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产地两毛、超市1.5元,怎么能让菜农和市民共同享实惠?


请点击关注【乡村关中】, 分享不一样的“三农”精彩。

由于配合疫情防控的需求,各地都不大程度地实行了交通管制,各地农村以“封村、封路”的举措,切实的效严控疫情“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现在,农民种植的蔬菜因流通受阻,产地蔬菜无法运出,市场供应相对减少,城里人感觉吃菜难、吃菜贵。这中间就因为运输受限,导致菜价上涨。比如:平时普通的大白菜年前超市每斤0.4元,购买的人也极少,而昨天在村上专门配送的蔬菜,白菜每斤达到了每斤3元的高价,但村民都争相购买。白菜产地两毛,超市1.5元,在当前特殊时期,这已经算很便宜了。那么,怎么才能让菜农和市民共同享实惠?乡村关中认为以下途径可以实现。

第一,稳定最基本的生活物资价格。

乡村关中村上有几家种植大棚蔬菜的菜农,本想开春几个大棚买个好价,几棚绿绿油油的大青菜有待出售,按照往年现在正是大青菜最响市的时候,但突入其来的疫情,各地农村“封路”,交通受限,不能上市出售;但不能将新鲜的蔬菜坏掉,于是菜农就所有大棚蔬陆续捐给无法外出购买蔬菜的村民,让每家每户都吃上了“爱心菜”,减少村民外出购买蔬菜,这也是为防疫做贡献,但城里人就无法享受这样的待遇。所以,当前特殊期,稳定市民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最重要,这样既解决了农民种植蔬菜无法销售的尴尬,也解决了城里人吃菜难、吃菜贵的现状。

第二,非常时期应打通生活资料通道。

现在疫情期,进行相应的交通管制是必要的,毕竟控制疫情的扩散和蔓延,这个措施是相当重要的,但要铲除蔬菜谋取暴利的营商行为,相关部门应采取严厉惩处措施;同时,加大力度打通生活资料供给通道,要求蔬菜供应商与销售商建立合理的市场价格机制,不能任由菜贩涨价,让出行不便的市民能吃上廉价蔬菜。本来因配合疫情防控不能上班,也没有收入,无疑加大了市民的生活压力,而打通生活资料通道,肯定有效缓解这种局面。

总之,在当前抗疫的特殊时期,我们都要全力抗疫,也要奉献爱心,作为人民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应保持市场供给价格平稳,保持生活物资供应正常,这对于人们抗击疫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实事求是地说,只要保持供给渠道畅通,老百姓自然就能吃上亲民价格的蔬菜。

我是职业农民【乡村关中】,我们一起关注“三农”动态,解析“三农”热点,剖析“三农”万象,探索“三农”规律,推动“三农”发展。你对此有何高见,欢迎留言分享。


乡村关中


你的这个想法特别好。既让农民增加收入又让消费者得到实惠这应该是很多普通老百姓的愿景。这是个双赢的局面。

我曾经也思考过这个问题。因为我家是种柑橘的,我的家乡全都是种柑橘的。我们种的柑橘包括人工采摘费才卖五毛到一块钱一斤不等。到市场销售至少也要四五块钱一斤。结果消费者没得到实惠,我们果农也没赚到钱。

几乎所有的农副产品都存在这个问题。我们经常在新闻上会看到某个地方的水果滞销甚至果农用来扔掉,而其他地方的消费者却吃不起。值得高兴的是这个问题正在慢慢的得到解决。解决的办法就是利用自媒体电商、社交电商等新的销售方式把农产品直接从农民—快递—消费者。去掉了其他中间环节。只有这样农民和市民才能共享实惠。现在有些农民在抖音、头条上直播卖蜂蜜、苹果等等,做的还不错。

不过由于多数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电商、网络等知识欠缺,再加上部分农副产品不利于长途运输或者物流成本高,电商在农村普及还需要不少时间。

如果您认可我的回答,可以关注我。谢谢!








山居秋民


先大致上算一算帐吧:白菜原产地菜农卖2毛一斤,菜贩子赚3毛吧,运输成本2毛,批发市场商贩再赚个3毛左右,而且运输贮藏过程会有10%左右的损耗,超市还有一个人工、管理、利润等成本,这样基本定价1.50也合理。

要想让菜农、市民都得到实惠,有两种途径吧。

1、尽量减少中间商,菜农直接供应超市,但是这不好操作,因为超市需要的是一年四季货源稳定和及时,一般的菜农很难做到,做不到及时送货和货源充足,超市也不会选择和你合作。

2、直接面对市民消费者,这样利润最高,但要有一定销售能力,也要有一定经营时间,虽然会比较辛苦,但可以让菜农和消费者得到最大实惠。





小龚说事


你好,白菜产地2毛,菜贩赚3毛,运输成本1.5毛,批发市场商贩再赚3毛左右,这下来成本基本在1元左右了,超市会有10%左右的损耗,再加上3-4毛的利润,基本定价在1.5左右也合理。所以要想让菜农赚钱,就两种途径。

