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結局較好的暗黑系小說


狄更斯結局較好的暗黑系小說

《艱難時世》

狄更斯的暗黑系小說,專門揭露英國民族的黑暗面,雖然是不顧當時國力上升的大趨勢,完全不寫英國民族智慧的積極的正面,但卻也真實地揭露了英國人負面的、陰暗的那一面。這是狄更斯少年時期的貧困生活造成的,成長期的經歷,決定了人的一生的思想風格,或光明,或陰暗。

《小杜麗》,發表於1857年,杜麗全家老少因經商失敗,無力償還債務,而先後被終身監禁於位於倫敦橋和喬治教堂南大街的中段的馬夏爾西監獄,她的父親被稱為馬夏西之父,小杜麗在牢房裡出生長大,被人稱為“監獄之女”。杜麗一家人最後在亞瑟的提攜下,繼承了鉅額財富,重返上流社會。這部小說重點要寫的,是杜麗無論誰身處逆境還是飛黃騰達,都如同白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始終保持著一份溫暖。


狄更斯結局較好的暗黑系小說

BBC電視劇《小杜麗》

狄更斯筆下的英國社會,到處都充斥著勢力、現實、計較與冰冷的氣息,而小杜麗就是那個暗夜裡的明珠。她不為自己身陷囹圄而彷徨,也不為拮据的生活而窘迫,更曾不泯滅內心的善良。

在小說裡,狄更斯還描寫了官員的懶政、怠政的一面,不過,實際上這絕非英國官員的全部,當時,英國國勢蒸蒸日上,狄更斯本人也因此而能安心寫作並且名利雙收。

《董備父子》,發表於1848年,該小說寫批發商董備冷酷、傲慢,除商業利益和金錢交易外,無梘人與人之間的其它關係,導致妻、子先後在陰森冷漠的家庭環境中去世,他續娶了妻子,但也與他無法相處,最終也離他而去,他的女兒也被他打了出去,最後公司倒閉,他這才感到孤獨,小說的最後,結婚的女兒帶著嬰兒回來,父女和解。狄更斯專門盯著著英國人的黑暗處看,塑造了董備這一類型的英國人的形象,好在結尾還比較好。


狄更斯結局較好的暗黑系小說

《董備父子》

《艱難時世》,發表於1854年,狄更斯寫作此書時是四十二歲。小說描寫某工業城市的生活,狄更斯又盯上了英國社會的勞資關係緊張的一面。

在小說中,退休的五金批發商、國會議員兼教育家葛來恩,紡織廠廠主、銀行家龐得備,兩人是好朋友,他們一起控制著市裡的經濟體系與教育機構。他們注重實利,不講情義,以功利主義作為生活原則。

葛來恩的子女,在學會走路時,就被趕進教室,終日和數字打交道,不允許閱讀詩歌和故事。葛來恩把年輕的女兒露意撒嫁給了年齡比她大得多的龐得備,最後婚姻破裂。


狄更斯結局較好的暗黑系小說

《艱難時世》

葛來恩的兒子湯姆,被迫協助龐得備工作,他生活放蕩且負債累累,偷了龐得備銀行的錢逃跑,躲到馬戲團裡,扮演一名小丑的角色。經過了一連串的慘痛教訓,又受到馬戲團的女孩西絲·朱浦的感化,湯姆逐漸改變了生活態度,但最終被葛來恩送往美洲,於途中病故。

五年後,龐得備中風,在市區的街道上突然去世,妻子露意撒寡婦再嫁,結局算是有一點光明的轉折。

《孤星血淚》,又名《遠大前程》,是狄更斯晚年寫成的長篇小說。成書於1860年至1861年之間,該小說自1860年12月到1861年8月連載於週刊《一年四季》。故事背景為1812年聖誕節前夕至1840年冬天,主角孤兒皮普,以自傳式手法,敘述從七歲開始的三個人生階段。該作品百年來被多次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及舞臺劇。

《遠大前程》,寫於狄更斯生活中出現危機之後。他剛與妻子凱瑟琳分手,這給他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同時,他開始了與年輕的演員愛倫·特南的婚外情,這一段感情給他帶來的痛苦多於幸福。

這一時期,由於對英國人黑暗面的認識的進一步加深,加上年齡的增長,個人婚姻愛情生活方面的不幸,狄更斯的抑鬱症更為嚴重,反映在創作中,樂觀的基調大大削弱。作為對社會弊端的反映和對人情世態冷暖的寫照,狄更斯的敘事中,對於人生的疑慮,進一步增長。

小說名字的實際意思,是說所謂的“遠大前程”的幻滅,小說總體來說是悲劇,因此有人將其譯為“孤星血淚”。

小說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記述了孤兒匹普在鄉間的質樸童年生活。他生活在姐夫、姐姐的家裡,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遇見了一名逃犯,並偷了家裡的東西幫助他。匹普受邀,到老小姐哈維沙姆的院子玩耍,愛上了美麗卻冷漠的女孩埃斯特拉,開始為自己的家庭出身感到害臊。雖然老小姐仇恨男人,性格古怪,但是美麗女孩使得匹普很愛去那個院子。

被男人拋棄過的老姑婆,利用收養的女孩埃斯特拉向男性復仇。她先讓匹普愛上埃斯特拉,但卻讓他不能得到她,還將埃斯特拉嫁給了一個壞蛋。


狄更斯結局較好的暗黑系小說

少年匹普

匹普突然受到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資助。被送到倫敦接受上等人的教育,他為此欣喜若狂。

第二部分主要描寫了匹普在倫敦接受教育的經歷。由於受到上層社會勢利習氣的傳染,匹普過著奢靡墮落的生活,道德品質也變得低下。

第三部分,記敘了匹普保護那位資助他上學的流放犯馬格威奇的經歷。雖然馬格威奇最終難逃被捕的結局,但是在一系列的變故中,匹普最終迴歸仁慈、誠實的高貴人性,深切地體會到友情和親情的可貴。小說的結局還算是光明的,在小說的結尾,已經恢復單身的埃斯特拉與匹普重逢,一同前往英屬澳大利亞,開始了自食其力的新生活。

狄更斯毫不關注當時英國在世界上的強大的霸主地位,他始終糾結難忘的是他少年時期對他刻薄冷漠的那些勢力的英國人,因此,他要把他們寫出來,以發洩仇恨。

值得一提的是,狄更斯的小說中,很注重描寫英國的少兒,實際上就是他少兒時期的感受,比如,匹普少兒時期,在姐姐、姐夫安排的循規蹈矩的生活以外,自己認識了逃犯,並資助他,自己還可以去老姑婆的院子去交往美麗的女孩,這些多少帶點探險性質的少兒經歷,實際是在世界各國以及各個時期都有的,很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和回憶,這是狄更斯小說的一大可貴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