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身邊人收入並不高,但好像人人都有房有車,穿名牌,錢是哪來的呢?

夢裡花落151939172


這很正常啊,我認識(不是熟人和朋友,僅限於認識)很多北京本地人,一個月拿著三四千工資,開著路虎、奔馳、寶馬,穿著一身特別扎眼的奢侈品,住著160平米的房子。


北京這樣的半隱型和全隱形富豪非常多,一方面是拆遷戶,一方面是年輕的時候因為某些機緣賺了些錢,在北京很早就買了不少房子,還有些是搞投資賺到了不少錢,總之都是早些年抓住了時代機遇的人。


這些人往往學歷不高,名下也沒有公司(有些曾經有),也不是什麼富裕家族繼承,就是一個機遇而已。如果說現在北京拆遷戶是運氣好,那早些年發了的人那才叫真的運氣好,畢竟拆遷你還要有房子可拆,而其實很多非拆遷戶都是平地驚雷,陡然而富。


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階級固化是近20年來愈發嚴重的,在改革開放初期到90年代中期那段時間,國家處於悶頭髮展的期間,很多行業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沒那麼多規則,大家都是赤膊上陣,真的是一個機會可能就讓人爆發財富,而且機會比今天實在多太多了。


那個時候大學生不多,大部分人都還在國營單位上班,過著按部就班的生活,有些膽子大的,有些頭腦的人就輕而易舉的改變了命運。但是放在今天,即便你有學歷有頭腦,有想法,沒有可靠的關係背景,想要翻身做主人都非常困難。


所以錢是哪兒來的?那些看得到的看不到的,錢都是在曾經的某一個機遇下賺下的,當然如果說的是現在的年輕人,那多半是家裡有錢了。


未泯雙瞳


隔壁鄰居就是,

夫妻倆都是事業單位上班的,

按理說,應該工資不是很高。

生活質量不能說差,但最起碼不應該很好很好吧,

但其實人家活的很瀟灑自在的。

孩子穿的鞋子,基本上都是阿迪耐克之類的。

平時,節假日就帶孩子一起出去旅行。

最厲害的是,在省會城市全款買了一套學區房,

現在正在裝修中,為了孩子上小學的時候,

全家搬到省城去陪孩子。

人家這條件對我這個窮逼來說,還是比較羨慕的。



為什麼感覺他們這麼有錢呢。

後來,仔細想一下其實也正常的,

雖然他們夫妻在事業單位上班,工資一般,

但其實人家是有一些隱形收入的。

比如鄰居女主人是教師,週末上午帶倆學生就有600塊錢收入、

當然這在學校是不允許的,她也是偶爾。

夫妻倆的公婆以前也是事業單位退休人員,

老兩口上了一輩子班,其實是有一些積蓄的。

再加上退休工資一個月小萬把,

公婆家只有鄰居男主人一個兒子。

所以理所當然的在經濟上支持他們夫妻很多。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財之道,不用羨慕任何人


只要努力,我們也可以活的很好。

如果沒有老可以啃,那就自己奮鬥好了。


老徐說事999


你永遠無法清楚你身邊的人多有錢,也不知道是真有錢,還是感覺上有錢。下面舉幾個例子說下:

剛工作不久的聰聰,確名牌豪車。

聰聰剛畢業沒多久,在銀行工作,每個月到手工資也就幾千,但發現聰聰名牌加身,消費大手大腳,開的還是高配版的“別摸我”,這就很讓人費解。一次聚會後,因為順路送聰聰回家,居然住的還是富人區。後來據身邊同事說,聰聰家是搞房地產的,他老爸是我們銀行的大客戶,家裡讓他出來工作只是鍛鍊下而已。

潛藏才華的雯雯,你可能不知道。

對雯雯的第一印象就是精緻,無論是精緻的妝容還是一身奢華的裝扮,一看行頭就覺得不便宜。雯雯在國企做行政工作,平時工作也還算清閒,但很少有人知道雯雯業餘時間是某平臺特約寫手,經常是兼職的收入比工資高十幾倍。所以有時只看本職工作是很難確切知道真實收入的。

華子又買車了,這奔馳可以啊!

