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太后的寿衣,为什么盗墓贼不敢拿走?

历史红尘


价值34个亿的裹尸布,不是他们不敢碰,而是这些盗墓贼压根不识货。历经无数次洗劫,却依旧完好无损,自然足够证明这块裹尸布的不同寻常之处。

裹尸布三个字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是所有盗墓贼对它的统一定义。实际上按照它的规格以及制作材料来分析,很明显是一件无价之宝,但其实它对所有盗墓贼来说,真正处理起来并不好办。

相信是要熟悉宫廷历史的人,对于这位萧太后自然不会陌生,尽管她没有像武则天那样光明正大的当女皇帝,但萧太后的历史地位和作用,都在我国所有历史女性中属于顶尖的存在。

离真正意义上的皇帝仅有一纸之隔,无非就是没有真正的名义,但是却已经掌握了足够的实权。萧太后本来是辽国第5代国君的妻子,她最终掌权也是因为机缘巧合,毕竟在自己的丈夫去世之时,儿子才刚刚12岁。

同样作为幕后的掌权者,萧太后的能力还是有目共睹的,在其执政的那段时间,尽管算不上励精图治,但在她的带领下,整个辽国政权并没有偏离正轨。对于权力的渴望,远不是她的本意,这一点在公元1009年,萧太后将自己的手中权力,放给儿子的时候,就足以证明一切。

没有武则天那样长寿,仅仅57岁的寿命,也让她的子孙们对其离世深表痛心。毕竟她在当时的政治影响力,已经不足以让她低调了,所以面对这位仁慈大度的母亲,辽圣宗也为其举行了规格极高的葬礼,不仅享有国母的殊荣,同样也有着国君的气度。

当然要说萧太后的陵墓,为什么如此豪华奢侈,不仅与其自身的影响力有关,而且归功于当时的墓葬制度。她作为一代帝王的妻子,自然有权利与辽景宗合葬。由于当时所处的地位相对荒凉,尽管这里人迹罕至,但其实终究逃不过盗墓贼的法眼。

萧太后与辽景宗的这座合葬墓,也有着乾陵的称呼,当然对于这座墓葬的探索,最早要从辽国灭亡之后开始,毕竟作为前朝皇陵,对于金国人的诱惑力,那是相当的大。即使不能从其中捞到宝物,对其进行毁坏挖掘,这也是对先朝皇室的极大侮辱。

当然这次光明正大的盗墓活动,金人也少不了掠夺保护的目的,其中众多珍贵的陪葬品被洗劫一空。在当时稀松平常的物品,很显然就被散落了下来。曾经人烟稀少的辽东地区,随着当时金人的南迁,也逐渐回暖升温,随着盗墓成本的进一步降低,这里也成了当时众多盗墓贼的光顾之地

这些盗墓贼主要来自偏远的南方地区,皇陵终究是皇陵,即使其中的绝大部分财物被洗劫一空,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在当时价值不高的东西也逐渐变成宝物。

后来在近现代时期,大约在民国时候,这里也再次吸引了众多人的注意力,不仅在周边的平民百姓有想法,就连在当时这片土地上的爱国侵略者也对此耿耿于怀,都忍不住将其又翻了一遍。

随着这座辽代的千年古,实际价值一点点被流失,盗墓贼的屡次光顾,也逐渐成为了被众人逐渐遗忘的失落之地。成千上万的盗洞,也让这座陵墓破败不堪,只要是在墓葬中能带走的,几乎一点不剩。

这件价值连城的宝衣,之所以没有引起盗墓贼的重视,一方面是因为在岁月的沉寂下,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光泽,静静地包裹在尸体上面,早已经被盗墓者定性为不祥之物。 尽管萧太后的金丝寿衣,用了重达10公斤的黄金打造而成,上面点缀的宝石更是星罗棋布,但岁月将其巧妙的伪装,甚至骗过了当时进行扫尾工作的考古人员。