一是尽量减少中间商,目前可减少的是菜贩和市场商贩,直接对接超市,那么你就要自己联系运输送到超市,但超市需要的是货源的稳定、安全、及时,前两点一般菜农不好做到,因为超市一年四季都需要,安全认证也需要,所以他们会和大型公司合作或批发市场合作,及时的话需要每天很早就送到,还要卸货等,非常辛苦,菜农自己也不好做到。所以第一种基本不好做,所以现在都成立合作社,那么就方便多了。

二是直接面对消费者,连超市环节也去掉,这样利润最高,我之前就这么做过,但需要菜农有一定的销售能力,量少在小区门口摆个摊就可以卖掉,但量大就不行了。但也可以直接和小区周边的蔬菜店对接,这样简单也最好操作。

所以以上两种方式对农民来说都比较困难,因此辛辛苦苦种的菜大部分还是让菜贩子赚了。


百分之一的长征


初级农产品产地价普遍都是零售价的20%--40%。这个现象原因很简单。

1,产地量大,批发价格肯定便宜,种植户不可能一天去卖几十斤百十斤,那样的话工资运费都不够。

2,销售周期短,初级农产品一旦到了采收期,少则三五天多则月余一定要采收,要么销售要么进入冻库,对于自身价值低的产品比如白菜,进冻库不现实,所以必须销售。

3,产地销售竞争,收购商和种植户都存在压价现象,造成越丰收价格越低,没有统一路径。

4,从产地到终端,会产生至少30%生鲜损耗,库存,运输费用,搬运等等费用,全部叠加起来,价格自然上扬。

解决方案

1,社团+采购。社区组团产地直供,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社区居民精准销售。

2,提高品质,选用优良品种,延长采收期或者四季种植。

3,产地组织统一制定种植和销售计划,保护种植户利益,实现供求均衡。

4,深加工或者植入文化元素,延长产业链和产品附加值。








樵至


农产品从农民收购时价格很低,到超市时价格并不低。

这中间的差价去了哪里呢?

经销商的利润、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成本费用、超市的成本及利润。

为何有时白菜的收购价比较合理,有时候就不合理呢?这是一个市场的供求关系问题。

当市场上某个产品供过于求,收购价格就会偏低,并且这个“需求”,必需是有效需求。比如目前面临疫情,大家虽然需要某种产品,但由于大家没法外出采购,于是需求量就会少很多。

当供应紧张,农产品的价格就高。即时农户的生产成本是一样的,但是供求关系影响着价格。

即使菜农和市民对接,这个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还是存在的,这是市场规律在起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如何让农户有稳定的收益呢?

在目前我们农产品还处在盲目生产的现状下,除了部分能够订单生产的能够有稳定的价格外,大部分的农产品的基地还是由市场决定的。

参考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组建行业协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少,土地不断流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也会发挥协会的作用,那时农产品的供求趋于平衡,农产品生产者可以获得合理的利润。


生态种植技术


初级农产品产地价普遍都是零售价的20%--40%。这个现象原因很简单。

1,产地量大,批发价格肯定便宜,种植户不可能一天去卖几十斤百十斤,那样的话工资运费都不够。

2,销售周期短,初级农产品一旦到了采收期,少则三五天多则月余一定要采收,要么销售要么进入冻库,对于自身价值低的产品比如白菜,进冻库不现实,所以必须销售。

3,产地销售竞争,收购商和种植户都存在压价现象,造成越丰收价格越低,没有统一路径。

4,从产地到终端,会产生至少30%生鲜损耗,库存,运输费用,搬运等等费用,全部叠加起来,价格自然上扬。

解决方案

1,社团+采购。社区组团产地直供,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社区居民精准销售。

2,提高品质,选用优良品种,延长采收期或者四季种植。

3,产地组织统一制定种植和销售计划,保护种植户利益,实现供求均衡。

4,深加工或者植入文化元素,延长产业链和产品附加值。


二公子旅游


为什么你的白菜那么便宜?我们这白菜都3块钱1斤了,那还得早晨起早去买,去晚没有。从腊月开始这蔬菜价格就没有降过,因为要快过年,腊月的菜直线上升,平时几毛钱的土豆直线飙到了2元钱,黄瓜就更不用说了,原先在我们这有的都白送,现在都6块钱1斤,过完了年疫情来了,这价格更是坐飞机似的上升,但为了抗击疫情,我们能挺。

家里以前干蔬菜批发的,至于你说的这个产地2毛,超市1.5元,其实这也是正常价,原产地买菜基本都是估堆或者包地拉,不管好的坏的一口价,你说的2毛可能也就这个情况,但里面肯定有一些残次品,这种残次品基本是卖不上价的,所以这就是一种损耗。

