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照两乡。”这句话有什么含义,为什么日本会用这句话?

Baymax无尘


据了解,这句诗出自王昌龄的《送柴侍御》,这首诗是这样写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诗中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这两句诗体会到,肺炎疫情时期,看清楚谁是我们国家真正的朋友。

从去年肺炎疫情开始时,很多过国家都伸出援手,共同帮助我们国家,非常感谢🙏这些国家的爱心❤民众。感谢🙏🙏俄罗斯、巴基斯坦、韩国、日本等国家患难见真情,再次非常感谢!有些国家不帮忙就算了,还到处造谣生事,特别是美国的政府落井下石,打压。本国的民众都看不下去了,政府做得很过分!美国这个国家一直逛忘自大,总有一天会为他的逛忘自大付出代价的!


读书心语点亮心扉


舞鹤市捐赠给大连市的医护物资上所写的:“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照两乡。”是出自七绝圣手王昌龄的《送柴侍御》,全诗为“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当时,王昌龄贬到龙标(湖南省黔阳县),而他的朋友柴侍御准备从龙标出发前往武冈(湖南省武冈市),故写下这首诗为他送行。

大白一直信奉“想读懂一个人的诗,需要读懂一个的人”的想法,所以在解释这句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王昌龄。

早年在边塞留名,成为了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出身贫寒,但他心中有很大的理想和抱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安逸生活不是他想要的。他曾经去嵩山学道,也不过是打破以往生活的方法,修身养性也不是他的性格。在这喧闹的大唐之中,他心中一直有一团火,他有建功立业的雄心,需要施展才华的平台。

但由于王昌龄多次落榜科考落第,想走仕途这条路,可能很难走通了,出塞成为他求取功名的一种出路。

王昌龄在塞外期间,留下了很多著名的诗句,其中就有著名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虽然这句话没有用到华丽的辞藻,但这些平淡的语句在王昌龄的排列组合下,却有了描绘出了边塞的辽阔,以及一丝壮烈之情。尽管换了很多的朝代,守卫边疆的战士换了无数轮,但山河还在,边关还在。尤其是对于那些镇守边关的战士而言,无论是战死沙场,还是一直驻守边疆,回家是他们的奢望,终究是“人未还”。

王昌龄惋惜将士的同时,埋怨朝廷不能选贤任能,感叹唐朝没有可用的大将,如果卫青、飞将军李广还在,哪里需要怕这些匈奴士兵。

王昌龄将边塞的人、事、物全部写进了诗里,所以你可以从他的诗,既可以看见戍边战士的金戈铁马,也可以看到闺中妇人望夫的幽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在他这些包含漫天黄沙的诗里,记录了时代的风云变幻,写下了无数戍边战士的人生。王昌龄也靠着这些诗句在边塞留名,成为了著名边塞诗人。

一朝中第,却因为仕途困顿,成就离别诗集

王昌龄于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但他仕途并不顺利,被贬去龙标,后因为自己才华出众,又任汜水县尉、江宁丞等职务。

在开元二十六年戊寅,王昌龄有因罪被谪赴岭南。次年因遇赦北归。在这个期间,他游历了很多地方,交往了李白、孟浩然、岑参等一众好友。

不得不提,王昌龄在拜访孟浩然期间,与孟浩然相谈甚欢。但由于孟浩然本身患病没有痊愈,且吃了过多海鲜,导致病情复发而去世,让王昌龄愧疚终身。

王昌龄在巴陵结识李白期间,为李白写下《巴陵送李十二》诗,而李白也给他写下著名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在与岑参相识,岑参写下《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王昌龄也有诗留别。

多次与好友离别,也让这位曾经的边塞诗人少一份豪情,多了一份感伤,从《送柴侍御》这首诗就可以体现王昌龄心态的转变。他先用“沅水通波接武冈”一句写出了友人的目的地,道出龙标、武冈相接,也为下文“两乡埋下伏笔。虽然王昌龄在诗中,表示自己并没有“离伤”,但这不过是安慰友人之词,不想让彼此的离别变得太伤感,可谓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作为这首诗的主题句被王昌龄融入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一方面,这句话表达了龙标武冈相接、云雨相同,两个人可以共睹明月,终究还是“两乡”的伤感;另一方面,由于多年的边塞经历,让王昌龄在离别感伤之余,又有一种乐观与豁达。虽然两人身处异乡,但可以感受到相同的天气,一起共睹明月,异地同心的两人也终会相见,度过这个难关。

日本为何引用这句话?

