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推翻满清后,几大军阀势力是如何形成的?

历史小怀表


首先就是辛亥革命是个早产儿,他来的太突然,以一个谁也预料不到的方式取得了成功。武昌起义于1911年10月爆发到1912年2月12日清朝发布退位诏书。至此,2000多年的帝制历史告终结也不过3个月。各个地方独立实际上没有太大变化,基本上还是是各省就旧官僚主政,由龙骑换五色旗。官职也变成了督军。本质上区别并不大,不过是城头换王旗而已。说白了就是换汤不换药。

实际上早在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以后,满清在地方已经出现军阀雏形,两江之地始终就是湘军的地盘,以及后来的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楚军,实际都是军阀了,只不过是满清慈禧勉强维持而已。待慈禧死后,满清实际上就剩一口气,任何一点外力都能让满清在顷刻之间就覆灭。晚清时期,摄政王载沣对地方控制很虚弱。满清对军队的失控实际上也是地方军阀化主要原因。

再就是在辛亥革命中起到主导作用的就是满清新军、而所谓的新军最初就是袁世凯小站练兵那一批。袁世凯一共训练了六批军队,也就是著名的北洋六镇。兵力大约有七八万人的兵力。王士珍,冯国璋,段祺瑞,陆建章,段芝贵,曹锟,张勋等等都是后来的军阀。另外,各个地方也组建了三十镇的新军。加上北洋六镇,一共就是三十六镇新军。这些军队都归于地方督抚领导。满清中枢根本无法调动这三十六镇新军。实际上这些新军成为满清掘墓人,也成为了民国第一代军阀。

比如蔡锷当时担任云南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武昌起义爆发以后,立即起兵推翻云贵总督李经羲。蔡锷就此成为云南督军。武将秉政不归中央调遣(孙中山,袁世凯)实际上就是军阀,阎锡山在晚清时期是山西新军第四十三协标统。武昌起义爆发以后,立即起兵响应,阎锡山成为山西督军也是军阀,而且统治山西三十七年。也就是说,满清土壤造就了军阀土壤。袁世凯在世的时候还可以勉强的时候,袁世凯一死。各大军阀谁也不服谁。也就是各自为政,占据一地就是一个小军阀,民国初期整个大大小小军阀数十个,而且形成了直系和皖系还有皖系三大集团军阀。和晋系,桂系,川系等。

军阀的产生实际上就是中枢暗弱。地方实力强大,地方势力控制了人事权和财政权,军事控制权。军队私人化。这些民国的军阀化的主要原因,正式由于如此导致了民国的军阀割据直到最后。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这个论题有点大了哦……

这里主要讲辛亥革命(1912年)至国民党北伐(1924年),这个时间段的主要军阀

清末时期的局势

一、辛亥革命前夕的清廷军事力量

在清日甲午战争之后,满清中央政府再也难于控制全国各地了(西北方向还可以,主要功劳是左宗棠左公),在朝鲜清日战争期间,虽然李鸿章领导的北洋集团的陆军保存实力,但清廷政府也看到了这支旧式军队的局限性,因此给予了袁世凯小站练兵的机会。

袁世凯通过架空、给空饷等一系列的操作,使得那些安插进去的满清旗人勋贵们均被架空了,整支军队只有北洋陆军第一镇,这支全都是由旗人组成的军队之外,其他的几镇均由袁世凯的“门下学生“担任统帅,同时袁世凯施行的是“厚薪饷”制度,废除了清廷旧式军队里的剥削制度,使得士兵也不愿意听从中央的调遣。

所以小站练兵十年后(1908-09年),袁世凯因清廷摄政王公报私仇(认为袁世凯出卖皇帝,致使光绪变法失败被软禁而死),被迫下野一年里,袁世凯依旧通过“门下学生“操控整支北洋新军。

因此辛亥革命爆发时,整个清廷能调动的军队只有禁军——北洋陆军第一镇这支1万2千人的戍卫京师的部队,其他的:北洋新军、各省新军都不愿意参加镇压行动(镇压行动多为巡防营)。

