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想逃?“网课焦虑症”?跳出“路径限制”,才能带娃回归常态

“停课不停学”,父母孩子患上“网课焦虑症”,烦躁不安怎么办?今天我来教你。@薄荷薇

教育部2月10日,提出延期开学期间,全国中小学“停学不停课”,已经有数日,对“网课综合症”的吐槽声此起彼伏:

  • 假期中,孩子起床太难,想用踹,吼;
  • 作业千头万绪,一会儿钉钉,一会儿微信,各个时间段,多平台。家长们分身乏术;
  • 娃坐在电脑跟前,一会儿就走神,不是忘了知识点就是不清楚作业是什么,家长一急,鸡飞狗跳;
  • 好家伙,美术、体育、音乐全上,孩子们不亦忙乎;
  • 疫情当前,父母家里出不了门,担心着出去买菜,出门条。买口罩,不知道哪家药方有;
  • 看着疫情数据,父母心理焦虑,不知道啥时候复工,已经开工的,还得在家办公。

身为父母的你,是不是也遇到这些难题呢?家长们把寒假上网课的懈怠归咎于“网课焦虑症”,纷纷感叹“美好的假期终究要结束,出来混,早晚要还的”,这届父母太难了。

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寒假后遭遇孩子“起床难,听课反应慢,不想动笔”是网课必然出现的吗?那我们有没有可能在寒假结束之前做好提前准备,及时调整适应呢?“网课综合症”能不能成为千载难逢的机会,使得孩子与父母,父母与老师的状态从“焦虑”转为“相促共生”呢?

那父母到底应该如何正确面对孩子和老师的“网课综合症”呢?这就要了解“路径限制”。因此,本文内容大致分为下面三部分:

  • 什么是“路径限制”?它在疫情下的父母和孩子身上具体有哪些体现呢?
  • 在生活中,为什么要了解“路径限制”?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新启发?
  • “路径限制”影响如此之大,那我们到底如何走出“网课综合症”呢?
父母想逃?“网课焦虑症”?跳出“路径限制”,才能带娃回归常态

01

什么是“路径限制”,它在疫情下的父母身上具体有哪些体现呢?

什么是路径呢?

不难理解,这里的路径就是思维路径(pathway thinking),就是我们人脑中根据先前活动积累的经验、习惯,形成的认知倾向。简单说来,就是我们的常规思维方式。

心理学家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教授在《创新者的路径》一书中提到:

路径限制,我们按照按照过去积累的常识、经验、教训,不假思索的反应行为和适应行为,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从而影响后来的分析、判断,形成造成限制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什么是“路径限制”,我们先来了解下 “路径限制”如何影响父母和孩子的状态,大致分为如下三阶段:

  • “路径限制”放松阶段:散漫轻松,导致大人小孩神经放松
  • “路径限制”改道阶段:短时间消息过载,导致注意力下降
  • “路径限制”塌陷阶段:网课开始,节奏变化

① 大节前的精神放松

期末考试一结束,父母和孩子的绷紧的神经都彻底放松下来,大人们跃跃欲试,想趁着假期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增长孩子的见识,春节假期安排得满满当当,外出旅游,拜访亲戚,奥数补习,一个都不拉。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中。偶尔零星听到的武汉有类似SARS肺炎的病患出现,心里一丝警惕,但看到专家讲“不会人传人”,常规的路径思维让我们彻底放下心来。

消息纷至沓来,承受力超限运行

20日钟南山提醒:“近期没事别去武汉,存在人传人”,23日武汉封城,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心中的警铃大响,彻底激活生存危机。短时间内,我们经历了太多的精神压力。一个一个消息接踵而至,全国医护工作者除夕夜万里驰援武汉,口罩防护服告急,全世界扫货。这一个个消息,一步步改变着我们的思维路径,从“正常平和态”转向了“生存焦虑态”。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大量分泌,整个人就像打了鸡血,控制不住地想上网刷消息,看确诊人数,疑是人数,逐渐增加,心情低落,看到无数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无私付出,坚守岗位又生出无限希望,在心情的高高低低,来来回回的波动中,我们的自控力也消失殆尽,紧张下的疲惫,啥都提不起精神去做。情绪跟着疫情被动的在走,而我们在生存危机前,毫无察觉!

短时间内的,消息量的过载,使得思维模式发生改变,进入整日焦虑的路径限制。

父母想逃?“网课焦虑症”?跳出“路径限制”,才能带娃回归常态

停课不停学,导致父母紧张

疫情持续时间的加长,叠加上孩子网课开始,父母们进入第二波的焦虑,也就是“疫情路径限制”直接切换到“网课路径限制”。看到孩子上网课不认真,又没有老师监督和指导,担心学习受到影响,这可是孩子的将来呀,于是,父母们不假思索的投入到新一轮焦虑中。

02

“路径限制”的状态是怎样产生的?他会给我们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新的启发?

