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接力出征抗疫情 感人故事登上央視《新聞聯播》

疫情面前,全國人民同舟共濟、眾志成城。2月14日,央視《新聞聯播》欄目播發了長治市第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王婷和她父親的感人故事。

17年前,母送子上抗疫前線;17年後,兒子再送自己女兒馳援湖北。醫者仁心的傳承故事感動了全國人民。記者也通過採訪,瞭解到這個家庭背後更多的故事。

父女接力出征抗疫情 感人故事登上央視《新聞聯播》

這些天,一支支醫療隊不斷支援武漢抗疫前線,同時,醫療、衛生等物資仍在集結,各地同舟共濟,支援湖北。

父女接力出征抗疫情 感人故事登上央視《新聞聯播》

這張照片是山西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隊員王婷在出徵時拍攝的。父親前來送行,給了女兒一個大大的擁抱。

父女接力出征抗疫情 感人故事登上央視《新聞聯播》

山西第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員 王婷

從來沒有想過,就是說我和我父親之間會有這樣一種接力。

父女接力出征抗疫情 感人故事登上央視《新聞聯播》

17年前,同樣是醫生的父親王衛國去抗擊非典,走之前,王衛國年過7旬的母親坐著輪椅去為兒送行。

父女接力出征抗疫情 感人故事登上央視《新聞聯播》

王婷的父親 王衛國

老太太就說你放心去,家裡邊有我們呢,國家需要你你就趕緊去。

17年前,母送子上抗疫前線;17年後,兒子再送自己的女兒。一個戰場,三代人的接力。

山西第二批支援湖北

醫療隊員 王婷

父女接力出征抗疫情 感人故事登上央視《新聞聯播》

國家有難了,作為一個黨員,作為一個呼吸科的醫生,我衝到前線。

父女接力出征抗疫情 感人故事登上央視《新聞聯播》


父女接力出征抗疫情 感人故事登上央視《新聞聯播》

疫情面前,越來越多像王婷這樣的醫護工作者奔赴前線。

父女接力出征抗疫情 感人故事登上央視《新聞聯播》


父女接力出征抗疫情 感人故事登上央視《新聞聯播》

時光可以改變容顏,卻帶不走這份人間大愛!父女時隔十七年接力出征,大家在網上也紛紛留言為父女二人點贊。今年36歲的王婷是長醫附屬和濟醫院呼吸內科的主治醫師,在錯過第一批馳援武漢的報名後,她早早就把參加第二批的請願書交到醫院,在請願書中她這樣寫道:“如果第二批去武漢支援,請優先考慮我,江山是我爺爺那一輩打下來的,唐山大地震是我叔叔去救援的,非典是我爸爸去支援的,現在輪到我了。”

電話連線王婷:

當知道這個疫情的時候我就想,第一我是黨員,我們家軍人很多,爺爺、姥爺他們都是軍人,包括我叔叔,都是轉業下來之後到了地方的醫院,我爸就說如果說是有機會有可能的話,你一定要到一線去,為國家服務不是很應該的嗎?

父女接力出征抗疫情 感人故事登上央視《新聞聯播》


父女接力出征抗疫情 感人故事登上央視《新聞聯播》

事實上,出發武漢前,王婷就一直奮戰在長治市抗疫一線。在發熱門診值夜班時,晚上10點,她接到了第二天馳援湖北的消息。凌晨下班,她給家裡打了個電話,讓他們幫著收拾行李。

王婷的父親 王衛國

父女接力出征抗疫情 感人故事登上央視《新聞聯播》

她給我說過,電話裡聊天就可能要組建第二批醫療隊,我已經報了名,我說你去吧,應該,家裡邊兒這孩子呀什麼的,我們給你照看,就完了唄是吧?你輕裝上陣吧。

父女接力出征抗疫情 感人故事登上央視《新聞聯播》


父女接力出征抗疫情 感人故事登上央視《新聞聯播》

送女兒登上大巴的那一刻,王衛國想起了17年前母親坐著輪椅送別自己時的情景。17年後,女兒王婷馳援湖北,王衛國以同樣的心情送別女兒,目送她奔赴抗疫一線,王衛國眼中的堅定亦如母親當年。

國家需要咱就去唄,因為咱是搞這個專業的,責無旁貸。因為你是一名呼吸內科的主治大夫,你學的專業與這個病情吻合,而且你今年30多歲了,你的黨齡已經15年了,你就應該上,她就說沒問題,我肯定的。

父女接力出征抗疫情 感人故事登上央視《新聞聯播》

無需過多的話語,奔赴前線彷彿是父女內心達成的默契。世代行醫,家風敦厚。王婷的爺爺、奶奶、爸爸、叔叔都是醫生。爺爺1937年參加八路軍,在革命隊伍中逐漸成長為一名出色的軍醫,解放海南之後,轉業到廣東省人民醫院工作,隨後調入和平醫院。她的叔叔也曾參加過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救援工作。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的紅色基因在這個家庭裡代代傳承著。

父女接力出征抗疫情 感人故事登上央視《新聞聯播》

我覺得這就是說的那種傳承吧,爺爺傳給了他,他傳給我,我也會再一代一代傳下去,也是一種家風。這次來(湖北),一定是凱旋迴去的。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王婷和父親的故事感動著我們,在長治市還有許許多多“白衣戰士”義無反顧地舍小家為大家,選擇向險而行,身臨一線救治患者。他們或為人父母、或為人子女,他們也會擔心,也會有顧慮,但面對疫情,總要有人站出來、衝鋒在前。疫情不熄,戰鬥不止。正是有他們的無私奉獻,和一大批像他們一樣的逆行者的勇於擔當,在這一次的戰“疫”鬥爭中,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編審 | 楊 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