日本舞鹤市与大连市在1982年5月便已经缔结友好城市,38年来,两市一直处于友好交往、守望相助的状态。

所以,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舞鹤市当即决定无偿捐赠当前可以筹到的全部医疗物资给大连。并且,舞鹤市还将全力协调筹集更多的医用口罩和防护服,希望可以为前线医护人员,送去舞鹤的慰问。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两句表达深厚情谊又传递乐观心态的诗句,十分适合日本舞鹤市和大连的现状。正如王昌龄和柴侍御身处两地,但情意相通一样。舞鹤市将这句话印在捐赠的物资上,一是表达了舞鹤市与大连市心系在一起,一起抗击疫情的决心;二是传递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希望大连市人民不要过度恐慌,要相信疫情一定会很快过去。

这两句短短的诗,凝聚了两个城市38年来的深厚友谊,更是中日友好关系的见证。


鉴史明智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出自唐代王昌龄的《送柴侍御》。日本为什么会用这句话,问得很好,就像人家用“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一样,都在网上激起了千层波浪。在此就简单回答一下这两个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欢迎补充。

一、“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含义

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七言绝句《送柴侍御》,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乐观开朗的诗词来减轻柴侍御的离愁,而实际上自己却是十分伤感

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更曾是两乡

沅(yuán)江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

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3.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昌龄被贬到龙标(今湖南黔阳县)时的作品,这位柴侍御将要从龙标前往武冈,诗人写下这首诗为他送行。

龙标这个地名,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因李白知道王昌龄被贬龙标的不幸遭遇之后,曾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来表达自己对好友的同情和关怀。

4.诗词情感

从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并没有因为分离而伤感,也许是为了宽慰友人,将离愁别绪压在心底;也许是已经表现出来的离愁传染给了友人,为了缓解气氛、宽慰友人,诗人才把离别说得这么乐观而又不乏深情。

二、日本用“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原因

自从新冠状病毒爆发以来,牵涉到的不仅仅全国上下14亿人,更是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疫情的严重性,我们每个人都有感受,就不扩展描述了。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许多国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我国抗“疫”之战出一份力。最开始在网上传开的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句,细心的人应该都注意到了,是日本哪个地方援助的东西,对,就是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事务局。这“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在网上传开之后,陆陆续续又来了几个充满浓浓中华传统文化气息的句子,其中就有一个“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是日本舞鹤市政府驰援大连物资上的标语。

通过前文,我们也都了解了这句诗表达的含义以及抒发的情感,自然而然就明白了日本选用这句话的原因。

一是能够很好地表达对我国疫情的深切悲痛和同情。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国家,但同在一片蓝天下,共赏一轮明月,发生了这样的灾难,他们也深表同情,就尽点绵薄之力吧!

二是也传递出对我们必能战胜这次疫情的坚定信心。这层含义,就要通过了解全诗之后来理解体会了。

事情已经过去,但思考还在继续,类似的事情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刚看到日本驰援我国的物资箱上出现这样的语句,你是否为之一振、自叹不如呢?

2月12日晚,某机关在某日报发表的《想比“日月同天”,我更想听到“武汉加油”》一文,不知大家作何感想,鄙人在此不作评论,只想说“日月同天”也好,“明月何曾是两乡”也罢,它让我们看到的是在我国教育方面更是在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方面引人深思的问题,您说呢?


加一句: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不定时读书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这三句的出处,第一句是出自王昌龄的《送柴侍御》原文是: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第二句就厉害了,出自日本天武天皇的孙子长屋王写的,他非常仰慕唐朝的文化和佛教,命人造了1000件袈裟,派人送给唐朝的僧人们。这些袈裟上绣着四句话:“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后来鉴真和尚东渡就缘于此。第三句出自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秦风·无衣原文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以上为摘录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字面意思,日本和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居,在一个蓝天下生活,古时日本向中国学习,都蒙儒释道圣贤文化教诲。在目前中国遇到困难时,日本愿和中国一道共济时艰、不分彼此。


学袁了凡


最近日本援助中国物资上的暖心诗句火遍了网络。

其中“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照两乡”这句诗引自我国唐朝诗人王昌龄的《送柴侍御》。

这是一首送别诗,这两句诗的原意是:两地的青山同承云朵荫蔽、雨露润泽,你我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诗人通过乐观开朗、深情婉转的语言来减轻柴侍御的离愁。

日本把这句诗写在这次疫情的援助物资上,它的引申意义是:中日原本就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邦邻,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现在中国遇到困难了,日本愿和中国情同一心,不分彼此,共济时艰。

日本引用这句诗的原因有两点:

1. 从情感上体现日本昰一个有大爱的民族。

在援助物资上写上中国诗句,使人产生共情感。很多网友一致说看到这些诗句觉得“很暖心”,这就是中国诗词对中国人产生的“共情”效应。它让受助者不觉得被施舍,反而感到了被关爱、被尊重。

2. 从政治上彰显日本是一个会反思的民族。

中日建交巳近50年,但历史的伤痕从未真正愈合过,中日关系近年来也不断出现矛盾和风波。用一句云雨相同,明月共睹的中国古诗,化“远”为“近”,使“两乡”成为“一乡”。

华春莹在2月初一次记者会议上对这些物资援助回应:“病毒无情人有情。病情是一时的,友情是长久的。”

