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铁卢之战拿破仑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奇葩历史大观


拿破仑在滑铁卢的失败是一种必然,这个认知如果都没有,那么下面我说什么都没用。

法国革命让拿破仑搭了个便车

拿破仑的上位历史如果你仔细看的话,会得出一个有趣的结果,那就是法国人民革命玩久了,累了,也怕了,还是换个强人来统治一下自己吧,回到过去或许更好,于是军人出身的拿破仑成功脱颖而出。

法国因为革命,把王室杀了个干净,人民做主,这种新的体制成为了欧洲其他国家所不能容忍的,所以才有大家联合起来的反法同盟,很多人都认为是拿破仑太能折腾,打的欧洲害怕他才出现的反法同盟,但其实是误解,否则就应该叫反拿破仑同盟了。

因为法国革命的原因,把贵族和王室基本全都干掉了,没被干掉的也都夹着尾巴做人,整个社会一下子进入了平民社会状态,拿破仑利用全民动员的方式,瞬间征兵无数,面对反法同盟的雇佣兵们占尽优势,一方是为了祖国为了法兰西的荣耀,一方是为了钱,谁会赢一目了然。

让拿破仑失败的错误

但是连战连胜之下,拿破仑犯下了几个错误,在以后为他和法国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第一是称帝,彻底惹毛了欧洲各君主国,你一个泥腿子就想当皇帝,真不要逼脸,必须弄你,干不过也得弄你,王室是欧洲各君主国最后的荣耀了,你法国革命弄死了自家国王就算了,现在再来个泥腿子拿破仑当皇帝,绝对不行!

而且他的皇位是用连续不断的胜利换来的,民众的支持是有限的,一旦不能获胜,后果必然接踵而至。

第二是强迫教皇为他加冕,教会即便是今天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那个时候你居然干出这种事来,所有的基督徒都不会原谅你,起码对你没有什么好印象。

到了后来,他的侄子当了皇帝,就喜欢讨好教皇,就是他种下的祸根儿。

第三是入侵西班牙,想要强行统一西班牙进法国,结果你法国人觉醒了民族国家的意识,人家西班牙人也觉醒了,谁让你们俩是邻居呢?结果就是被西班牙以游击战拖着大量的法军,如同一块溃疡,持续的给法国失血。

在这里,法军虽胜犹败,而且不能撤退,也不能被打退,因为一旦退,就是向世人说拿破仑也有失败的时候,他的皇位就不稳了。

第四是进攻俄国,想得很好,打得也很好,甚至还得到了不少俄奸的帮助,但是没想到当时的俄国沙皇宁死不投降,拖到冬天来临,一场大雪差点就把他们全留在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这是第一场失败,拿破仑的日子从此就不好过了。

第五是与英国的对抗,妄图用欧洲大陆封锁英国,结果却被英国用海洋逻辑反封锁了,当然英国人是必然要弄得他混不下去的,这是英国人的欧陆战略,不能有占绝对优势的强国出现,历次反法同盟他们出力最多。

第六是说一套做一套,打着解放平民的口号,其实却是侵略奴役,把原本支持法国军队的下层外国平民激怒,还刺激出了德意志这个怪物,从此与法国缠斗不休。

让拿破仑失败的两个人

有两个人在拿破仑的失败上有很重要的地位。

一个是梅特涅,这个人很有名,有兴趣的可以去查一查他都干了什么,简单点说,拿破仑进攻俄国的失败,基本就是他一手策划的,两面三刀,阳奉阴违,二五仔一类的词儿尽可以用在他身上。

另一个是他的谋主贝尔蒂埃在滑铁卢战役之前死了,当然在那之前贝尔蒂埃就基本上废了,但是没有这个人,拿破仑的军队运转的并不是太灵光。

所以拿破仑的失败并不是来自惠灵顿将军的英明神武,更多的是自作自受,当然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他不过是法国民主道路上的一个小插曲,也是加深欧洲民主革命的引导人物,他的伟大并不来自于他的战绩,而是他为法国确立的一部法典,他自己看得清楚。


伪装135707859


【卖废品就上废品之家 我来回答您的问题】

滑铁卢之战爆发于1815年6月18日,战斗仅持续了一天,最终以法军失败而告终。

那么在滑铁卢战役中拿破仑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呢?

