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司马天下之人,就是司马懿漏杀之人的后代,这人是谁?

五色土聊历史


听上去很荒唐,但实际上要是追根溯源,会发现也许还真有这么一种宿命之感——篡夺司马天下的人,其实还挺多的:篡夺西晋的有司马八王、匈奴刘渊;篡夺东晋的有桓玄、刘裕。



先聊八王之乱,如果司马懿想要避免这件事,漏杀的人就应该是儿子司马昭、司马亮、司马伦,这三个人里面的司马昭要是死了,就不会有司马炎,司马炎要是没有了,就不会有司马衷,八王里面也会少了许多王。
再聊聊匈奴刘渊,

他父亲叫做刘豹,当年曹操将内附匈奴的兵众分为五部,任命刘豹为左部帅,所以司马懿只需要抓住机会干掉刘豹这么一个人物,也就没有刘渊了,恭喜贺喜,司马家千秋万世又近了一步。

恒玄就有点难办了——他老爹是恒温,恒温是东晋的名将和军阀。其实起家的时候算得上是寒门了,并不是什么高门大户,发达后习惯性给自己家族涂脂抹粉:根据《晋书》记载,桓温是东汉大儒桓荣之后。

若以此类推,我们就会发现他祖上是三国时期被司马氏诛杀的曹魏大司农桓范啊!绝对是漏杀了一个,真的是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啊!司马懿下次一定要仔仔细细的杀,绝对不能放跑一个!


至于刘裕,颇有点八竿子打不着的感觉,他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兄弟刘发的后代,所以建议司马懿为了大晋千秋万代直接
下令诛杀殆尽姓刘的——宁可错杀千万,不能漏杀一个让他篡夺司马江山啊🤣


戴老师讲历史


历史上有这么一段黑历史,某人把另外一个人的族人全杀了,却只留下了一个人,但是就是这个留下的这个人却将他的杀族仇人家族推翻了,真是命运造化人啊,谁又知道呢。

提到的这个人就是司马懿,下面我们来具体聊聊这段黑历史。

这件事还得从曹真的儿子说起,曹真有个儿子叫曹爽,当时一场战役失败之后,当时他身边的谋士桓范就劝说他不要去洛阳了,更不要去找司马懿,他应该去许昌,但是曹当时并没有听取桓的建议,觉得桓说的意见不可取,而且桓提到的问题也不会存在,所以他连夜就直接回到了当时的洛阳。

当时的司马懿在大家眼里树立了一个老好人的角色,大家都觉得他忠厚老实,是个好臣民,所以当时的曹不听取桓的意见,连夜来到了司马懿所在的洛阳,他觉得司马怎么也不会伤害他,至少也会让他好好活着的,不说给什么官职之类的,至少也应该让他做个富贵人,但是当他回到洛阳的那一刻,他就后悔了,他刚回去,就被司马杀害了,但是司马却没有杀害桓,放过了他,具体是因为什么,我们也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后来又有人偷偷向司马反映,说是桓说司马他们是在造反,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司马特别的郁闷和生气,直接火冒三丈,然后就直接下命令要处决桓的族人,族灭九族,在这次大屠杀中,司马漏掉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桓的小儿子桓楷,他的小儿子后来逃了出来,在外面躲了好久,偷偷活了下来,并且娶妻生子,安度了晚年。

又过了近百年,又出来了一个人物,叫桓温,他是当年偷偷活下来的桓范的玄孙子,桓温当时的势力很强大,不仅在站场上冲锋杀敌很厉害,而且还在政治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掌握了东晋的大权,带军打败了好多敌国,当时的皇帝就是司马家族的人,司马奕,但是他的皇帝没当上多久,就被桓温给推翻了政权,后来他的儿子桓玄又掌握了国家的大权,皇帝处于忌惮,给他封了一个王位,皇帝企图用这种方式来稳住大权,但是尽管如此,他还是不仅仅满足与这一个虚位,所以便利用一些手段让皇帝退位了,从那以后,桓家政权才真正建立。

司马懿怎么也不会想到,就是当时他漏掉的一个人,这个人的后代后来却将他家族几百年的政治统治给推翻了,真是天算不如人算,苍天饶过谁啊。






最佳评论


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于建立晋朝,两晋一共传了15位皇帝,司马家执政155年。东晋末年桓玄逼迫晋帝退位,司马家的政权落到桓家手中。而桓家早在晋朝未建立的时候,就被司马懿灭过族,但是有人漏网。正是这个漏网之鱼的后代,在100多年后,将司马氏政权推翻。