距離上次見華子也有大半年了。記得之前開的還是二手飛度,這次過來居然開了量奔馳,可以啊,是不是在哪發財了。華子也沒掩飾啥,開口就說到家裡老宅拆遷賠了幾套房,賣了兩套用來裝修,剩的錢買輛奔馳開開,也享受下生活嘛。好吧!

小李夫妻倆,這次買的新房可不便宜。

小李兩夫妻大學畢業後在城裡打拼,各自都在私企工作,單位效益也還算可以。但這次新買的房總價不低啊,屬於城中的高檔小區。按這收入買這檔次的小區也夠嗆,怎麼就有錢買呢?後來瞭解下來,小李的兒子明年要上學了,買這套房看中的就是優質的學區,所以一咬牙還是買了。除了平時多年的積蓄,再加上父母資助下,總算湊夠了首付,但之後的按揭佔收入比例就比較高了,但為了小孩能上好學校也只能堅持了。

出手大方的王哥和開豪車的莉莉是靠什麼來錢的,還是個不能說的迷。

王哥出了名的講江湖義氣,平時出沒各種娛樂場所,出手那也是大方,場場消費不低。但經常在一起耍的朋友也少有知道王哥具體是幹啥的,王哥也很少講起。

莉莉出身普通家庭,在一家名車行做銷售,年輕漂亮的莉莉能說會到,全身名牌開著豪車,但光靠賣車的提成也到不了這消費啊。年輕漂亮是資本,至於錢怎麼來的真不知道啊,知道也不能明說嘛!

有的人高消費是日常,有的人為了面子消費,切勿虛榮盲目追求,建立正確的消費價值觀,理性消費。


光說LEO


這個分兩種情況:

一是人家真的有錢,我們想不到。比如街上一些開小吃店、麵條店的,甚至是開菜店的,還有一些是女人在家開淘寶店的等等,他們算是隱形的有錢人吧,做為外行的我們,可能想像不到他們能多有錢。我親眼看到一個在我們街上開面條店的女老闆,從老家過年回來時開的是奧迪A4,雖然不是特別好的車,但也算差不多了,說明她還是很有錢的。

二是為了裝逼。這其中有一部分人,為了生意必須裝逼,這個能理解。

最不理解的是有一些一個月拿著3000的工資,分期買一輛30多萬的車,再讓父母拿出養老的錢買一套房子,往死了啃老。他們在外面永遠是光鮮亮麗的,哪怕在家裡吃土都行,只要有面子。這種人的虛榮心極強,自己沒什麼本事,總怕被人看不起,就拼命裝逼,可能就是越缺啥越想顯擺吧。

可是我想說,你缺的好像不只是錢吧。。。。。



唯一的喬喬


生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

有些人收入並不高,但卻有房有車穿名牌,這種現象的確存在。不過他們也可以分為好幾類:

第一類,自己沒啥錢,但父母有錢。他們光鮮的生活基本上都是靠父母支撐的,房子車子都是父母買的,他們的工資只是零花錢而已。

我身邊就有類似的同齡人,小兩口都上班,按理說收入也不錯,可是相比他們的花銷來看,那些收入簡直是杯水車薪。他們有兩套房子,兩輛車,經常出去吃飯,每年都會出國旅遊兩次,手機一直是蘋果系列的新款。衣服和化妝品包包之類的也是品牌的,價值不菲。這麼說吧,他們的消費水平一點兒都不比公司老闆差。小兩口的父母都是不差錢的主兒,一個是做房地產生意的,一個是某醫院的副院長。

第二類,工資只是表面收入,人家的副業更賺錢。有人精於投資,有人擅長理財,有人利用業餘時間接私活,還有人是家裡給了門面房,光收租就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朋友的叔叔也是普通的上班族,但人家的消費水平卻很高,抽菸都是軟中華,喝酒也是五糧液茅臺,房子更是買了一套又一套。還別說,這真是人家有本事。很早就炒股賺錢,後來又做期貨,買門面房,開美容店,總而言之,人家一步一步都走在大部分人之前,幾乎幹什麼都賺了錢。用他自己的話講,上班只是習慣了朝九晚五,心裡踏實。



