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中有没有人既是文状元,又是武状元?

爱看电视的蓝胖子



昨天下午,全国一千多万学子结束了自己的高考征程,二十多天后,高考成绩也将放榜。每一年放榜的时候,各省的状元都备受关注,也时常出现总分状元和单科状元同一人的情况,这样的学霸在现在可能不算少见,但在古代,要是出现文武科举都是状元,那可真是千年难得一见的了。

自622年 (唐武德五年)科考产生第一个状元孙伏伽,到1904年 (清光绪三十年)最后一次科考产生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1282年间共选拔文状元654名,武状元185名。那么在这些状元中,是否有过文武“双料”状元呢?

答案是肯定的,不过双料状元太难了,历史上有且仅有一位,他就是唐长庆年间的郑冠。

31岁文状元及第

唐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年),郑冠夺得文科状元,主考官当时的礼部侍郎王起,试卷题目是《丽龟赋》(出自《春秋左传·宣公十二年》),他以华丽的辞藻和深邃的思想,战胜了袁不约、李敬方、韩湘、顾师邕等同科二十七名进士,独占鳌头,征服了考官,夺取了文科状元,时年31仅岁,由此开始进入官场,步入仕途。

唐朝文科状元的含金量可比与后来的明清要高得多,唐朝科举考试的科目五花八门,名目繁多,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等等五十多科,甚至还包括招考数学人才的明算科。不过由于古代对科学并不了解和重视,只有明经、进士二科受到重视,而又以进士科为甚。

唐朝科举只有两级考试,没有殿试这一环节。两级考试为地方州县及中央官学的预试和尚书省的省试。这位郑冠先生,虽然我们不知道他到底是从地方州县还是从中央官学起步,反正他在公元823年进士科考中状元及第。此时,他正好三十一岁,要知道,当时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说法。

五年后再拿武状元

唐朝的武科举制度起至武则天,她在长安首先选拔武术人才,主要项目有射箭技巧、马术、负重等等。但是武科举的影响力远远不能跟文科举相提并论,有唐一朝时续时断,没有形成特别大的规模。

但就是在郑冠取得文科状元的五年之后,即828年,唐朝政府举办武科举考试中,36岁的郑冠赢下同科考生李式,又夺得了武状元,升为户部郎中。

文武状元成为历史谜团

郑冠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文武双科状元,可谓登上科考巅峰,但史书关于他的记载却很少,只知道郑冠擅长书法,有作品《济亭记》,不过此书已失传。连他的卒年,籍贯字号都不详,所以郑冠这个双科状元也就成为一个谜。

小科普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文武双科榜眼是南宋周仁勇。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乙丑科榜眼及第,六年后咸淳七年(1271年)辛未科又中武榜眼。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文榜眼兼武状元是唐代周渭,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己未科王储榜进士第二人(即为榜眼),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又参加“贞师伐谋对有明法”科(即军谋越众科)考试,中武举第一(即为武状元)。

中国历史上唯一参加过两科武举考试,先中探花后又中状元的是清朝的马全。马全初名为马瑔,于乾隆十七年(1752 年) 武科进士考试,并在殿试中得中一甲三名(探花),后因在任职期间与同僚发生矛盾, 被削夺官职。为洗刷耻辱,他更名为马全,决意再次夺取功名,终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在武科进士殿试中得中状元。


趣谈秘闻野史


历史上唯一考取文、武双科状元的,是唐长庆年间的郑冠。

823年,郑冠夺得文科状元,主考官当时的礼部侍郎王起,试卷题目是《丽龟赋》,郑冠凭借出类拔萃的文采征服了考官,夺取了文科状元,时年31仅岁,由此开始进入官场,步入仕途;时隔5年,即828年,36岁的郑冠又夺得了武科状元,升为户部郎中。

郑冠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文武双科状元,可谓登上科考巅峰,但史书关于他的记载却很少,只知道郑冠擅长书法,有作品《济亭记》,不过此书已失传。连他的生卒年,籍贯字号都不详,所以郑冠这个双科状元也就成为一个谜。

(图片、资料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之,立马删除相关部分)


天宁阁


中国封建社会的阶级无疑是比较固化的,而在社会阶级分化固化的封建社会中,却有一条给在中国古代上千年的科举制度存在的历史中,一共诞生了356位文科状元和185位武科状元。可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兼是文武双科状元的人仅仅只有一个,他就是唐朝的郑冠。 但是令人十分意外的是,史书中对于这位文武双状元的记载和描述并不多。从可查的史料文件中看,郑冠大约生活在公元823年左右的唐穆宗时期。 文科状元也成为文魁 郑冠是先参加的文科科举,夺得了文科状元后,过了几年又参加了武科科举,一鼓作气又夺取了武科科举。郑冠参加文科科举殿试,主考官当时的礼部侍郎王起,试卷题目是《丽龟赋》,最终郑冠凭借出类拔萃的文采征服了考官,夺取了文科状元,时年31仅岁,由此开始进入官场,步入仕途。 武举 时隔5年后,36岁的郑冠又参加了武科科举考试,又夺得了武科状元,官职升为户部郎中。由此,郑冠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文武双科状元。可就算是这样,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还是少之又少,原因不详,耐人寻味。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存在了1300多年,从隋朝设立到清末废除,郑冠是唯一的一个双科状元,是十分的难得的,文武全才巅峰,是很多人都无法企及的。从史料中我们还能知道的一点是,郑冠擅长书法,流传有作品《济亭记》。