二、清廷在清日甲午大海战后,彻底沦为了外国势力的代言人,一直在饮鸩止渴

之前的几次对外战争的失败,其实已经让整个中国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状态了,但是当时太平天国的覆灭,出现了一个利益重新分配的空间,缓解了人口土地压力,以及财富集中在几个忠于中央的汉臣手中,因此出现了”回光返照“式的满清中兴。

但是这种回光返照,是外部势力所不愿意看到的,特别是民族实业的兴起。欧美等帝国通过金融银行业、海关、赋税等一系列的操作之下,逐渐将民族实业的生存空间挤掉,尤其是日本这个新兴的帝国,急需一个倾销市场。

清日甲午战争之后,所有的帝国主义发现了清廷的外强中干,开始纷纷开启了讹诈行为。且此时的清廷,也由于战败的影响,再也难于收取到地方赋税。当时的南方已经形成了新一代汉臣控制的局面,而北方,由于欧洲人的渗透,如山东等地已经是教民“满天下”,东北则成为日、俄争夺的局面。

因此慈禧和清廷中枢才会去“依托”北方义和团的形式,阻止、巩固北方势力。但是弄巧成拙,反而是八国联军的侵略,南方互保,已经形成了军阀的趋势。

为了保证其统治延续,清廷做出了N多项“饮鸩止渴”的行为,将赋税、内地的路权等等用来向西方银行贷款。

【清末时期的路权,可不仅仅只是修路那么简单,而是修好的路(铁路或桥),两侧的矿产、关卡的赋税、以及驻兵权都归放贷方所有,等同与一条通向全国各地的租界】

清廷借到的钱,大都用来组建新军,可这个时候组建新军已经迟了,历经了80年的风风雨雨,已经让人民看清楚了满清的面目,哪怕全都是由旗人组成的北洋陆军第一镇的底层旗人士兵,也有倾向革命的现象。就更不用说其他新军中知识分子占据那么多的情况了。

辛亥革命爆发后,几大军阀:

袁世凯活着的时候,主要是南北对峙状态,北方是以北洋军为主,而南方的军阀就多了,当时的孙中山在第一次大革命期间靠的是城市革命为主,因此各省的督军都可以说是军阀,没有一个是国民党嫡系部队,都是混杂在一起的“杂牌军”。

袁世凯称帝失败,死后,北洋集团分裂:

一、皖系军阀

以段祺瑞为首,有徐树铮、靳云鹏、段芝贵、傅良佐、倪嗣冲、张怀芝、张敬尧、陈树藩、卢永祥、吴光新等人。

在袁世凯死后的一段时间里,以北洋政府总理和临时执政的职位统治过北洋政府,但在直系和奉系的攻击下,段祺瑞下野,皖系军阀随之瓦解。其主要势力在安徽,最强盛时期控制着皖、鲁、沪、浙、闵、陕。

二、奉系军阀

主要代表人物张作霖,内有张作相、李景林、韩麟春、姜登选、张宗昌、郭松龄、杨宇霆、孙烈臣、张景惠,以及“风流爱国”的小六子张学良。

虽然是北洋政府的最后一届总统,但是张作霖一直控制着东四省(当时是分四个省的),再加上张作霖此人在日、俄之间的周旋,使得奉系的军备是当时第二次大革命时期最强的一支军队,甚至拥有自己的一套成熟的军校体系和军工厂,在第二次真奉军阀混战时,小六子就指挥过坦克和飞机的立体化攻击模式。

张作霖被暗杀之后,张学良成为了这支军队的大统领,为了应对内部的分裂可能性,张学良选择了在1930年易帜加入国民政府,“九一八”之后名存实亡。

主要根基就是在东北满洲这个区域,但是鼎盛时期,占据了整个华北。

三、直系军阀

代表人物:以冯国璋、曹锟和吴佩孚为首,其中内部有孙传芳、王占元、陈光远、李纯、萧耀南、蔡成勋、王承斌、齐燮元等人。

早期在袁世凯死后,是与皖系一样,是当时实力最强的军阀之一。只是而后爆发的直皖大战、直奉大战都是失败的一方,可以说是皖系和奉系的打击之下,逐渐没落,特别是第二次直奉大战时,被张作霖赶出了北京城,失去北洋政府的名号之后。

