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人有兩個自己,一個想上進,另一個想貪圖享樂,如何克服自己矛盾的思想?

董姝廈


……這個話題很正常、一點也不矛盾;根據有關資料顯示、人體新陳代謝功能紊亂引起的各種不適或疾病與健康週期率有關、因此、無論是精神還是肉體、累了就要休息、就象餓了就要吃飯一樣簡單、 這是自然規律、休息是我們現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足為奇;否則、盲目追求效率和完美、不懂🉐️勞逸結合的重要性、一味的付出和努力其結果終將徒勞無功、事與願違!現實生活中有的人因勞累致病甚至致命或事故(如疲勞駕駛)多如牛毛……應引以為戒!

休息分被動和主動;前者為睡眠、後者為娛樂(享受或享樂);前者後者交替進行調整直致精神和肉體恢復正常、休息是為了恢復體能、從而達到最佳健康狀態、是為能夠正常工作創造條件、懂得珍惜休息的人往往工作效率極高……

致於啥時候該休息、啥時候該工作這要根據當事人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


聖賢中


哈哈,似乎人都有這種現象,尤其是冬天,看

著外面大雪紛飛,再看看熱乎乎的被窩,一個

聲音說趕緊要遲到了,一個聲音又說,趕緊停

電,今天就不用上班了,其實說白了就是一個

小我和一個本我在做怪。

還有,我們明明看見一個人被車撞倒了。一個

“我”出來說,快去,趕緊把他扶起來,把那輛

車攔住;於是又有一個“我”出來說:“管他呢,

又不是我撞的”。

我之前聽一個老師給我們講他的一個經歷,

就是在前幾年,在一個天橋上,有一個老太太

呢,賣那些指甲剪呀,耳塞勺呀等等一些小零

碎,然後呢,那天他正好想去買,於是他就把

那個指甲剪拿起來看,結果呢,一會兒城管來

了那個老太太把東西一卷一溜煙就不見了,這

時候呢,指甲剪還在他的手裡。那麼他這時候

一個“我”出來說,又不是我不給她錢,是她要

走的,於是就有另一個“我”出來說,你還是人

嘛,人家老太太多麼的不容易,這時候呢,他

心中的“兩個我”就在打架,於是呢,他想也

是,哈哈,終於“一正壓邪”,於是呢,他就在

那兒死等,終於把老太太等過來了,於是呢,

他就把錢給了老太太,假如說他把那個指甲剪

拿走的話,對於老太太來講,那也就是損失一

兩元錢的事,但對於他來講呢,是一輩子的自

責和不安。

所以呢,題主說的這個事,也不難理解。

關於你說的這個狀況,我有以下建議。

一、制定出自己的目標規劃

當一個人迷茫、痛苦,不想上進,其背後只有

一個原因,那就是沒有目標,不知往哪裡去?

當你知道你要去哪裡時,你自然就有了動力。

比如說:你要在兩年內要賺夠40萬,你就要將

這40萬做一個分解。先分解到每年要賺多錢,

然後再分到每個月要賺多錢,再分到每天要賺

多錢,那如果這樣哪有時間迷茫?哪敢不上

進?

所以時刻對照自己的目標,一步一個腳印的往

前走

二、找一個人生教練。

當我們有了目標之後,哪怎麼去快速的完成?

我覺得最快的通道就是找一個已經有結果的人

作為你的參照,或者叫標準,然後複製他的行

為或者他所走的路徑。如:要賺錢就找一個賺

錢的教練;要減肥就找一個健身的教練。你要

變美,就找一個美容的教練等等教練的級別直

接決定選手的表現。

三、學藝

無論是任何人。都必須要有自己的一個獨特的

生存本領。這個本領從哪裡來,一定是學而知

之,其實人一生就三件事兒,出門、拜師、學

藝。先走出去,離家越遠越容易成功,當你沒

有依靠的時候,那麼你的動力就不一樣。也就

不容易被你的小我所控制。

好了,以上建議是否對你有幫助!感謝能與你

一起探討,一起進步!

一個熱愛生活,熱愛陽光的女性!


非你莫屬20


這就是心理學領域所講的本我和超我。本我是人的天性,以趨利避害,享樂主義為主,而超我相當於你的老師或者長輩管控你時,讓你對道德和社會標準的認知,以達到約束本我的目的。

弗洛伊德認為,本我是人格中最早,也是最原始的部分,是生物性衝動和慾望的貯存庫。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是人心裡最淳樸,最原則的那一面。本我是按“唯樂原則”活動的,它不顧一切的要尋求滿足和快感,這種快樂特別指性、生理和情感快樂;

超我是人格結構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則支配,屬於人格結構中的道德部份。在弗洛伊德的學說中,超我是父親形象與文化規範的符號內化,由於對客體的衝突,超我傾向於站在“本我”的原始渴望的反對立場。


碧波心靈


心理學中關於自我的定義:亦稱自我意識、自我概念,是個體對自己存在狀態的認知。包括對自己生理狀態、心理狀態、人際關係及社會角色的認知。

主我(詹姆士):認識的主體,是主動的自我,是進行中的意識流。“我很開心”。

客我

(詹姆士):認識的對象,即被觀察者,包括一個人所持有的關於他自己的所有的知識與信念。自己對自己的評價

鏡我(米德):由他人的判斷所反映的自我概念。

你需要搞清楚的是你的主我和客我的思想分別是什麼,是主我“想上進”,還是客我“想上進”?

