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是我国古代礼制最兴盛时期,这种礼制在玉器上如何体现的呢?

玩古赏今


先讲我的观点:玉器和中国古代的礼制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礼”字的甲骨文形状,就是两串美玉放进器皿中的祭祀的样子。在礼制完备的西周,祭祀、葬礼乃至日常生活中,玉器的使用都具有体现礼制的功能。

接下来铁锤文史就从西周的祭祀、葬礼和日常生活三个角度,介绍玉器在西周礼制中的运用。

古代中国社会中,无论是在庙堂之上,还是在江湖之中,祭祀都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祭祀礼仪中,一直伴随着玉器的身影。

前面讲过,甲骨文“礼”字,就是两串美玉放进豆状器皿中祭祀的样子。如图所示:

王国维先生解释这个字的时候就说“象二玉在器之型”。

在西周的祭祀礼仪当中,玉器的使用相当严格规范。其中六种玉器被称为“六瑞”,《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

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为什么要这么安排呢?东汉经学大师郑玄解释,用来礼神的礼器一定要有表征的含义,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所以礼天已经要用圆形的苍璧;

地是方的,大地又是黄色的,因此礼地就用黄琮。东方代表着春天,万物出生,在大地上冒出尖锐的芽尖,所以用锐利的青圭礼东方;南方代表夏天,夏天万物茂盛,但是从另一面来讲,生机已经是过了一半,处于半死之态,圭的一半是璋,所以用红色的璋来礼南方;
西方在《周易》里面代表的就是白虎,就是肃杀,就是秋天,因此用白琥礼西方;北方在易学里面属于冬季,万物收藏,所以用象征天的一半,也就是半圆形的璜来礼北方,当然了这个璜必须是黑色的。

“礼神者必象其类:璧圜象天;琮八方象地;圭锐象春物初生;半圭曰璋,象夏物半死;琥猛象秋严;半璧曰璜,象冬闭藏,地上无物,唯天半见。”

从这一段记载中可以看到,现在视为神秘的周易学说,当时在西周的日常生活中都有普遍的体现。

玉器在西周葬礼上面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是因为中国古人认为玉器有保护尸体腐烂的神奇力量。大名鼎鼎的金缕玉衣已经属于晚辈了,早在西周时期,王侯贵族死后就会在脸上覆盖玉面具,手上握着玉,嘴巴里还会含着玉。例如曾侯乙墓发掘之后,不但有编钟,还有大量的玉器礼器。最有意思的是,还发现了大量的用白玉雕刻的小动物。据说这样是希望曾侯在另外一个世界里依旧有吃不完的猪马牛羊。

当然了,就像上面祭祀天地的玉器都有严格的规制一样,不同等级的人,葬礼上面使用的玉器种类也有严格的规定。何休在《春秋公羊传》的注释中记载:

天子以珠,诸侯以玉,大夫以璧,士以贝,春秋之制也。

天子用珍珠,诸侯用白玉,大夫用璧,普通的士只可以用贝壳玩一玩了。

在日常生活中,玉器的使用也处处体现这礼仪。中国人习惯玉,所谓君子如玉,所谓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这些格言都证明古代社会,玉器的广泛使用。

而从礼制上面考察,日常生活中玉器的使用,最能体现礼制的,是佩玉的规格。死人陪葬的玉器不一样,活人佩戴的玉器也不一样。首先,玉佩是贵族独占的享受,老百姓是沾不上边的。其次,就算是在贵族里面,也要分三六九等。《礼记·玉藻》记载 :

“天子佩白玉而悬组绶 ,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 ,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绶 ,世子佩 瑜 而綦组绶 ,士佩孺玟而缊组绶 ”。

除了品种配饰的不同,还有一个简单的判别方法,玉佩组合越复杂越长的,身份越高;反之,玉佩组合越简单的,越短的,身份越低。

你能想象吗,一个身份高贵的大王出场,人还没有出现,就听见叮叮当当玉佩、玉环碰撞在一起声音连绵不绝,就像过来一个杂货摊子一样。这就是西周古人的讲究,哈哈哈。

总结一下:玉器是西周体现礼制的重要载体,在祭祀、葬礼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运用。中国的玉文化至今兴旺发达,和古人流传至今的文化爱好息息相关。我们在玩玉的时候,适当学习一点古代玉器礼仪知识,也是提升自我修养的好方法。不然的话,很容易闹笑话,把古人葬礼上的玉器栓在身上招摇过市。