格鲁希和内伊的失误是大家都耳熟能详。有人说格鲁希跟丢了普鲁士军队,造成英军进入滑铁卢,其实他真正的失误在于没有意识到滑铁卢战场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一旦滑铁卢战役失败,即使消灭了普鲁士军队也无法挽回整个战争格局。他也没能正确理解皇帝的命令,当时普军虽然溃败,但仍有10万之众,皇帝只给他三万士兵,显然并不是让他消灭普鲁士军队,只是让他拖住普军,避免普军加入滑铁卢战场,但他固执的坚持消灭普鲁士军队是他的使命。

内伊的失误在于盲目冲锋,将法军的骑兵消耗殆尽,虽然勇猛,但伤亡惨重,没有保存好实力,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了隐患。

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战术天才拿破仑自己在滑铁卢战役中罕见的出现战术性失误。

他想将威灵顿与布吕歇尔分开,他的计划很简单:用压倒性的炮火拖住威灵顿的右翼,使威灵顿将中路左侧的部队派离阵地支援右翼,然后用对付欧洲其他军队极为成功的步兵纵队阵形全力击破这个阵地。但事实上右翼顶住了进攻,而庞大的步兵进攻则被联军骑兵摧毁,双方都带来了很大伤亡。威灵顿将他前线的部队再次重新部署,准备应对法军最后的袭击,他将他军队剩下的士兵藏在山后坡和种植了高高作物的农田之中。拿破仑则派出了近卫军,久经沙场的近卫军在英军的“大惊喜”下竟然畏缩并退却了,这一事件在拿破仑战争中是不可思议的,而这瞬间引发了法军其他部队的恐慌,当普军攻破法军东部防线时,威灵顿终于下令联军战线推进,而法军的残兵败将们在一片混乱中放弃了阵地。

帝国近卫军溃退的原因到现在也是一个谜,近卫军的溃败是滑铁卢失败的重要原因,也是拿破仑的末日,最后只能在荒凉的圣海伦娜岛度过余生。


废钢铁期货价格行情


不做很细的战术分析,那都不是本质。

从拿破仑的战略部署来看,整个战役的战略层面没有错误,依然体现了拿破仑的卓越军事才能,对此,马克思依然给予滑铁卢战役中的拿破仑以高度评价。

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的失败主因:

一是拿破仑年纪确实大了,战场上战机瞬息万变,指挥员对战术变化的应急反应非常重要,滑铁卢战役上的拿破仑,这方面的表现要比过去逊色不少。

二是滑铁卢战役中,拿破仑手下曾经叱咤风云的名将大部分都没有参与,人才的馈缺也是此次战役中对拿破仑极为不利的。

第三个原因更为重要,那就是他的战役对手都变强了,由于这些对手都曾经和拿破仑多次交锋,已经非常熟悉了解拿破仑的战术特点,加之威灵顿和布吕歇尔都是英国和普鲁士的名将,指挥能力比拿破仑差不了多少,这样,拿破仑要取胜就很难很难了。

即便如此,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也就差一点就能取得胜利了,可见拿破仑指挥能力的威力之大。

从拿破仑最终失败的结果来看,任何百战百胜的名将,如果不在某个时候适可而止,而是一辈子都不停手,一直打下去,最终都会以失败被囚的命运告终,任何人都逃脱不了这个命运和结果。


蓝舍咖啡


(一)、军队素质差,指挥员缺乏

尽管拿破仑任命名将达武元帅为陆军部长,在2个月内组织了28.4万军队,且部队中也有不少老兵,但整个部队毕竟是仓促组建,缺乏训练,枪械、弹药、马匹也十分缺乏。部队的高、中级指挥员更是缺乏,以至格鲁西这样的平庸之辈也要独当一面。