曹魏末年,司马懿装病骗过大将军曹爽,让曹爽对他打消戒心。司马懿趁曹爽率领亲信跟随皇帝曹芳,去高平陵祭拜祖先的时候,突然发动政变,夺取京城大权。随后又派人说降曹爽,接着将曹爽一系全部斩杀。

就在司马懿发动政变的时候,大司农桓范抱着大司农印去给曹爽报信。桓范认为有了大司农印就可以调军粮,大将军曹爽又掉病的权力,有了军粮就可以和司马懿开打了。司马懿兵不多,所以桓范认为曹爽成功的机会很大。

谁知道此时曹爽已经投降司马懿了,桓范赶到时,倍感伤心。司马懿也没放过他,灭其三族,但是桓范的小儿子桓楷逃走了。

就是这个桓楷延续了桓家的血脉,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桓家在东晋成为大族。最后,桓家在朝廷上有了很大权势,最终逼迫晋帝退位,建立桓楚政权。


老虫


司马懿漏杀此人的后代,结果被对方取缔江山,此人是谁呢?

天下大权你争我夺,特别是风云际会的三国时期,更是为统一打得不可开交,后来魏吞并蜀国、吴国最终形成大统,但是天道轮回,曹氏当权不久又被司马懿夺去皇位,接着由司马家族称皇立帝,由魏改成晋朝,可惜后来司马懿因为漏杀一个人的后代,使得自己的司马皇朝被其夺去,究竟是谁抢走了司马懿家的天下呢?

事情需从曹爽讲起,当年曹军在一场战争中失利,作为谋士的桓范就主动劝他逃往许昌,不要返回洛阳,因为司马懿的那里,可能曹爽年少气盛听不进忠言于是反而倒行逆施,带着人马就赶赴了洛阳城。

后来曹爽有曹氏家族撑腰,而司马懿则带领名门士族在朝廷里一家独大,为此两人因为各种利益关系导致反目成仇,接着开启了一连串政权斗争,不过皇权名义上还是属于曹家的,于是曹爽这次就听取了桓范建议,明着是升司马懿的官,但暗地里却是减弱他的势力,后来司马懿饿被任职太傅,而原来的太尉尚书的权利则被曹爽削掉了。

为此司马懿知道曹爽的不简单,于是就老奸巨猾的诈病不上朝,并把自己病弱的消息散播出去,好以此来降低曹爽的防备心。结果,这司马懿十分能熬,连续熬死了曹真、曹休、曹睿以及陈群等一批敌对之人,然后他一直装到8岁的曹芳称帝才露出野心,而此时的曹爽也拿他没有了办法,谁叫名望士族一派都归于司马懿。

而曹家在朝廷的话语权渐渐低落,为此司马懿感到十几已成熟,就发动了“高平陵哗变”带着几千人马一下就攻入了皇宫,而朝中派系纷纷站到司马懿一边,此时曾给曹爽献计的桓范却欲力排众难,一心支持曹爽,甚至还差点威胁到司马懿的这一次政变,为此说明了抢走司马家江山的正是桓范。

后来司马懿成功夺走魏朝大权,于是就秋后算账,把桓范定了一个大罪诛灭三族,身为曹爽谋士的桓范可能承蒙大势已去就偷偷的把亲儿子跟一些家眷提前从往异地逃生了,没逃出来的桓家族人几乎全被司马懿所灭,唯独这一支逃出来的家人得以幸免,为了逃避司马家的追杀,桓范之子等人皆全部改名换姓低调发展,一直等到西晋衰亡,东晋崛起之后桓范子孙们才出来进入仕途任官。

东晋时期,桓范后代们逐渐在官场得意而且培植了两代人,其桓家子弟桓彝喜欢结交天下豪杰,势大财粗十分得有威望。不久,爆发了王敦之乱,桓彝趁机率兵前往平复,因此名气大增,转而深受天下百姓拥护,到了桓温时代他表示得更为出色,因此才气逼人高大威猛之故,得以跟晋明帝联姻,把南康公主嫁给了他。

