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失荆州,糜芳需要负责吗?

不谈恋爱好多年


对于兵败,关羽主要责任,水淹七军后,徐晃又来了,而且双方处于拉锯战,这个时候应该明白襄樊打不下来了,应该及时收兵。但攻下襄樊的收益实在太大了,而且关羽觉得自己还有退路,大不了退回荆州,这就坚定了他还是想搏一下。没想到猪队友啊

至于失荆州,更多责任是小舅子和傅士仁责任,不要说什么关羽责骂他们,自己做事没做好,领导骂两句还不行啊,再说这个只是内部矛盾,兄弟还阋墙呢,东吴偷袭就是外部矛盾了,这本来是戴罪立功的好机会,没想到软骨头一下子就投降了。江陵城墙坚固,应该很好守的,只要守到关羽一回师就可以


古今历史观文


如果糜国舅不投降,守下江陵连大概率都不止,几乎是个必然事件。

所以他不光要负责,还要负主要责任。

从曹魏到西晋,在江陵防线发动了五次战役,前四次全部失败。第五次是利用东吴防线冗长的弱点,多线打击,把一条长虫剁成了好几截,直接灭国了。

这还是在孙吴手里,整个南郡地区防线后移,军事能力劣化的情况下。

咱们客观理性,保守善良的来看这件事。

章武三年,曹真、夏侯尚三万人围攻江陵城,江陵中洲孙盛督万人,被张郃打崩,死者数千。朱然困守江陵,堪战者五千,围城六个月,耗到时疫爆发,魏军撤退。

此时距离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兵败刚四年,很能说明情况。当初江陵城若是能够坚守,至少能在围困里坚挺几个月。

有几个月的时间,足够关羽做很多事情,因为关羽时期的南郡,和之前之后都不同,江陵防线在关羽手里完全是两个样子。

关羽在荆州坐镇五年,军事整备民政管理都做的非常到位,耷贼入蜀时受阻于雒城,召葛贼救援,葛贼除了带走张飞、赵云一伙儿人马,还带走了人马数万。保守估计在两万左右。

若算上粮草辎重,荆州的家底恐怕要搬走一半。过了五年之后,关羽殴打曹仁时,手下兵马当在三万左右,若算上荆州防务守军,当时荆州兵力应该在五六万上下。

换句话说,关羽治理期间,半个荆州的经济民生都恢复的不错,能够支持他对襄阳发现发动大规模战役,这也和南郡地理条件优渥有关。

江陵南有长江,北有汉水,各大水系带来的泥沙在这里形成了长江冲积平原,土壤肥沃,两米以下富含氮磷钾(误),是荆州地区最富庶的区域。

哪怕到了今天,故江陵范围的可耕地面积超过一多半。本朝的江陵地区,面积大概是湖北省的十三分之一,粮食产量却达到了五分之一。明清时期说湖广熟天下足,汉末虽然开发程度不可与后世比较,但资质是明明白白的。

把时间往前再倒一倒,江陵就是故楚国的郢都。关羽把江陵作为自己的指挥中心,官吏将士的家眷,以及南郡地区的辎重屯放全都在这里。

《吴录》曰:「初,南郡城中失火,颇焚烧军器。」

《吕蒙传》:「蒙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羽府藏财宝,皆封闭以待权至。」

《赵俨传》:「羽军既退,舟船犹据沔水,襄阳隔绝不通,而孙权袭取羽辎重……」

换言之江陵城里有吃有喝,有兵有枪,物资充沛,城防坚固。一矢未发而举旗投降,除了匪夷所思,实在找不到别的形容词。

和孙权时期更不同的时,关羽的江陵防线在江北,和曹魏硬抗。而孙权时期放弃了江北防线,迁民于南岸,江北全成了荒地,不管曹真、夏侯尚还是王昶,进兵江陵都是直达城下。

更是捎带脚的,把南郡的治所也移到了公安,江陵防线的军事力量直线下降。

乐进和曹仁想要打江陵,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江北防守部队的阻拦,所以乐进会杀掉关羽的临沮长和旌阳长。这两个地方就是江陵北,汉魏攻防的前线。

