称“瓦剌”。瓦剌在太师也先的带领下重新统一了蒙古,随后挥师南下,剑指明朝。


1449年,明英宗正统十四年,蒙古与明军大战土木堡。战争的结果是,以明朝30万大军几乎损失殆尽、明英宗被俘虏的惨痛代价换来了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后来,经过大臣于谦的巧妙周旋,在将英宗之弟朱祁钰拥立为皇帝不久,原本打算狠狠捞上一笔的也先美梦落空,无奈将明英宗放还明朝。由此又在明朝廷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政变,史称夺门之变。

政变之后,极不情愿做了六年太上皇的明英宗复位,重新执掌大权,而远在草原上的也先却被知院阿刺和丞相特穆尔合谋刺死。由此,瓦剌如一辆负重下坡而刹车失灵的卡车,一路烟尘滚滚驶入不复之地,再也没有挽回颓败的局面。此消彼长,鞑靼一跃成为草原霸主。

明朝末年,瓦剌改名为卫拉特,并分裂为四部,即额尔齐斯河流域的杜尔伯特部,伊犁河一带的准葛尔部、塔尔巴哈台地区(塔城)的土尔扈特部和乌鲁木齐附近的和硕特部。不久,准葛尔部迅速崛起,迫使和硕特部进入青藏高原,逼迫土尔扈特部辗转西迁。由此为土尔扈特东归埋下伏笔。


土尔扈特为什东归

东归不是无奈,而是最好的选择。由于不堪准葛尔部的欺凌,土尔扈特首领和鄂尔勒克于1629年率25万部族离开塔尔巴哈台,踽踽西去。最终,越过哈萨克草原和乌拉尔河,在伏尔加下游定居。在邻居巴什么基尔人眼中,土尔扈特部落像一群流浪者,于是被称为“卡尔梅克”,他们的居住地被称为“卡尔梅克草原”。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多久疯狂扩张的俄国人就打破了卡尔梅克草原的安宁。因为它们把这里视为了一块垂涎三尺的蛋糕,几欲张口吞下。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早有东归意向的土尔扈特四代汗王阿育奇派侄子阿喇布珠尔到内地试探清朝对其东归的态度。不曾想在得到康熙皇帝准许后,阿喇布珠尔在返回复命时被准葛尔部隔断归路。无奈阿喇布珠尔向清朝救援,康熙准许其留在嘉峪关与敦煌之间。雍正年间,他们又迁居到今内蒙古西部一带。土尔扈特人的第一次东归以失败告终。

七十年后,随着俄国叶卡捷琳娜二世即位,土尔扈特人再次被推入水深火热之中。俄国政府不仅强迫土尔扈特人改信东政教,而且不断征发土尔扈特军人对奥斯曼作战。在接下不堪回首的10年中,近8万土尔扈特人沦为了战争的炮灰。无奈之下,背井离乡近140多年的土尔扈特人终下定了东归的决心,无论前方是刀山火海,他们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坎坷艰辛的回归之路:近十七万土尔扈特人踏上漫漫归途,近七万土尔扈特人目断伏尔加河

公元1771年1月17日(乾隆三十六年十二月初二),这注定是一个被历史铭记的日子,因为伏尔加河东岸168083名土尔扈特人踏上了东归之路,踽踽前行,而河西岸近七万名兄弟同胞却被本该封冻而没有封冻的河水阻隔。因此,时年27岁的首领渥巴锡只能向河对岸叩首作别,十几万土尔扈特人扶老携幼、掩面哭泣,在被皑皑白雪覆盖的草原上画出一条黑色的长龙,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迈开了铿锵的步伐。

然而,土尔扈特的归途好似末路,雷霆震怒的女沙皇一面派人封锁伏尔加河西岸的土尔扈特人,防止他们伺机东行,一方面派大批军队对东归的土尔扈特人围追堵截,痛下杀手。在经历追杀、寒冻、疾病等诸多磨难后,九死一生的土尔扈特人历时7个月时间,行程一万余里,终于在伊犁河畔的察林河与前来接应的清军会合。让人悲痛的是,当初出发时的17万浩荡大军仅存66013人。他们满脸风尘,衣衫褴褛,形容枯槁,脚上连鞋子都不剩。