从此桓家就步入了皇亲国戚时代,桓温一下子就被东晋皇帝赐封驸马加都尉,镇守荆州要城,兼任荆州刺史跟安西大将军,到这里,桓家在朝中的权力可谓是越来越大。之后桓温奉命启动北伐战争,带兵杀入川地平定汉室剩余小朝廷,这一次战争桓温仅用了1年左右就完全搞定,因此名声远扬威望大增。

东晋朝廷的司马家派系担心桓家的势力越来越大,就急忙找对手来牵制对方,甚至宁愿丢失北伐成功的机会,也不想让桓温如此得势,然而桓温不负众望赢得了战争,后来桓温回过头来就找了一个借口把晋帝司马奕给废掉了。

公元403年,桓温的儿子桓玄逼司马家交出帝位,从此改为桓家的天下。


猫眼观史


夺司马氏天下的人,是桓氏的后代,这个人叫桓楷,他是桓范的儿子。

当年,司马懿杀桓氏族人的时候,却漏掉了桓范的儿子桓楷,他逃脱后,就隐姓埋名,后来官至北相,为他的后代夺取司马家的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际上,司马家能够崛起,主要是靠司马懿,因为他手中握有兵权,而在三国鼎立之前,曹操、刘备、孙权忙于争夺地盘,无暇顾及他,也就没有观察出司马懿的虎狼之心。

司马懿手握兵权,曾经就想掌控曹魏。虽然曹爽和他都是托孤大臣,而曹爽为了排挤司马懿,曾一度架空了他的实权,但是司马懿却在韬光养晦中趁机除掉曹爽,可见司马懿的智商之高,权谋之利害。 桓范原本是曹爽的一个谋臣,他曾经还为曹爽策划了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计谋,可是曹爽优柔寡断,心无大志,反而被司马懿诱骗回洛阳杀害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高平陵之战。



曹爽死后,自然就要清查他的党羽,于是司马懿就下令灭了桓范的三族。桓范的儿子桓楷却在劫难中逃脱了,他从此以后隐姓埋名,积累实力,东山再起。 桓楷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他很快就成为了官场上的要人,还官济北相。


桓楷的儿子桓颢也是能力超强,也官做到了西晋公府郎中。桓楷的孙子桓彝被人杀害后,桓楷的曾孙桓温发誓报仇,他最终报了杀父之仇,还得到了百姓的称赞。桓温不但长得萧洒。还很有智慧,他后来还成为了公主的驸马。一路高升,官至狼牙王谢和辅国将军

桓玄是桓温的儿子,他就是夺取司马氏天下的人。其实,桓温在晚年的时候,曾要求朝廷封自己为九锡,由于谢安的拖延没成,由此可见桓氏在桓温时期,就相当厉害了。

桓氏一族经过几代人的拼搏和积累,已经有了雄厚的实力,正好被桓玄加以利用。桓玄在巩固自己的权力后,就扫除了曾经结盟的两位武将殷仲堪和杨佺期,果断的铲除了司马道父子,桓玄又逼迫晋安帝禅位。

司马懿怎么也不会想到,就是当初的漏网之鱼,夺取了司马氏的天下。


迷萌乐


提起三国时期,我能想到的只有群雄争霸、三国鼎立,最终还是曹操所属的魏国力压群雄,更胜一筹。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曹氏家族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却被司马家族取而代之,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冤冤相报何时了,然而本文要讲的一个故事是,在司马懿夺得曹魏政权之后的150多年后,司马家族的统治依然被取代,在江湖上混的,迟早都是要还的。

司马懿对曹魏政权有什么功劳?

要说三国之中最能活的人,我觉的司马懿肯定算一个。早年时期,司马懿跟随曹操打天下,智计无双,为曹操的大业立下了不少功劳,建康元年,曹操去世,朝野上下十分震动,曹魏政权出现前所未有的危机,最后也是司马懿一手平定。

曹丕即位之后,司马懿又获得了重用,累次升迁,多担任要职,很受曹丕的器重。没过几年,魏文帝曹丕也死了,死前任命司马懿、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为辅政大臣,还对太子曹叡交代说:“这几位大臣,一定不要怀疑他们。”

