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喜欢独处的人是自卑还是自信?

用户110765718205


我觉得喜欢独处的人有很多原因:

1是性格内向,不善于语言表达,从小就和父母相处较少,是跟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长大,接触的人不多,时间久了他就习惯独来独往。

2是因家庭变故或父母离异,造成在单亲家庭成长,胆小怕事,同时还要担负家中劳动,使他与外人交往极少,养成了孤僻习惯,甚至见到人还会害羞和腼腆的人。

3就是自卑和自信这两种情况了:①自卑包括技不如人,脑子没人家好使,家里条件也比不上别人,与人相处总认为自己低人一等,抬不起头,与其被人耻笑,还不如独处一人,不与别人打交道。因此而产生强烈的自尊心之后又转变为自卑心理。②自信包括有些骄傲自满,看不惯任何人,认为自己了不起,求人不如求己,认识太多的人对自己并没有什么好处,所以宁愿独处,也不想去人群中凑热闹,这种人就是过份自信的人。

最后一种喜欢独处的人就是文化人,由于他们热爱写作,甚至是靠写作为生,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了写作事业,而这个事业是要耐得住寂寞和不能被人打扰的,因此大部分时间是在独处一人的空间里完成的。所以这类人也是喜欢独处的人之一。


空巢岁月


一个人独处,不和他人相处的人。

第一:是自卑,我身边就有很多,就像我的堂哥,他天生身体有缺陷,或许就是因为这样才使他一直不和别人来往,上学的时候,做什么事都低着头,不和同学有太多的言语,自己做自己的事,踏入社会也是如此,就连工作都是家里人安排的,身边除了家人没有几个能说得上话的。

第二:是个性。我们身边应该也有那么一个人,这种人对什么都好像不感兴趣,感觉他瞧不起任何人任何事。就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

第三:也可以说是自信。他的自信来源于什么呢?要么他成绩很好,要么他家里特别有钱,或者有权。目空一切,不削比他差的人结伴。

第四:应该可以说是(高人)。为什么这样说呢?有这种人他会喜欢一个人安静的独处,他并不是不愿和别人相处,而是他更喜欢安静的思考问题,不喜欢喧闹,有一种世外高人的感觉。

第五:也有可能是失恋的人,😂😂我失恋的时候几乎没怎么说话。





SMR丶清宇


这个问题抓的很好,我一朋友就非常喜欢独处,经常一两个月不出门。而独处需要非常强大的能力,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自卑的人,这话怎么讲呢,自信和自卑通常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往往是非常自信的人才会有自卑。下面给大家讲讲我朋友的故事。

朋友是一个剧作家,也是一个内心非常强大的人。灵感来了非常的疯狂,最长一次7天没有睡觉,只在中间累了的时候小憩一下。这个时候大家都不能打扰他,一般不熟的电话都不接,给他发信息经常几天才回。创作最旺盛的时候,也是他最自信的时候,那时候他会觉得自己所向披靡无所不能,聊起天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有的时候这家伙又会很自卑,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活着没意思,还总觉得自己要死了,絮絮叨叨的跟人说,说完就把自己关起来,几天不见人。有一次约好去他办公室找他,敲了半天门没开,电话也没人接,心里急了把门一推,发现门居然没锁。办公室空荡荡的,一个人也没有,直接上2楼,发现哥们正对着墙壁说话。问他怎么没有员工,他说自己心情不好,给员工都放假了。又问屋门怎么没锁?他说他的门从来都是虚掩的。

最近哥们老觉得自己活不长了,满世界乱转,从南到北那些小县城小乡镇,他没去过的都要去一遍。前段他转过来半首诗,分享如下:

我问他在做什么生意

他说正在死

一秒钟死一次

每一次都比永恒彻底

绝对不会复活

你不要眨眼睛

你会错过很多次



17谭


我喜欢独处,或者和爱我的人相处。

我觉得这是自卑。

为什么这么说呢?感觉从小到大,都一直把自己的缺点看得太重。小时候,学东西很慢,总是受到责骂;在小学时,总是因为长得胖而嘲笑,外号数不胜数;到了中学,我开始变得默默无闻,想专心于学习,于是我一直努力,通过中考考上了当地的一所好高中,于是在高中达到了我自卑的巅峰。我高中的新班级没有一个认识的同学,进班后发现大家都三五成群,而我却很孤独……慢慢的,高中三年过去了,我也没有交到一个好朋友,到现在,我和高中同学都失去了联系。