东归的土尔扈特人重获生机,乾隆皇帝亲自接见了首领渥巴锡,封其为卓里克图汗,并拨出20万两白银和大量的衣物、粮食、牲畜等生产生活资料,将土尔扈特部落安顿于水草丰美的伊犁河畔。而处于遥远的伏尔加河西岸的土尔扈特人,无时不在寻找和创造着浴火重生的机会。


伏尔加河西岸的土尔扈特人

没有踏上的土尔扈特人被沙俄死死围困于伏尔加河西岸,为了表达对沙俄的不满,他们还参加了反抗沙俄的普加乔起义。起义失败后,土尔扈特人失去了原本就很微弱的政治权力,就连大于五卢布的诉讼案都不可以自行审理。于是土尔扈特人又掀起了新的武装抗议,而且愈演愈烈。沙俄政府为了避免事态恶化,只好又给了土尔扈特人有限的自治权,换取了一定的相安无事。

俄十月时期,土尔扈特人参加了著名的察里津保卫战,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此,苏联于1920年成立了卡尔梅克自治州。十五年后,又将自治州升格为自治共和国。二战爆发后,德国入侵苏联,一万余名土卡尔梅克人死于反法西斯战争,基辅与卡尔梅克相继沦陷。令人悲催的是,三名卡尔梅克领导人投降德国,并组建伪了政府,2000多名卡尔梅克子民在他们的威逼利诱之下成为德国雇佣兵。


1943年,苏军取得聂伯河战役后,极“左”的苏军政府将全体卡尔梅克人扣上通敌叛国的帽子,共和国也被撤销,全民族无论老幼都被迁入中亚及西伯利亚地区,就连一些参加过十月革命时的老布尔什维克也不能豁免。为了洗刷“罪名”,无数卡尔梅克人走上了起诉、上访、控告的漫漫历程。

好在经历了15年的调查取证,苏联政府于1958年5月正式对卡尔梅克人做出平反裁定,他们是英雄,不是叛徒。因此,大多卡尔梅克人重新回到伏尔加河西岸故地。同年11月7日,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得到恢复。苏联解体后,卡尔梅克成为俄罗斯联邦中的一员。

总结:土尔扈特人是一个坚强不屈的部族,他们身上流淌着蒙古人沸腾不息的热血,无论是回归中国,还是扎根于异乡,他们都在历史上书写了壮丽的诗章。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对于渥巴锡率领土尔扈特部东归之事,绝非偶然性事件,据史记载所分析一下其为内被沙俄压迫,外受清朝所侵。总体来说回归安全到达清朝领地之余部大部分都留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少部分土尔扈特人回归后被清朝皇帝分配到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青海省,这是为何如此?源于其为非满族人也非汉人,清朝皇帝对其有防备之心,由于清朝建立与强大便是强强联合,让失去防范的明朝覆灭。所以为防止其联手反清动向迫不得已而为之,而实际来说其土尔扈特人的确欲回归草原而侍机而称帝,由此可见清朝皇帝化解对自身的危机。



一、冲破沙俄拦截之土尔扈特人回归后被分散开

土尔扈特人就是最初的的蒙古族人,土尔扈特在蒙古语中为守卫之意,而他们当初的职责便是蒙古元代大帝忽必烈的“守卫军”,而“克列特”便是他们荣誉之姓,由一个姓氏发展为一个氏族,于是其姓氏优秀性使这个姓氏变成其后来的统治领导之姓。

但在沙俄对其强行实施人质制度后,沙俄开始向外开阔土地,发动入侵土耳其等各国战争,但战争的代价是巨大的,很快沙俄发现自己兵力不足于是向土尔扈特人强行纳兵。



对于土尔扈特人来说,荣誉之姓也未曾为其带来幸福。很快土尔扈特人的壮丁大量减少,对其草原民族来说少了劳动力,所以他们选择向清朝求救。于是他们是从伏尔加河归来的同胞,留在未经沙俄统治下的伏尔加河的土尔扈特人,冲过沙俄一次又一次的拦截成立了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但其损失惨重。所以没有多少实力的土尔扈特人只能听从清朝皇帝安排,被步步分割,但的确给自己一个修生养息的机会,拥有清朝保护伞,可以在草原上继续信奉伊斯兰教,这就知足。

二、未回归土尔扈特人惨遭沙皇报复

的确封建社会中百姓是处处被剥削,土尔扈特东归之事在渥巴锡一把大火燃烧木质宫殿之时惊动沙俄的圣彼得堡,沙皇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听闻后大怒认为这是对其沙皇统治的嘲弄,同时又害怕其他余部效仿土尔扈特人归顺清朝。于是其威利双下,对背叛统治进行派哥萨克骑兵追杀,对未回归余部进行监控。一旦有土尔扈特人此倾向便秘密处死,绝不留情。