因为在当时,沉积在上边的泥土都清理了好大一阵,众多盗墓贼,肯定没有时间留下来仔细对这件宝物进行深入的发掘。何况在那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墓葬之中,哪里会有人注意到它的非同寻常之处呢?整个墓葬混合着淤泥与雨水,早已经与它原本的堂皇富丽千差万别。

被所有盗墓贼遗弃的恰恰是最为珍贵的,因为或许是这件宝物真正的高明之处,如果当真被盗墓贼带走,他们定然是不敢将其在市面上流通的。

这样的稀世珍宝,面临着有价无市的局面,最终等待他的结局将不过是进一步拆解,重新铸熔,好在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大国布衣


事实上,辽国萧太后的这件黄金寿衣,正是金兵在九百年前从辽乾陵盗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再次惊现于世。谁说盗墓贼不敢拿走?未免太小看盗墓贼了。

再说黄金寿衣之前,我们先简要的了解一下萧太后及合葬着辽景宗与她的乾陵。

萧太后是何许人也?

萧太后,名绰,小名燕燕,契丹人。她是辽国重萧思温之女,辽景宗耶律贤继位后,萧绰被选为贵妃,数月后被册封为皇后,她的儿子是辽圣宗耶律隆绪。

辽景宗驾崩后,29岁的萧绰被圣宗尊为皇太后。至此,萧太后开始了她长达27年的摄政生涯,她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军事家,辽国被她带入最鼎盛的时期。

在萧太后摄政期间,辽国举兵伐宋,一路将凯歌奏到开封的门户檀渊,逼迫大宋签订了有名的“檀渊之盟”。大宋以金帛,换取了长达百年的相对和平期。

辽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萧太后还政于耶律隆绪,同年病逝,享年57岁,谥号圣神宣献皇后。第二年,萧太后与辽景宗耶律贤合葬于乾陵。

对于辽国这位有名的萧太后,很多人对她生前的事迹都耳熟能详,但对她的身后事却知之甚少,在她去世一百年后,金兵洗劫了乾陵,之后乾陵数次被盗。

乾陵遭遇了哪些浩劫?

一生豪气的萧太后,怎么也不会想到,在她去世百年后,陵墓先后被数次洗劫。辽乾陵位于辽宁锦州北镇富屯乡龙岗子村,目前处于未全发掘的失保状态。

这一片陵区埋葬着辽国九任皇帝,萧太后与辽景宗的乾陵在何处,目前考古上还没有重大突破。可以确认的是,已发掘的新立辽代建筑遗址就是乾陵前殿。

《辽史》等文献中记载的乾陵具体位置不详,在再经过历代的大规模盗掘,乾陵已湮没于深山野林之中,其具体位置很难确定,目前正在进一步的考证中。

辽乾陵第一次被大规模盗掘,还要追溯到九百年前辽末。当时辽金战争不断,金兵在攻下乾州和显州后,对辽乾陵进行了大规模的盗掘,地面建筑被烧毁。

墓室中的金银珠宝被洗劫一空,金兵撤走后,盗墓贼蜂拥而入,又将乾陵地宫洗劫了一遍,之后盗掘活动一直不断。民国初年和抗战期间,乾陵再次被盗。

上世纪九十年代,乾陵被盗墓分子拉网式又洗劫了一遍。最近的一次盗掘活动是在十六年前,但这次盗掘难以确定是否为乾陵,可能是周边的其它辽国墓。

现在的乾陵地宫可能早已空无一物,贵重文物全部流失在外。

萧太后黄金寿衣惊现于世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辽乾陵宝物开始出现在古玩市场。据专家判断,这些现身的宝物都是金代第一次被盗挖的宝藏。1995年,萧太后黄金寿衣惊现于世。

之后其它宝物也陆续露出面目,让人惊叹不已。萧太后这件黄金寿衣,全称是“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其背襟、前襟、短袖是用金丝缝制焊接而成。