上了大学,我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竞选班委,和同学们打成一片,想改变自己的性格,多交一些朋友。但是慢慢的发现,我不喜欢这样。一个人独处,可以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时候不是不想交朋友,而是在一个不熟悉的人面前,真的不知道该聊些什么,以至于讨厌那种尴尬的气氛,变得不喜欢和大家交流。

自卑不是一个好东西,让人会很胆怯,什么都会不敢尝试,怀疑自我。就算机会在你面前,你都会觉得不是自己的或者自己没办法做到。希望大家都可以没有自卑,明天都开开心心,自信满满!





慕容白茶


我特别喜欢一个人待着,独处在一个房间里。

自己亲密的朋友有时说到我家玩,我就会拒绝他,逃避这些话题,不喜欢和认识但不熟的人打交道,特别是不认识的人完全无视掉。

有的时候在亲密的朋友或是家人面前喜欢热闹的场面,越是热闹的那种,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很活泼的样子。

但是有时候一个人呆在房间里,喜欢自己和自己说话,特别是在黑暗中的时候,喜欢一个人锁在房间里,把整个房间变成黑暗,不开灯,拉上窗帘。

在热闹的课间什么时候,有时候常莫名的感到孤独,很想哭。

看着别人的谈话,总感觉自己仿佛不属于这个世界。

不是自卑更不是自信,只是有的时候喜欢这种感觉,仅此而已。



魂牵梦绕醉相伴Y


独处,既不完全是自信,也不一定是自卑。

久处纷繁的人群,需要一份放松的环境,而独处是最好的放空,你可以肆意的发呆,尽情的享受一个人的时光,随心所欲,也可以天马行空地想象着各种的可能和不可能。

独处不会自卑,反而通过独处可以建立起更多的自信。真正有意义的独处,可以有更多支配自己思想的空间,升华你的人生境界,提高你的人生层次。独处时,可以有更多思考与整理的时间,喧闹后的人需要有一份恬淡,多看书,多阅读,通过阅读来培养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分寸感,这样不仅不会孤独,反而能够加强你人际交往的质量,以便于使自己从容自信地与人相处。

独处只是一种状态,你可以选择与朋友一起出行,也能选择一个人自由自在的独行,可以享得了人群中的狂欢,也能适应一个人静静地发呆。独处不孤独,处得了繁华,守得住清欢。

独处是一种精神释放的自由,不用担心在人群中说错了话,避免了很多无价值的社交和矛盾冲突。人与人走太近就是麻烦,恰恰是通过独处,可以使自己得到内心需要的那份充实与沉淀,空泛的喧闹往往容易荒废掉人很多的时间,从而造成时间上极大的浪费,生命之于人的短暂,有多少虚无可以追回?独处,是丰富人生最佳境界的安静。

正常的人类的生活必需要有独处的时间,独处不是让你与世隔绝,而是使人在这个时间里整理思绪,安静状态下的人更容易认识自己。独处是将自己无限放大,使自己在相对更宽松舒展的状态下扩充思想的纬度,相处是将自己无限缩小,小心翼翼的照顾他人的情绪反应。独处是优化灵魂的最佳途径,它表面上看似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实际上是在储备与他人更好接近的能源。

不可否认的是,有些人独处是因为自卑而导致,因为胆小不自信而逃避人群,还有一颗敏感容易受伤的心,利用独处的方式才能得以更好的自我保护。自卑的人又有着极其强烈的自尊,因为这种复杂的情绪的交织,所以极容易产生孤独,希望与人走进又害怕与人接触,渴望灵魂的依赖却又拒人千里之外。一个人的性格与生俱来,与先天所处的环境有关,很难纠正和改变,我们常常通过各种不同的文字方式去灌输一些健康的人际交往方式,却往往收效甚微。

尊重每一个人的生活状态,我们不是演员,很难达到那种包装以后产生的状态,表面上的欢愉只是一种假象,它很难触及到人的心灵,事实上虚假的欢愉更容易給人带来内心的孤独。


枫桦苇岸


喜欢独处的人是自卑还是自信?