法军在滑铁卢决战时,进攻被迫采用师纵队,每营成三列横队,每师则形成正面200人,纵深24-27列的庞大方阵,行动笨拙。

(二)、没有及时歼灭普军

拿破仑计划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普英军,法军先于滑铁卢决战前两天的6月16日,在里尼击溃布吕歇尔的普军。但因1军团迷路,没有及时赶到战场,6军团又距离过远,调动太迟,致使里尼之战成为击溃战,而不是预想的歼灭战。

拿破仑也没有在16日黄昏组织追击普军,而是在第二天派出格鲁西元帅率3.4万人追击。但为时已晚,格鲁西根本没有找到普军,反而浪费了大量兵力,却使普军最后与英军会合,参加了滑铁卢的战斗。

(三)、兵力分散,调动不及

拿破仑历来主张集中优势兵力。但此役却奇怪的一开始就分散使用兵力。

在里尼之战时,拿破仑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却派出内伊大军迂回普军右翼,结果内伊突遇英军2万,即放弃迂回围歼普军的任务,被次要敌人牵制,后仅迟缓的派出1军团,也没能到达战场。

在滑铁卢决战时,拿破仑仍未集中全部兵力,而是分出三分之一的兵力,由格鲁西带领去追击去向不明的普军,致使该部脱离战场。

(四)、法军将领的不称职

内伊元帅尽管在滑铁卢表现了非凡的勇气,但其指挥是不力的。在里尼迂回时,不分主次,与2万英军纠缠,致使8万普军未被歼灭。

格鲁西元帅却是墨守成规,其在滑铁卢以3.4万的兵力,由于其之前在接到了拿破仑的命令。所以听到滑铁卢炮声,却以没接到命令为由不回援。其部下4军团司令吉拉尔将军一再力谏,都被其拒绝。


多尔衮爱新觉罗


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失败有如下原因:

一、军队素质差,指挥员缺乏

尽管拿破仑任命名将达武元帅为陆军部长,在2个月内组织了28.4万军队,且部队中也有不少老兵,但整个部队毕竟是仓促组建,缺乏训练,枪械、弹药、马匹也十分缺乏。部队的高、中级指挥员更是缺乏,以至格鲁西这样的平庸之辈也要独当一面。法军在滑铁卢决战时,进攻被迫采用师纵队,每营成三列横队,每师则形成正面200人,纵深24-27列的庞大方阵,行动笨拙。

二、没有及时歼灭普军

拿破仑计划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普英军,法军先于滑铁卢决战前两天的6月16日,在里尼击溃布吕歇尔的普军。但因1军团迷路,没有及时赶到战场,6军团又距离过远,调动太迟,致使里尼之战成为击溃战,而不是预想的歼灭战。拿破仑也没有在16日黄昏组织追击普军,而是在第二天派出格鲁西元帅率3.4万人追击。但为时已晚,格鲁西根本没有找到普军,反而浪费了大量兵力,却使普军最后与英军会合,参加了滑铁卢的战斗。

三、兵力分散,调动不及

拿破仑历来主张集中优势兵力。但此役却奇怪的一开始就分散使用兵力。在里尼之战时,拿破仑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却派出内伊大军迂回普军右翼,结果内伊突遇英军2万,即放弃迂回围歼普军的任务,被次要敌人牵制,后仅迟缓的派出1军团,也没能到达战场。在滑铁卢决战时,拿破仑仍未集中全部兵力,而是分出三分之一的兵力,由格鲁西带领去追击去向不明的普军,致使该部脱离战场。

四、法军将领的不称职

内伊元帅尽管在滑铁卢表现了非凡的勇气,但其指挥是不力的。在里尼迂回时,不分主次,与2万英军纠缠,致使8万普军未被歼灭。格鲁西元帅却是墨守成规,其在滑铁卢以3.4万的兵力,由于其之前在接到了拿破仑的命令。所以听到滑铁卢炮声,却以没接到命令为由不回援。其部下4军团司令吉拉尔将军一再力谏,都被其拒绝。