《乐进传》:「又讨刘备临沮长杜普、旌阳长梁大,皆大破之。」

关羽弃守麦城往临沮方向撤退,说明当时的临沮是汉军的占领区。

到了延熙十三年,曹魏王昶兵发江陵,把施绩打成了狗。

《通鉴》:荆州刺史王基向夷陵,昶向江陵。昶引竹丝亘为桥,渡水击之,吴大将施绩,夜遁入江陵。昶欲引致平地与战,乃先遣五军案大道发还,使吴望见而喜;又以所获铠马甲首环城以怒之,设伏兵以待之。绩果来追,昶与战,大破之,斩其将钟离茂、许旻。

这次攻势没有持续下去的原因,是曹魏内部政治环境恶劣,高平陵之变后地方人心不稳,果不其然四个月后就发生了王凌的寿春一叛。

《王昶传》:王昶字文舒,太原晋阳人也。少与同郡王凌俱知名。凌年长,昶兄事之。

王凌和王昶是发小,同郡同姓,搞不好还同宗。现在王凌要搞事情,王昶能踏踏实实打仗就见鬼了。王昶大破施绩后,司马家迅速操作一番,给他升了官,当有一定政治考量。

后来你猜怎么着?王凌服毒,被诛三族的时候,王昶还果然就没伸手。当然,那时候伸手等于找死,毕竟政治斗争比战争残酷,王昶无作为可以理解。

但是糜芳的操作就实在令人无法理解了。

孙权时期的江陵面对北方攻势时,因为放弃了北岸防线,所以会被王昶直逼城下。关羽时期的江陵,北岸有防守力量接应,就算公安丢了也不影响。还有关羽三万大军随时可以回师救援,面对吕蒙的攻势,他啥事儿不干,彻底放权给手下,自己在城里隔离仨月,都极有可能守住。

话说回来,当时的江陵城又是个什么状态?

《水经注》:「旧城,关羽所筑。羽北围曹仁,吕蒙袭而据之。羽曰:此城吾所筑,不可攻也。」

此旧城,应当是秦汉时期江陵旧城址,关羽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扩建。

《元和郡县图志》:「江陵府城,州城本有中隔,以北旧城也,以南关羽所筑。」

关羽把江陵城往南边加盖了一个江陵新区出来,中间还有隔断。一边陷落了,还有另一边,可以保证守军顽抗到底。除非守军不打算抵抗。

关羽修筑的江陵城是个什么规格,现在很难考证,但是可以大概推测一下。

《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江陵故郢都。故楚郢都,楚文王自丹阳徙此,后九世平王城之。」

《舆地纪胜》:「査旧唐志,汉县南郡所治也,今县北十里纪南城是也。」

如果关羽是在秦汉江陵城基础上扩建了,那么他的城肯定比旧城大,今天的纪南城遗址应该就是江陵城规格最保守的下限。

1965年湖北省博物馆考古站就对纪南城遗址进行过探查,1979年谭维四和北大的考古队又进行了一次全面勘探。

城垣北长3547米,东长3706米,南长4502米,西长3751米,周长11506米。城墙残高3—7米,现存宽度10—14米。城门七座,陆门五座,水门两座。城外有护城河,宽40—80米,城内还有古河道四条。城内其他设施我们就先不论了,只要知道这是关羽手里江陵城的最低下限就好了。

看一个比对能够体会更深一点,就是相距不远的宛城。

汉代宛城遗址的勘察在1956年就完成了,残存宛城东北城角,长约1400米,残高5—7米,宽7米。城外有护城河遗址,宽50—80米。

同样都是郡治,江陵旧城显然比宛城大一点。如果觉得宛城不算什么历史文化名城,可以再和孙权扩筑的武昌城比较一下。

武昌城遗址东西长约1100米,南北长约500米,周长约3300米。几乎就是个长方条,是不是出乎意料的娇小?我看到是也觉得意外,以为是搞错了。但是在遗址滩涂上发现了大量汉末孙吴两晋的瓦片和青瓷,从1981年至今,南京大学考古系和湖北省博调查研究了很久,应当无误。

