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被“木马程序”入侵的过去,藏着你停滞不前的原因

打开自己的朋友圈和那些年发过的说说日志,除了回忆涌现之外,更多的是惊叹,原来现在这个有些不自信,有些孤独却一直怀抱梦想和执念的女孩,七年甚至更久之前骨子里也是这般模样。


文字、音乐里透漏了各种情绪,崇拜的人和选择的伴侣身上伴随着你向往的特质。我们过往的每一个经历和每一个选择的累积,造就了现在的我们。


苏格拉底曾经提出过:“因果定律”,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有因必有果”,凡事发生,都必有其原因,事物如今结果全是过去的原因导致的结果。


同样我们如果想要有所改变,就必须究其根本原因,但是很多时候这些根本原因不易察觉,如果再加上我们没有“清理和排查”的习惯,而这些隐藏在深处的根本原因恰好是带有负向频率的,那我们很有可能任其一直操控我们的人生,从此也就陷入原地打转的生活。


那我们怎样才能够察觉到这些负向的根本原因呢?


李欣频老师花了将近5年时间,通过近百场的课程讲座,累积了很多读者,学员,亲友以及自身的案例,在2018年著写完了《人类木马程序》这本书,并且还附赠了一本21天快筛清理木马程序主题手帐,让我们轻易快速筛选出困扰我们的“木马程序”,也就是清理那些阻碍我们人生继续前进的病毒。


你那被“木马程序”入侵的过去,藏着你停滞不前的原因


到底什么是人类木马程序?那些木马程序是怎样影响我们生活的?怎么样清除这些木马程序?在书中作者李欣频老师都有为我们一一介绍和解答。


什么是人类木马程序?

木马程序原定义是:远程控制计算机软件的黑客工具,在用户不知情或是未经同意的情况下入侵计算机,在启动时破坏、修改数据,或使之无法运作。


作者用这一定义来比喻“人类木马程序”,因为过去的经历会形成某些木马程序植入到潜意识中,我们很容易毫无察觉的就被木马程序控制自主性与行为,除非发现、移除、重新设定。


而从大脑认知神经学的专业术语来说,木马程序运用的就是错误的“解释器”:大脑对不了解的事物,会捏造、虚构、拼凑出符合该情况的合理答案,即使与事实真相天差地别,当事人也毫不自知或是不愿承认。


著名的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说:“愈透彻了解你自己和你的情绪,你就愈能成为真相的情人。”


也就是说我们离真相的距离取决于我们对自己有多了解,是否能检视自己过去的行为和情绪。


所以要想找出真相与事实,找出木马程序,可以从检视自己过去的经历、行为,情绪开始。


常见的木马程序有五大模组:

一:不信任(自己、他人)模组

二:焦虑模组

三:怀疑模组

四:控制模组

五:孤独模组


我们可以通过回顾过往的经历进行全方位的扫毒。


这些木马程序是怎么样影响我们生活的?


你那被“木马程序”入侵的过去,藏着你停滞不前的原因


书中提到了《人类木马程序》的6个特征:


1.让人误以为真的,以为是改变不了的真理、真相。

很多人在学生时代为什么学着学着就放弃了呢?也有一大批怎么刻苦努力成绩也上不去的学生。


首先,是由于过去没有得到正向的成果反馈,导致在学习上失去激情。


正如《优秀到不能被忽视》中提到的:“激情只是精通的副产品”。


而要达到精通,就需要突破舒适区,经历很多的困难,有的人一开始就被困难吓倒了,所以选择干脆不学,成绩不好也只是因为我没有努力,并不能证明自己不聪明。


潜意识里就已经选择困难是不可逾越的,并且坚信这是唯一的真相。


这也大多是因为“不自信”的模组产生的,这使我们大多数时候都与“真相”失之交臂。


2.不注意视盲,耳聋。


还有的人看不到真正的困难,就先被“怀疑自己”不够有天赋,不够聪明的情绪给打败了,或者只听得进自己原有认知之内的话。


我记得自己在学习绘画的那段备考期间,就陷入了自我封闭的状态,完全听不见导师所给出的建议,也看不见周围同学可以学习的优势,一个人自作聪明的埋头苦学,殊不知没有正确的方向引导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只能是原地踏步,甚至被“习得性无助”的情绪所打败。


李欣频老师在书中有提到一个学员的案例,这个学员的口头禅就是“无效”,所以即使上了很多课程,知道了很多方法,依然没有什么改变。那是因为他潜意识里就已经产生了“不信任”,判定了那些方法“无效”。


这多数是由“不自信”的木马程序,不信任自己和他人,以及自我要求完美的控制模组引起的。


也就是李欣频老师在《人类木马程序》说的:“他会想消灭不符合完美、纯种、纯粹的人事物,而且偏执到无法叫醒,眼前所有不符合他标准的都是敌人,一旦成功消灭了周围所有的眼中钉,最大也是最终的敌人就是他自己。