在此,茨威格的记叙可以做证:“6月17日上午11时,拿破仑第一次把独立指挥权交给格鲁希元帅。拿破仑的命令是清楚的:当他自己向英军进攻时,格鲁希务必率领交给他的三分之一兵力去追击普鲁士军。同时,他必须始终和主力部队保持联系。“格鲁希元帅踌躇地接受了这项命令。他不习惯独立行事。只是当他看到皇帝的天才目光,他才感到心里踏实,不假思索地应承下来。使他放心的是,大本营就在附近。只需三小时的急行军,他的部队便可和皇帝的部队会合。”他基本上没有什么责任可言,但是他就是法国波拿巴复辟皇朝没落的一大罪人。而作为总参谋长的苏尔特元帅,也是不称职的。第一次担任此职的苏尔特,尽管于18日晨及时的提醒了拿破仑调回格鲁西部,也有一些好的建议,但其参谋部的组织却是千疮百孔。法军在里尼、滑铁卢一再不知敌情。在里尼,参谋部竟不知普军右翼远处有2万英军,在内伊被牵制时,也没有及时命令其以主力投入主战场。而6军团竟因驻地远,调动迟,而未能赶到。在滑铁卢,参谋部既不知普军来援,也不知格鲁西的去向。



小威看视频


滑铁卢成了失败的代名词,和拿破仑对打的威灵顿认为拿破仑采取战略上的进攻是他失败的主因,如果等联军入侵法国,时间一久,联军没有了粮食也就输了!其实拿破仑输了也是必然的结果,就算拿破仑再牛也会输!


1815年在第六次被反法联军打败的拿破仑被流放在海外小岛,不甘心失败的拿破仑卷土从来,居然带领一千亲兵逃离了小岛回到法国,召集旧部推翻了腐朽波旁王朝,拿破仑成功复辟当皇帝。反法联军一看,拿破仑怎么又回来啦,真是打不死的小强啊,这次不能再让你逃走了,一定要干死他,因此反法联军再次集合,这次玩大的,要集中百万大军,一次干死拿破仑。拿破仑看到联军这么迅速进军,自己反没来得及巩固政权呢,只能仓促应战了,一时间只能集中20多万军队,不管是从军队数量,装备数量,拿破仑的军队比联军还是差很多的!实力悬殊啊,所以拿破仑只能采取“以攻为守,各个击破”的游击战术,他计划在联军尚未齐全之际,首先击溃在比利时的英普联军!


开始拿破仑节节胜利,普军大败,可是拿破仑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并没有对普军乘胜追击,让3万的普军得到了喘息之机,为拿破仑的失败埋下了伏笔!拿破仑不管普军,兵峰直扑驻守在滑铁卢的英军。双方就对撞上了,英军的指挥官威灵顿把部队放在山上,拿破仑用炮轰,效果一般,英军居高临下,法军久攻不破,战斗打的十分激烈,从上午打到下午,双方伤亡惨重。这时候,所有的阴谋诡计都没有用了,谁能胜利除了谁能顶到最后,或者哪一方有援军的生力军加入,谁就能获得最后的胜利!结果是之前没有被消灭的3万普军迅速赶了过来加入反法联军攻击法军,而拿破仑的援军团迟迟未到,本来拿破仑和格鲁西商量好,只要滑铁卢响起炮声,格鲁西就要迅速过来支援,结果格鲁西拒绝命令没有去救援拿破仑,后果显然易见,拿破仑输掉了战争,从此再也回不到法国了,最后死在了流放的小岛上!