喜欢独处是一个人的习惯,并不完全跟自卑和自信有关。况且每个人其实都是自卑与自信的矛盾体,不可能一直自卑,也不可能时时自信。独处就是从别人的空间里抽出身来,独自享受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独处,从字面上理解是一个人单独生活,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人不爱合群,喜欢独来独往。“不与众偶”是独处者的鲜明特征,《汉书.刘向传》“君子独处守正,不挠众枉”中的“独处”即指“不与众人往来”。

独处是一种处世的态度,更是一种独立人格的体现。独处的人,往往爱惜自己的羽毛,不轻易露出自己的破绽,不轻易信任他人,不轻易放纵自己。与其与人艰难沟通,不如自己一人打拼。有时候,独处是为了逃避,逃避现实中的种种烦恼与无聊。众人皆醉我独醒,是独处的最佳状态,也是人格独立的外显。

独处是一种处世的艺术,是洁身自好特立独行的必要遮挡。独处不是孤僻也不是孤独,独处时可以静静思考,可以冷眼旁观,可以与世无争,可以远离吵闹,可以回归本真,可以调节身心。

独处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比交往更重要的能力。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可以深层思考和体验关于存在、生命、自我的话题。从这个意义上说,独处又是一种充实,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是与自己心灵交流的最佳机会,从而真正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内心世界。

喜欢独处的人不一定就是自卑,性格不一定就不开朗,不一定就没有更多朋友。只是独处的人,无论他们怎么乐于与人交往,内心深处总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的空间,任何人是不被允许进入的,独处始终是独处者生活中的必需。

面对面看见自己,需要勇气,需要修为。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独处,不是所有的孤独、孤单都可以称得上是独处。独处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保护和提升,自我暗示和担当。


美文美生活


世人皆醉我独醒。

——致喜欢独处的人


看了一期关于猴子生活圈的故事。猴子的等级制度森严,猴王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它享有食物专属权,择偶专属权......已然封建王朝的简易版。

猴王身处金字塔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被猴们前呼后拥,另左拥右抱,还一呼百应,真是相当的威风。简直了看人不如猴,错,看人不如猴王。

猴王以外,几乎无一幸免,单身狗猴比比皆是,无法,没权没势活该了。于是很多单身狗猴们,要不三五成群扎堆聊天,要不闲得无聊约架互殴,要不独自闲看白云悠悠过。

猴王热闹日子转瞬即逝,无它,众多单身狗猴憋屈,于是集体造反来了,总有觊觎猴王至高无上的权力,于是一群猴单挑猴王,几乎无一幸免,猴王孤独一个逃亡去了。

于是,又多了一个独处的猴。

上文目前有两只独处猴。一只是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坐看天边云卷云舒的单身狗猴。一只是逼得脱离猴子生活圈的猴王。

独处若分境界高低,无疑前者属享乐型,后者属无奈型,前者安然自在,后者实属无奈,前者幸福快乐,后者冷风凄雨。

独处若分主动性,两者都属环境所迫被逼无奈,但前者是主动选择和环境妥协,看透自然本质也自然和自己和平共处了。后者是主动选择和环境抗争,可是天意难为无奈和环境妥协,终是心不甘意难平,自然无法和自己和平共处了。

若问独处是自卑还是自信。独处有因必有果,究其因必知果,想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他当时所处背景也是时代的一股清流罢了,另“竹林七贤”也是如此类型。

南唐后主李煜,那些独上西楼登高望远的诗词,又是后者即猴王一类。(词王,在此失敬了)

所以独处是自卑还是自信,初衷都是被逼无奈型。至于独处时的状态可分出自卑还是自信来。

独处时衣食无忧,自由自在,享受独处的好当然自信感会有。

独处时衣食不保,担惊受怕,接受独处的坏当然自卑感会有。

独处需要能力,一是身体安放的能力,一是灵魂安放的能力。

不然人不能任其独处,充其量是逃避现实而已。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我是小柳说说,愿看更多精彩分享,请点击关注。


一只猫星人的传说


自卑的人很在意被人的话!