而回归者在初春之时只有沙俄哥萨克骑兵的追杀,没有清朝的士兵的支援。源于其土尔扈特人未提前告知清朝,所以在饥寒交迫之中剩余一半人马。而留下之人不是被杀害就是被派向沙俄的西欧征战沙场战死,直至十月革命后他们才重获自由之身,现在他们便是游牧欢乐,信奉佛教的稳定生活之人。


小镇月明


1760年清帝国彻底灭亡了准噶尔汗国,准噶尔汗国贵族舍楞因不满清朝统治,西逃越过哈萨克草原,投奔早已经西迁的土尔扈特部。

舍楞原本也是土尔扈特部人,在明末清初时,由于受到准噶尔部的排挤,土尔扈特部被迫西迁到了今天的伏尔加河下游,而舍楞的祖上没有选择离开,而是臣服于准噶尔了,留在了新疆。

舍楞此番前往伏尔加,目的是为了游说土尔扈特部大汗渥巴锡,希望他能够赶在清军之前,抢占厄鲁特蒙古故地。

此时的土尔扈特部西迁已经一百多年了,在最初的时候,它们还算是本地区的一个霸主,但随着沙俄的不断强大,土尔扈特部逐渐受到压迫和矮化,大量青壮年骑兵被沙俄抽调去和克里米亚汗国和奥斯曼帝国打仗,死伤惨重。

面对沙俄的压迫,土部百姓怨声四起,而舍楞的到来让渥巴锡倍感兴奋,在舍楞的劝说下,渥巴锡决定举众东迁,抢在清军之前占领新疆。

1771年年初,土尔扈特部开始东迁,经过三个多月的跋涉,他们终于来到了中哈边境,但令渥巴锡没想到的是,他面前的清军早已严阵以待,做好了防御准备。

其实在土部到达中哈边境之前,乌里雅苏台定边副将军车布登扎布早已捕获了土部的动向,并将土部靠近的消息及时告知了北京。

乾隆皇帝在得知消息后,立即命令伊犁将军舒赫德在边境布防,提高警惕,等到渥巴锡抵达中国边境时已经失去了最佳时机。而此时的渥巴锡是骑虎难下,回头看看紧随其后的沙俄追兵,渥巴锡只好向清朝请降。

渥巴锡的投降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允许,土尔扈特随后被安置在新疆北部地区。

不过当初渥巴锡东归的时候并没有带走全部的部众,大约有九万土尔扈特人留在了俄罗斯了。俄罗斯人管他们叫卡尔梅克人,这个名称源自突厥语,是“滞留”的意思。

留下来的卡尔梅克人收到了沙俄政府更加严密的看管,由于大多数人已经东归,剩下的这九万人实力大不如前,沙俄趁机废除土尔扈特汗国,将这里并入阿斯特拉罕省,随后沙俄便开始了对卡尔梅克人的同化,强迫卡尔梅克人信奉东正教,讲俄语,并废除《卫拉特-蒙古法典》,要求卡尔梅克使用俄罗斯法律。

沙俄的民族压迫引起了卡尔梅克人强烈反抗,虽然碍于实力差距,卡尔梅克人的起义都被镇压了下去,但沙俄也放弃了一些压迫政策,准许卡尔梅克人保留了自己的文化和宗教信仰。

十月革命爆发后,部分卡尔梅克人选择参加红军,也有部分人加入了白军。在白军失败后,这些效忠于白军<strong>的卡尔梅克人被迫逃往西欧。<strong>

1920年,苏联在这里成立了卡尔梅克自治州,1935年成为自治共和国。

在苏联时期,卡尔梅克人看似获得了不少自治权利,但斯大林的集体农场制度让卡尔梅克人非常反感,卡尔梅克人的牛羊被充公,寺庙被关闭,许多人被杀。于是到二战德军入侵到卡尔梅克时,当地人竟然对德军十分欢迎。但苏军很快便收复了卡尔梅克地区,作为惩罚,卡尔梅克人被流放西伯利亚。