3.有竞争与评比标准,自责自己不够好,以为未来可以有一个“更好的自己”。


在自我成长上,现在很多市面上的课程营销内容都是抓住了人们“觉得自己还不够好”的焦虑心理来写的。


所以有很多人也陷入了无限报课、囤课的循环中,或者是进入一直上课,自责没时间消化,还没弄懂,然后再继续报名上课的循环。


在人际关系上,我们是否也有过分的讨求爱人、榜样的关注和赞美,去填补内心关于“爱”和“自我存在意义价值”的匮乏与空洞。


有这些表现的人往往伴有“不自信”模组和“焦虑”模组。


我们需要调频到“信任自己”、“爱自己”的频率,一切都本自具足。


最重要的不是看别人在做什么,而是发觉自己内心想做什么,一旦确认你内心笃定的事,就完全不用陷入慌乱迷茫的状态。就像李欣频老师说的:“天命会引导你很多开花的事情,当你在做喜欢做的事,而且你非常笃定要做这件事情,它会带着你走这条路的,没有什么是你需要学的,当你在这个位置,有些东西瞬间就会了,就像鸟儿不需要学习飞翔,鸟就是一推出去,它就会飞的,它没有经历过学习的过程”。


上次跟胡先生聊天的时候也聊到:“很多事情是因为发自本心的想做,动机很纯粹,没有任何杂念,带着玩的心态去好好的玩,全身心的投入享受其中,反而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这个过程你会主动去思考,主动去探索,而不是被动等待别人来教给你一些东西。


4.内在所欲与外在行为来回拉扯的“矛盾”。


很多人为什么定的梦想,立的新年flag最后都不了了之,那是因为最初设定的“梦想”或“目标”有可能不是自己内心真正所需的。


对此我们在列出了“梦想清单”之后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梦想成真了,现在或未来会出现什么问题?”检测自己对所列“梦想”存在的频率,是处于恐惧害怕的频率,还是处于爱与喜悦的频率。


如果是处于恐惧害怕的频率,这就是梦想无法成真的原因。因为我们自身的“刹车保护机制”会停止为此梦想付出行动。


就像《失落的经典财富》中所说的:“

将精神力量和个人行动分开的人注定会失败,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5.对未到的未来预设“负向频率”。

2019年有个网络热搜词“我太南了”,初来乍到的2020年也是充满了各种让人痛心事物的挑战年。


很多人看到的是恐惧和焦虑,但还有少数人看到的是转机与挑战,他们更多的倾向于看到未来蕴藏的机遇,发展方向,把自己拉到了更高的层次,并且赋予未来正向的意义。


梭罗说:“重要的不是你看什么,而是你看到了什么”。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挫败沮丧的能量转为眼前看到全新路径的喜悦与感激。


6.追逐虚幻不实目标,为此耗费精力直至精疲力竭。

当我们的限入“比较”和“竞争”中,会很容易迷失,最后忘了自己真正重要的东西了。


这个在具有凡事抢先、抢快、争赢模组的人中比较容易出现。


或者存在“焦虑”模组、“不自信”模组的人也容易陷入迷茫、付出很多生命,时间、精力在做无用功,陷入持续的寻求和打造最优秀的自己中。


以上最大的问题都是忘了自己究竟要去哪里,什么才是最有价值和意义的。


就像大脑认知领域专家史蒂文.施耐德提出的:“生活中只存在两个问题:⑴你知道你想要达到的目标,但你不知道如何达成它;⑵你不知道你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如果我们处于第2种情况,那么后面的行动完全有可能只是在消耗殆尽我们的生命。


你那被“木马程序”入侵的过去,藏着你停滞不前的原因


怎么样清除这些木马程序?


精读第二遍的时候突然领悟到欣频老师说的:“写这本书的目的,不是要每个人都完全清除自己的木马程序,而是在觉察到有哪些木马程序正在影响自己之后,可以随时中止、解除这场梦,或是用“玩家”的角度清醒且尽兴地玩。”


能够跟随书中的引导去觉察自己,随时按下警觉铃,暂停并重新调频才是最重要的。


书中提到我们可以按照霍金斯意识能量层级表来判断我们是处于正向频率还是负向频率。


“霍金斯意识能量层级表以200来区分,200以上属于爱、信任、勇气的正向频率带,200以下属于恐惧、怀疑、愤怒的负向频率带,木马程序就是在负向频率带中起作用,解除木马程序就是把能量频率转向正向频率带。”


在我们的大脑中,两个念头无法共存,就像爱与恐惧无法共存,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觉察到我们大脑中最底层的源头是什么?处在哪个层级?需要转换频率吗?


过去固然重要,隐藏着我们身体中可能存在的木马程序,那也正是我们停滞不前的原因。


在《当和尚遇见钻石》中提到了一个关于“六时书”的概念,“六时书”是用来追踪记录的,一天之中每隔2小时追踪记录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他的用意在于,在任何负面的,巨大的铭印种入心中之前,持续地或每隔几个小时地审视自己


我们专注于当下的每一天,重新设定成正向的频率,人生就会出现正向的转机。


电影《忽然七日》中有一段话:“永远只有今天,当下即永远,唯一跳脱剧本轮回的方式就是‘改变——改变心态,改变行为’。”


玛莉亚罗宾森说:“没有人可以回到过去重新开始,但每个人都可以从现在开始,创造全新的未来。”


我们完全可以从当下开始,告别旧版本的自己,迎接全新的未来,秘诀只在:察觉与重设。




竹见,精读书,筛好书,与书为伴的日子总不会太孤单,写一段字,品一段文,愿我的分享也能温暖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