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蝗影響我國機率很小,另一個入侵物種今年或將全面爆發

源自東非的蝗災在南亞進一步蔓延,已經到達了巴基斯坦和印度,來勢洶洶的沙漠蝗是否會波及我國?2月16日,農業農村部已回應稱,考慮到我國邊境地區地形地貌、氣候特點及沙漠蝗的遷飛習性,沙漠蝗危害我國的幾率很小。

但同時,另一個名叫草地貪夜蛾的害蟲從去年入侵我國後,目前又在蠢蠢欲動。業內認為,2020年草地貪夜蛾全面爆發的可能性非常大,防控任務艱鉅。

國內大面積爆發蝗災風險很低

沙漠蝗是非洲、亞洲熱帶荒漠地區的河谷、綠洲上的重大農業害蟲,飛行能力強、食量大,可聚集形成巨大蝗群,每天可隨氣流飛行達150公里,1平方公里的成年蝗群能在一天內吞噬掉足夠3.5萬人食用的食物。受雨量充沛和季風時間長等因素影響,當前東非、西亞及南亞一些國家正遭遇歷史罕見的蝗災。據印度媒體消息,近日已有4000億隻蝗蟲襲擊了印度拉賈斯坦邦。

沙漠蝗影響我國幾率很小,另一個入侵物種今年或將全面爆發

對於為何判斷沙漠蝗危害我國的幾率較低,官方分析了幾點原因:

據報道,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有關負責人表示,雖然我國曆史上發生的飛蝗與沙漠蝗有相似的遷飛習性,但屬於不同的生物種。專家分析認為,我國史料中尚未發生沙漠蝗危害記載,但專家推測在雲南和西藏自治區的聶拉木有沙漠蝗的分佈。40℃左右是沙漠蝗蝗蝻和成蟲遷移活動的條件,相對溼度需要達60%至70%。沙漠蝗猖獗發生的最大擴散區為緬甸、尼泊爾和印度。

春季發生區的蝗群遷飛方向為印度—尼泊爾—緬甸—西藏南部和雲南西部。考慮到我國邊境地區崑崙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阻隔,蝗蟲很難越過高海拔的寒冷地區。我國西藏南部和雲南西部邊境與尼泊爾和緬甸沙漠蝗發生區毗鄰,隨季風可能有少量遷入我國,但危害的概率很小。

此外,上述負責人認為,近年來,我國蝗蟲監測預警和防治能力不斷提升,防治技術水平屬於世界領先水平,防蝗藥械儲備充足,國內大面積爆發蝗災風險很低。

但有關專家認為,要防患於未然,不能輕視。如果印巴兩國的農作物已經被吃得很慘了,一旦達到沒啥可吃的境地,沙漠蝗很有可能會改變遷徙方向。少量沙漠蝗如突破地勢較低的山谷進至緬甸、泰國,再北既能進入我國雲南、廣西地區。畢竟去年有草地貪夜蛾有從這裡侵入的先例,因此要密切關注沙漠蝗的遷飛路徑。

沙漠蝗影響我國幾率很小,另一個入侵物種今年或將全面爆發

據悉,目前,農業農村部正密切跟蹤境外蝗災動態,同時安排雲南、西藏等省區加強邊境的蝗蟲監測,嚴防遷入危害。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專家呼籲相關部門做好配置藥品、藥械和人員等安排,一旦蟲情成災,集中防控可以快速推進。也有專家指出,不要單一採取農藥殺滅的方式,還可以大量捕捉,製成動物蛋白飼料原料。

草地貪夜蛾或會全面爆發

相比較沙漠蝗的潛在威脅,草地貪夜蛾正成為我國農作物的一大新危害。自 2019 年 1 月在雲南普洱江城發現草地貪夜蛾入侵,隨後這個外來入侵物種在國內多地蔓延。由於越冬量大、北遷時間提早,業內認為,2020年國內草地貪夜蛾全面爆發的可能性非常大。

草地貪夜蛾是世界十大植物害蟲之一,原產於美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具有適生範圍廣、繁殖能力強、傳播速度快、危害損害重等特點。完成一個世代僅需24-40天,1年可發生多代。與蝗蟲沒有長距離集群和遷移的習性不同,草地貪夜蛾成蟲一晚能遷徙長達100公里,據估計一個世代即可遷徙長達近500公里。通過遠距離飛行,草地貪夜蛾容易快速、大範圍擴散蔓延。2016年其從美洲入侵到非洲,2018年傳入亞洲,目前在全球有100多個國家發生蟲害。草地貪夜蛾孵化的幼蟲喜食包含玉米在內的80多種植物,受害後一般減產20%-30%,嚴重時甚至絕收。

沙漠蝗影響我國幾率很小,另一個入侵物種今年或將全面爆發

草地貪夜蛾2019年1月入侵我國後,5月開始快速傳播蔓延,並在華南、西南等地定殖。當年數據顯示,全國有25個省份發現草地貪夜蛾,見蟲面積1500多萬畝,實際危害面積246萬畝。

“2019年的草地貪夜蛾只是一些‘尖兵’‘偵察兵’的試探性進攻,2020年將可能是全面爆發的一年。”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吳孔明去年12月在一次會上表示,2020年貪夜蛾發生的程度數量和去年相比會明顯增加,有可能在今年4月初就到達長江流域,到5月份到達黃河流域,6月份到達東北。

全國農技中心1月也發佈通知稱,2020年草地貪夜蛾北遷時間更早、發生區域更廣、危害程度更重,要加強相關監控防治。預計2020年草地貪夜蛾可侵入包括東北在內的廣大玉米產區,除對玉米造成危害外,還會對西南、長江中下游和黃淮地區小麥,西南、華南地區甘蔗、高粱等多種作物安全生產造成重大威脅。

“蟲口奪糧”不容有失

玉米、小麥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甘蔗、高粱等是重要的特色作物,做好草地貪夜蛾防控事關保供給、保增收、保小康。確保2020年糧食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蟲口奪糧”不容有失。

據全國農技中心病蟲害測報處2月7日發佈的信息顯示,近期華南和西南省份植保部門調查,草地貪夜蛾在雲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等省(區)冬玉米種植區都有發生,雲南、海南、廣東等省發生普遍,部分地區蟲量較高。同時,雲南和四川冬小麥、廣東和廣西甘蔗田個別縣見蟲。初步統計,草地貪夜蛾在雲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6省(區)113個縣(市、區)查見幼蟲,當前發生面積近50萬畝,累計發生面積60.8萬畝,玉米和小麥分別發生58.9萬畝和1.9萬畝。為全面防控,防止造成蔓延,已累計防治面積170.4萬畝。

沙漠蝗影響我國幾率很小,另一個入侵物種今年或將全面爆發

對於今年發展趨勢,從目前蟲情看,華南和西南地區草地貪夜蛾已度過最冷時段,目前蟲源地即為週年發生區,春季可為南方省份直接提供有效蟲源。隨著氣溫的逐步回升,其發育速率將加快,種群數量進入加倍繁殖階段,且華南和西南大部2月份降水偏多,對草地貪夜蛾發生有利,防控形勢十分嚴峻。

草地貪夜蛾可能全面爆發的預警,已引起了政府及農業、植保、科研等各方面的高度重視。

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也首次提到了草地貪夜蛾,文件強調要抓好草地貪夜蛾等重大病蟲防控,推廣統防統治等服務模式。農業農村部在2020年種植業工作要點中要求,壓實防控責任,建立部門指導、省負總責、縣抓落實的防控機制;大力開展統防統治、群防群治、聯防聯控,確保草地貪夜蛾不大面積連片成災、危害損失控制在5%以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