整件寿衣无领,只有半月形弧颈。全衣重约3.24千克,共用了一万根长约一米,直径为0.1毫米的金丝织成。衣的前襟用缂丝工艺,绣出了两只浮雕式金凤。

外环围有十朵缠枝莲图,领口位置也有两枝缠枝莲与两只金凤,短袖上也各绣一枝缠枝莲图。金衣背襟绣有太阳,太阳左右是飞凤,缠枝莲围绕中心图案。

这件寿衣绝对是一件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完整的寿衣上还缀着上百颗色彩斑斓的珍贵宝石,宝石早已被盗墓贼洗劫一空,只剩下这无人识货的黄金寿衣。

有人做过估算,这件黄金寿衣的价值可能在30多亿左右,可谓是价值连城。黄金寿衣不仅历史价值高,而且其文化和艺术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萧太后的黄金寿衣,在九百年前就已被人盗走,只是一直无人发现它的价值而已。哪里还有盗墓贼不敢拿的东西?除了尸骨之外,其它宝物早已荡然无存。


野史也是史


萧太后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她的名气绝对不亚于武则天。

萧绰刚进宫就被封为了贵妃,两个月之后就被册封为了太后,可见萧太后绝对的不简单,也正是因为萧太后所以让辽国的灭亡晚了几年。由此就可以看出,萧太后的陵墓绝对会奢华至极,因此成为了盗墓者的首选。在盗墓者还没有进入之前,萧太后的陵墓先遭到了金国人的洗劫。很多人都对萧太后十分的痛恨,所以在得知萧太后的陵墓之后,烧拿抢砸一样都没少。

此后萧太后的陵墓又遭到了很多盗墓人的偷盗,一直到最后能拿的值钱的东西被洗劫一空什么都不剩下。最后一伙盗墓人到达的时候发现金银珠宝已经所剩无几,只有一件寿衣,前面的盗墓者都不敢拿所以被留了下来,但是不能白来一趟,所以这伙盗墓者就将这件寿衣拿了出去。

后来这件寿衣辗转到了考古学家的手里,据学者保守估计,这件寿衣如今价值要高达34个亿,不知道当时这团盗墓者是以什么样的价格将这件寿衣出售的,知道真实价格的盗墓者恐怕要自戳双目了,感叹自己有眼无珠,这么一件价值连城的宝物放在自己的面前,自己却不知道。要知道这件寿衣上面有一万多克的黄金和很多的宝石,而且我们都知道古代的这种皇家的衣服全部是纯手工制作的,而且找的都是技艺精湛的绣女,这更加增加了这件衣服的价值。




在水一方123


萧太后的这件寿衣叫做“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整件衣服全衣重量为3.240千克,是由一万根细小的金丝织布手工织成的,据说足足价值34亿人民币。

萧氏本来就是辽国的贵族姓氏,在辽国历史上有许多正宫皇后都姓萧,可我们今天要说这位萧太后不是别人,正是辽国历史上最为有名的“承天太后”萧绰(也就是评书《杨家将》中的契丹太后萧燕燕)。

萧太后的墓中所出土的这件寿衣由一片背襟、两片前襟、两只短袖,用金丝线缝制而成。全衣均为金丝编织,孔隙匀称,排列细腻,未见丝毫断头接结。

对于这件“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是一件稀世之宝,专家估值价值34亿,但其文物价值根本不可估量,对于后世学者研究契丹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网上盛传一千多年来,辽国萧太后的陵墓多次被盗,可是盗墓贼却不敢拿走她墓中的寿衣,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了。这么多年来,这件寿衣之所以没有盗墓贼染指,其实完全是出于一种运气。

根据史书记载,承天太后萧绰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政治家,她的丈夫就是辽国有名的中兴之主辽景宗耶律贤。在丈夫去世后,她又辅佐儿子耶律隆绪与宋朝签订了“澶渊之盟”。在她摄政期间,辽朝进入了最为鼎盛的时期。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女中豪杰,死后也难以逃过陵墓被盗的厄运。