我是铁锤文史,致力于创作有趣有益的作品。如果喜欢,欢迎你的关注转发留言。


铁锤文史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考古方面来说明。

考古发掘出土的西周玉器,主要有礼仪用玉、玉工具和用具、玉装饰品以及丧葬用玉等。

礼仪用玉有琮、璧、戈、戚、铲、牙璋等。玉琮的造型规范,都是内圆外方,多数无纹饰。陕西沣西张家坡西周墓出土的玉琮,四面都刻饰双钩线鸟纹,鸟纹是西周玉雕工艺中常见的纹样,但在玉琮上刻饰鸟纹实属罕见。


玉戈一般作长条形,前锋为三角尖状。沣西张家坡西周墓出土的玉戈形制较特殊,戈身宽长,前锋圆弧形,长方形戈“内”的后部突出三角形圭角,戈身雕饰三道弧线,“内”的后部饰单线兽面纹,圭角饰三角纹。这种形制的玉戈很少见。


玉戚的形状比较多样化,有的作长方形,后端有小孔;有的近似椭圆形,当中和后端各有一孔,一大一小;有的略作梯形,当中有一大圆孔。各种玉戚两侧都有齿牙形装饰



。玉圭是否确有镇圭、桓圭、信圭、躬圭之分,在考古工作中也尚未得到证实,但诸侯朝觐时手执圭、璧应是事实。东汉时期,诸侯王、列侯元旦朝贺时已不执圭,但仍执璧。

圭和璧既是代表身份等级的瑞玉,又可作为祭祀礼神的礼玉或祭玉。《尚书·金縢》记载,灭商的第二年,周武王生病,周公为他祈祷,营建了3个祭坛,以祭祀大王、王季、文王三位祖先,想通过祖先请命于天,于是在祭坛上放置玉璧以礼神通天,周公自己则手执表示身份的玉圭向天祷告。这是周初以圭、璧事神的实际例子。



根据《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周人在祭祀典礼中有一套用玉的规定,即“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郑玄解释说:“礼神者必象其类:璧圜象天;琮八方象地;圭锐象春物初生;半圭曰璋,象夏物半死;琥猛象秋严;半璧曰璜,象冬闭藏,地上无物,唯天半见。”这种以不同颜色的璧、琮、圭、璋、琥、璜分别祭祀天地四方的说法,在考古工作中未能得到证实。


瘦金体花间書


西周的玉器在琢玉的技法和造型上是不断的改进,器物日趋完善,西周玉器的做工,重视纹饰的布局,线条逐渐其复杂,以略带弧形的线条为主,较多地使用了长弧线。在礼器上,因为过多的是沿用了商代的旧制,在纹饰的器型和纹饰方面变化较大,特别是出现了很多丧葬的玉器,这一时期的玉器品种,例如壁、琮、戈、璋、戚、玉敷面、玉握等等。都属于是一些创新的题材,在礼制的玉器使用当中与商代的造型区别较大,成为有代表性的西周玉器的作品。





玉见沈华


周代,包括春秋战国,是古代礼制最严格兴盛的时期,体现在玉器上,大概要从两方面去说。

第一是按人的等级来使用玉器,地位高的人用那些,用多少,地位低的用那些用多少分的很清楚,比如玉圭,王,公,侯,伯,子,男合个爵爷用的都是不一样的,周礼_冬官_考工记 中明确记载,镇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命圭九寸,谓之恒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谓之信圭,侯守之。。。意思就是周天子用一尺二寸的镇圭,公用九寸的恒圭,侯用七寸的信圭。由此可见,周朝用玉是有严格的等级的。

第二就是玉器用途的分类非常详细,周代玉器大概分,礼玉器、佩玉器,实用玉器,葬玉器四大类,其中,礼器包括玉圭,玉壁,玉综等。佩玉器包括玉神像,玉动物像等。实用玉器包括玉簪,玉勺,玉樽等。葬玉玉面具,玉晗,玉握,玉塞等。分类详细,不能混用。

这种用玉器来体现礼制的等级是从周代开始的,其实到了汉代是顶峰,那后来为什么大家又不太讲究了呢?就是因为西晋末年开始了300多年的战乱,而且北方五胡乱华,一是各胡人并不像汉人那样喜欢玉器,二是胡人也没那么多礼制的讲究,而且身在乱世,金银等贵金属更受欢迎,所以,西晋之后,中国玉文化进入一个低谷期。