其实在二战时期也是有许多卡尔梅克人为苏联二战的,例如苏联战斗英雄戈罗多维科夫,在卫国战争期间他率领2000卡尔梅克骑兵随苏军攻打柏林,但是出于对卡尔梅克人的不信任,苏联政府不准这支部队入城。

战后大量的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进入卡尔梅克地区,填补了这里的空白,直到赫鲁晓夫上台后,卡尔梅克人才被允许返回故地,并重建了卡尔梅克共和国。

苏联解体之后卡尔梅克成为俄罗斯的自治共和国,目前卡尔梅克共和国共有约15万卡尔梅克人,此外还有12万俄罗斯人,双方的人口比例相差不大。(卡尔梅克共和国,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比韩国稍小)

时至今日,卡尔梅克人依旧保持着自己的文化、服饰、宗教,虽然年青一代的卡尔梅克人已经不再讲蒙古语,但总体而言,卡尔梅克人的传统还是保持的不错。

(位于卡尔梅克的释迦摩尼大金寺,这是欧洲最大的佛教寺院)

(图右边的人是卡尔梅克共和国前总统伊柳姆日诺夫,他也是前国际棋联主席)


千佛山车神


新中国后,这里成立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这里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唯一一个蒙古自治县,因这里流传江格尔史诗,所以这里被誉为江格尔的故乡。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总面积为3.06万平方公里(2013年),人口总数为54168人(2012年)。和布克赛尔县民族由蒙古族、满族、哈萨克族等19个民族组成。

少数民族34422人,占总人口数的63.5%,汉族人口19746人,占总人口数的36.5%。2012年末家庭总户数19635户,户均人口数2.76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648元,比2011年同比增长22.52%。

这里每年有二大民族节日,哈萨克族的阿依特斯文化节和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

敖包特庙,新疆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县最大的喇嘛庙,又名“阿勒布屯都布楞”(蒙古语,坚固、昌盛之意),又称“王霍雄库热”、敖包特库热庙。

在东归后,大清政府由国库开支,多次重修此庙。

三区革命和“文革”时期受到严重损坏,庙是2003年在原址上重建的。

重建投资3.5万元,建造了112平方米的新庙,其中国家补助3.14万元,其余为当地民众集资。有僧房4间,面积340平方米。

这是新建的江格尔文化艺术宫。在党的民族政策下,当地各民族文化均得到发展。

在渥巴锡东归的时候,由于伏尔加河一直没有封冻,无法把回归祖国的消息及时传给西岸的土尔扈特人,这些人就留居在俄国,当时共有4700帐,21000多人。

留居在俄罗斯境内的被称为卡尔梅克族。

现在俄罗斯联邦内,建立由卡尔梅克共和国。是欧洲惟一信仰佛教的地区,讲卫拉特蒙古语。位于里海沿岸低地的西部,东部与里海濒临,从北到南跨度是640公里,从西到东跨度是480公里。其南部与达吉斯坦共和国接壤,西邻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和罗斯托夫州,北接伏尔加格勒州,东接阿斯特拉罕州。

俄卡尔梅克共和国领土面积是7.61万平方公里。行政单位数量为13个区、1个直辖市、两个区属市、5个市镇、99个行政农庄。

俄卡尔梅克共和国首府是埃利斯塔市(英文:Elista;俄文:Элиста),该市建于1930年,从莫斯科市到埃利斯塔市的距离为1836公里。

2003年俄卡尔梅克共和国共有人口307,900人。其中城市人口129,539,约占共和国总人口的44.3%。农村人口为 162,871,约占总人口的55.7%。人口平均年龄为33岁。家户总数为90,464 ,家庭成员数为289,816。卡尔梅克共和国主要居民是卡尔梅克人。在卡尔梅克共和国居住着约14.6万卡尔梅克人,占卡尔梅克共和国人口总数的45%。也就是说将近一半。

卡尔梅克人除在卡尔梅克共和国外,还居住在阿斯特拉罕州、伏尔加格勒州、罗斯托夫州和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

卡尔梅克人都是喇嘛教教徒。除卡尔梅克人外,共和国内还生活着约12万的俄罗斯人,占人口总数的37%;8000喀山人,占2%;约8000达尔金人,占2%;1万车臣人,占2.6%;以及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和鞑靼人。

在苏联解体的时候,卡尔梅克与车臣、鞑靼等一样,都宣布了独立。经过俄罗斯人与卡尔梅克人多次谈判,卡尔梅克也考虑到自己力量弱小,所以最后结果是还留在俄罗斯联邦内,但给与很大的自治权利。