不得不承认日本是一个高情商的民族。把中国古诗词用在对中国的援助物资上,即用得恰到好处,又用得恰合时宜。



兰雅桂幽


这句诗出自盛唐时期王昌龄的《送柴侍御》原诗如下-

《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

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字面意思很好理解,青山的两旁孕育着相同的事物,经历着相同云彩和雨露。我们在同一轮月亮的光照下繁衍生息,怎么会是两个故乡呢。诗中则蕴涵着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

用这句话的原因说简单又不简单,一来这首诗句出自盛唐时期,也是中华文化、经济最为繁盛的时代,万国来朝的背景下,其影响力亦是空前绝后。此时此刻,民族沦难。一句来自异国他乡的中华盛唐诗歌的问候,这是一种无视时间和空间阻隔的关怀,领情直入心扉。

另外由于历史缘故,中日之间的国仇家恨亦是不解之结。无论何时、无论何境都会自然的视为敌对状态。因此这应该也是国人认同感最为强烈、接受程度最高的一种方式吧。

世界上最为难表达的感情就是爱,最为好表达亦是爱,此“爱”无关真伪。爱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让几千年后的你亦能感受到她的阳光、能量和温暖。

因此国人更应该好好反思学习,而不是盲目的国仇家恨。学习如何用更好的方式去表达你的一腔热血、满腔抱负。



江东夫唠


普天之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大凡人类,互助友爱,亲如同胞~若此,世界大同

诗名《送柴侍御》,全文如下: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作者是有“七绝圣手”之称的唐代诗人王昌龄。此诗应是他当年被贬为龙标尉时所写。龙标,即今日湖南黔阳,武冈,是我的家乡湖南邵阳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当年,这位柴侍御从龙标赴武冈,诗人前往送行,遂有此作~李跃


CRR2荣府观园


最近,这一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着实火了一阵,用句雅致,又贴合情境,使得这次的物资援助有点“君子相交”的清雅意味,而不是单纯的一次人道援助,有温度了很多。

先来说说这句话的含义,诗句语出自王昌龄的《送柴侍御》,是一首七绝诗,收录在《全唐诗》的143卷,单从诗名就能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如下: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诗歌的内容并不难理解,沅水也就是湖南西北境的沅江,武冈是湖南西南部的一个县市,一南一北,王昌龄与柴侍御就此即将分别两地。虽是两处地方,隔得很远,但水波相接,江河同流,从大处着眼,也不过是毗邻相近,有点“隔山隔水”的两处地方罢了。云雨相同,明月共照,与在一处地方没多少区别,所以“不觉有离伤”。

由此,很有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味,王昌龄的七绝多以委婉含蓄为主,意境深远,离伤未必没有,在此,更多的也是宽慰友人,昭示彼此友谊深重,无关距离远近,更何况两地还“通波”相连,并不算远,借此来减轻离情别绪,可以说是很用心了。

为什么日本会用这句话?

可以看到此次很多日本城市都秀了一把古诗词,日本富山县的“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日本湖北总商会等四家机构联合捐赠的医疗物资上,印着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等等,其内涵其实都是“中国加油”的意思,倒是不用刻意的去解读。下面简单说说我的看法:

  • 有着友谊的基础

严格的来说应该是为什么日本舞鹤市会用这句话。“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一句是在日本舞鹤市驰援大连市的物资上的,大连市与日本舞鹤市早在1982年就结为了友好城市,今年是第38个年头。同样的其他日本城市也是对口相应的友谊城市进行的驰援。这一份份城市友谊是有着基础的,这样使得用上一些“知己式”、“兄弟式”的诗句,不会显得很突兀。

  • 有着相近的文化基础

日本与中国的文化关系不用多加赘述,这样使得日本用上这样的诗句,国人会感觉很自然,感觉别具匠心,而不至于感觉很惊奇,想想美国突然来这么一句诗词,我们会是什么表情。

  • 日本的细致

日本的细致、细腻,确实值得我们去学习,儒家文化圈很大,此次日本能够想到通过彼此相熟的诗词来拉近互相之间的距离,与国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获得国人的好感和好评,确实是别具匠心的,也不失为一招妙棋。

简单来说,日本是通过诗歌这种偏文艺的方式,来表达“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意思,现在看来,效果很好,也有着足够的温度,值得学习。


饮墨书心


运用灵巧的笔法,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也承接了一二句,表达出了人的思念之情。如果说诗的第一句意在表现两地相近,那么这两句更是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有它鲜明的个性。

这首诗通过想象来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语意新颖,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而这种情谊也是别后相思的种子。又何况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

因为中国新冠肺炎的影响,日本表达了他们的关心,鼓励,重视。





雷鹰说易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这句话出自唐朝王昌龄的《送柴侍御》,这首诗是诗人被贬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时的作品。这位柴侍御将要从龙标前往武冈,诗人写下这首诗为他送行。

《送柴侍御》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白话翻译:

沅江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

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乐观开朗的诗词来减轻柴侍御的离愁。而实际上自己却是十分伤感。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更能表达出诗人浓浓的离愁。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运用灵巧的笔法,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也承接了一二句,表达出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如果说诗的第一句意在表现两地相近,那么这两句更是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有它鲜明的个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