诚哥100


在历史的长河中,集文武状元于一身的人唯有一人,此公是谁?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时代,状元这个词意味着无上的荣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无数的人都挤着争科举这座独木桥,因为他们知道,走过去就是海阔天空,而其中的状元,往往更是那只一飞冲天的雄鹰。

状元分为文状元和武状元,得来都殊为不易。文科举从隋朝起步,历经唐宋元明清,不断完善,武科举自女皇武则天开先河,也到清朝末年被废止,其中参加学子如同过江之鲫,几乎囊括了中国古代最为优秀的人才。在这其中,取得状元,极为不易,而取得文武两个状元的,有史以来,仅此一人!

这个人就是唐朝郑冠,冠这个字就有冠绝群雄的意思,后来他以独步天下的表现告诉世人,他无愧于这个名字。

在此之前,我们稍微介绍一下唐朝的科举。先说文科举,唐朝与后来的明朝不同,科举考试的科目五花八门,名目繁多,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等等五十多科,甚至还包括招考数学人才的明算科。

但是因为有些科目招考的就是工程师类的职位,在仕途上并无多少发展空间,只有明经、进士二科受到重视,而又以进士科为甚。唐朝科举只有两级考试,没有殿试这一环节。两级考试为地方州县及中央官学的预试和尚书省的省试。这位郑冠先生,虽然我们不知道他到底是从地方州县还是从中央官学起步,反正他在公元823年,正值唐穆宗长庆三年的进士科考中状元及第。此时,他正好三十岁,要知道,当时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说法。

这个意思是明经和进士都属于最重要的两个考试,但是进士显然值钱得多。三十岁考上明经就算年纪大了,五十岁考上进士还风华正茂、前途无量。

郑状元的当年的考题是《丽龟赋》,他以华丽的辞藻和深邃的思想,战胜了袁不约、李敬方、韩湘、顾师邕等同科二十七名进士,独占鳌头!此后,郑状元的记载在史料中神秘消失,仿佛此人从未出现。

唐朝的武科举制度起至武则天,她在长安首先选拔武术人才,主要项目有射箭技巧、马术、负重等等。但是武科举的影响力远远不能跟文科举相提并论,有唐一朝时续时断,没有形成特别大的规模。

但就是在郑冠取得文科状元的五年之后,唐朝政府举办武科举考试。此时,这位消失了五年之久的神秘人士再度登场。他在武科举考试中,赢下同科考生李式,再次问鼎。号称登军谋弘远、堪任将帅科。

这样,郑学霸成为中国历史唯一一位文武双科状元。虽然以后有人考过文武榜眼,文榜眼武状元,文状元武榜眼等等,但是货真价实的双状元,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武科举过后,有记载这位双状元当过户部郎中。但也不知道是不是才华无法施展,还是有别的隐情,此后他再次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从此了无音讯。

唐朝灭亡源于黄巢的起义,这位不及第的愤青,如果有几分郑先生的才华,能够在朝廷谋上一官半职。也许,唐朝就不会亡得那么快了。

郑学霸在历史上是出名的神秘人物,他的生卒年龄也只是推测,他的出生地、生平都毫无记载。这对于一位状元,还是双料状元,简直就不可想象。甚至有人怀疑,他就是地地道道的一位穿越人士。他的到来,只是给古人开个玩笑而已。

郑冠在历史上还有线索就是他擅长书法,还写得一手好篆书,据说写过《济亭记》,但已经失传。这个先生,始终是个迷。(来源周易微刊)


衰败的玫瑰


科举制自从隋炀帝开始,成为中国古代王朝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一直到清朝末年,延续了1300年。科举制开始只有文举,到武则天时期开创了武举,就如同我们现在的文科理科。上千年的历史中,共有356位文科状元和185位武科状元,但是,文武双料状元仅仅只有一人,他就是郑冠。

作为科举史上唯一的文武双料状元,应该有详细的记载,但是翻遍大多史料,郑冠的信息也少之又少,小编表示不可理解。

郑冠,籍贯不详,无法考证,公元823年唐穆宗时期,参加殿试,其中有袁不约、李敬方等28人同时参加,主考官是礼部侍郎王起,试卷问题是《丽龟赋》,最终郑冠夺得文科状元,时年31岁,开始进入官场。

5年后,唐文宗时期,36岁的郑冠参加了武科科举考试,与之同科应考者有李式等人,最后又夺得了武科状元,官职升为户部郎中。

郑冠,在中国古代1300年的科举史上,是唯一的文武状元,应该有很高的历史,但历史关于他的记载太少了,籍贯不详,甚至官拜户部郎中之后,也没有任何记载,实在令人费解。关于郑冠有限的记载,提到他善于书法,曾篆写了著名的《济亭记》,但现已失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