俄罗斯联邦的卡尔梅克共和国的领导人基尔桑·伊柳姆日诺夫近日表示,他打算从中国他们同族移民1万人,以帮助振兴本民族语言、文化、宗教和日渐衰微的畜牧业。 不过,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昨晚在接受上海东方早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他们从未听说这个所谓的移民计划。

现在卡尔梅克人在世界很多国家都有分布,详情可以查看以前我们的文章《未跟随渥巴锡东归的那些人,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性民族》。

作者富察春兵





浮世繁華


17万人土尔扈特东归中华,剩余7万留守子弟在俄罗斯命运如何?

蒙古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段便是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国以及衍生出来的四大汗国,蒙古衰落后,蒙古人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一样的命运。其中在俄罗斯境内的最为困难。

俄罗斯崛起后,越来越多的蒙古人开始离开伏尔加河流域,向东投靠西蒙古的准噶尔部,只有很少人留守在了伏尔加河两畔,这些人被称作“剩下的人”,用蒙古语就是土尔扈特。

随着俄罗斯和准噶尔的崛起,土尔扈特部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到清朝初期,土尔扈特与清朝建立友好的朝贡关系,也算是有了一个强有力的外援。康熙五十一年(1712),康熙帝派出的图理琛使团探访了伏尔加河下游的土尔扈特部,这算是土尔扈特和蒙古最直接的官方联系了。

因为之前就隔着准噶尔和俄罗斯与清朝友好往来,准噶尔灭亡后,俄罗斯也加紧了对土尔扈特汗国的蚕食鲸吞。最终,土尔扈特汗渥巴锡决定带领全族人离开生活了数百年的故土,东归到中国去。土尔扈特部出发时17万人,遭遇俄罗斯人围追堵截,最终到达伊犁地区时,只剩下了4.3万人。

渥巴锡带领全族人东归,却因为伏尔加河的阻拦没有来得及告诉河流西面的部族,这些人只有7万人,被抛弃后会承受怎样的命运?

这些没有东归的卫特拉蒙古人,包含了杜尔伯特部落10000多人,土尔扈特部落8000多人,和硕特部落3000多人,他们被称为卡尔梅克。为了防止他们离开,沙俄包围了他们十几年,不许离开。即便如此,依然有数千人分散形式回到祖国。1775年,卡尔梅克共和国成立,卡尔梅克人成了合法的俄罗斯居民。

卡尔梅克共和国成立时,俄罗斯正处在叶卡捷琳娜女沙皇的统治下。女沙皇及其下属千方百计想要分化瓦解卡尔梅克部族,为她的领土扩张服务,也有不少卡尔梅克人成了女沙皇的代言人,在卡尔梅克的土地上欺压自己的同胞。

据卡尔梅克人的史书记载,在卡尔梅克人驻地俄国警察遍地,他们随意捉拿拘捕人,使人民感到过的是“地狱般的生活”,到了“最痛苦的深渊中”。再这样黑暗的统治中,卡尔梅克生活了100多年。

十月革命后,卡尔梅克不少人加入了红军,在打击白匪的战争中建立了功勋。因此,苏联在1920年建立卡尔梅克自治州,1935年改为卡尔梅克共和国。

苏德战争中,卡尔梅克2万子弟组成了骑兵团参加基辅保卫战,最终一万多卡尔梅克人战死沙场。卡尔梅克地区称为德国占领区后,卡尔梅克开展游击战,继续和德国法西斯军队死磕。

令人愤怒的是,苏军回来后,卡尔梅克人不仅没有盼来大解放,反而被扣上了通敌罪的大帽子。苏联当局的理由是一是卡尔梅克3位主要领导人在纳粹德国占领期间投降了德国,并组织了伪政府。二是三大战役胜利后,苏军清理被俘人员时发现有两千多卡尔梅克子弟。

卡尔梅克人蒙受不白之冤后,全民族不分老少被迁移到中亚、西伯利亚等地,就连参加十月革命和反击白匪的老布尔什维克都无法幸免。直到1958年,苏联才终于平反了这一冤案,卡尔梅克的民族声誉得以恢复,卡尔梅克共和国得意在伏尔加河两岸建立,部分人回到故土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现在的卡尔梅克共和国东邻里海及阿斯特拉罕州,南部与达吉斯坦共和国接壤,西邻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和罗斯托夫州,北接伏尔加格勒州,是俄罗斯联邦主体之一。同时卡尔梅克也是欧洲唯一信阳佛教的地区。卡尔梅克首都爱莉斯塔,曾举办第33届世界国际象棋奥林匹克团体锦标赛,被称为国际象棋之城。