不过在城墙宽度上,武昌城颇有亮点。西段有一截残存的夯土墙,长约110米,残高4—5米,但是宽度达到了18—28米。不过城外没有护城河,南面倒是有个70米宽的壕塘,就是水坑,可以种菜。

放开这些郡治,我们来看一下真正大城的规格。东汉国都雒阳遗址,城墙保存几乎完整,非常壮观。北墙2700米,东墙3900米,西墙3400米,南墙估计在2400米左右。城墙宽度,东面最窄,大概14米,北面最宽,达30米。

有没有发现什么?江陵城的下限纪南城遗址,几乎和雒阳城是同规格的。只是在城墙宽度上输了,但如果比大小的话,城墙高度、城池面积,都超过宛城和武昌。

所以关羽在这个基础上增筑的江陵城,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规模?想一想恐怕只能是令人望而生畏吧?也难怪关羽来到江陵城下后,只能怫然长叹道一声,这城我修的,打不得。

那么现在的已知条件有:

1、江陵物资充沛。

2、江陵有防守兵力。

3、江陵防线稳固远超孙吴时期。

4、江陵城防规模直逼雒阳。

如果是一个正常人应该怎么做?根本没得虚啊!完全不怂!大伙儿解开裤裆往城下撒尿啊!只要太史慈不在丁丁就是安全的!先关上大门宅他六个月再说。

六个月后怎么办?不怕!三个月后吕蒙就自己死球了。

就是这么一个局面,哪怕换一头猪来守江陵,熬到三个月后吕蒙自己死球都是大概率。

然后糜芳投降了。直接导致了汉军在荆州的败亡,如果糜芳不负这个责任,那就没有罪人了。

他那狗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正常人类根本无法理解,也许不把自己降低到猪的智商根本都窥视不到其门径。但是话说回来,糜芳自从徐州参加革命以来,也是久经考验的老同志。

和关羽相处也有二十多年了,他根本不可能不知道关羽是什么脾气。若二人之间早有矛盾甚或什么深仇大恨,耷贼也绝无可能将糜芳留在荆州,这个安排只能是出于信任。

甚至关羽自己可能也是认可这个安排的,不然以他怼黄忠、怼马超,骂糜芳骂士仁的性格,手里又握着假节,想老刘进行人事调动,恐怕早就提意见了,没有把定时炸弹留在怀里的可能。

所以只能说知人知面不知心,相处二十多年的老伙计,你不知道他还藏着一副什么面孔。

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难测,最可怕的不是外人的敌意,而是自己人的鬼蜮心思。从背后捅的刀子,永远都是稳准狠,防不胜防。你以为他是自己人,他其实憋着害你,你能怎么办呢?

不管关羽和糜芳有没有矛盾,刘备总算对得起他们糜家人。糜芳不顾君臣恩义,也不顾亲哥哥,心里完全没有亲人死活。章怨外利,不义;弃亲即狄,不祥;以怨报德,不仁。

二十多年的情谊,断的干脆利落。以前发生过什么,只当不存在。

与这种绝情之人为伍,是好人的大不幸。




红藩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关羽提兵北上发动搅动天下风云突变的襄樊大战,先是击败并将曹仁围困在樊城,然后水淹七军迫降了于禁三万多兵马,一时之间天下震动;在关羽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形下,孙权暗中向曹操称藩借机袭取了兵力空虚的荆州,驻守公安的傅士仁和江陵的糜芳先后献城投降,局势突然急转直下;关羽匆忙回师在前进不得后退无路的情况下退守麦城后强行突围不成兵败被擒杀。历来对关羽兵败的原因分析很多,其中有一点会被反复提及那就是糜芳的投降,不少观点都认为如果糜芳坚守不降的话,荆州不会丢失,关羽也不会死。事情发展果真会如此吗?关羽大意失荆州,糜芳究竟要承担多大责任?其实这个黑锅不该由他来背,为何这么说?我们一步步来分析一下。



