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亟须深度变革,说说中西医药和“双盲实验”的那些事儿

一、双盲实验是为验证西药有效性而诞生的必要的药检程序

通俗的说,双盲实验就是要证明一个药的有效性,要排除施药者和受药者的双重“主观干扰”。

方法是,第三方准备两组受药人、或两种药,分别编号1、2,但那个编号是什么药或服什么药,医生和患者都不知道具体情况。然后做记录和统计,以确定到底那个药“有效”。

中国医药亟须深度变革,说说中西医药和“双盲实验”的那些事儿

二、双盲实验也无法及时实验出药物的副作用

通过双盲实验的药物并非就是“有效临床普及药”,还要做另一个试验:“规模临床验证”,才能基本确定此药可批量上市临床应用。

所以双盲实验并非是“普遍临床有效”的代表,只是一个初级检验程序。

因为,普遍临床有效才是根本标准和医疗目标。

中国医药亟须深度变革,说说中西医药和“双盲实验”的那些事儿

三,双盲实验无法对医生进行双盲测试

因为人的天赋和业务的精深程度无法追求“绝对一致”,这是人类天生的事实,无法改变。

人毕竟不是机械、固定编程或死物,所以不能以对待固体状事物的方法对待人。

怎么检验医生呢?标准就是在临床上“失败最少的那个”。

没有固死的绝对标准。

中国医药亟须深度变革,说说中西医药和“双盲实验”的那些事儿

四、通过双盲实验的西药也避免不了被淘汰出临床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西药产生至今共生产了1万多种药物,而如今用于临床的仅有1千种左右,90%多的西药都被淘汰了。

对西药应用来说,双盲实验是必要的,但对救命的临床来说“副作用小于有效”才是必要的。

所以要明白,即使“双盲实验有效”,也只是小实验室的检验,通过“普遍临床有效”的检验才是最终目标。

五、中医的练成是进行了比双盲更高效的检验程序

说飞机的降落伞出厂前要做“有效检验”,实验室无论怎么做也无法达到100%合格,用什么奖惩办法都不能行,后来军方用了一个办法,从此降落伞就100%合格了,方法是每次降落伞检验都要厂长亲自跳伞验证。

可见,亲身验证远比实验室实验靠谱。

中医的练成就是要从开始在自己身上“实验”,验针,在自己身上扎针是基本功;验药,亲尝药物入口及身体感受,是中医人用药的基本程序。

不然,不知患者之所苦,就不算好中医,也做不成好中医。

试问,有哪种西药是西药发明者以自己的身体验证出来的呢?

有一个用刚满月的亲儿子试药的,他是中国的糖丸之父顾方舟,口服脊灰疫苗研创人。

注意是口服,口服注射更人体环保和安全。顾先生造福中国儿童,全国普及小儿麻痹症的防疫。

中国医药亟须深度变革,说说中西医药和“双盲实验”的那些事儿

已逝顾方舟先生

以身验医、以命验药是中华医学的传统。

远比“实验室实验”可靠,因为中国真正的中医非常看重别人的命,别人的命也是命,

所以中医行医要先以自己的命做担保。

所以古代中医医书医案中,没有让人人签定“生死自负合同”的传统。

真中医真的把别人的命也看成自己的。

六,善待中医就是善待自己和后代的生命守护神

一个中医的练成特别不容易,需要废寝忘食的钻研生命的学问,

要习天文、知时节、懂脏腑、晓经络、明气传、断病机、劝饮食、导作息,

要研医案、探六气、访明师、修德艺、勤用功、炼体力、尝百药、刺万针,

要面祥和、语宽温、病立除、济穷困、恤孤残、记医案、授医徒、护苍生。

一个中医的练成特别值得珍惜,

TA仅凭三根手指就能诊疾断病,不烧煤、不耗电,全凭背后自流汗;

TA仅凭一把草药就能除疾袪病,纯天然、无化学,全靠天然丰富产;

季节变换,TA给你一锅膳食餐方,不要钱、保一家安康,

瘟疫来临,TA给你们熬一锅疫方,不要钱、保一方安康。

一个中医的练成,于己于家于国于社会都是宝贝,

TA是除了父母亲人以外,唯一呵护你关爱你如己的在乎你饮食起居健康的人了。

中国医药亟须深度变革,说说中西医药和“双盲实验”的那些事儿

七,西医药的可取之处

虽然西式医学更看重人的病及化验参数,而非看重人的生活品质。

但西医诞生在全球人口膨胀期,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实质的贡献,

尤其战争伤科在和平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发挥,形成系统的外科救护医学,

解剖和微观医学的发展,让人类更加了解人体的构成,

公共消毒和疫苗的研发,阻止了诸多疾病的传染和流行,

为全球各国提供了最多的医务从业人员,以及最健全的制药工厂,

以及形成了细密完善的药、医、疗运作体系。

八,西医药迎来发展瓶颈期,及其可能的解决之方向

1、“特效”药的失灵,从超级有益细菌到超级病毒菌只有一步遥。

从天然青霉素到今天的合成头孢,从特效药到国家管制药,这个过程用了不到一百年,

作为抗生素使用的大国,中国已经成为抗生素滥用的重灾区。

为什么国家会出台严控抗生素的政策?