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也是骨子里自卑的表现,因为自卑的人内心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更是经受不起他人的打击与批评,所以一点点负面的评价,都会放大她的自卑。

2、朋友聚餐!

从来不敢开口点菜,怕自己点了菜,别人有意见,或是口味不对口,说你点的不好之类的话。其实有谁会真正的说你点菜不会点呢,可能只不过是句玩笑话罢了。

3、犹豫不决!

自卑的人看事情,由于缺乏自信,所以经常会出现犹豫不决的情况,即便是遇到一个很好机会的时候,由于他们的犹豫不决,最后也会不了了之,自卑之人的犹豫不决,确确实实错过了很多事。

4、情绪化!

当自己受到不公的待遇或者、别人瞧不起自己、往往容易出现一些过激的行为、比如摔东西、打人等行为。常常为一件小事或一句话大发雷霆,因为内心的虚弱需要用外表的强悍来保护

自卑的表现主要就体现在上面的这几个方面了,希望大家不要感到过于自卑,没什么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长处,只要将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就实现了自我价值了。极度自卑的人通常会表现出孤独、离群、抑制自信心和荣誉感、嫉妒、暴怒、自欺欺人等。如果受到人们的欺骗和嘲笑甚至会做出过激的行为。如果想要克服自己自卑的心理建议平时要发奋图强,努力向上,多交朋友,善于表达,让别人从新的认识你。

​喜欢独处的人!

有自卑问题的人是喜欢独处的,但是这也并不代表所有的人都这样,还是有一部分的患者喜欢和很多人呆在一起,但是大部分自卑的人还是喜欢自己一个人呆着。因为独处就会没有什么对比,没有对比就不会让自己产生所谓的自卑感了。

​独处既是一个人的清欢,也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喜欢独处的人,是懂得安静,是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

​爱因斯坦曾说过:年轻时,我过着痛苦的独处生活。但当我成熟后,我发现独处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我来自北部湾


朋友你好。这里是心理咨询师老友手札,很高兴回答朋友你的问题。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喜欢独处的人中有自卑的,也有自信的。

在一开始,我觉得有必要搞清楚这样一个情况,“独处只是某些内在的外在表现,而不是说独处的人内心都是一样的”。

不同的内在因素,往往会有同样的外在表现。而重点不是外在表现,重点是外在表现背后的内在因素。

就好像长的漂亮的、帅的人很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当得上“人美心善”这个词。

那么,独处的背后可能有些什么呢。


我是一个不善社交的人,每次跟别人接触,我就很难融进去。但是我并不死心,我想要朋友,所以我继续尝试。

可伴随着我的尝试,我遇到的失望更多,开始觉得自己不配有朋友、觉得自己注定孤独一个人。

那么这时候,我的内心是什么样的呢?

我想,用自卑来描述是很合适的。

这时候我又想要什么呢?

尝尽了失望,我只想要一个人了。


这时候我又变成另外一个人了。酷爱学习,成绩也很好。这时候周围的人都很喜欢问我问题。

我在我熟悉的领域,做着熟悉,且我知道我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并且周围人都不自觉的把我稍微捧了一点。那么这时候的我内心是有自信的。

但是,接触的多了,我感觉自己很烦这种状况,我想自己能够静下心、有时间学习,于是,我慢慢就开始疏远别人,就开始喜欢独处了。

这时候,我没有自卑,也有自信,但是我有自己内心的追求,开始喜欢独处。


那么,我还是坚持一开始的看法,不能单纯的凭借某个人的某个外在表现,来判断这个人的内心是什么样的。

因为最终,很多不同的内在因素,都可能带来类似的外在表现。

所以判断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综合分析。


感谢朋友你的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