鼎盛时期占据河北、江苏、江西、湖北等地。直系军阀后期以孙传芳为首,其曾任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最终在1927年的北伐中灰飞烟灭。

四、西北军阀系列:

(1)、晋绥系军阀,在北洋军阀体系中不算是最起眼的,但是是存在时间最长的一支,主要领导人是阎锡山,内有徐永昌、杨爱源、商震、傅作义等人。一直盘踞在山西一带,哪怕是国民党北伐后,易帜加入国民政府依旧独立存在着,直至抗日战争结束之后。

(2)、西北军:冯玉祥为大统领,是北洋军阀中最弱的一支,由于早期所处的地盘较为贫瘠,人口又少,因此在而后的军阀混战中,冯玉祥只能通过不断找“奶妈”供给,因此也被称为“倒戈将军”。

五、另外还有很多小军阀,其中最有名的,且忠于清廷的、还在历史上写下自己名字的:张勋的辫子军。

早期是驻扎在南京的戍卫部队,在大革命时期,被革命军击垮,退出南京城后,跑到了徐州、兖州一带,占山为王,一直坚持“忠于”清廷。

袁世凯逼退清帝之后,也没有对这支“异军”进行清剿,反而给予了他一个民国政府的名号,改为武卫前军,驻兖州。

袁世凯死后,于1917年6月7日,时任长江巡阅使、安徽督军的张勋以奉总统黎元洪之命,调解黎与国务总理段祺瑞之间因对德参战问题发生的"府院之争"为名,打着维护京城治安旗号,率辫子军10个营4000余人入京复辟。

七月一号,清帝溥仪宣布恢复宣统年号,结果七月十二号,讨逆军分三路进攻北京,复辟仅仅12天的闹剧,就这样收场了。

而辫子军也因此被段祺瑞领导的北京政府给裁决了。

西南方军阀系列:

云南滇系军阀

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形成较为稳固的军阀体系了,这里面有历史因素的,可以追溯到吴三桂的三藩叛乱之时。18世纪末时,英法两国占据了东南亚地区,并构建起殖民政府后,云南的地方政府就通过鸦片种植、矿产等原材料出口等,获取了大量的英法装备(法属印支那的装备最多)。

当大革命爆发之后,早期是以管辖滇、黔两省的唐继尧为首;而当时的云南内部因接触到西方较多,在新军中革命党最多,这个时期以蔡锷为新军首领。

后来蔡锷发动了护国行动,推翻袁世凯的称帝,但也导致了大量抽调了云南内部的革命骨干,因此随后的北洋政府时期,都没有太多动作。

直到1927年2月6日,滇系内部发生政变,云南四镇守使倒唐,云南省国民政府主席,云南陆军讲武堂校长的龙云成为了滇系军阀的大统领,因为当时的贵州经济基本依赖云南的商路,因此滇系军阀内部相对较为稳定,没有太多派系。故而云南成为民国时期最稳定的区域。

桂系军阀:

1、旧桂系:以陆荣廷为首。陆荣廷早期是游勇出身,也就是介于官方和土匪之间的民间组织,后接受官府诏安,其部队也成为清廷粤西健字前营,在大革命时期,以镇压革命党而获得清廷的认可,在1911年授广西提督。武昌起义时,陆荣廷宣布广西独立,提出了"桂人治桂"口号,鼎盛时期,占据了两广和湖南部分区域。

2、新桂系:后来因为内部纷争,以李宗仁和白崇禧为首的新桂系取代了陆荣廷。李宗仁和白崇禧此后加入国民政府,但是桂系依旧存在,甚至成为了后来国民内部纷争的最主要势力。鼎盛时期占据了五省(但也是昙花一现)。

湘系军阀:

以汤芗铭为首,有唐生智、谭延闿、何键、赵恒惕、程潜等人,势力主要在湖南。

汤芗铭此人较为复杂,即想革命,又不愿意参与黑社会性子的三合会;同时在武昌起义爆发后,率领舰队起义,在长江阻止了清军反攻武昌,可后来又支持袁世凯称帝。

由于湖南的地理位置以及早期就是革命党的根据地之一,虽然在袁世凯活的时候,形成了一定的军阀局面,可在袁世凯死后,在护国战争中,湘军中的新军和蔡锷联合,逼进长沙,从此湘系军阀就消失了。而汤芗铭后来加入了直系。

粤系军阀:

代表人物有陈炯明,张发奎,李济深,陈济棠。因为是革命党的根据地之一,粤系军阀内部没有清廷残余。且粤系军阀的形成,实质是最晚的一个军阀了,陈炯明早期也是同盟会一员,只是因为与孙中山的政见不合,而发动的推翻孙中山的行为,之后才形成军阀的,但很快就在国民党北伐之前,就消亡了。

川军:

^_^太乱了,一直都没有形成统一的派系,因此这里就不说了,只能说是哪怕是红军长征的时候,川军内部依旧是小军阀混战状态,直到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才摒弃掉异见,成为国民政府实质控制区域。

西北军阀系列:

一、马家军

其势力主要在宁夏、青海、新疆一带,主要人物包括马步芳、马鸿逵和马鸿宾,合称为“西北三马”,分为青海马家军和宁夏马家军,宁夏有马福祥、马鸿宾、马鸿逵,青海有马麒、马麟、马步芳、马步青,新疆则有马仲英。

是当时西北区域最强的一支军阀势力,曾经还歼灭过工农红军的西征军。

二、新疆军阀

可以说这支军阀和“马家军”,是维护国家统一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一直在周旋于沙俄和穆斯林势力之间。虽然在军阀混战时期,没有太过出色的表现。


由于这个课题太宏大了,实在没办法详细描述,特别是清末后,军阀形成的因素,可以说,这些军阀中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篡权者参与的,也有革命党参与的,还有清朝旗人参与的,甚至是连土匪出身的小军阀也有。

但是由于这个问题,可以给予初中的同学一点点的历史知识,因此干脆尽量从简描述,有很多不足,请见谅。

求个赞了

图片均来源网络


史之为用


孙中山为了保存辛亥革命果实,把民国大总统位置让给袁世凯。并保留约法,当时中国表面是结束了封建帝制,但换汤不换药,行成了新的军阀割剧。大小军阀众多,势力大的有直,奉,皖。其余川,滇,桂,晋,都与袁世凯有关,因袁世凯在清未编练新军在天津小站,清未明初大小军阀多出于此。袁世凯曾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所以民国建立到张学良二八年东北易怾,这中间都是各派军阀掌握中国政权,又叫北洋政府。军队派系叫北洋军阀。


金戈铁马踏秋风


辛亥革命以后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当上临时大总统,不久又让位给袁世凯,袁世凯在北京成立北洋军阀并称帝,全国掀起了一场反袁运动,袁世凯在人们唾骂声中死去。北洋军阀分裂为以曹坤为首的直系军阀和段祺瑞为首的晥系军阀,同时其他地方也出现了军阀,山西的晋系阎锡山,广西的桂系白崇禧,东北奉系张作霖等等。


haonanrenjiushiwo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与南方的孙中山的革命政府,达成协议,最大的军阀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形式上推翻清政府,完成了中国的统一,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一代枭雄袁世凯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他手下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

段祺瑞掌握实权在日本的支持下,控制皖、浙、闽、鲁、陕等省,因为段祺瑞是安徽合肥人,所以他这一派,被称为皖系军阀。

袁世凯的另一大将曹锟,是直隶人,以曹锟、冯国璋、吴佩孚为代表的这一派被称为直系军阀,在英美的支持下,控制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及直隶等省。