其实拿破仑输了,还是实力的问题!打仗打的就是后勤粮草充足和人的智慧,拿破仑以法国一国之力打败前五次的反法联军就很不错了,所谓双手难敌四拳,联军实力比你强,你拿破仑能扛得了几次,前五次你赢了,你的确很牛了,第六次你拿破仑不就输了嘛,最后第七次,实力更是悬殊,就算滑铁卢战役拿破仑赢了,最后还是会输,因为实力不对等啊,你赢了五次就已经消耗尽了法国的精力了,人家几个国家消耗的起,打下去还是会输的。在人的智慧上,拿破仑确实是出色的军事家,可联军也有优秀的将领啊,也许个人比你差点,可联军优秀的将领多的是,数量弥补质量也就是啦,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呢,何况不是臭皮匠。所谓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你拿破仑的战术战法,别人和你打多了,自然熟悉了,也就能学习你的优点,同时想出击破你的弱点来,谁都不笨,你不是神人,数量的多寡可以弥补质量的差距,智商都在一个线上,最后靠的就是双方的实力差距定胜负了,结果就是联军实力远比你法国强,打败拿破仑也就很正常了!


历史神秘人282698251


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后勤,英国捣鬼的原因。

内森是老罗斯柴尔德的第三个儿子,也是5兄弟中最具胆识的一个。1798年,他被父亲从法兰克福派到英国开拓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银行业务。内森是一个城府极深、行事果决的银行家,从没有人真正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凭着惊人的金融天赋和神鬼莫测的手段,到1815年,他已成为伦敦首屈一指的银行寡头。

内森的大哥阿姆斯洛在法兰克福打理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的大本营(M. A. Rothschild and Sons),他的二哥所罗门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建立了家族的另一分支银行(S. M. Rothschild and Sons),他的四弟卡尔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建立了另一个银行,他的五弟詹姆斯在法国巴黎也有一个银行(Messieus de Rothschild Freres)。罗斯柴尔德家族创建的银行体系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银行集一团一 。此时5兄弟正密切地注视着1815年的欧洲战况。

这是一场关系着欧洲大一陆 命运和前途的重要战争。如果拿破仑取得了最终胜利,法国将不容置疑地成为欧洲大一陆 的主人。如果威灵顿勋爵打垮了法军,那英国将主导欧洲的大国均势。

早在战前,罗斯柴尔德家族就非常具有远见地建立了自己的战略情报收集和快递系统。他们构建起数量庞大的秘密代理人网络,这些类似战略情报间谍的人被称为“孩子们”。这些人被派驻欧洲所有的首都、各大城市、重要的一交一 易中心和商业中心,各种商业、政治和其他情报在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维也纳和那不勒斯之间往来穿梭。这个情报系统的效率、速度和准确度都达到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远远超过了任何官方信息网络的速度,其他商业竞争对手更是难以望其项背。这一切使得罗斯柴尔德银行在几乎所有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明显的优势。[3]

“罗斯柴尔德银行的马车奔驰在(欧洲各地的)公路上,罗斯柴尔德银行的船穿梭于海峡之间,罗斯柴尔德银行的间谍们遍布(欧洲的)城市街道,他们揣着大量现金、债券、信件和消息,他们最新的独家消息在股票市场和商品市场中被迅速地传播着,但所有的消息都没有滑铁卢战役的结果宝贵。”[4]

1815年6月18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近郊展开的滑铁卢战役,不仅是拿破仑和威灵顿两支大军之间的生死决斗,也是成千上万投资者的巨大赌一博 ,赢家将获得空前的财富,输家将损失惨重。伦敦股票一交一 易市场的空气紧张到了极点,所有的人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滑铁卢战役的最终结果。如果英国败了,英国公债(Consols)的价格将跌进深渊;如果英国胜了,英国公债将冲上云霄。

正当两支狭路相逢的大军进行着殊死战斗时,罗斯柴尔德的间谍们也在紧张地从两军内部收集着尽可能准确的各种战况进展的情报。更多的间谍们随时负责把最新战况情报转送到离战场最近的罗斯柴尔德情报中转站。到傍晚时分,拿破仑的败局已定,一个名叫罗斯伍兹的罗斯柴尔德快信传递员亲眼目睹了战况,他立刻骑快马奔向布鲁塞尔,然后转往奥斯坦德港。当罗斯伍兹跳上了一艘具有特别通行证的罗斯柴尔德快船时,已经是深夜时分。这时英吉利海峡风急浪高,在付了2 000法郎的费用之后,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水手连夜帮他渡过了海峡[5]。当他于6月19日清晨到达英国福克斯顿的岸边时,内森.罗斯柴尔德亲自等候在那里。内森快速打开信封,浏览了战报标题,然后策马直奔伦敦的股票一交一 易所。