“路径限制”状态让我们在过去跟未来之间打转,感到压力,因为我们在“这里”,却想到“那里”去,本来在当下,由过去的焦虑,幻想出未来的不安,形成恐惧。加强了虚假自我感觉,通过在心理上焦虑不断累积,加速身体老化。

人类进化学专家研究发现:

人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的阈值,当累积到一定程度,人会从安全舒适状态启动切换到焦虑应急状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战”或“逃”。

在本次疫情中,我们随处可见处于路径限制的父母和孩子,往往表现出,焦虑不安,心烦意乱,疯狂上网。这种“网课综合症”路径限制的形成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① 思维原因:思想上的“游离”状态

现阶段大家一直宅在家里,意识上,还处于寒假状态。放寒假嘛,可以放松下,不用早九晚五的起床上学了。没有开学典礼,没有班主任的严格教导,思想上依然在外放着羊。放松的状态一旦形成,很难立刻恢复。

资源原因:学习效率低,跟跟不上网课节奏

长时间的宅在家里吃吃喝喝睡睡,轻松加自在的状态,对孩子的学习生活状态打乱。父母看着焦虑呀,都上课了,怎么还这种状态呢?不行,得肩负老师的责任,小皮鞭挥起来,“该做的作业一样不能落下,预习抓紧时间学习,什么,没书,电子书顶上”,对孩子身心造成影响。

方式原因:生活不规律,动作太慢,磨磨蹭蹭

连续30天的寒假,不同于往常假期爸爸妈妈带孩子游山玩水,或者爷爷奶奶家里节日团聚,面对疫情,孩子只能在家宅着。晚上不睡,白天难醒,老师又天高皇帝远。想吃吃,想喝喝,在家已经习惯了自由散漫的状态。

总而言之,我们大人因为疫情,宅在家中二十来天,不要说孩子,成年人也会受到疫情闭关压抑的影响,很难一下子回到节前的上班工作状态。

父母想逃?“网课焦虑症”?跳出“路径限制”,才能带娃回归常态

03

“网课综合症”对父母和孩子影响如此之大,如何跳出“路径思维”,使家庭转入正轨?

一般而言,“网课综合症”会在疫情解除短时间内逐渐恢复,如果能及早意识到当下状态,及时调整心态,跳出“路径思维”,改变做法,迅速使家庭转入正轨。

这里提供三个切实可行的方法:

  • 定位多层次学习,方式的灵活性
  • 盘活现有资源存量,挖掘契机下的“特殊学习”
  • 设置自己的“时间表”,投入行动

这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其实每个方法都有一系列的技巧和步骤,下面一一说明:

① 定位多层次学习,方式灵活

网上教育最大的优点是跳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非常合适现阶段下的知识传递,减轻复工后孩子知识的学习压力。劣势则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很高。

对于小学低年同学,学习的自主能力有限,注意力不集中,思维飘荡,学习效果难以保证,同时也容易让小朋友产生手机、电脑依赖。所以,更推荐低年级的孩子限时限量开展网课,每天不超过20分钟。

更多的让孩子参与课本外的学习,帮妈妈择菜,洗碗,干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陪陪家里的老人聊聊天等。

对于高年级的同学,大人主要对孩子的网课学习效果表示担心,产生焦虑。不过这点现在可以放心,教育部说:

网上教学不能取代开学后正常教学活动;“网上教学”是特殊时期的一种辅助教学性安排。

开学以后,学校会对孩子的知识情况进行精准分析,根据同学不同的学习程度,有重点地进行讲解和复习。当下,孩子们在家跟上学校网课的节奏,尽快渡过前面的不适应期。

父母和孩子带着焦虑,心神也就乱了,反而把呼吸调平,心态调静才容易出工作或者学习状态。唯有如此,我们才在规律的行动和平和的心情中,重新蓄积奋斗的勇气。

清点现有资源存量,挖掘契机下的“特殊学习”

“停课不停学”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上网,听课看视频,也不只是学校课程的学习,而是一种广义的学习,当前特殊疫情作为契机给孩子上好人生中的重要课程。

第一课:责任与担当

什么叫“挺身而出”,什么叫“义不容辞”。

面对大灾大难,一个个逆行者,勇敢的人,或是是身边普通医生,或是我们的社区工作者,或是我们的民警交警,他们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保护他们所珍视的东西,或是生命,或是家人朋友,或是生活的城市,或是国家。大多数人骨子里确实有着被历史和文化所影响的信念和情怀,心怀大爱,愿意为同胞做出牺牲,愿意以兼济天下为己任。

“所以我时常害怕,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鲁迅

基辛格在他的《论中国》中这样写道:

中国人无疑是幸运的,一直被他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哪有什么天佑中华,不过是勤劳的人民自强不息,靠着自己双手出来的奋斗出来的大国强国!