胡子出身的张作霖,雄踞踞东北三省,张作霖生于奉天海城县,他这一派被称为奉系军阀。

另外,山西的晋系军阀阎锡山,徐州一带张勋的定武军,西南的滇系军阀唐继尧和桂系军阀陆荣廷等,都在外国列强操纵下,尔虞我诈,争斗不已。


知无为而有益


武昌起义之后,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大总统,着手准备北伐。此时的满清王朝虽然还控制着整个北方,却面临外有革命军大兵压境,内有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势力逼宫。苟延残喘至2月12日,年仅六岁的宣统皇帝下诏退位,统治中国268年的清王朝宣告灭亡。

清帝退位后,袁世凯掌握了北方大权并宣布“赞成共和”,然后在帝国主义的授意与支持下向南京政府提出议和的要求。此时的南京政府虽然名义上以孙中山为大总统,但实际上军政大权完全由苏、浙、鄂等地方势力及旧官僚操纵,在袁世凯威逼利诱之下,南方政权被迫同意议和。袁世凯进一步提出要竞选大总统并建立北京政府,革命派也节节退让,孙中山被迫于4月1日通电辞职,袁世凯如愿当上大总统并在北京建都。正式开始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中国的序幕。

袁世凯死后,国内民主革命势力和军阀势力的对立与争斗依然存在。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后期,欧亚帝国主义势力因为失去了袁世凯这个总代表,为了维护在华利益,开始扶植国内一些地方实力派。以冯国璋、段祺瑞、张作霖为首的直系、皖系、奉系三大军阀在欧美和日本的支持下相继崛起。还有在护国战争中崛起的滇系、桂系、川系军阀以及盘踞在山西的晋系和徐州的张勋也都具有一定的实力。而围绕对中央政府的控制权成为各路军阀的争夺对象。中国真正陷入了“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军阀割据纷争的时代。

1,直系军阀是指现在的河北,因为河北在在清朝是直隶省,因此等到了民国,这个地方的将领被大家称之为直系军阀,其首领为冯国璋,他是袁世凯集团最倚重的大将之一,也是北洋三杰之一。还有后来的曹锟,吴佩孚,孙传芳等大军,都属于直系军阀。

2,皖系军阀是指现在的安徽,在袁世凯死后,以安徽为首的段祺瑞等将领形成了皖系军阀,可以说皖系军阀。是袁世凯死后实力最强的一个派系,但是晚系是属于昙花一现,在直皖大战失败后,也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3,奉系军阀是指现在的东北,当时的沈阳春称为奉天,所以在这个地方的军阀称为奉系军阀。其首领为张作霖,虽说他是绿林出身,但是奉系军阀在他的领导下,成为民国后期最强大的一家军阀。

4,滇系军阀是指现在的云南,该军阀是在蔡锷,唐继尧发动的重九起义而形成的滇系军阀集团,但是在护国战争后蔡锷病逝,唐继尧成为滇系首领,主宰云南18年,后来龙云,卢汉都是滇系军阀的大佬。

5,晋系军阀是指现在的山西,该军阀首领是阎锡山,一位比较厉害的角色,从北洋时到抗战时期再到解放时期,一直都是晋系一号人物,像其它派系军阀都有更换,唯独晋系军阀没有,因此阎锡山也被称为不倒翁。

6,桂系军阀是指现在的广西,这支军阀也是民国时期较强大的一支军阀,北洋时期的首领是陆荣廷,等到民国蒋介石统治时候,领头人是李宗仁与白崇禧,因此桂系军阀又分旧桂系,新桂系。

7,川系军阀是指现在的四川,在民国混战时期,川中也是进行了长期混战,因此川中军阀派系众多,如邓锡侯,刘文辉,刘湘,杨森都是川军派系大佬,不过最后他们都被刘湘打败了,因此川军出现了短暂性的和平,但实际上他们都是各怀鬼胎。

除了以上这几家外,如西北的马家军(甘,宁,青),湘(湖南)系军阀唐生智,何健,黔(贵州)系军阀王家烈,粤(广东)系军阀陈济棠。

后来这时民国时期各地大军阀,都在战争都逐渐被消灭或者被吸收吞并,只有晋系,桂系存活时间最长,直到解放战争才被消灭。


铁杆军迷


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主要是地方性的农业经济而没有形成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市场;另一方面是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采取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