第一,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来,关羽防守东吴的两个最重要的前线据点一个是公安,一个就是江陵;东吴大军沿江西进第一个要攻克的要塞就是公安,拿下公安才有可能拿下江陵。说起公安其实和东吴很有渊源,他是刘备在周瑜击败曹仁拿下南郡后以驻军为由从周瑜手中要来的一块地,《三国志》记载:“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备。备别立营於油江口,改名为公安”。江陵在北岸,公安在南岸,傅士仁投降后陆逊大军很快就从南岸溯江而上挺进夷陵和秭归;公安没有失陷前夷陵和秭归是江陵的大后方,现在反而成了糜芳的催命符!吕蒙在公安陆逊在夷陵刚好把糜芳堵在江陵动弹不得,糜芳腹背受敌这是他面临的第一道难关。



第二,江陵兵力严重不足。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前总兵力大概有多少?估计在五万左右,关羽北上襄樊作战至少带走三四万人,留守荆州的最多一万多人,吕蒙又成功的欺瞒关羽使得关羽认为东吴不会对荆州有企图,《三国志-吕蒙传》记载:“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也就是说关羽又从这一万多人中抽调了部分兵力到襄樊前线;江陵重要,公安同样也重要,加上荆州还有其他地方所以糜芳镇守江陵的兵力最多几千人;那么东吴又有多少兵力呢?撇开蒋钦和潘璋朱然等人不算,吕蒙和陆逊是主力加在一切至少也有三万多人,以几千人对付三万多人还有投降了东吴的傅士仁,糜芳的胜算实在不大。



第三,糜芳不仅缺人,而且还严重缺粮:一方面关羽出兵之前糜芳曾因失火烧毁了不少粮草和军械受到关羽的责罚;另外一方面关羽前线缺粮“托以粮乏,擅取湘关米”不问自取拿了孙权的粮草,此外还有一点就是关羽水淹七军后“羽以舟兵尽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也就是说江陵一下子多了三万张口要吃饭,糜芳哪有那么多粮草供应可以支撑到关羽到来!第四,糜芳麾下只有几千人马,被送往江陵的于禁三万魏军实在是一个很不安定的因素,糜芳兵力有限要看守三万多人压力很大,没有战事还好,现在又要面对吕蒙和陆逊的两路攻击,又要分兵看守于禁三万兵马,稍不注意就会控制不住局面酿成大变。



第五,糜芳的个人能力也不足以应付东吴两大都督吕蒙和陆逊的夹攻,刘备之所以封糜芳为南郡太守把荆州最重要的南郡交由他来驻守,并不是因为糜芳能力有多强,而是因为糜芳是刘备小舅子又是比较早跟随刘备之人,加上刘备重心在汉中根本没有多余的人派来协助关羽;放眼整个三国,吕蒙和陆逊的能力都位居前列,能力不足的糜芳在诸多劣势的情形下哪是东吴这两大都督的对手!



那么关羽能否顺利抵达江陵?看来有点悬:首先,吕蒙对关羽回师早有准备,一方面“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也就是关羽没法走水路,另外一方面“权征关羽,璋与朱然断羽走道,到临沮,住夹石”连关羽可能的退路都提前安排人马了。其次,关羽走陆路,襄阳到江陵几百里路,此时的关羽军心和士气低落还不是最要命的,更为要命的是关羽已经无法保证后勤保障了,以前靠荆州提供后勤保障,不行还可以抢孙权的,现在两个来源都没了,军队面临断粮的危险,这也是关羽大军最后一哄而散的一个重要原因!内忧外患之下即使糜芳不投降坚守待援也支撑不到关羽前来,江陵就会被东吴攻破。



