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一镜到底更能凸显一战的残酷?并非如此

《1917》,以一战为背景的战争片,讲了两个16岁的英国小伙子去前方传达停止进攻的讯号,一路艰难险阻,炮火连天。

唉,当时要有个手机多省事。

对于这部被第92届奥斯卡提名却一奖未得的大片,国内影评人的主要宣传点为「一镜到底」。

近年「一镜到底」成为一种炙手可热的拍摄方式,常见于跑酷视频和网红们的vlog中。

优点明显:长镜头稳定清晰,能完整再现场景,给人以紧张感和压迫感,以及电子游戏般的沉浸感。相对于过度剪辑,它显得更加真实。

缺点也比较突出:令人晕眩的观感、无法通过剪辑而给观众留下多重可能的遐想,必须保证情节的完整衔接而弱化跳跃性。

我不觉得《1917》是部优秀影片。角色模糊,剧情平庸,点到为止,不够深刻。战争场面让人审美疲劳,尽管场景丰富,搭建场景技术难度高,据说演员为了熟悉场景和人物提前半年就开始训练,但是技术层面的高超精良无法从根本上弥补影片的苍白无力。非要说有什么收获的话,它同其他战争片一样,相对于战乱年代,观影过后的观众更能意识到和平的弥足珍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