朱可


辛亥革命并没有推翻清朝,而清朝刚灭亡后的最开始阶段,也没有真正的军阀。

推翻清朝的不是革命党人,但是革命党人却普及了革命思想

1911年以前,孙中山领导兴中会和后来的同盟会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但是无一不是以失败告终,而窘迫的孙中山被迫到美国去刷盘子,同时募捐来继续革命。

而为了继续激发革命斗志,清末的革命党人开始了对满清官员的刺杀,很多高官被革命党干掉,甚至当时的汪精卫还带着自己女友陈璧君直接到北京去刺杀溥仪的老爸,摄政王载沣,不过当时怀有着大无畏革命精神的汪精卫被清朝俘获,刺杀也遭到失败,不过清朝并没有处死汪精卫,而他的“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也让他名声大噪,后来成为国民党的二号人物。谁知道他后来居然成为汉奸。

1910年27岁的汪精卫刺杀同为27岁载沣失败后被捕入狱

就这样尽管革命党的起义经历了很多的失败,但是革命的思想却传播全国,甚至连清朝政府也不敢对捕获的革命党直接屠戮。这样的背景之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并取得成功。

此时的袁世凯已经赋闲在家,因为他清楚光绪的弟弟载沣成为摄政王,必然会清算他对光绪的背叛,但是清朝唯一强军北洋军确实在河南老家钓鱼的袁世凯所控制,所以武昌起义的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得到清朝快速而有效的镇压,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南方的省份开始宣布脱离清朝,清朝无奈之下只得答应袁世凯的全部要求,袁世凯成为清朝的总理大臣,掌握大权,而后北洋军在冯国璋的带领下赶到武汉,给予革命军重创,虽然此时的革命军已经由黄兴率领,但是仍然不敌北洋军。

不过袁世凯处于“养寇自重”的考虑,并没有对革命军下死手,而是着手南北和谈,换掉自己的老板单干,此时的孙中山从国外回到南京,南方各省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这个政府军力不敌北洋,而且财政紧张,并且得不到列强的承认,而此时待价而沽的袁世凯与南方进行和谈,商定由袁世凯迫使清帝逊位,而后由袁世凯成为大总统,而后袁世凯如约做到了,溥仪退位后,而孙中山将临时大总统让给袁世凯,而后通过选举,袁世凯成为了正式的大总统,中华民国正式的成立。

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与各国公使合影

革命党人的二次革命,开启了民国时代的内战先河

此时的气象一新,袁世凯的政府得到了各国的承认。而北洋军牢牢的控制在老袁的手中,不过革命党人仍旧在南方数省担任督军,掌握着一些军权。

然而1913年宋教仁被刺杀引发了革命党人不满,他们在南方发动二次革命,武力讨伐袁世凯,最先掀起了民国时代武装内战序幕。事实1913年的二次革命只是孙中山、李烈钧、陈其美等人所领导,革命党的大佬黄兴等人就不支持革命,而云南的蔡锷等人也指责革命党人肆意挑起内战而支持袁世凯,结果二次革命很快被兵力优势更能打的北洋军打趴下。

二次革命的革命党大佬们

可以二次革命开启了民国时代内战一个不太好的先河,这意味着民国时代虽然宣称是共和时代,但是还是要枪杆子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协商和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

袁世凯的玩火自焚,最终导致民国时代的军阀混战

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彻底掌握大权,后来通过修改约法,掌握了极大的权力,实际上确立了总统制,总理成为摆设,而后袁世凯利令智昏的在“太子”袁克定等人的忽悠下,要改制称帝最后遭到全国人的唾弃,最后1916年郁郁而终,死时只有57岁。刚刚的政治家的黄金年龄。

