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代学者屡屡把“挟书律”与秦朝的短命相联系?

别人手牵手-我牵我的狗


屁股决定脑袋,汉代学者已经是学者了,那么当然是读书人,他们当然提出读书很重要,读书人很重要,限制读书人很错误。

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那是因为经历过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原来的宗法分封观念还难以一下子被统一王朝所同化,原来是用于小综合国的一些法律制度,在大的统一大王朝下难以继续实行,所以导致灭亡。

汉代学者的思维方式,明显有很大问题,更多的可能是出于自抬身价的考虑。


武安君学历史


汉代学者屡屡把“挟书律”与秦朝的短命相联系,主要是因为:

 

一、秦自商鞅以后,一直奉行以法治国的政治策略。法治使秦国走向强盛,并最终统一中国。但秦法的极端残酷和酷烈,“焚书”“坑儒” “挟书律”等残酷的思想专制手段也无济于事,反而出现“奸邪并生,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的局面,使秦王朝迅速走向了崩溃,最终以“暴秦”的形象载入史册。为了避免重蹈秦之覆辙,汉代士人不断反思秦亡的原因。他们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完全抛弃了古代圣王重视礼乐教化的传统而专任刑罚。

二、董仲舒认为古代圣王治理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秦朝却一反先王的做法,采用申商韩非之说,严法治国,禁止私学和民间藏书,使人们逐渐抛弃礼谊传统而轻于犯法,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三、王充的看法与董仲舒相似,他认为秦朝焚烧五经典籍,禁止民间藏书,极大地破坏了圣贤所确立的优良传统,使秦朝的统治无法长久持续下去。实际上,汉代人士并不反对统一思想,比如董仲舒就提出了“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的著名建议。不过他们主张采取温和、诱导的方式来教化百姓,对秦王朝粗暴的行政强制手段非常反感,因而往往将秦朝的短命与它推行的诸如“挟书律”等暴政行为联系起来 。

四、秦朝采取的暴力高压政策,随着秦始皇暴死于出巡途中,公子胡亥和宦官赵高伪造遗嘱继位后而登峰造极,极大的激化了潜伏压抑已久的国内矛盾。秦朝强力推行的“挟书律”是一种文化专制法令,简单粗暴,虽然在一定时期内维护了当时的思想统一,但是物极必反,“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终于被自己的暴政所反噬。



狙击之王


“挟书律”是秦始皇在进行焚书时实行的一项法令:“敢有挟书者族”,即对收藏违禁书籍的人处以灭族的酷刑。


那么“挟书律”中所指的违禁书籍又有哪些呢?


我们从秦相李斯的进言中便可看出一二,“入则心非,出则巷议,非主以为名,异趋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等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其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从秦相李斯的上述中可以看出,医药、卜筮、种树、法令以及秦国官方所承认的书籍之外的一切书籍都在“挟书律”的黑名单中。


作为百家之一的儒家典籍自然也在被禁止的行列。到了汉武帝时期,刘彻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方针,儒家正式成为官方主体思想,自然要通过抹黑前朝的形式来找回场子,同时也是为制了衡皇权。警告汉朝的皇帝们“秦朝灭亡就是因为不信我们才导致的,你们以后都给我老实点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