曹叡继位后,魏国又陷入了危机,孙权得知魏文帝去世,立即出兵北上伐魏。司马懿为保魏国江山,与孙权大战,击退了孙权,大胜而归。

诸葛亮北伐期间,曾经积极策反投魏的蜀将孟达,使得曹魏政权边境再次陷入困难,司马懿使计在新城之战中擒获孟达,将这次叛变扼杀在了摇篮当中。

此后,辽东发生叛乱,也是司马懿前去平定的,可以说,曹叡在位期间,是曹魏政权最为危机的时候,也都是司马懿帮助度过难关的。

但不得不说,曹家的子孙似乎都不怎么长命。景初三年,魏明帝曹叡去世,留下了一个年仅八岁的齐王曹芳继位,仍然任命司马懿为辅政大臣,与大将军曹爽共同辅佐小皇帝曹芳。至此,司马懿已经是四朝元老了。

可以说,司马懿取得这样的地位,是非常容易受到别人的眼热的,尤其是来自曹氏宗族的不满。

司马懿为什么能够在高平陵之变夺取曹魏政权?

曹爽在被定为辅政大臣后,也曾野心勃勃,想要排挤司马懿,以便自己专权,然而曹爽的能力实在是有限,曹爽主持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主张伐蜀,通过这场战争增加自己的影响力。

然而正是这场战争,让曹爽颜面扫地,十多万大军连蜀地都没有进去,在关中外围就被蜀军打败,这次军事上的失败,魏国损失惨重,兵力大减,也使得曹爽的政治威信降到了极点。

但曹爽不知收敛反而日益张狂,据记载:“(曹爽)专擅朝政,兄弟并掌禁兵,多树亲党,屡改制度。”朝中诸位大臣都对其意见不小。

司马懿韬光养晦,开始装病,曹爽派人查探之后就不将司马懿放在心上了。这主要是因为司马懿当时已经七十多岁了,古人说人到七十古来稀,再加上司马懿多年带兵征战,身体也有损伤,所以曹爽才会这么轻易的相信司马懿要不行了。

嘉平元年,皇帝曹芳前去洛阳祭拜魏明帝,大将军曹爽随行。曹爽前脚刚走,司马懿后脚就从床上跑下来上奏郭太后,请求废除曹爽兄弟,是为高平陵之变。

曹爽的的智囊恒范听说之后,立即去向曹爽献计,劝他先挟持皇帝曹芳到许州,再调天下兵马勤王。

可是曹爽并没有采纳恒范的计策,反而相信了司马懿的鬼话,司马懿说不追究曹爽的过失,还可以享有他原来的爵位。

恒范几人拼命劝阻,从晚上劝到早上,也没能说服曹爽。最终曹爽连同恒范等人一同被处斩,甚至被抄家灭了三族。

经过司马懿、司马昭、司马师和司马炎几人接连控制了魏国的朝政,最终司马炎在自己父辈的基础上完全把控了魏国,逼魏国皇帝退位,建立了晋朝。

被漏杀的夺司马天下之人是谁?恒玄还是刘裕?

关于司马懿漏杀之人,是谁,还存在一个疑问,有说是恒玄,也有说刘裕。

先来说说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刘裕,刘裕的确是真正的夺了司马天下的大赢家。

刘裕带领北府兵起义,打败了恒玄,又杀了晋安帝,最终在元熙二年六月丁卯日代晋称帝,改国号为“宋”,改元永初,史称“刘宋”王朝。至此,司马家族建立的晋王朝就彻底覆灭了。

但刘裕却不符合这一命题的另一个条件,刘裕是贫民出身,往上数虽然和汉高祖刘邦能有点关系,但家中实在是落魄,甚至靠卖草鞋为生,后来刘裕参军入伍,才华得以施展,才建立了一番功业。

所以刘裕的家族根本没有遭受过司马懿的屠戮,两者八竿子都打不到一块去,那么刘裕自然也算不上什么被漏杀之人。

所以,真正夺司马家天下的人,并非是刘裕,而是恒玄!

恒玄是曹爽谋臣恒范的后代,从前面的文章中,也可以看出,假如曹爽真的听从恒范的,胜负尚未可知。正因为如此,恒范的存在才让司马懿忌惮,不仅要杀了恒范,还要夷灭三族,基本跟恒范有血亲关系的都被杀死了。

尽管司马懿做的很绝,但依然有漏网之鱼,恒范的一个儿子桓揩侥幸逃脱,此后一直韬光养晦,伺机报复。

西晋爆发八王之乱后,国力逐渐衰微,不久就灭亡了,司马睿衣冠南渡,建立东晋,经过一百多年的统治,东晋也逐渐很大的内部问题。

在这个时候,恒范侥幸逃脱性命的后人恒玄,在元兴元年三月,攻入建康城,自命为太尉、平西将军、又加之殊遇,可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奏不明。

大亨元年十一月,恒玄将自己的冠冕加至皇帝的规格十二旒,又逼迫晋安帝司马德宗禅位。在十二月三日,恒玄正式登基为帝,改元为“永始”,彻底夺取了司马家族的政权。

当然,这种说法也有质疑,有人说恒玄并非恒范的血亲后代,其实这都不重要了,人们都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很明显恒玄夺取司马家族政权的时候,距离高平陵之变已经154年,这也叫报仇?


