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曹洪欣:有必要給孩子們講講中醫文化

“媽媽,什麼是疫情?為什麼不讓我們找同學出去玩啊?”相信在這個庚子年春節,會有很多孩子問家長同樣的問題。1月27日,武漢疫情肆虐之初,應人民政協報記者邀約,第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曹洪欣撰寫了防控新冠肺炎的文章,並在本報公眾號首發。

《防控新冠肺炎,這位中醫界老委員再“開方”!》

“為什麼要喝這苦苦的藥呀,我們病了嗎?”聽著兒子懵懂的問話,看著文章點擊量已突破10萬,一邊回答著家長們有關中醫藥的提問,一邊想:“有必要給孩子們講講中醫文化。”當記者把“借新冠肺炎疫情之機,給孩子們講講中醫文化”的想法與曹洪欣委員溝通時,已通過中醫藥治癒首例新冠肺炎感染患者的曹洪欣非常高興:“這是好事呀,有些小學早已開設了中醫文化課,為孩子們普及中醫文化了。”

據瞭解,小學四年級語文課本中有一篇課文———《李時珍夜宿古寺》,課文講述的是我國古代偉大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李時珍,不顧年邁,為修好《本草綱目》帶領弟子遍尋安徽、河南、湖北察訪藥材,歷盡艱難險阻仍不放棄的故事。那篇課文中寫道:“忍冬花初開時銀白色,兩三天後變為金黃色,所以又叫金銀花,可以解暑消熱。”這是《本草綱目》中的記載,也是官方教材中有關中醫藥的文章,更可以看作是我國小學生通過教材認識中醫的第一篇文章。

全国政协委员曹洪欣:有必要给孩子们讲讲中医文化

“中醫藥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在人類文明進步發展的過程中,對治療疾病,阻擊疫情發揮了重要作用。據史書記載,我國共發生555次較大規模的瘟疫流行,是中醫藥一次次將中華民族從災難中拯救出來。”曹洪欣認為,中醫文化是我國傳統悠久的歷史文化精粹,應該讓孩子們從小了解。對於如何回答孩子“為什麼吃中藥可以防治瘟疫”的求助,他笑著說:“你可以告訴他,中醫藥之所以能有效防治瘟疫,主要是因為它以人為本,強調天人相應,注重身體臟腑陰陽和氣血的調和,能提高和增強人體自身免疫能力、抗病毒能力。自身強健了,病毒就不敢欺負人啦。”

“給孩子們講講中醫治瘟疫的歷史吧,也就是告訴孩子們中醫為什麼能防治瘟疫。”曹洪欣說,我國自古以來發生過幾百次較大規模瘟疫,眾多典籍中都有中醫防治瘟疫的詳細記載,大疫的流行也造就了一大批傑出的防治瘟疫的中醫學家。如東漢時期瘟疫流行高峰期,張仲景寫就了《傷寒雜病論》,他在序言中說:“餘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可見他們200多人口的大家族,不到10年,因傷寒死亡了140多人。恰恰他提出的六經辨證的臨床應用,有效地防治了當時的疫病,保障了漢末時期我國人口的穩步增長。明代吳又可著寫了《溫疫論》,歷史上明末清代瘟疫流行超過任何時期,由於中醫瘟疫理論的不斷豐富和廣泛應用,清代我國人口數量沒有減少,反而大幅度增長,至乾隆年間,突破2億。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H1N1大流行,世界約5億人感染,死亡人數4000萬-5000萬(約10%),而我國正處於軍閥混戰時期,沒有發生大疫流行和高死亡率,離不開中醫藥的防治作用。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醫藥在乙腦、流腦、出血熱、SARS、甲流等流行性傳染性疾病的防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許多有效方法至今臨床上還在廣泛應用。“2003年,SARS疫情暴發,最初死亡率15%左右,中國內地SARS發病最嚴重,然而治療效果最好,死亡率遠低於平均死亡率,得益於國家推進中醫藥防治作用的發揮。”曹洪欣回憶道,當時,國家相關部門宣佈了中醫藥治療SARS的療效優勢後,WHO組織專家實地考察,充分肯定了中醫藥對SARS的治療作用。2003年7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全球SARS疫情報告:中國內地報告病例數5327例,死亡348例,死亡率6.53%;美國衛生部門也認為,中國之所以能迅速有效地控制SARS疫情,中醫藥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中醫對疫病的認識,是通過人與自然時令變化的適應性與病毒、細菌侵犯人體後機體綜合反映所表現的外在徵象進行分析,根據病邪侵入人體,導致臟腑經絡功能異常、氣血津液失調的病變機理,綜合判斷而採取相應的防治方法。”經過之前的鋪墊,曹洪欣認為可以給孩子用專業語言講點中醫知識。他說,以當前正在流行的新冠肺炎為例,中醫對具有流行、傳染特徵的外感病,稱之為瘟疫或疫病。無論病情處於什麼階段,中醫注重綜合自然界氣候變化特點、人的身體狀況與疫病的演變規律,“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調動體內抗病能力與抗病毒、抗細菌相結合,有利於早期有效干預,從而達到及時有效防治的目的。

全国政协委员曹洪欣:有必要给孩子们讲讲中医文化

中醫特別重視自然界對人體的影響,對於流行性傳染病的防治尤其重視氣候和地理環境的因素。“著名中醫蒲輔周先生在治療乙腦時就考慮了地域、氣候的特點:1955年石家莊市因自然氣候偏熱,所發之腦炎,屬暑之偏於熱者,故用仲景人參白虎之法而收效特著;1956年北京市因自然氣候偏多雨溼,所發之腦炎,偏於暑之溼者,故用石家莊的經驗而不能奏效,改用通陽利溼之法則療效迅速提高。也就是說,同樣得腦炎,因為所居住的地域不同,地域的自然環境、氣候差異,所採取的治療方法也不同,這就是所謂的因時、因地、因人而異。”曹洪欣說,這樣的案例在他的教學和行醫中也經常被學生和患者理解為“中醫真的好神奇”。“其實不是神奇,是身為中國人,對自己本民族的傳統文化知之甚少,確實非常有必要給孩子們普及一下中醫文化。”中醫在瘟疫流行時期,為什麼對確診疫病病人、易感人群、或無明確病因而異常症狀體徵者均可有效防治呢?曹洪欣認為,中醫的天人相應、形神合一、臟腑和調的理念和診療模式,也正是中醫面對不明原因的新發傳染性疾病,在明確致病病原體之前,根據時令氣候變化、症狀和體徵等綜合信息分析而診治病人,有效防控疫情的優勢所在。

全国政协委员曹洪欣:有必要给孩子们讲讲中医文化

最後,曹洪欣強調,給孩子們普及中醫文化,不能僅僅把它當成一門醫學來傳播,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它形成於春秋時期,成熟於漢代,並自唐朝傳播海外,它不僅佑護著中華子民的健康,也助益著人類的繁衍生息,對世界文明產生深遠的影響。

全国政协委员曹洪欣:有必要给孩子们讲讲中医文化

曹洪欣:第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原副秘書長、中國中醫科學院原院長、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醫生命與疾病認知方法)代表性傳承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