配图 西周玉圭


翡翠鉴赏风


西周时期是中国玉器发展上的“成长期”。西周王朝建立后,以礼治国,《周礼》,规定不同等级玉器的质地、型制贺规格,对祭祀、礼仪等用玉也有成文规定。《周礼·考工记》也记载周王室设置玉作,管理专为王室制玉的奴隶,“玉人”。

周代礼学与和玉结合起来研究,用和田玉来体现礼学思想。有“德”的仁人君子都以玉饰标榜自己,用“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之说。大到天子公卿,小到士大夫,无不是从头到脚,佩戴一系列玉佩饰。

发展到后来,儒家更把与“礼制”有关的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等传统观念,比附在玉器化学性能上的各种特点,正所谓“君子比德于玉”。

圆雕人物形玉器始见于商代。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商代晚期玉人可视为这一时期的典型。商代圆雕玉人一般为跪坐式,以手抚膝,头部较大,五官刻画细致,面部下凹,高颧骨,大眼,大鼻,鼻梁下塌,大嘴凸出,嘴唇很厚并上翻。眼睛多数为“臣”字形大眼睛,还有橄榄形眼,椭圆形眼。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前额窄小凸出。发型以短发为主,即自头顶向四周下垂剪齐,这是商代流行的一种发式,还有的在头上戴圆箍形,頍前连着卷形冠。人物形象有的裸体,有的似有纹身图案,有的则身着华丽的服饰,可能是一些身份地位不同的商代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对研究商代不同阶层人物的衣着、发式等,具有重要价值。

西周圆雕玉人分着衣和裸体两种,着衣者,头部较大并戴有羽冠或高冠,面目深沉端庄,双手捧腹,上衣下裳,十分合体。有的衣裙光素无纹,有的则在裙摆、披肩处刻有斜格纹,同时还用阴线琢出衣纹。这种造型,或许正是西周时期贵族人物的形象。裸体者,亦双手捧腹状,头上为螺旋状发髻或带高冠,足下有榫,可供插嵌,可能具有某种特殊的宗教意义。











艺品藏


西周,是中国礼制最严格的时期,体现在玉器方面大的分类有祭祀用玉。葬玉(纯冥器)。佩玉,(分为组佩和单玉)重点说说佩玉,组佩的使用范围局限在王侯国君的级别,王侯国君在当时也有贫富之分,封地面积大,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相对来说所用组佩玉质上乘雕工精美组件较多。如果王侯国君的封地比较偏远土地贫瘠那么他的组佩相对来说就材质低劣,雕工粗糙,配件简单。单玉就是小器型的小环子,勒子,小型玺印的使用范围稍广,近来在一些西周的小型墓也有单玉出土(当然也不是平民墓,但是达不到王侯国君的级别)本文为原创,图片玉器均由本人收藏。











潞河堂古玉馆主


周武王伐商纣得天下后,获得大批奴隶玉匠和玉器,为西周玉器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並创立典章,按当时制度,依爵位的高低有别,大小不同,名称不同,形式不同,颁布礼仪法规:天子守护鎮圭尺二寸!天子向各路诸侯封爵时称为命圭:公爵赏桓圭九寸、侯爵赏信圭七寸、伯爵赏躬圭五寸、子爵赏躬圭五寸、男爵赏躬圭五寸。将玉圭连同土地,人民一起赏赐,且帶有任命的性质。还严格规定天子、公侯、大夫、世子佩服玉佩时,都要用不同色泽丝绳来穿掛!











黄超華


先看看这件圭板吧,长36.5公分,顶端宽7公分,尾部宽5.2公分,厚2.7公分。双面打孔,孔内有台阶,孔端琢一人首鸟身鱼尾之天神。材质为古蓝田玉。琢玉技法为减地双阴挤阳,此圭板温润并有玻璃光泽。圭板乃四大礼器之一,即琮、璜、圭、璧。








金正458048377


进入商周,是我国的青铜时代。商周时期不但以青铜闻名,而且以众多的玉器著称。门类齐全,品种繁多,其中壁、琮、璋、圭等都是礼器。这些礼器中都与祭祀天地有关。玉琮是祭祀上苍的重要礼器,它可以上通天下通地,传递上天的旨意,玉壁和玉璋等都是祭祀祖先神灵的礼器,求助祖先和神灵保佑他们平安顺利。




广阳梁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