史论纵横


看过《三国演义》的亲们都知道,司马懿是魏国的大将军,本来他应该效忠曹魏,可他晚年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他的子孙“代魏立晋”打基础。

为何这样说呢?司马懿在70岁时,发动了一场政变——高平陵政变。

政变的导火索就是和曹爽争权,他俩都是曹睿的托孤重臣,竟为一己之私反目成仇。

当时曹爽夺了司马懿的大将军之职,给了他一个空头衔——太子太傅,这使司马懿很不爽。于是他故伎重施,用装病的办法糊弄曹爽,暗地里却磨刀霍霍。

司马懿等待一次翻身的机会。



有道是:“上天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

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正月,大将军曹爽陪着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曹睿的高平陵。新年里,祭祖也是古代的一种习俗。

这对于司马懿来说是天赐的良机,对于曹爽来说则是致命的出行,因为曹爽把他的心腹都带在了身边,等于把洛阳城留给了司马懿。

看过电视《军师联盟》的亲们都知道结果,司马懿和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带领2000死士将洛阳城门关闭,把曹爽拒之门外。

曹爽这个大将军简直是世界上最蠢的大草包,手握兵权,竟然被司马懿忽悠放弃了抵抗,准备投降。



就在这当儿,曹爽的谋士桓范突破重重关口,从洛阳逃出来找到了曹爽。

当他看到曹爽有投降的意思,急忙劝阻道:“曹将军,你千万不能投降,如果投降是死路一条,将军可挟持魏帝曹芳,召天下兵马勤王救驾,司马懿必败,千万别放弃这大好的机会”。

曹芳不听,始终认为司马懿不会对他下毒手,相信司马懿说的“只要投降,官照做,工资照拿”。

曹爽蠢如猪狗,和司马懿共事多年,他竟不了解司马懿是个怎样的一个人?桓范见无法劝阻,急得大哭道:“曹子丹(曹真)如此英明,却生了一个如猪如狗的儿子”

正如曹操所言:“鹰视狼顾之人不得不防。”

果然司马懿失言,把投降后的曹爽及心腹一干人等皆灭三族,这其中就包括桓范一家三族。



(敲黑板,关键问题来了)

司马懿在灭桓范三族时,桓范的儿子桓揩成了漏网之鱼,侥幸逃脱。

历史真的很有趣,桓范的后代得以繁衍生息,大约过了154年后,桓范的五世孙桓玄灭了东晋,换言之,夺了司马天下的人就是桓玄。

接下来咱们大致了解一下西晋和东晋的历史,以及桓玄夺司马天下的经过。

司马懿杀了曹爽后,架空了魏帝,掌握了朝廷杀生欲夺大权,魏帝成了傀儡。

司马懿73岁时去世,他的二儿子司马昭承袭了父亲的爵位,司马昭成了魏国的权臣。



当时有句话叫做“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意思是说司马昭想做皇帝的野心昭然若揭。

可惜天不假年,司马昭54岁就死了。

随后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继承了爵位。没过多久,司马炎篡夺了曹魏江山,建立了西晋。