关羽这一路援军是没指望了,那么刘备有没可能派其他援兵前来呢?也没可能,从高歌猛进到荆州后方被偷袭关羽匆忙回师,局势变化太快刘备根本反应不过来,更别说派兵前来江陵了;东三郡的孟达和刘封呢?也不可能他们连关羽的求援都拒绝了又岂会出兵救援糜芳!而且东三郡到江陵水路已经无路可走,陆路路途更是遥远远水解不了近渴!所以糜芳即使坚守待援也只能是盼望关羽这一路很可能到达不了的援军。


因此实事求是的说,襄樊之战如果糜芳不投降坚守待援也一定守不住江陵城,估计最多十天就会被攻破,想要坚持到关羽主力大军到来根本没有这个可能。荆州丢失糜芳是有责任,不过他的责任仅仅在于守土有责,荆州是守不住的,但是也许傅士仁可以投降,深受刘备信任和重用的糜芳怎么都不应该选择投降!糜芳选择投降的理由其实很简单,除了明知守不住外另外一个就是贪生怕死,这也是他背负千古骂名的根本原因所在;荆州的丢失责任在关羽和刘备,把关羽败亡和荆州丢失的责任怪在糜芳头上有点说不过去,这个黑锅不应该由糜芳来背,还是那句话以区区数千人对付吕蒙陆逊两大名将糜芳根本没有胜算,江陵根本支撑不到关羽回师的那一天。


历史阿Q


第一,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来,关羽防守东吴的两个最重要的前线据点一个是公安,一个就是江陵;东吴大军沿江西进第一个要攻克的要塞就是公安,拿下公安才有可能拿下江陵。说起公安其实和东吴很有渊源,他是刘备在周瑜击败曹仁拿下南郡后以驻军为由从周瑜手中要来的一块地,《三国志》记载:“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备。备别立营於油江口,改名为公安”。江陵在北岸,公安在南岸,傅士仁投降后陆逊大军很快就从南岸溯江而上挺进夷陵和秭归;公安没有失陷前夷陵和秭归是江陵的大后方,现在反而成了糜芳的催命符!吕蒙在公安陆逊在夷陵刚好把糜芳堵在江陵动弹不得,糜芳腹背受敌这是他面临的第一道难关。

第二,江陵兵力严重不足。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前总兵力大概有多少?估计在五万左右,关羽北上襄樊作战至少带走三四万人,留守荆州的最多一万多人,吕蒙又成功的欺瞒关羽使得关羽认为东吴不会对荆州有企图,《三国志-吕蒙传》记载:“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也就是说关羽又从这一万多人中抽调了部分兵力到襄樊前线;江陵重要,公安同样也重要,加上荆州还有其他地方所以糜芳镇守江陵的兵力最多几千人;那么东吴又有多少兵力呢?撇开蒋钦和潘璋朱然等人不算,吕蒙和陆逊是主力加在一切至少也有三万多人,以几千人对付三万多人还有投降了东吴的傅士仁,糜芳的胜算实在不大。

第三,糜芳不仅缺人,而且还严重缺粮:一方面关羽出兵之前糜芳曾因失火烧毁了不少粮草和军械受到关羽的责罚;另外一方面关羽前线缺粮“托以粮乏,擅取湘关米”不问自取拿了孙权的粮草,此外还有一点就是关羽水淹七军后“羽以舟兵尽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也就是说江陵一下子多了三万张口要吃饭,糜芳哪有那么多粮草供应可以支撑到关羽到来!第四,糜芳麾下只有几千人马,被送往江陵的于禁三万魏军实在是一个很不安定的因素,糜芳兵力有限要看守三万多人压力很大,没有战事还好,现在又要面对吕蒙和陆逊的两路攻击,又要分兵看守于禁三万兵马,稍不注意就会控制不住局面酿成大变。

第五,糜芳的个人能力也不足以应付东吴两大都督吕蒙和陆逊的夹攻,刘备之所以封糜芳为南郡太守把荆州最重要的南郡交由他来驻守,并不是因为糜芳能力有多强,而是因为糜芳是刘备小舅子又是比较早跟随刘备之人,加上刘备重心在汉中根本没有多余的人派来协助关羽;放眼整个三国,吕蒙和陆逊的能力都位居前列,能力不足的糜芳在诸多劣势的情形下哪是东吴这两大都督的对手!