除了居住在苏联和俄罗斯联邦的卡尔梅克人,还有一部分迁入世界其他国家。十月革命中一部分卡尔梅克贵族逃到法国,二战后互相联系形成了数千人的团体。法国卫特拉蒙古人有很多中产阶级,还在巴黎建立自己的喇嘛庙,坚持藏传佛教的信仰。被德国法西斯和苏联压迫的卡尔梅克人,一部分逃到瑞典,成了瑞典人。

现在的土尔扈特,是一个世界性的民族,总数有80000多人,不管到哪里,他们大部分都坚持着藏传佛教的信仰,这是卫特拉蒙古的典型标志。


历史知事


在高中历史课本上,想必大家都看过土尔扈特部东归这件事,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时,17万土尔扈特人在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冲破沙俄重重截击而返回祖国,受到了乾隆皇帝的高规格接待,并因此为巩固中华统一写下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

最初,土尔扈特人属于明朝时期“瓦剌”蒙古中的一部,后来不断向西迁移,一直到当时尚未被沙皇俄国占领的伏尔加河下游、里海之滨。在这片人烟稀少的草原上,他们开拓家园,劳动生息,建立起游牧民族的封建政权土尔扈特汗国。

但后来,随着沙俄帝国的崛起,沙皇不仅废除土尔扈特汗国的自治权,还强迫他们充当俄国军队和土耳其交战,在战争中间,土尔扈特军队伤亡很大。据说这场战争打了21年,土尔扈特人的人口因此损失了一半,如果继续下去,土尔扈特恐怕就没有了。



在这一系列的压迫之下,当时的土尔扈特便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开始踏上东归之路,当土尔扈特东归的消息传到圣彼得堡。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认为,让整个部落从她的鼻尖下走出国境,这将是一生的耻辱。

于是,女皇立即派出大批哥萨克骑兵,去追赶东去的土尔扈特人。同时采取措施,把留在伏尔加河左岸的一万余户土尔扈特人严格监控起来。

最终,东归的17万土尔扈特人,在死伤近一半之后,终于回到中国,被安置在新疆伊犁河畔居住,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至于留在伏尔加河左岸的一万余户土尔扈特人,则事后遭到沙俄的报复,被要求强制去参军,终身在无休止的战争中度过,因为这个事情,导致了许多土尔扈特人流离失所,后来他们和当地人不断结合,最终形成了新的民族,即卡尔梅克人。



在当时的沙俄,卡尔梅克人地位非常低下,长期处于被奴役的状态,直到后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因为当时新的政府提倡各民族建立自治区共和国,再加上列宁的祖母,也是卡尔梅克人,因此俄国才对卡尔梅克人的态度有所改观。在这种背景下,卡尔梅克人获得了自治的权利,最后成立了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

但是,随着斯大林的起来,以及苏联改革的深入,卡尔梅克人再次遭受折磨,因为苏联早期推崇的是无神论者,受这个政策的影响,卡尔梅克人的宗教佛寺被无情的摧毁。还有后来的集体化,使卡尔梅克人遭受重大的损失,几乎一半的人口被饿死。

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卡尔梅克人对苏联恨之入骨。后来德军进攻苏联时,不少卡尔梅克人都趁机奋起反抗苏联,支持德军。

再加上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数万多卡尔梅克人因苏军指挥不利不幸被俘虏,其后他们都投降德国,这直接导致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被撤国,卡尔梅克人也被标上叛国的标签。

后来,苏联政府更是下令让十多万卡尔梅克人强迫流放到西伯利亚和北哈萨克斯坦地区,因为这次的迁移导致了卡尔梅克人口数量急剧减少。直到赫鲁晓夫上台后,才撤销驱逐令,并重新成立了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几乎所有的卡尔梅克人又重返故土。

现如今,卡尔梅克共和的国土面积差不多7.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三十来万人,但其中卡尔梅克人只占一半,还有另外一半主要是俄罗斯人,其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全俄平均水平。总的来说,在经历近两个半世纪的磨难之后,昔日的这群选择留下来的土尔扈特人,总算有了一个比较稳定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