第三類,打腫臉充胖子,透支啃老維持高消費。還有一種人是死要面子活受罪,沒錢也要高消費。

他們在人前和人後的生活是不一樣的,他們會攢幾個月工資買名牌包,買名牌衣服鞋子(或者買那種高仿的),他們貸款買車,借錢買房借錢裝修,兒女都上著各色輔導班,吃穿用度也很講究,動輒還會出去旅遊幾天。從朋友圈裡看的話,他們儼然就是小康生活。可是,背後卻是他們借錢不還和親朋反目,養著好幾張透支卡,拆東牆補西牆。最慘的還是他們的父母,老了老了還得賺錢替兒女還債,供兒女高消費。



總而言之,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活法,不要管別人怎麼生活的,知道自己該怎樣生活就好了。


夜雨如書


財富從來都是一個家庭接力遊戲,而不是個人的獨自奮鬥史。這些房子、車子、名牌衣服,命運早給它們標好了價格。


錢來自於家族

如果本身家族實力雄厚,那麼後代中選擇公務員或者教師、醫生等安穩且收入中等的職業也是較好的選擇。大多數從商的父母由於在從商過程中,受到了很多不公平甚至歧視的待遇,在很多時候要去卑微的要資源。他們選擇讓自己的子女走一個安穩的路線,並同時給他們提供經濟上的支持。

所以有時候你看有些公務員、前臺、文秘等職位,他們雖然工資收入並不高,但由於家底殷實,也能支撐起他們的高消費。不過真正成熟和有上進心的人,會選擇低調隱藏,各類車和衣服儘量與自己所處的環境相匹配。


錢來自於自己

我身邊有在二級市場(股票)發財的人,平常看起來很普通,頭髮也是亂糟糟的。除了本職工作教書以外,在二級市場上他可是天才。與其他人研究股票的K線等技術性手法不同。他選股票時,都是要研究招股說明書以及近三年的財報的。如果從財務上發現公司沒有造假嫌疑,且業務處於非夕陽行業,他會去實地考察一番。

比如他買入股票紅旗連鎖之前,他每週末走了四川上百個門店,並詳細對比了它和711 sku的總數及分類。通過簡易方法測算了人流量之後,回去做了一個投資模型。最後果斷買入,結果確實還不錯。

所以這類人,你很難去了解他的副業或者隱藏的技能,自然也不可能瞭解他所有的收益渠道。


錢來自於借貸

當然,社會上大部分人消費的錢來自於借貸。借貸的機構現在有很多,比如傳統銀行、當鋪、網絡銀行和各類民間金融機構。但這一類的人很快就會入不敷出,繼而難以維持以前令人羨慕的消費水平。原因是各類金融機構的利息都不低,如果是傳統銀行還好一點,利息可能8-12%。如果是不正規的民間借貸機構,利率可以達到100%以上。

這類人很好判斷,他們雖然維持著高消費,但是總有一天會找你借錢,讓你錯愕不已。


歡迎關注我@愛倒影的瓶,前百億股權基金投資人,實體企業創業者,熱愛分享自己在投資與職場中的思考!

愛倒影的瓶


這個本人比較具有回答權,出來社會時間比較長,曾經接觸過各行各業多種人,就拿身邊的這些比較熟悉的人來說事吧,雖然很多普通人看起來確實不起眼,工資或者收入也不高,可確實都是有車有房穿名牌的大把人,一般情況下這種人首先是被生活無奈,還有一種就是所謂的生活儀式感了,其次就是如今房子和車子好像是普通家庭不可缺少的一種形式化了!然而很多人的收入其實並不是那麼高的。

1大部分買車買房的其實雖然他們表面上看著沉穩大氣,出手也大方,有合適的工作,可房子車子大部分都是貸款下來的,其次就是雙方父母其中一家條件稍微好點出錢資助的,畢竟上一輩子老人賺錢的同時有比較節約都多少有點私房錢,貼到或者說幫助兒女們負擔一點了!所以這類普通人雖有工作,有房子車子,過的累點,看著普普通通!

2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現在農村鄉鎮,城市郊區也罷這幾年發展的速度很快,比如徵收,徵地啊也會造就一大批部分地區家庭的意外收穫!所以也會發現身邊這些朋友或親戚突然買車買房了穿名牌了,我就記得當時我那朋友家裡剛徵收他就買車了,還買了兩個門面,印象最深刻的當時還買了一雙兩千多的鞋子!可他依然在公司上班拿著幾千塊的工資!所以給人印象普普通通卻有車有房穿名牌!