当内森快步进入股票一交一 易所时,正在等待战报的焦急而激动的人群立刻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着内森那张毫无表情、高深莫测的脸。这时,内森放慢了脚步,走到自己的被称为“罗斯柴尔德支柱”的宝座上。此时他脸上的肌肉仿佛石雕一般没有丝毫情绪浮动。这时的一交一 易大厅已经完全没有了往日的喧嚣,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富贵荣辱寄托在内森的眼神上。稍过片刻,内森冲着环侍在身边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一交一 易员们递了一个深邃的眼色,大家立即一声不响地冲向一交一 易台,开始抛售英国公债。大厅里立时一阵騷动,有些人开始一交一 头接耳,更多的人仍然不知所措地站在原地。这时,相当于数十万美元的英国公债被猛然抛向市场,公债价格开始下滑,然后更大的抛单像海潮一般一波比一波猛烈,公债的价格开始崩溃。

这时的内森依然毫无表情地靠在他的宝座上。一交一 易大厅里终于有人发出惊叫:“罗斯柴尔德知道了!”“罗斯柴尔德知道了!”“威灵顿战败了!”所有的人立刻像触电一般回过味来,抛售终于变成了恐慌。人在猛然失去理智的时候,跟随别人的行为成了一种自我强制性行为。每个人都想立刻抛掉手中已经毫无价值的英国公债,尽可能地留住一些所剩无几的财富。经过几个小时的狂抛,英国公债已成为一堆垃圾,票面价值仅剩下5%。[6]

此时的内森像一开始一样,仍然是漠然地看着这一切。他的眼睛以一种不经过长期训练绝不可能读懂的眼神轻微地闪动了一下,但这次的信号却完全不同。他身边的众多一交一 易员立即扑向各自的一交一 易台,开始买进市场上能见到的每一张英国公债。

6月21日晚11点,威灵顿勋爵的信使亨利.珀西终于到达了伦敦,消息是拿破仑大军在8个小时的苦战后被彻底打败了,损失了1/3的士兵,法国完了!

这个消息比内森的情报晚了整整一天!而内森在这一天之内,狂赚了20倍的金钱,超过拿破仑和威灵顿在几十年战争中所得到的财富的总和![7]

滑铁卢一战使内森一举成为英国政一府最大的债权人,从而主导了英国日后的公债发行,英格兰银行被内森所控制。英国的公债就是未来政一府税收的凭证,英国人民向政一府缴纳各种税赋的义务,变成了罗斯柴尔德银行向全民变相征税。英国政一府的财政支出是靠发行公债来筹集的,换句话说,英国政一府因为没有货币发行权而必须向私人银行借钱花,而且要支付8%左右的利息,所有本息都是以金币结算。当内森手里攥着具有压倒性优势数量的英国公债的时候,他实际上操控着公债的价格,左右着整个英国的货币供一应量,英国的经济命脉被紧紧地捏在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手中。

志得意满的内森毫不掩饰他征服了大英帝国的骄傲:

我不在乎什么样的英格兰傀儡被放在王位上来统治这个庞大的日不落帝国。谁控制着大英帝国的货币供一应,谁就控制了大英帝国,而这个人就是我!





钿车宝马


胜利者威灵顿公爵认为,拿破仑采取战略上的进攻,是其失败的主因,拿破仑应等待联军侵入法国,时日一久必因粮食缺乏而自行崩溃。不知道他如此说,动机何在,联军会自行崩溃吗?在1814年侵入法国的联军也没有崩溃啊!

