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千亿蝗虫逼近我国,说说蝗虫那点事

说到蝗虫,可能很多人想到的就是蚂蚱,其实蚂蚱是蝗虫的一种。


科普:千亿蝗虫逼近我国,说说蝗虫那点事


这两天非洲闹蝗灾的新闻闹的沸沸扬扬,昨天报道据说已经达到了3600亿,大家可能还在想象3600亿只蝗虫是什么概念,我们来看几张图片。


科普:千亿蝗虫逼近我国,说说蝗虫那点事


科普:千亿蝗虫逼近我国,说说蝗虫那点事


科普:千亿蝗虫逼近我国,说说蝗虫那点事


科普:千亿蝗虫逼近我国,说说蝗虫那点事


科普:千亿蝗虫逼近我国,说说蝗虫那点事


科普:千亿蝗虫逼近我国,说说蝗虫那点事


科普:千亿蝗虫逼近我国,说说蝗虫那点事


科普:千亿蝗虫逼近我国,说说蝗虫那点事


科普:千亿蝗虫逼近我国,说说蝗虫那点事

蝗虫过处遮天蔽日、颗粒无收,虽然现代社会对于灭杀蝗虫有各种各样的办法,但是当蝗虫达到一定数量级的时候,依然让人谈“蝗”色变。


蝗虫,俗称“蚂蚱”,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我国有1000余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蝗虫主要包括飞蝗和土蝗。其中因为飞蝗长有翅膀,移动速度快、危害区域广,成为了蝗虫中危害最大的一种,而土蝗是泛指除了飞蝗之外的所有蝗虫。


这次肆虐非洲的蝗虫叫做沙漠蝗虫。这种昆虫的习性有两种——独居和群居,有什么区别呢?


通常情况下,沙漠蝗虫一般是独居生物,而且性格温和。但是如果出现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比如说干旱造成的食物匮乏,会让这些独居的沙漠蝗虫面碰面,然后就成了群居。


相互见面之后的蝗虫,在争夺食物时会变得异常暴躁。外表颜色也会从绿色变成灰色,食量也会随之增加。这就导致大量作物被啃食,进一步刺激了蝗虫的聚集。


就这样,一群接着一群,啃完一片又一片,蝗虫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脾气以后越来越暴躁。不要小看只有几厘米的蝗虫,每天持续10小时,在暴躁的情况下,可以飞行150公里的距离。


由于蝗虫食物范围广,可取食小麦、水稻、谷子、玉米、豆类、烟草、芦苇、蔬菜、果树、林木及杂草的叶子、嫩茎、花蕾和嫩果等,将叶片咬成缺刻或孔洞,大规模聚集时可将作物食成光杆或全部吃净,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甚至造成农作物颗粒无收,因此当蝗虫大规模出现时又被称作蝗灾。


上面我们说到一旦蝗虫大规模出现时就会形成蝗灾。而一旦发生蝗灾,无数的蝗虫遮天蔽日,所过之处寸草不留,它们吞食庄稼,使农产品绝收,进而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以致因粮食短缺而发生饥荒战祸。


说到蝗灾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唐太宗贞观二年,此时距离玄武门之变仅隔两年,天下还未安定,彼时关中大旱,引发蝗灾,蝗虫遮天蔽日,所过之处尽剩枯黄,关中大地饿殍遍野,无奈之下的太宗皇帝怒吃蝗虫。


这段故事记载于唐代吴兢的《贞观政要》: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蝗灾是世界性的灾难,而且源远流长,蝗虫极喜温暖干燥,蝗灾往往和严重旱灾相伴而生,有所谓“旱极而蝗”、“久旱必有蝗”之说。


而对于我们对于蝗虫更多的记忆还停留在童年田间地头的蚂蚱,甚至会捉两只回家养起来,还有的为了尝鲜,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烹制蚂蚱。炸着吃、烤着吃、炒着吃……

那么蝗虫好吃吗?小时候吃过,不过都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早就没了印象。其实说到底,蝗虫就是以蛋白质和脂肪为主的昆虫,味道可以参考烤猪肉。


科普:千亿蝗虫逼近我国,说说蝗虫那点事


其实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很少经历蝗灾要感谢农药的诞生,各种各样的杀虫剂,在灭绝特定害虫的同时,也间接的杀死了一些蝗虫,即使某些地方发生了小面积蝗灾也能很快通过药物灭绝。


从此次蝗灾引发时间来看,在2019年6月份,沙漠蝗就在埃塞俄比亚东部及索马里北部聚集,此后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尽管当时周边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捕杀措施,但2019年年底出现的异常降雨为原本产卵量极大的蝗虫孵化后的生长提供了优良条件,因此,此次非洲蝗灾的产生一方面归结于非洲本身的气候及地理环境,另一方面在于异常的气候影响。


蝗虫在含水量10%-20%且植被含水量低于50%的土壤条件下最适宜产卵,在此条件下,蝗虫每平方米的产卵数量可达到20-40万粒,并且蝗虫属于典型的产卵能力强且虫卵难破坏。非洲气候炎热干燥,有热带大陆之称,因此非洲恰是蝗虫繁殖的优良地带,近年来非洲蝗灾时有发生,而此次蝗灾造成如此大威胁的另一推手则是异常的天气。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加之2019年的厄尔尼诺持续到年底,引发了各种极端气候,世界各地陆地气温创下记录,2019年年底东非地区的异常降雨情况受此影响。降雨后促使地面植被生长,又为蝗虫孵化后的生存提供了优质条件。再者,蝗虫还具有飞行能力强且越聚越强的特性,蝗虫本身喜独居,但会受到密度增大的影响触动后腿神经而改变独居的习性。以上种种条件共同造成了此次蝗灾的发生。


如何避免蝗灾的发生呢?我觉得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兴修水利,做到旱涝无灾。垦荒种植,改变蝗虫的栖息环境,减少发生基地的面积。


2、在蝗灾区,使用高效低毒的农业和生物农药,保护蝗区的捕食性天敌。也可在山坡放养鸡、鸭、鹅等家禽防治。


3、减少蝗虫的食物源,很多种蝗虫都吃玉米、小麦、高粱、水稻、谷子等,而不吃大豆、苜蓿、果树等。因此在蝗虫发生地尽量多种植大豆、苜蓿、果树和其它林木,则可以防治蝗虫。


4、减少蝗虫的生存地,有些蝗虫发生地地势较低,我们可以把这样的地块改造成池塘,养鱼、养虾,这样可以使蝗虫的生存地大大减少,也会较好地防治蝗虫。


关于此次蝗灾,你有什么看法呢?


科普:千亿蝗虫逼近我国,说说蝗虫那点事

唯恒农业,一群热爱农业、蹒跚前行的新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