1),抗生素对一般的流感、咳嗽却无效,不是万能药。

2),抗生素过多使用,使残留的细菌不断发生变化,开始对抗生素有了耐药性,抗生素的效用不断下降,这也致使许多疾病也来越难治疗。俗称抗药性。

3),催生超级病毒,俗称超耐药细菌,会让人类陷入无药可医的灭绝之境。

2、同样叫“霉素”,天然与合成仍然有着巨大区别

酒,要通过酒曲(天然霉素)把粮食酿成酒水,但人们都喜欢喝酿造的酒,不喜欢喝合成酒精勾兑酒。

日常消遣的酒水尚且追求天然酿造,为什么治疗疾病的关键时刻人却“喜欢”“合成勾兑”的?

人体对天然元素是必然依赖关系,非天然元素都被身体当成“外来入侵的负担”,

勾兑的酒水喝了不舒服实质是轻微“中毒”的反应,更有严重中毒反应的。

合成药便于批量生产、降低成本,但合成药卖的从来不便宜。原因你懂得。

天然药,仅仅种植阶段,有的甚至需要3-5年以上的种植周期,成本大、周期长、产量低,天生与暴利无缘。

所以,将来世界各国即便只从国库利用率上考虑,也会推行天然利民的天然医药。相信中国高层已经看到这一点了。

所以,有先见的西药制药厂要早做准备,西药向哪转型?

现代制药技术本身还是非常有用的,因为现代人不可能像古代一样家家存个“煮药罐子”,

所以,只要是非合成类医药,对中西医都是可行方向,

时代助力,古为今用。

这是西医瓶颈之2,告别化学合成,是西医药进阶的必然之路。

中国医药亟须深度变革,说说中西医药和“双盲实验”的那些事儿

3、高提纯和高吸收是两回事,“有效成分”是一种很原始的对生命和世界的认知

人类可不可把生产的粮食都提纯成浓缩的营养粉和液来获得能量呢?

不能!人无法违背天生的消化系统!

人不同于机器,加油加电就运转。人是更加高度复杂的生命体。

我们发现古医书记载药方今天仍然有效,能不能把“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制成“药片”?

这都是“提取思路”,单纯机械思维的想法,

伟人毛泽东曾说:要说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中医算一项。

单纯提取“有效成分”为什么不可取?

举几个例子:

说有的蔬菜瓜果不过了节气霜降就不好吃,

中药中有个叫霜桑叶,就是霜降后受霜后的桑叶,才能入药,不然无效,

中药中有个叫浮小麦的,就是小麦中那些长的不够成熟的瘪粒子,放水里浮在上面,实成的沉下去。

说有搞化验的人参与萝卜的成分没什么区别,还发现人参的叶子里含有的某成分比参根还多,但入药的是参根;

“有效成分”怎么理解呢,好比磁铁,你能粉碎得到铁颗粒,但你

提取不到那个“有吸附力的磁场”,

同样,植物受霜降的“天地时节之气”你提取不了!

有一个传统中药传承人,用现代“纳米级破碎”设备微化中药,期望提高吸收来增加药效,结果临床上怎么粉碎也不理想,最后是有一天灵光一闪,看看古方怎么用,发现用火烧,结果效果立即出来了。

这西医药的第3个瓶颈,就是提取、提纯的路不全对,不要当成唯一的路,部分可以提取、部分可以提纯。不然,针灸即不口服也不注射药物为什么能起治疗作用?

所以不是这种简单的保留有效物质成本思路,这很狭隘,你不想想假如生命只是脂肪、蛋白质之类的,为什么所有的人类没雷同的两个人?同母的双胞台也不行?

非要钻到“可见物质”的牛角尖吗?人活着如果只有物质不要精气神不就是植物人吗?

提取有效成分的思维,就是植物人的思维,不是灵智人的智慧。

中国医药亟须深度变革,说说中西医药和“双盲实验”的那些事儿

但就是可提取提纯的这一部分,怎么服用也是关键,

目前中药的加工,在保持天然活性的同时,很大一部分是可以提高纯度的,

古法水煮中药也是一种提取药性服用的方法,所以制成现代颗粒冲剂多数是可行的,

但追求太过浓缩以加强药效,也行不通,为什么?

道理非常浅显,人要吃盐,但盐粒子不能直接拿来吃。太过浓纯会杀伤肠胃,反害人身。

所以西式提取、提纯的路,还是要学习中医药,

因为中医药顺乎天然、顺乎人体机能。

九、古老的中医药是人类现代医学再进化的宝库和榜样

解决超级病毒问题,不能依靠再造一种更超级的杀灭细菌的思路,即便有这种制成更超级菌的可能,但也许已经完全超过了人体吸收的极限。

西医药要借鉴为什么中医药一锅汤可煮几千年还仍然有效! 西药却每年大量淘汰成品药。

青蒿素是从古中医药里发掘的利益世界的创举,

针灸更是普及到世界各国,其背后的“无药”治疗之功能,更值得深入研究,

中华医药给世界各地人类带来的实质的身体健康,和高淘汰率的西药对比,值得西式医药深度反思及变革,

中医以身验医、以命验药的精神,是不是值得现代医学尊重、追求、效仿呢?

中国医药亟须深度变革,说说中西医药和“双盲实验”的那些事儿

—— 顺 2020.2.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