搞清楚主客我之間的區別,就能很好處理兩者之間的矛盾了。

延伸一下,自我的結構:

1.物質自我:個體如何看待自己身體的層面。

2.心理自我:個體的態度、信念、價值觀及人格特徵的總和——個體如何看待自己心理的層面。

3.社會自我:自我概念的核心,是社會如何看待個體,同時被個體意識到的層面。

4.反思自我:個體如何評價他人對自己的看法。

自我概念的測量——“我是誰?”

如上所述,你要搞明白你是誰,你的“主我”和“客我”究竟是哪一個在做主導,你是誰,你要的是什麼結果?


恆o隱九


這就是人的自我的多面性,實際上遠遠不止兩個,而是無數個。

在特定的情景中,人自我的某些方面,或者某個自我就會被激活,從而成為與那個情景相適合的自我的顯著部分,其他沒有被激活的部分處於一種潛在的狀態。

首先對這種情況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不要因為有這樣矛盾的情況而焦慮不安,甚至厭惡自己。這種情況是很正常的,同時要樹立不是用一個去戰勝或者取代另一個。

其次,不斷提高自己的自控力。當需要你努力的時候,即便困難再大,付出再多,都要咬牙堅持,而不是半途而廢,甚至是逃避。即便貪圖享樂的誘惑力再大,也要努力抵制。

最後,人無完人,學會接納自己的弱點。我們都希望自己是完美的,所以我們通常都只願意接納我們自認為好的,而不願意接納自己的不足。接納完整的自我,就意味著接納我們自身的一切。

用非評判,真誠的方式接納完整且真正的自我,我們內心就會變得豐滿而平和!


理想的現實主義者


你說的很對, 這是兩種很常見的人性觀: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惡。

人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綜合體,如果只有積極向上,那我們會累死,因為不會"勞逸結合";如果只有貪圖享樂,那離滅亡也就不遠了,因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你所說的“克服矛盾思想”,準確來說是隻想讓自己積極向上,是嗎?一一我主觀臆斷的啊,應該不會想讓自己只貪圖享樂吧[呲牙]

首先,我們得意識到上進與享樂都是正常的自我需求,人人如此,並非你獨有;

其次,從理智上,你希望自己更上進、不應該貪圖享樂,但似乎自律不足、毅力不足。所以你應該把焦點放在為什麼自己會自律不足、如何增強毅力,而不是怎麼把享樂給去掉(一定的享樂,是身心健康的必須自我放鬆,有利於持續上進);

第三,少聽別人的建議,多瞭解自己的內心。只有自己真正重視、想做的事情(即目標)被發現時,你就會自覺上進。一一人的內在動力十分重要。

可以憑藉一些職業測評工具,如MMBI等。

最後,確立一些小小的、容易實現的具體目標,體驗一些控制感和成功的快感。


覃小珊心理諮詢


人這一生,註定不是一帆風順的,都有起伏坎坷,所以,我們從一生下來就被父母嚴格要求去學習,只有從小學習,掌握未來在社會立足的本領,我們才能去克服生活、工作中的一個個困難,人生才能走向成功!

學習的過程是漫長的,也是痛苦的。人的本性是有惰性的,不是每個人都天生愛學習,所以才會有有人學的好,一路小學、中學、大學、碩士、博士、博士後,畢業之後找到自己的喜歡的職業和工作,也有人在半途中就中斷了,那自己工作的可選擇性就不是很大,因為很多工作你是做不了的!

工作後也是一樣,光是具備了專業的技能,不努力,不學習,不把自己所學的知識用到實際的工作中,轉化成生產力,也是不行的,所以工作的過程也是需要不斷努力的!

所以知道了這個道理,要想有個不錯的人生,就需要不斷克服自己的惰性和貪圖享樂的思想,不斷努力、上進,才能取得你想要的成績!

有志之人立長志,無志之人常立志,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確立好自己的人生目標,就需要鍥而不捨的去追求!


石榴王123


上進和享樂可對立,可相輔相成!

上進是為了追求自我實現,實現人生價值,出於社會性。

享樂出於本能,人自身具有追求快樂,規避負性刺激的本能,從而使心理機制趨於平衡。

單純的享樂往往出於人生目標缺失,無正確人生價值觀念。

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明晰自己的人生目標,磨練心智,不畏困難,成就自己的事業,過程再艱辛,也會樂享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