袁世凯死了,他一手创建并长期作为武林盟主的北洋再也无法出现一个他这样的人物,北洋系开始分裂,北洋嫡系分裂为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和段祺瑞为首的皖系,而北洋外围的张作霖也逐渐势力扩大自称奉系一派。原来臣服于北洋的阎锡山也在山西开始关起门来过日子。而南方的蔡锷等人留下的滇系,在蔡锷去世后被唐继尧控制,而陆荣廷控制广西形成了桂系,革命党人重新控制了广东,而四川则是各种派系打成一团乱麻。

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

更为重要的是,在袁世凯死后,在缺乏强有力的领导人物前提下,各路派系之间不再以对话为解决途径,而是完全以枪杆子来对话,军人们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唐末以来的军阀混战终于再次在神州大陆上演。


大东北的小豆包


北洋时期的军阀

在袁世凯死后,掌权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分裂成大大小小不同的几个派系,皖系的段祺瑞、直系的冯国璋和奉系的张作霖是当时三个比较大的派系,另外各省也有很多小军阀,例如西南的滇系军阀唐继尧、桂系军阀陆荣廷以及西北军阀等。


北伐战争时期的军阀

原本的直系、皖系军阀此时都已经换了当家人了,直系军阀领袖是吴佩孚、皖系军阀领袖是孙传芳,奉系的领袖则依旧是张作霖。地方势力还有云南的滇系军阀、西北三马和四川的军阀。

而参加北伐战争的国民革命军中也是派系众多,日后都形成了新的军阀割据局面,蒋介石的中央系、冯玉祥的西北军系、阎锡山的晋绥系、新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此外还有唐生智的湘系、广东的粤系。

抗战前各地军阀

在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这个各地军阀割据的局面依旧没有任何改变。冯玉祥的西北系、阎锡山的晋系、张学良的奉系和广西的桂系军阀与蒋介石的中央政府多有矛盾。

奉系由于东北的丢失,已经没有属于自己的地盘了,而西北军在冯玉祥下台后也迅速分裂。在追击红军长征的过程中,蒋介石又分化瓦解了湘系军阀和黔系军阀,川系军阀在此期间也被蒋介石控制。

真正完全独立自主的军阀势力,只有广西的桂系、云南的滇系、山西的晋系、西北三马和广东的粤系(在两广事变后基本上被南京国民政府收编)。


浮沉的历史


辛亥革命慌乱开张之后,黎元洪暴收大利,清政府请出北洋军首领袁世凯收拾大局,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拿着枪杆子一夺而走,天下骚然,各地拥枪带兵者有样学样,跟风就势,纷纷带兵掏枪手指大清总督或者巡抚说:“对不起了,老朋友,老子也是革命党!”

比如阎锡山就是如此干上军阀的。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首义后18天,1911年10月28日,大清山西新军第四十三协第八十六标标统(上校团长)阎锡山也策划了一个“太原起义”,起义军攻入城中,杀死了山西巡抚陆钟琦,宣布成立“军政府”,阎锡山也就老实不客气的做了“山西军政府大都督”。

既然是“军政府”,当然是军阀了。山西军阀阎锡山被称为“晋系军阀”。

晋系军阀阎锡山很厉害的,他的军阀生涯与中华民国共始终,统治了山西38年之久,战过袁世凯,斗过蒋介石,打过日本人,最后败于共产党。

相比于其他民国军阀,阎锡山是生命力最顽强的,这也是笔者把他放在第一的原因。

当年,阎锡山曾经派兵开赴石家庄,截断了京汉铁路,扣留了袁世凯运往武汉前线的军用物资,以支持南方辛亥革命,双方剑拔弩张,也兵来刀往了几次。

当然了,阎锡山从来是一个实用主义者,是一个“山西主义者”,后来他和袁世凯和好了。

袁世凯坐上大总统后,作为回报,马上给予了阎锡山“合法统治山西”的权力,以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命令——阎锡山继续担任“山西省都督”,而不再是“军政府大都督”,去掉了“军政府”的外衣。