那么关羽能否顺利抵达江陵?看来有点悬:首先,吕蒙对关羽回师早有准备,一方面“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也就是关羽没法走水路,另外一方面“权征关羽,璋与朱然断羽走道,到临沮,住夹石”连关羽可能的退路都提前安排人马了。其次,关羽走陆路,襄阳到江陵几百里路,此时的关羽军心和士气低落还不是最要命的,更为要命的是关羽已经无法保证后勤保障了,以前靠荆州提供后勤保障,不行还可以抢孙权的,现在两个来源都没了,军队面临断粮的危险,这也是关羽大军最后一哄而散的一个重要原因!内忧外患之下即使糜芳不投降坚守待援也支撑不到关羽前来,江陵就会被东吴攻破。

关羽这一路援军是没指望了,那么刘备有没可能派其他援兵前来呢?也没可能,从高歌猛进到荆州后方被偷袭关羽匆忙回师,局势变化太快刘备根本反应不过来,更别说派兵前来江陵了;东三郡的孟达和刘封呢?也不可能他们连关羽的求援都拒绝了又岂会出兵救援糜芳!而且东三郡到江陵水路已经无路可走,陆路路途更是遥远远水解不了近渴!所以糜芳即使坚守待援也只能是盼望关羽这一路很可能到达不了的援军。

因此实事求是的说,襄樊之战如果糜芳不投降坚守待援也一定守不住江陵城,估计最多十天就会被攻破,想要坚持到关羽主力大军到来根本没有这个可能。荆州丢失糜芳是有责任,不过他的责任仅仅在于守土有责,荆州是守不住的,但是也许傅士仁可以投降,深受刘备信任和重用的糜芳怎么都不应该选择投降!糜芳选择投降的理由其实很简单,除了明知守不住外另外一个就是贪生怕死,这也是他背负千古骂名的根本原因所在;荆州的丢失责任在关羽和刘备,把关羽败亡和荆州丢失的责任怪在糜芳头上有点说不过去,这个黑锅不应该由糜芳来背,还是那句话以区区数千人对付吕蒙陆逊两大名将糜芳根本没有胜算,江陵根本支撑不到关羽回师的那一天。


篼鈄


说到这呢,那我们要先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关羽提兵北上发动了著名的襄樊大战,先是击败并将曹仁围困在樊城,然后水淹七军迫降了于禁三万多兵马,一时之间天下震动。在关羽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形下,孙权暗中向曹操称藩并借机袭取了兵力空虚的荆州,驻守公安的傅士仁和江陵的糜芳先后献城投降,局势突然急转直下;关羽匆忙回师在前进不得后退无路的情况下退守麦城后强行突围不成兵败被擒杀。


话说当时的江陵兵力是严重不足的。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前总兵力大概在五万左右,而关羽北上襄樊作战至少带走三四万人,留守荆州的最多一万多人,这时候吕蒙又成功的欺瞒关羽使得关羽认为东吴不会对荆州有企图,《三国志-吕蒙传》记载:“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也就是说关羽又从这一万多人中抽调了部分兵力到襄樊前线;江陵重要,公安同样也重要,加上荆州还有其他地方所以糜芳镇守江陵的兵力最多几千人;那么东吴又有多少兵力呢?撇开蒋钦和潘璋朱然等人不算,吕蒙和陆逊是主力加在一起至少也有三万多人,以几千人对付三万多人还有投降了东吴的傅士仁,糜芳的胜算实在不大。

