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古建築文化——人類歷史文化進程脈絡的訴說者

中西方古建築文化——人類歷史文化進程脈絡的訴說者

法國小說家普魯斯特曾言:"歷史隱藏在智力所能企及的範圍之外的地方,隱藏在我們無法猜度的物質客觀中。"建築作為可視化的客觀物象,其存在是歷史的見證,可以讓後人一窺人類曾經的輝煌。故宮、蘇州園林、古羅馬競技場、雅典衛城等等,這些中西方古建築總讓人不禁感嘆先人的偉大。他們的一些思想、經歷被建築留給了後人,成為了世界的財富。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建築是視覺的藝術,不僅能給予人們感官上的美感,還有讓人著迷的數理結構,古建築中亦存在著先人的哲學思想。建築隨著時間的沉澱形成了特有的文化,而地域的不同,建築文化也是天差地別。不論從外形,還是內涵,中式建築與西式建築有著許多不同。這些中西方古建築所告訴世人的是,中西方不同的社會文化和審美變化。

一、 從容、向心式的東方中式古建築

1、人與自然的親和

華夏民族以農耕為生,因而中方的古人講究自然,先人追求自然在建築美學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在選址上,山區為環水、向陽等地首選,平原則四面水繞背河之地為人們所青睞,意在擇整體環境好的地方為居所。這在中方是有一個專業的說法,便是"風水"

中西方古建築文化——人類歷史文化進程脈絡的訴說者

這風水是一種"玄學",然其中也是有許多先人與自然的相處之道,蘊含著中方的哲學思想。如北京故宮這般的建築群,它的整體核心觀念是《周易》的"三才之道"—天、地、人。風水是古代建築融於自然的一個特殊而完整的體系存在,建築風水是以人與自然的親和為主,講究的是道家的"天人合一"。

中方的古代建築大多都選木材為基礎建材,這是古人重視它與生命的親和關係,古時農業為國之本。"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不少詩人總能從建築中有所體會、有所感悟,這正是中方古代建築所追求的貼近自然所帶給人視覺上的享受。在不少園林景觀的設計中,都反映了這些建築所蘊含的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觀念,不"涸澤而漁,焚林而獵",互惠互生。<strong>不追求外在而極具內涵,親和自然,這正是中式古代建築文化的特色,這也貼近儒道思想的理念。

2、共性的"集體美"

中國從來都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其凝聚的根本,是百姓對於皇權秩序的敬畏。

《易傳·繫辭上》言:"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

這是皇權社會的尊卑等級制度,這種制度也體現在了建築中,古時建築的規模、大小、裝飾等都會受建築擁有者的地位限制。唐朝有官員職位與府邸大小的限制,在唐朝頒佈的關於土木建築的法令《營繕令》就有詳細的要求,三品以上不過五間九架、五品不過三間五架,多大官住多大院。

中西方古建築文化——人類歷史文化進程脈絡的訴說者

制度是追求共性的程式化進程,這是"集體"的要求,弱化個性,追求長遠。北京的四合院,其整體形制同樣是秩序分明,北房中心為父母居所,東廂長子、西廂次子,外院便是僕人居所。漢代《考公記》中還有關於城市建築的相關規定:"匠人營國……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建築格局並非隨意而定,都是適應著國家社會關係的秩序,中式古典建築文化能夠讓人體會到"集體"的美感,從而對中方歷史文化有著更深刻的體會。

二、 西方的"灑脫"

1、西式的"浪漫"

三千多年前的希臘海岸,給世間帶來了多少美好的詩人。西方的建築文化,古希臘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它是歐洲建築的起源,現存的建築遺址讓人見識到了屬於古希臘人的藝術。在古希臘,神並非高高在上,因而出現了許多神廟。而這些神廟有著雄健之美的多立克柱式,如帕特農神廟;還有柔和之美的愛奧尼柱式,如勝利女神神廟;以及豪華富麗的科林斯柱式,如宙斯神廟。古希臘建築是在體現著民主、人權,神與人的和諧,尊敬神的同時,還強調人的作用。

古希臘建築像一個詩人,帶著浪漫色彩的哲學思想,和諧、完美、崇高。

凱旋門廣場、羅馬鬥獸場、萬神殿等等,這些古羅馬式建築是美與力量的結合,可以在其中感受到戰士的氣概。這是西方建築文化中存在的敢於對抗的英雄主義,追求的是宏偉壯麗。從建築中能體會到西方與世事爭勝的勇敢,羅馬圓形劇場就是典型。鬥獸劇場大到可以容納四萬五千人,其不修邊幅的粗狂展現著古羅馬帝國的霸氣,從建築中便能體會到當時龐大的羅馬帝國的魄力。西方建築文化有著和諧的完美,也有著恢宏的粗獷,這是西方特色的"浪漫"。