《辽史》记载,萧太后去世后,与丈夫辽景宗耶律贤合葬于乾陵,这座合葬墓位于今天的辽宁省锦州市境内。可惜在一千多年来,乾陵多次遭到后人盗挖破坏,墓中的文物已损失惨重,十不存一。

早在辽国天庆九年(公元1119年)的时候,辽国的乾陵就遭到了入侵的金国军队的洗劫,地面建筑全部被焚,墓中的金银珠宝被盗掠一空。此后这数百年来,此墓再次不断被盗,所有文物流失殆尽,可是唯独这件寿衣却被完完整整地保存在了墓中一个角落里,直到近代才被考古学家发掘出来。

上世纪60年代,我国的考古学家们在清理乾陵时意外发现了这件萧太后的金丝寿衣,由于年代久远,寿衣上面布满了灰尘,一开始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

有学者推测,历史上的盗墓贼们在洗劫乾陵时大都是盯着其他珍贵的随葬品去了,而没有把这件“不太吉利”的寿衣服放在眼中。可是他们压根儿没有想到,这件最不起眼的黄金寿衣才是价值连城的珍宝。


世界人文通史


其实,并不是没有敢碰,只是一开始金军觉得寿衣不吉利,而且并不值钱,所以就没有拿走。更何况在漆黑黑的墓穴里,根本看不出这件寿衣真实的样子。哪怕是60年代的时候,考古学家一开始也以为这并不是什么宝物。


山东阿诚


本名萧绰(953年-1009年),小字燕燕,契丹族,原姓拔里氏,后被耶律阿保机赐姓萧氏,辽朝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她摄政期间,是辽朝最为鼎盛的辉煌时期。

辽景宗继位后,选为贵妃。969年(保宁元年),被册封为皇后。971年(保宁三年),生辽圣宗耶律隆绪。

982年,辽圣宗继位,尊萧绰为皇太后,摄政。983年(统和元年),圣宗率群臣给萧绰上尊号“承天皇太后”。

986年(统和四年),宋太宗欺辽朝无人,大举北伐,失败,在撤退途中,辽军俘宋将杨业,后者不降绝食而死(杨家将里的杨继业)。

1004年,萧绰以索要周世宗收复的关南地为名,大举伐宋。除了在瀛州遭到抵抗外,辽军势如破竹,十一月打到宋都开封的门户澶渊。历史上著名的潭渊之盟在此达成。

1009年(统和二十七年)十二月,萧绰病逝于行宫,享年五十七岁。次年,葬乾陵。

由于萧太后的葬品非常丰厚,乾陵被盗达六次之多 ,为什么盗贼没拿价值连城的寿衣呢?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

1.死人穿的衣服不吉利

2.盗贼不知道它的价值

3.从死人身上扒衣服犯忌讳

直到1991年 萧太后的皇冠饰件开始现世,萧太后的凤袍在1993年的时候现世,萧太后的黄金寿衣在1995年的时候现世,萧太后的寿衣价值总共高达34亿元人民币。寿衣重十公斤,纯金打造。











时光隧道2019


盗墓贼既然做了这一行,墓中之物就没有盗墓贼不敢拿的,而萧太后的寿衣不是盗墓贼不敢拿走,而是盗墓贼“看走了眼”,错失了一件无价之宝!

萧太后其人!

萧太后,原名叫萧绰,辽国人,是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当耶律贤死后,萧绰和耶律贤所生之子耶律隆绪继位,也就是后来的辽圣宗,此时的萧绰被尊为太后,由于辽圣宗当时还小,所以辽国国事都是由萧太后处理,自此萧太后开始了她27年的掌权生涯,辽国在她的统治下也渐渐的走向了鼎盛,公元1009年,萧太后因病去世,享年57岁,死后与辽景宗耶律贤合葬于辽乾陵!



辽乾陵多次被盗!