而在联军第一批集结65万人,还有30万军队将在秋天到达,总数有百万之众的情况下,法军仓促之下,仅组织了28.4万人的正规军,力量如此悬殊。拿破仑变防御为进攻,以图各个击破敌军、掌握主动权的计划是非常出色的,也是有可能成功的。 ;

拿破仑自己对科兰库尔说:是由于格鲁西未能及时增援,而骑兵又被击溃,以致惨败,内伊行动也不够积极、机智。他的话是比较符合实情的,但也是侧重于人事方面的分析。

试着对各种情况进行分析,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失败有如下原因:

军队素质差指挥员缺乏

尽管拿破仑任命名将达武元帅为陆军部长,在2个月内组织了28.4万军队,且部队中也有不少老兵,但整个部队毕竟是仓促组建,缺乏训练,枪械、弹药、马匹也十分缺乏。部队的高、中级指挥员更是缺乏,以至格鲁西这样的平庸之辈也要独当一面。

法军在滑铁卢决战时,进攻被迫采用师纵队,每营成三列横队,每师则形成正面200人,纵深24-27列的庞大方阵,行动笨拙。

兵力分散,调动不及

拿破仑历来主张集中优势兵力。但此役却奇怪的一开始就分散使用兵力。

在里尼之战时,拿破仑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却派出内伊大军迂回普军右翼,结果内伊突遇英军2万,即放弃迂回围歼普军的任务,被次要敌人牵制,后仅迟缓的派出1军团,也没能到达战场。

在滑铁卢决战时,拿破仑仍未集中全部兵力,而是分出三分之一的兵力,由格鲁西带领去追击去向不明的普军,致使该部脱离战场。

法军将领的不称职

内伊元帅尽管在滑铁卢表现了非凡的勇气,但其指挥是不力的。在里尼迂回时,不分主次,与2万英军纠缠,致使8万普军未被歼灭。

格鲁西元帅却是墨守成规,其在滑铁卢以3.4万的兵力,由于其之前在接到了拿破仑的命令。所以听到滑铁卢炮声,却以没接到命令为由不回援。其部下4军团司令吉拉尔将军一再力谏,都被其拒绝。

在此,茨威格的记叙可以做证:"6月17日上午11时,拿破仑第一次把独立指挥权交给格鲁希元帅。拿破仑的命令是清楚的:当他自己向英军进攻时,格鲁希务必率领交给他的三分之一兵力去追击普鲁士军。同时,他必须始终和主力部队保持联系。

格鲁希元帅踌躇地接受了这项命令。他不习惯独立行事。只是当他看到皇帝的天才目光,他才感到心里踏实,不假思索地应承下来。使他放心的是,大本营就在附近。只需三小时的急行军,他的部队便可和皇帝的部队会合。"他基本上没有什么责任可言,但是他就是法国复辟王朝没落的一大罪人。

而作为总参谋长的苏尔特元帅,也是不称职的。第一次担任此职的苏尔特,尽管于18日晨及时的提醒了拿破仑调回格鲁西部,也有一些好的建议,但其参谋部的组织却是千疮百孔。法军在里尼、滑铁卢一再不知敌情。在里尼,参谋部竟不知普军右翼远处有2万英军,在内伊被牵制时,也没有及时命令其以主力投入主战场。而6军团竟因驻地远,调动迟,而未能赶到。在滑铁卢,参谋部既不知普军来援,也不知格鲁西的去向。

在滑铁卢战役中,法军表现了极大的勇气,却因种种原因遭到惨败,拿破仑的政治生命、军事生涯就此终结。

没有及时歼灭普军

拿破仑计划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普英军,法军先于滑铁卢决战前两天的6月16日,在里尼击溃布吕歇尔的普军。但因1军团迷路,没有及时赶到战场,6军团又距离过远,调动太迟,致使里尼之战成为击溃战,而不是预想的歼灭战。

拿破仑也没有在16日黄昏组织追击普军,而是在第二天派出格鲁西元帅率3.4万人追击。但为时已晚,格鲁西根本没有找到普军,反而浪费了大量兵力,却使普军最后与英军会合,参加了滑铁卢的战斗。