2、特殊的"黃金比例"

在公元前六世紀,畢達哥拉斯稱數是萬物的本質。在西方的哲學中,數理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多立克柱式的直徑與高度之比是一比六,愛奧尼柱式是一比八,這是古希臘建築中明確的數比關係,追求數字和比例的嚴謹。此外,古羅馬式建築、哥特式建築等都能從中看到數比關係,這種關係符合西方的哲學理念,

從而更加廣泛地被運用於建築中。

中西方古建築文化——人類歷史文化進程脈絡的訴說者

西方的古建築強調適當的比例、結構、整體,力求嚴謹規範,其中還帶著哲學的建築規則。金字塔是享譽全球的古建築,用著最天然的建築材料建造最為精細的建築。它有著驚人的建築技術、獨特的天文學和數學價值,歷經千年都仍然傲立在世。讓人一睹古埃及風采的同時,也被先人的智慧深深震撼。這些西方古建築所反映的是古時

西方人對於數理的偏執和對理性的追求。

三、中西的各有千秋

1、"內斂"與"熱情"

中西方古建築誕生在兩個完全不相同的社會背景中,各自有著不同的獨特魅力。建築文化也同時體現著一個民族的精神,古建築能讓人看見中西方先人不同的哲學智慧。在中式古建築中,不難發現其特別擅長在建築中運用院落組合,俗話說"無庭不成居",最著名的自然是庭院式的中式古建築群佈局。"庭院深深深幾許",庭院式的建築佈局整體是由屋宇、圍牆、走廊圍合而成的內向型封閉空間,揚州的個園是這種建築群的代表之一。這種建築特色體現的是先人內斂、不張揚的性格特點,層層深入的設計也十分引入入勝。

在西方的古建築中,會更加傾向於一目瞭然,正如西方人的熱情。西方古建築給世人呈現的是開放式向高空發展的格局,巍然聳立。哥特式風格的巴黎聖母院,

沒有旁物的修飾,自成一體,如西方人的性格,直接、一目瞭然。這是西方古建築的特色,偏重於個人,有著與自然抗爭的特徵,給身處其中的人明亮的感覺。這些建築文化的特色呈現了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也可以看出中西方古人的不同性格特點,這正是建築的獨特魅力。

中西方古建築文化——人類歷史文化進程脈絡的訴說者

2、"拘束"與"自由"

中方古代長期處於皇權至上的封建社會,這與西方的社會背景並不相同。中方傳統文化深受政治制度的影響,還有一直被統治者推崇的儒家思想也對建築有所影響。西方古文明要更加地自由些,這是由於早在公元前七世紀,西方便出現了酒神文化,他們追求解除束縛、嚮往自由。就如古建築表現得一樣,中方古建築大多都井然有序,讓人找不到任何出格。而西方古建築如西方園林般,不規則、隨意混亂排列。這些建築都反映了中方古代社會的拘束與西方古代社會的嚮往自由。

文化不會離開社會的影響,與主流思想密不可分。建築是歷史的客觀載體,建築文化是人類物質與精神結合的產物,見證了歷史的發展和時代特色的變化。建築文化向世人述說了歷史文化的進程,正如中西方的古代建築文化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中西方文化的發展也同樣各有千秋。

中西方古建築文化——人類歷史文化進程脈絡的訴說者

四、總結

中方古建築是橫向發展的寬廣,重重院落相套;西方古建築是豎向發展的雄偉,垂直向上疊加。迥異的中西方古建築形制,反映了中西方歷史背景、人文、技術水平的不同,還有不同地域的古人的日常生活等,這正是建築文化的魅力。它帶給了人們豐富的信息,讓人們對歷史產生了深深的思考,為人們的探究提供了基礎。

同時對於如此豐富多彩的建築文化,需要世人更多的關注,繼承發展建築文化,讓當代的建築不流於表面,更加深刻、更加具內涵。建築的存在不僅是建築師的藝術認識與追求,更是人類文明發展的載體。文化與建築的碰撞,可以讓文明的記憶、內涵等凝固,成為可視化的客觀存在,展現出文明的魅力,這是建築存在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易傳》

2、《考公記》

3、《唐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