之后就是物流费用、装卸费用,从产地拉到销售地的路费和装卸费以及中间公路上的所谓的“过道费”都快赶上利润的30%了,最后就是超市、商场的各种摊位费、好处费,以及管理费,如果卖不出去还要有仓储费,这些费用加上一起也快占上利润的30%了,都考虑这中间的差价有多大,但都没细算这中间各种的费用,其实你这还算良心的价格了。

至于怎么能让菜农和市民共享实惠,那就是绿色通道政府的菜篮子是最实惠的,政府又补贴,利润减掉很多,菜农还能赚到钱,两全其美,但很多人都不愿意这么干,因为回款太慢,压现金,也给菜农带来很多麻烦,所以生意这事,谁又能说的准呢,你们说是吧?


布衣小农人


这种互利共赢的想法固然好,但真正实施起来,你就会发现它很难办到!

1.首先,确定双方都认为合理的白菜价就存在争议,毕竟菜农不想承担责任,市民不愿意要烂白菜。

我们都知道菜农很少有人愿意去承担风险,他们把白菜种好以后,只要明确了市场价,就会让中间商过来采购,他们心中账一定要一次结清,钱给多给少,只要不赊账就行。所以他们骨子里有强烈的小农意识。

然而,消费者毕竟是来花钱,对于菜的模样十分苛刻,白菜上有一点黄的一点要全部扯去,所以原本一斤的白菜能让他们硬生生弄成八斤重。但他们愿意为自己中意的食物买单。

因此,菜农若直接和消费者接触。菜农想到的是运费,菜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腐烂而卖不出去。而市民总认为菜农故意诓骗自己,把有些烂掉的菜也给自己买。

这样一来。双方都会在心里很不舒服,各自有各自的理由,所以想要谈妥价格问题就可谓是难上加难。

2.其次,没有利益的生意注定成立的快,垮的也快。

我们都知道做生意是为了赚钱,而消费者消费是为了开心。而彩农若直接给市民买,总会觉得自己有些亏本,而市民在菜农手机买,总想自己是不是买高了。

因此,在这种两方的互相猜忌下,菜农越来越不想把品质好的菜卖出去,而市民也因为买不到好菜,而决绝再买菜农的菜。

没有利益的生意注定是无发长久的,因为两个人都无法从中获取动力。没有动力就没有行动,不行动又何谈什么同享实惠。

总之,中间商自有他存在的道理。因为他有气魄肯承担风险,还有懂得如何使客户得到最大的满意。因此,在我看来,不管白菜价多高,那是市场调控的结果,菜农和市民真的没必要为了实惠,而让彼此都深陷所谓的共享实惠的泥潭中。


星琴轩


白菜是大家冬日的一个长源菜,也因为白菜价位偏低,大家也将价位低廉的商品称之为“白菜价”,不过白菜虽说在产地价位低廉,在城市却真的不见得廉价。尤其是以今年疫情冲击的大环境之下。本村冷库入冬之际所存储的大白菜价位仅仅每斤1.5,两毛都不到,可是最近出库的价位竟然高达每斤8毛,而如今城市中的白菜价位已经普遍超过2元。当然农村产地白菜价位还是要低不少的,大约在6毛的样子。

在这里不少网友可能会疑惑,为何产地如此低廉的价位,进入城市之后摇身一变,就价位翻翻了呢?其实这没什么可奇怪的,因为城市中白菜的价位再高,同农民也没有什么关系,而产地的农民也难以从中享受到什么更高的利益。

真正能赚钱的其实是中间商,当然了中间商也并非什么事都没做的空手套白狼,中间商要负责将这些白菜从产地运输到城市,而且还要负责销售出去。其中他们也承担了诸多的风险,比如说运输到城市之后,甚至还不足运输成本,由于运输造成的诸多损失,中间的折损,比如说在农村收购的时候都是带绿叶子,而城市中的人在购买大白菜的时候恨不得将外层没有发白的绿色白菜叶子剥掉一层再剥掉一层。这个折算其实都是中间商的成本。

科学兴农认为,大家也不要奇怪当前中间商赚钱的现实,人家赚钱自然也是付出了的,而且中间商也并不是每年都能够赚钱,比如老家这边大蒜的收购商,有时候大赚,有时候大亏。这中间的风险恐怕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科学兴农认为在当前这种收储制度没有打破之前,产地农民与城市消费者是无法从中无法享受到任何实惠的。只有敢于打破当前的这种产销模式,才能够有望惠及双方,那就是去掉中间商,有句广告说的好,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直销!

科学兴农认为可以采取城市定点超市与产地农民订购产销协议,并签订协议价,这样农民得到实惠的同时,消费者也能够从中得到实惠,另外农民方面也可以参考当前电商下乡的模式,将蔬菜直接销售到消费者手中,一举两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