跪射俑


军队素质差,指挥员缺乏

尽管拿破仑任命名将达武元帅为陆军部长,在2个月内组织了28.4万军队,且部队中也有不少老兵,但整个部队毕竟是仓促组建,缺乏训练,枪械、弹药、马匹也十分缺乏。部队的高、中级指挥员更是缺乏,以至格鲁西这样的平庸之辈也要独当一面。

法军在滑铁卢决战时,进攻被迫采用师纵队,每营成三列横队,每师则形成正面200人,纵深24-27列的庞大方阵,行动笨拙。

(二)、没有及时歼灭普军

拿破仑计划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普英军,法军先于滑铁卢决战前两天的6月16日,在里尼击溃布吕歇尔的普军。但因1军团迷路,没有及时赶到战场,6军团又距离过远,调动太迟,致使里尼之战成为击溃战,而不是预想的歼灭战。

拿破仑也没有在16日黄昏组织追击普军,而是在第二天派出格鲁西元帅率3.4万人追击。但为时已晚,格鲁西根本没有找到普军,反而浪费了大量兵力,却使普军最后与英军会合,参加了滑铁卢的战斗。

(三)、兵力分散,调动不及

拿破仑历来主张集中优势兵力。但此役却奇怪的一开始就分散使用兵力。

在里尼之战时,拿破仑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却派出内伊大军迂回普军右翼,结果内伊突遇英军2万,即放弃迂回围歼普军的任务,被次要敌人牵制,后仅迟缓的派出1军团,也没能到达战场。

在滑铁卢决战时,拿破仑仍未集中全部兵力,而是分出三分之一的兵力,由格鲁西带领去追击去向不明的普军,致使该部脱离战场。

(四)、法军将领的不称职

内伊元帅尽管在滑铁卢表现了非凡的勇气,但其指挥是不力的。在里尼迂回时,不分主次,与2万英军纠缠,致使8万普军未被歼灭。

格鲁西元帅却是墨守成规,其在滑铁卢以3.4万的兵力,由于其之前在接到了拿破仑的命令。所以听到滑铁卢炮声,却以没接到命令为由不回援。其部下4军团司令吉拉尔将军一再力谏,都被其拒绝。






徐银章


滑铁卢战役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官兵素质不足,部队的高、中级指挥员更是缺乏。其次是兵力分散,在滑铁卢决战时,拿破仑仍未集中全部兵力,而是分出三分之一的兵力。普军反击也是战争失败的原因之一

1官兵素质

尽管拿破仑任命名将达武元帅为陆军部长,在2个月内组织了28.4万军队,且部队中也有不少老兵,但整个部队毕竟是仓促组建,缺乏训练,枪械、弹药、马匹也十分缺乏。部队的高、中级指挥员更是缺乏,以至格鲁希这样的平庸之辈也要独当一面。法军在滑铁卢决战时,进攻被迫采用师纵队,每营成三列横队,每师则形成正面200人,纵深24-27列的庞大方阵,行动笨拙。

2兵力分散

拿破仑历来主张集中优势兵力。但此役却奇怪的一开始就分散使用兵力。在里尼之战时,拿破仑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却派出内伊大军迂回普军右翼,结果内伊突遇英军2万,即放弃迂回围歼普军的任务,被次要敌人牵制,后仅迟缓的派出1军团,也没能到达战场。在滑铁卢决战时,拿破仑仍未集中全部兵力,而是分出三分之一的兵力,由格鲁希带领去追击去向不明的普军,致使该部脱离战场。

3普军反击

拿破仑计划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普英军,法军先于滑铁卢决战前两天的,在里尼击溃布吕歇尔的普军。但因1军团迷路,没有及时赶到战场,6军团又距离过远,调动太迟,致使里尼之战成为击溃战,而不是预想的歼灭战。拿破仑也没有在16日黄昏组织追击普军,而是在第二天派出格鲁希元帅率3.4万人追击。但为时已晚,格鲁希根本没有找到普军,反而浪费了大量兵力,却使普军最后与英军会合,参加了滑铁卢的战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