糜芳不仅缺人,而且还严重缺粮:一方面关羽出兵之前糜芳曾因失火烧毁了不少粮草和军械受到关羽的责罚;另外一方面关羽前线缺粮“托以粮乏,擅取湘关米”说白了就是不问自取拿了孙权的粮草,此外还有一点就是关羽水淹七军后“羽以舟兵尽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也就是说江陵一下子多了三万多张嘴要吃饭,糜芳哪有那么多粮草供应可以支撑到关羽到来!而糜芳麾下只有几千人马,被送往江陵的于禁三万魏军实在是一个很不安定的因素,糜芳兵力有限要看守三万多人压力很大,没有战事还好,现在又要面对吕蒙和陆逊的两路攻击,又要分兵看守于禁三万兵马,稍不注意就会控制不住局面酿成大变。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糜芳的个人能力根本不足以应对东吴两大都督吕蒙和陆逊的夹攻,刘备之所以封糜芳为南郡太守,把荆州最重要的南郡交由他来驻守,并不是因为糜芳能力有多强,而是因为糜芳是刘备小舅子又是比较早跟随刘备之人,加上刘备重心在汉中根本没有多余的人派来协助关羽;而放眼整个三国,吕蒙和陆逊的能力都位居前列,能力不足的糜芳在诸多劣势的情形下哪是东吴这两大都督的对手!

所以,献城投降或许是对于他当时最好的选择了。但是后人看来就算傅士仁投降,而深受刘备信任和重用的糜芳怎么都不应该选择投降!说到底还是贪生怕死罢了。这也是他背负千古骂名的根本原因所在;荆州的丢失责任其实还是在于关羽,想必若不是他那一句“虎女焉能嫁犬女”,恐怕东吴也不会狠心翻脸了。至于糜芳,责任或许有,但终归他只是个小人物而已!


今儿之前的事


当然需要负责

虽然糜芳抛弃了彭城的职务上看刘备的船,但刘备发达了也没用亏待他。当时的关羽不过是襄阳太守,糜芳和他平级,待遇可想而知!

糜芳要负责!



周恬恬882


关羽镇守荆州时,糜芳任南郡太守屯江陵,而将军傅士仁屯公安。

公元219年,关羽北伐襄樊,命二人供给军资,但二人没有完成任务。吴将吕蒙袭取荆州,傅士仁开城投降,而糜芳开始坚守,但看到士仁投降后,也开城投降,此举最终导致关羽兵败被杀。其兄糜竺也因此羞愧病死。

江陵在三国时期为荆州钱粮屯积之所,为战略要地。江陵丢失不仅是关羽军资匮乏,更重要的是在荆州已没有立足之地,而腹背受敌。使荆襄之地尽入东吴之手。

假使糜芳不降,牵制东吴,可以为关羽回军,以江陵为基础,不仅避免被杀,同时为汉中增兵救援提供了时间。


终南山先生乔俊杰


关羽虽然是刘备的结义兄弟,但糜芳和刘备的关系也非比寻常。一方面,他是从徐州起就跟随刘备的“老人”,一方面,因为糜夫人的关系,他还是刘备的內戚。所以,在刘备入川之后,糜芳作为南郡太守留守,显示了刘备对糜芳的巨大信任。因为这层关系,关羽也只能重用糜芳。但是,关羽的性格是傲上而不辱下,和糜芳的私人关系相处得很差,结果也就不用说了。其实,如果糜芳能够在南郡替他抵挡一阵的话,虽然荆州之失很难避免,但是关二爷逃个命啥的机会还是很大的。但是这个责任呢,就不能只让糜芳来负责了。


闲聊三国


个人认为不用。

从史书上看,关羽与糜芳,傅士仁素来不睦,而关羽镇守荆州多年一直都是防御状态。在北上进攻樊城时,关羽作为指挥长,竟然让糜芳等人留守,此乃兵家大忌。可以说关羽失荆州,更大责任在于关羽自己。


蘇光正


关羽是内因是核心原因,糜芳也就是见死不救,算是落井下石的行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