3還有一種就是打拼型的,這種農村沒背景出身的比較多,身邊真實例子也太多,有在外面放高利貸賺錢的,也有看場子打出名氣賺錢的,還有做雞頭的等等一類這種人,他們也都有車有房穿名牌,另外一種就是學習成績比較好一點的,讀書走出去的,有文化素養,最後被招為上門女婿的!也有長的漂亮嫁給有錢人的等等!還有些一家好幾口人都在外面打工,一年下來收入也有十幾萬了,搞幾年貸點款買車買房不也很正常嘛,雖然看著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其實除此之外各種各樣的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啊!只是你看到的很多人都是表面,雖然他們在你眼裡普普通通的,但是我這樣一說,你覺得如今有車有房很稀奇嗎?


步在青春陌路


感覺身邊人收入不高,卻人人有房有車,穿名牌,錢是哪兒來的?

產生這種疑問的原因分好幾種情況。因為我們感覺身邊人收入不高的依據,肯定是人家現在明面上的工作收入。

所以:

一,人家以前抓住了機會,賺到了錢,然後置業,買了店面之類的,收取租金,現在的工作,只是佔個心眼兒,消磨時間罷了。

二,我們對一些行業的不瞭解,產生的一種錯覺。比如擺攤的,賣小吃的,等等,在我們的認知中,這些行業應該賺不到大錢。但其實這些行業,在起早貪黑、風吹日曬雨淋的努力下,錢一樣不少賺。

三,身邊的人做有理財投資、自媒體之類的“隱性”工作。我們以為人家無所事事、遊手好閒時,其實是人家工作完了的消遣時間。

四,折遷。國家城鎮化的大力發展,農村人口大量匯入城市,造成的房價只漲難降,折遷戶分到的地產紅利,足以讓他們有房有車,穿上名牌。只是我們沒有看到他們折遷,只看到他們現在一兩千元的薪酬。

五,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國家越來越富有,社會福利也越來越多,很多人父母的退休養老金越來越豐厚,父母根本開銷不了多少,都給了孩子。而且這部分人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我還聽說前幾年,有很多人只是進過十天半月的國營單位,甚至是能和國營單位沾上點兒邊的,都申請到了大筆的國家補償金。當然,一輩子只是“面朝黃土背朝天”,沒有任何門路的人,享受不到這種紅利。

六,灰色收入。雖然中央一直三今五申,“老虎蒼蠅一起打”,但賄賂貪汙卻永遠無法杜絕。這牽扯到人性,反正我不知道有哪個朝代、哪個國家敢保證沒有一例賄賂貪汙。

七,富二代,我就不說了。其實不屬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因為他們的收入不高,但我們知道他們的錢是哪兒來的。哈哈!

八,打腫臉充胖子,他們買房子、車、名牌的錢來自於借貸。這其實是人生的無奈。在現今這個快餐式經濟速率的功利型社會里,沒有人敢說自己窮,你的貧窮會喪失眾多你原本可以爭取的機會,甚至於能提供你機會的人認為敢於借貸、能借貸,本身就是一種魄力、一種能力。

最後要說的是:我是波覆雙川,希望能得到您的關注和支持,也歡迎大家的討論和補充,謝謝!


波覆雙川


呵呵,問主,收入再不高,一個月幾千塊錢,還是到手的吧。

如果全面壓縮食和日用這個生活中的基本,集中錢,給到房、車和衣著上,那是沒有問題的。

我身邊確實也有不少這樣的同事,有房有車,而且,每個月都穿一看就是新買的衣服。

但在吃和日用上,特別節省,肉基本上不吃,當然,你也可以說是為了健康,但實際上,就是壓縮吃和日用開支。

這個壓縮,一個月真能省出來2000塊錢。而且,從不外出旅遊,吃飯。

不過,這無可厚非。有房有車,穿衣都是牌子,他們確實覺得有面兒啊。

錢從哪裡來,從嘴裡省出來的唄。


董江波


唉,可憐天下父母親,四位,甚至八位老人省吃簡用養倆混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