由于“八王之乱”造成了西晋的灭亡,换言之,西晋只有52年的国祚。

西晋灭亡后,司马家族的后代司马睿“衣冠南渡”在建康(南京)建立了偏安政权东晋。



东晋经过103年的风风雨雨,最后被桓温的儿子桓玄灭掉。换言之,桓范的后代终于报了当初灭族之仇。

大亨元年(公元403年),东晋权臣桓温的儿子,大将军桓玄威逼东晋皇帝(晋安帝)司马德宗禅位。桓玄筑坛告天,登基为帝。

150年前司马炎也是这样威逼魏帝曹奂禅位的。历史重演,场景何其相似。

桓玄废东晋年号,改元“永始”,建立桓楚政权,国都南京。



不过好景不长。最后桓玄被刘裕所杀,享年36岁。这就是天道循环,屡报不爽的真实写照。

桓范家族族谱大致是这样的:桓范唯一逃命的儿子是桓揩,桓揩是桓彝的爷爷,桓温是桓彝的长子,(桓温也是一个牛人)桓玄是桓温的儿子。换言之桓玄是桓范的五世孙。




秉烛读春秋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驾崩,年仅8岁的曹芳即位。曹叡死前留有遗诏,由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但由于军权掌握在曹爽手里,曹爽又想独揽大权,于是他处处排挤司马懿,明升暗降,令朝廷晋升司马懿为太傅。


而司马懿也以养病为由辞官,隐忍等待时机,因为司马懿离开了朝堂,且多次表现出病重的样子,所以曹爽开始松懈了。

公元249年,时机出现了,曹爽及其亲信带着曹芳到高平陵拜祭魏明帝,磨剑十年终于等来利剑出鞘的这一天。

司马懿先是占据皇宫,胁迫郭太后,再以郭太后的名义下令关闭洛阳城门派兵驻守,然后派司徒高柔持节代理大将军职节制曹爽的部队,桓范任中领军节制曹羲的部队。准备妥当后,再向曹芳上奏陈述曹爽的种种罪行,但司马懿肯定清楚这道奏章是根本到不了魏帝曹芳手中的,肯定会被曹爽截下,所以他又派人去说服曹爽,只要投降,只免去他的官职,不会伤及他和他家人的性命,并保证会让他富贵一生,还信誓旦旦的对着洛水发誓。

就在曹爽犹豫不决的时候,桓范站了出来,他力劝曹爽迎天子到许昌,然后以天子名义调集天下兵马剿灭司马懿,而且自己随身携带大司农印,可调集天下粮草,大军完全不必担心粮草,只要去了许昌大事可成。


前面还说过桓范被司马懿任命为中领军了,为何还会帮助曹爽对抗司马懿呢?原来桓范在准备接受任命时,被他的儿子及时劝住,于是桓范便离城投靠曹爽了,桓范离去后,司马懿还甚是担心,因为桓范有谋略,如果曹爽听他的,司马懿的下场会很惨。

桓范给曹爽指出了一条成功率最高的路,但是曹爽及其他曹氏勋贵没有一个人赞同,确切的说没有一个人敢舍弃洛阳城内的家属去尝试,他们都默不作声,最后曹爽决定投降,他对桓范说:“即使投降,我仍然不失为富贵人家”,曹爽竟然相信了司马懿的话,真是可笑至极。

桓范听后只有仰天长叹,他哭泣道:“曹子丹这样有才能的人,却生下你们这群如猪如牛的兄弟!没想到今日受你们的连累要灭族了”。

桓范的话很快被言中了,曹爽及其党羽均被杀,夷三族,桓范也不例外。桓范虽然死了,但司马氏与桓氏之间的恩怨并没有结束。


后来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了曹氏江山并一统天下建立了西晋王朝,可没过多久,西晋王朝内乱,北方少数民族趁机南下,西晋王朝灭亡,司马氏南渡长江在江南建立了东晋王朝。

但南渡后的司马氏面对北方外患的威胁以及内部的稳定不得已而重用世族大家,这也导致了很多有实力的世族大家野心剧增,意图叛变,其中桓氏便是其中之一。

桓氏南渡前并非高门望族,南渡后因桓彝助皇帝平定王敦之乱地位得到提升,后来桓彝之子桓温因军功而逐渐被重用,公元348年因平蜀有功被封为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从此度独揽朝政二十余年。

在这期间,他曾大肆清除异己,甚至废帝立威,桓温死后,其子桓玄甚至一度灭了东晋政权,代晋称帝,建立桓楚政权,不过很快就被刘裕所灭,虽然刘裕灭了桓玄,令司马氏复国,但事实上刘裕才是东晋王朝真正的掘墓人,日后他将杀尽司马氏,夺了东晋江山建立刘宋王朝,开启南北朝之南朝时代。


咸鱼闲聊


司马懿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候,就被曹操看出有狼顾之相,受到猜忌。不过,好在司马懿忍耐力强,活得久,最终通过三代人的努力,在其孙司马炎主政魏国时,以晋代魏,实现了司马氏一统天下的夙愿。