公元1128年,辽国被金国吞并,辽国灭亡,此时的金兵对辽乾陵进行了大规模的盗掘,墓中陪葬的金银珠宝也被洗劫一空。而在之后的几百年里,还不断的有盗墓贼进入辽乾陵里对陵墓进行一遍又一遍的洗劫,直到现在辽乾陵里剩下的只有萧太后和辽景宗的尸骨其它已是空空如野!


萧太后的寿衣!

萧太后的这件寿衣叫“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由无数根金丝缝制而成,全衣共重3.24千克。是萧太后下葬之时穿在最贴身的一件衣服,当金兵进入辽乾陵洗劫时,只顾搬运金银珠宝,没人把这件寿衣放在眼里,而后来的盗墓贼由于见到这件寿衣肮脏不堪,又是寿衣,认为拿它不吉利,所以盗墓贼也没把它放在眼里,从而使的这件“宝物”得已保存下来!

后来经过考古人员的评估,萧太后的这件寿衣为无价之宝,而由于盗墓贼的“看走眼”,才使得这件“宝物”被完整保存下来!


唐古看今


皇家墓被盗,在古代时就已经成为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因为一个朝代在灭亡之后,他们的墓群很少有人再去保护。一些心生歹念的穷苦人家,和打家劫舍的山贼土匪可能就会对这些皇陵打起了念头。陵墓一旦被打开,其中大大小小的财物都会被掠夺干净。其实不止是民间百姓对皇陵有盗窃财物的念头,那些为官者也会把陵墓中的一些财物拿来用作他用。历史上最典型的就是曹操为了贴补军用,曾经公然打开了汉墓。

不过有一个人的陵墓被打开后,其中的财宝都被拿了干净,却没有带走棺中价值连城的寿衣。这是怎么回事呢?在辽朝被金国和南宋合力消灭之后,历史上有名的萧太后陵墓被金国皇室命人强行打开,最后陵墓被破坏得不堪入目。其中的宝贝,也流散于民间。金国之所以派人把萧太后的陵墓打开,是因为他们对这个执掌辽朝四十多年政权的女人又恨又怕。萧太后出身于辽朝皇帝的亲信大臣家中,她父亲拥戴一位皇子继位后,直接把她送入了皇宫。

不过两个月的时间,她便被新帝立为皇后。可惜新帝体弱多病,不能过度操劳政事。萧太后便代为管理,最后皇帝把国家的全部政权转交给了她。后来萧太后诞下皇子,自然是母凭子贵,亲手把自己的孩子培育成下一任皇帝。最后,她才合理地当上了皇太后。萧太后执政期间,让辽朝得到了大力发展。在当时,北宋和金国都对她十分惧怕。在萧太后死后,他们才感觉到威胁在慢慢消去。因为萧太后在辽朝的地位和贡献,所以死后得到了厚葬。

在她的陵墓被打开时,其中的寿衣正是被誉为瑰宝的金缕衣。虽然当时金国命人前去破坏萧太后的陵墓,但很多人还是对萧太后有所害怕的,毕竟她在世时的能力确实很强,而且为了加固自己的政权,在朝廷中非常残暴。对于迷信的古人来说,去盗萧太后的陵墓,需要很大的勇气。

根据当时的相关记载,进入陵墓的人把宝物聚集在一起之后,便打算爬到地面上。有人大胆地打开了萧太后的棺材,看到了金缕衣和放置在其中的凤袍,却没有敢拿走。据说那件凤袍上也缀满了珠宝,看起来非常贵重。他们害怕拿走这些寿衣,会遭到报应。之后连续有七批盗墓贼进入陵墓,都没人敢拿。后来专家经过评鉴,这件寿衣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聚氺轩