山西省的军、民、财、政、税、警、文化等所有山西事由被阎锡山一把手全抓了,这也是阎锡山之所以可以在山西主政38年之久的主要原因之一。

做军阀做成阎锡山这种根深蒂固的在民国还有一个人,那就是——张作霖。

张作霖一开始只是一个由“土匪招安”而混成的大清“奉天巡防营前路统领”而已,相当于现在的旅团长,不算多大的军官。

然后,也是因为1911年武昌起义,奉天城革命党也随着起义,大清朝廷命令张作霖带兵进入奉天城镇压革命党人,“维护”大清统治,“救护”爱新觉罗家。

我们要知道,当时,袁世凯也是奉命南下镇压革命党人的“大清忠臣”呀,张作霖和袁世凯两个人算是“同殿为臣”的一路人。

在当时的大清军界,从来是巡防营被新军痛揍成笑话,唯有在东北,从来是巡防营揍死新军革命党!这都是张作霖练兵有方也!

因为练兵有方镇压革命党有功,张作霖被封为“关外练兵大臣”,快要爬上关外第一老大的位置了。

袁世凯称帝后,念在关外全境一直“安定繁荣”,张作霖又发表了请袁世凯“速正大位”的公开态度。

张作霖被袁世凯封为子爵,盛武将军,督理奉天军务兼巡按使。

自此开始,张作霖握住了关外的军、民、政、警、财、税等一切大权,成了事实上的东北王,因为他驻节奉天所以被称为“奉系军阀”。

从此登上了中华民国大舞台,一度挥兵进北京,坐上了北洋政府国家元首之位。

后来在和日本人的斗争中,身死非命,再加上他儿子不争气,奉系军阀抗日战争起的时候也就烟消云散了。

但是呢,说起来,奉系军阀的生命力还是要比北洋军阀的生命力要顽强的,因为北洋军阀系统太不团结了。

所谓北洋军阀就是袁世凯的人马系统了。

南洋是东南亚,西洋是白种人,东洋是日本人,北洋就是中国了。

当年大清政府准备“以夷制夷”,编练新军,以图和洋人们抗衡,屹立于北洋!新军即是北洋军,也即是袁世凯的军阀起家本钱。

慈禧身死,摄政王载沣摄政,视袁世凯为大患,袁世凯也就放弃了所有本兼各军政职务“病休”去了。

1911年,武昌事起,北洋军消极怠工,大清无人可用,不得已请出了“足疾归隐”的袁世凯领导北洋军,三言两语,几声炮响,把革命党和大清政府摁在了谈判桌上,谈判的结果是“公推”袁世凯当家做主。

自此,开始了北洋政府时代,其实是“北洋军政府时代。”

后来,袁世凯大脑发热,悍然称帝闹得身死,他的手下们谁也不服谁,一分好几堆,比如“皖系军阀”呀,“直系军阀”呀,“西北军阀”呀,“旧桂系军阀”呀,等等其他大小各地方性军阀,其实都还是“北洋军阀”分裂而成。

有人说,说上述的皖系,直系,西北,旧桂系等军阀性质和张作霖不一样可以接受,和阎锡山不一样难以接受,都是北洋新军出来的军阀呀!为啥要把阎锡山单列出来?

北洋新军固然都是北洋新军系统,但是,阎锡山是不一样的新军。

因为在1911年10月份阎锡山曾经和袁世凯真刀真枪的战斗过,其他军阀都唯袁世凯唯命是从。

阎锡山的新军是经过阎锡山改造的新军,所以他有资格和张作霖与袁世凯并列。

紧扣题目:辛亥革命推翻满清后,几大军阀势力是如何形成的?

如上所述,在北洋政府时期,也就是如上三大军阀系统了。

如果一定要加上这时候在南方的革命党势力的话,他们也算是一股小军阀势力。

不过要等到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崛起,挥兵北伐,一举扫荡尽北洋军阀,国民党才可以称之为“大军阀势力”!

这就是另外的“国民政府”时期的故事了。

再后来的新桂系军阀,川军军阀,滇军军阀,湘军军阀,粤军军阀等等,都是国民党无能的体现,以及蒋介石领导无能的产物了,和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无关,是国民政府的军阀,不是北洋政府的军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