真正夺了晋朝司马天下的人,其实有两位,一位是东晋权臣名将桓温之子桓玄,另外一位就是自称刘邦弟弟刘交后代的刘裕。

桓玄借东晋朋党之乱除掉了专权的司马道子和司马元显,自己掌控了东晋,并提拔了北府军将领刘裕。403年,桓玄篡晋称帝,建立了桓楚政权。

刘裕是桓玄一手提拔起来的,但是在桓玄篡位的第二年,刘裕起兵反楚。405年,刘裕彻底肃清了桓楚的势力,迎晋安帝复位,东晋复国,刘裕掌控了朝廷。420年,刘裕废晋恭帝自立,建立了南朝宋,是为宋武帝。

要找到司马懿漏杀之人,只能从桓玄和刘裕的先人那里找起了,也就是桓氏家族和刘氏家族。

要说跟司马懿有直接冲突的也就是桓氏家族了,这件事要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说起。

249年,大将军曹爽带领所有亲信,跟随魏帝曹芳外出拜谒高平陵。司马懿及其子司马师,趁机带领阴养的3000死士,发动政变,关闭了洛阳城门,控制了武库,并矫郭太后诏令,控制了洛阳城内的所有军队,以及出去谒陵的所有人员的家属。

当时,司马懿想拉拢为官清廉,且颇有声望的大司农桓范,就假借郭太后之命,诏令桓范接任中领军之事。可是桓范与曹爽是同乡,颇受曹爽礼遇,加上他的儿子力劝他应该投奔曹爽,桓范最终决定支持和皇帝曹芳在一起的曹爽。桓范出了洛阳城,前往高平陵劝说曹爽应该带天子前往许都,之后号令天下勤王,诛杀司马氏,平定叛乱。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曹爽没有听从桓范的劝说,投降了司马懿。之后,曹爽及其亲信,皆被灭门,而桓范也被诛三族。桓范没有后人了,桓玄跟桓范也就是同姓而已。

桓范是东汉沛国(安徽濉溪)人,而桓玄及其先祖则是谯国龙亢人(安徽怀远),明显不是一宗。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是桓玄曾祖桓颢、高祖桓楷生活的时代。有人推测桓楷是桓范之子,这明显和史书中所记载的桓范被诛三族冲突,司马懿也不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正因为桓楷跟桓范没有宗亲关系,所以,司马懿放过了桓楷。桓楷在史书中连个确切的记录都没有,官职应该不大,再加上他没有在高平陵之变中反对司马懿,被司马懿放过也实属正常。司马懿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桓楷的后代竟然会篡他子孙的皇位。

刘裕么?自己说是刘邦之弟刘交的后人,这就跟刘备类似,吾乃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可是查无实据呀。刘备至少还有一个世系可查,刘裕的世系都没有。刘裕出生于363年,桓玄出生于369年,推测高平陵之变时,也就是刘裕曾祖或者高祖生活的时代,同样因为没有反对司马懿,所以,没有受到波及。至于刘裕的这位曾祖或者高祖到底是谁,根据现有史料,暂时没有什么端倪。

推测,刘裕的这位曾祖或者高祖,也并非什么朝廷要员,所以,史书也没有记载,而刘裕称帝后,也没有详细的去追溯,肯定并不显赫。司马懿再狡猾,也算不出来他们的后人刘裕在一百多年后,会夺了司马氏的江山。


奕天读历史


司马懿的崛起离不开曹魏君主的扶持,从曹操到曹丕,以及曹睿,司马懿得到了曹氏三代君主的青睐。就这样,司马懿成为了权倾朝野的重臣,并且在曹芳时代开始和曹爽争夺核心权力。



其实,曹芳刚刚登基的时候,司马懿和曹爽还能和平相处,但很快,两人因为权力分配的问题而反目,开始了明争暗斗的较量。后来,曹爽在心腹谋士桓范的建议下将司马懿明升暗降,名义上尊奉司马懿为太傅,实际上却削去了属于太尉录尚书事的权力。

无奈之下,司马懿只能隐忍,暗中等待机会,期盼某一天曹爽漏出破绽,然后将其一击致命。

在这个过程中,司马懿为了隐藏实力,甚至开始装病,一直卧床不起。

公元249年,曹爽听说已经卧床两年的司马懿奄奄一息,而且其家人也为司马懿准备好了后事。因此,曹爽放松了警惕,漏出了破绽,准备带着曹芳祭奠魏明帝曹睿的高平陵。



临行前,曹爽决定把掌握大权的兄弟们全带上。此时桓范站出来说:“你们兄弟手握朝廷大权,掌管禁兵,如果一起出城,万一有人关闭城门发动叛乱,你们谁又能进城呢?”