萧太后实名萧绰(953年-1009年),小字燕燕,原姓拔里氏,拔里氏被耶律阿保机赐姓萧氏,契丹族,辽朝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她摄政期间,辽朝进入了最为鼎盛的辉煌时期。 辽景宗继位后,选为贵妃。969年(保宁元年),被册封为皇后。971年(保宁三年),生辽圣宗耶律隆绪,后又生三子三女。982年(乾亨四年),辽景宗崩,辽圣宗继位,尊萧绰为皇太后,摄政。983年(统和元年),圣宗率群臣给萧绰上尊号“承天皇太后”。 986年(统和四年),宋太宗认为辽圣宗年幼而母后摄政,大举北伐,以收复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正月,宋军兵分三路,东路攻幽州,中路攻蔚州,西路攻云州朔州,失败,宋太宗下令全线撤退。在撤退途中,辽军俘宋将杨业,后者不降绝食而死。 1004年(统和二十二年)闰九月,萧绰以索要周世宗收复的关南地为名,大举伐宋。除了在瀛州遭到抵抗外,辽军势如破竹,十一月就至宋都开封的门户澶渊。辽大将先锋官南京统军使萧挞凛在前线察看地形督战时被射中头部,当晚死去。辽军士气受挫,又孤军深入,十分疲惫,加之后方宋军袭击其后路。萧绰利用宋真宗急于求和的心态,与宋朝谈判,达成澶渊之盟。 1006年(统和二十四年),辽圣宗率群臣给萧绰上尊号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法道洪仁圣武开统承天皇太后。1009年(统和二十七年),萧绰归政于辽圣宗,不再摄政。同年十二月,病逝于行宫,享年五十七岁。次年,葬乾陵。



在她的陵墓被打开时,其中的寿衣正是被誉为瑰宝的金缕衣。虽然当时金国命人前去破坏萧太后的陵墓,但很多人还是对萧太后有所害怕的,毕竟她在世时的能力确实很强,而且为了加固自己的政权,在朝廷中非常残暴。对于迷信的古人来说,去盗萧太后的陵墓,需要很大的勇气。根据当时的相关记载,进入陵墓的人把宝物聚集在一起之后,便打算爬到地面上。有人大胆地打开了萧太后的棺材,看到了金缕衣和放置在其中的凤袍,却没有敢拿走。据说那件凤袍上也缀满了珠宝,看起来非常贵重。他们害怕拿走这些寿衣,会遭到报应。之后连续有七批盗墓贼进入陵墓,都没人敢拿。后来专家经过评鉴,这件寿衣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萧太后的辽代乾陵在今天十分荒凉,千百年年来也经历过无数次的盗掘,但在当时依旧是非常显赫巍峨的大墓,墓里有许许多多的珍贵陪葬品,以及价值连城的文物珠宝。但是在历史上经过大大小小6次的被盗,基本上也就什么都不剩了,你今天再去看,只剩下一片荒凉的旧址。那么为何经过6次盗墓挖掘的萧太后墓还存在着价值34亿的金缕衣呢?

事实上,经过这六次盗挖后,乾陵早已被洗劫一空,里面根本就不会留下任何东西,后来来自乾陵的很多文物出现在了古玩买卖收藏等市场上,其中就有萧太后的寿衣—黄金花丝镶嵌四凤纹寿衣。事实的确如此,九十年代中期,乾陵宝藏开始显现人间,最开始出现的是金代第一次被盗挖的黄金宝藏,1991年随之而出现的是辽景宗和萧太后生前皇冠饰件。1991到1993年萧太后凤袍惊现丹东。1995年萧太后黄金寿衣出世消息传遍辽东。萧太后的黄金寿衣一出,立刻引起了轰动,它的出现使西汉中山靖王刘胜陵墓估价24亿的“金缕玉衣”都黯然失色,试问,对于如此价值连城的好东西盗墓贼会不要?退一步讲,中国盗墓贼不要,日本盗墓贼还能放过



其实并不是没有敢碰,只是一开始金军觉得寿衣不吉利,而且并不值钱,所以就没有拿走。更何况在漆黑黑的墓穴里,根本看不出这件寿衣真实的样子。哪怕是60年代的时候,考古学家一开始也以为这并不是什么宝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