曹爽听后则不以为然,他认为司马懿行将就木,早已不是威胁,而除了司马懿,又有谁敢和自己对抗呢?

可谁也不曾料到,司马懿是诈病。等曹爽兄弟刚一出城,已经七十岁高龄的司马懿立刻变得活蹦乱跳,而且还带着两个儿子,以及众多曹魏老臣叛变,他们不仅控制了整个洛阳城,而且还以太后的命令免除了曹爽的一切权力。

此时,曹爽确实慌了神,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是好。



不过,他的智囊桓范冒着生命危险跑出了洛阳城,在千钧一发之际向曹爽献出了一条妙计,挟天子到许昌,然后以天子诏令号召天下勤王。

说句实话,桓范的策略非常好,可以说是当时曹爽唯一的翻盘机会。然而,曹爽兄弟面对桓范的劝说,想了一夜,黎明的时候把佩剑一扔:“罢了,即使投降,我也不失富家翁!”

桓范听到这句话,那心是哇凉哇凉的,不禁破口大骂:“曹子丹(曹真)何等英雄,怎么生了你们几个猪狗不如的玩意儿,你们要连累大家灭族了!”

骂归骂,桓范改变不了这一切,最终当曹爽投降之后,曹爽、桓范、何晏等人,以及他们的族人全部被杀。



不过!当司马懿下令屠杀他们的时候,有一人却成为了漏网之鱼,那就是桓范的儿子桓楷。

桓楷由于桓范的原因,成为了刑家,不得不隐姓埋名,低调的过日子。但是,到了晋朝建立之后,桓范的后人再次慢慢地崛起,步入了士途。

桓楷生子桓颢(hào)。桓颢生子桓彝,他做到了东晋散骑常侍、廷尉。桓彝之后是东晋著名权臣桓温。桓温之后则是灭掉东晋的桓玄。

当时,由于东晋统治者无能,整个社会处于风雨飘摇的状态,所以桓玄趁乱起兵,在公元402年攻入建康。第二年,桓玄便逼迫东晋第二傻的皇帝司马德宗禅位,建立了桓楚,顺利的夺走了司马氏的天下。

后来,虽然东晋在刘裕的扶持下复辟,但也只是刘裕手中的傀儡,没多久便迅速退出了历史舞台。



当然,除了这个说法,还有一个流传非常广的说法,那就是“牛继马后”。

这个说法是当年曹魏有一员悍将,名叫牛金。牛金为人勇猛善战,而且还曾击败过蜀汉将领马岱。后来牛金选择追随司马懿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司马懿也因此对牛金异常青睐。

然而,所有的一切都在司马懿夺取曹魏大权之后改变了。

当时天下流传这“牛继马后”的传闻,这个传闻来自于《玄石图》。由于魏晋时期的人们对玄学和谶纬之说深信不疑,所以司马懿便请来了星象家占卜子孙运势。



经过星象家的占卜,司马懿对牛姓的官员非常忌惮,于是决定除掉牛金。

宣帝深忌牛氏,遂为二榼,共一口,以贮酒焉,帝先饮佳者,而以毒酒鸩其将牛金。——《晋书·宣帝纪》

司马懿请客喝酒,邀请了牛金,却在暗中下毒杀死了牛金。就这样,司马懿自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然而没想到的是,数年之后,司马懿的孙子琅邪王司马觐的府中出现了一个叫做牛金的小吏。

这个叫做牛金的小吏不简单,竟然和琅琊王妃私通,还生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就是日后的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所以后人也曾说是“牛金”夺取了司马氏天下。



僭晋司马睿,字景文,晋将牛金子也。初晋宣帝生大将军、琅邪武王伷,伷生冗从仆射、琅邪恭王觐。觐妃谯国夏侯氏,字铜环,与金奸通,遂生睿,因冒姓司马,仍为觐子。由是自言河内温人。——《魏书》

当然,关于牛继马后的说法,除了《魏书》和《晋书》之外,很多野史也有记载,比如《鹤林玉露》和《容斋随笔》等等。至于真假,千百年来并没有确切的说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