父母想逃?“网课焦虑症”?跳出“路径限制”,才能带娃回归常态

第二课:生与死

引导孩子体会生命的无常,讨论看待死亡。

不可否认,每个人都会面临死亡,面对死亡,都会恐惧和害怕。正因为如此,才让人更加珍惜生命的可贵。34岁吹哨人“李文亮医生”用言行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向死而生。当他敏锐发现疫情的苗头,第一时间通知周围的同事朋友,当被劝诫谈话后,没有逃离危险的“战场”,心系病患,投入“战斗”,直至感染新冠肺炎,离开人世。他用自己的生命生动的诠释了什么叫温度,悲悯,和责任。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

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告诉他们我们的祖国的医务工作者,现在正在怎样和的死神赛跑,和疫情作斗争,争分夺秒的抢救病患,挽救生命。

第三课:敬畏自然,教会孩子健康卫生习惯

敬畏自然,我们是地球上的高等生物,但也是地球中的一份子。尽管我们上可以入天探索宇宙奥秘,下可以潜水深究海底奇迹。然而这是有限度的,在自然规定范围内,可以创造文明,但是不可能完全征服和支配自然,肆意不遵守地球的规则,会遭到自然的惩罚。

看起来只有纳米大小的新冠病毒,小到1纳米的物体放到乒乓球上,就像一个乒乓球放在地球上一般。为什么如此貌不惊人的病毒,它可以把14亿的泱泱大国在举国欢庆的春节期间,按下暂停键,停业停学停工?病毒的传染能力太强了,潜伏期长,且悄无声息,待患病后无特效药可医,只能依靠人体自身免疫力抵抗!人类对此病毒的感染束手无策。

和孩子一起学会对大自然的尊重,出门带好口罩,进屋要洗手,洗手按照科学的方法和顺序,从一点一滴中获得成长,这些行为,都将伴随孩子,受益终身。

改变路径思维,果断投入行动中,防止自我限定

这个时候,对于高年级的孩子和需要工作的父母而言,想要终止着看无休止的日夜焦虑状态,可以按照下面步骤进行操作:

step1:用行动来牵扯思维路径的改道。理清思路以后,就立刻,马上行动来,千万别问你大脑里的那个“自己”想不想干活儿。

在惰性状态中的那个“自己”,十有八九都会回答“哦,今天不太舒服,下次在做吧”、“这件事情看起来有点难,没有准备好”、“哎,好累,打不起精神”、“过十分钟再去做吧”。就这样,泡汤了想法,拖延症发作。

父母想逃?“网课焦虑症”?跳出“路径限制”,才能带娃回归常态

step2:规划好时间,开始学习。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着规划每日的工作和学习周计划,举个例子:

1、今天重点完成语文阅读练习;

2、明天重点完成数学行程问题分析;

3、后天重点解决英语的过去式时态问题;

不把孩子学习完全放手给网课。网课质量也存在良莠不齐,我们家长可以先筛选一下,质量太差的就不要提供给孩子,浪费孩子的时间了。

如果可以,我们也要研究回顾一下教材,整合网课的内容,把网课没有讲到的东西通过各种方式给孩子们讲一下。这也是良好的亲子互动。陪伴是最长情的对白,父母不急不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对孩子言传身教,同时又静待花开,与孩子共同成长。

step3:行动量化行动,防止“磨洋工”。

孩子可以每天给自己设定量化的目标。比如学生第一周而言,一天之内:

1、记下第一课10个单词,熟读课文;

2、完成语文作业阅读练习2篇;

3、数学解决复杂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做每件事情,按任务的难度和工作量给自己设定一个完成时段。如果计划上午8:00-9:00用来记单词和跟读英文课文,那么这两个小时之内就可以把手机设为静音,放在看不见的地方,若非特殊情况,绝不去触碰。

待手里的工作告一段落,再给自己10-20分钟时间放松一下。

慢慢坚持上两天,自然会过渡到工作状态。只要开始行动,人内心的焦虑状态会大大减轻。家庭教育就是孩子生命成长的教育,让孩子萌生会学习,善于学习,会生活,乐于实践探索未知领域。

总而言之,克服路径限制的核心就是理清当下的情况,脱离焦虑情绪的掌控,确定哪些事是关注的,哪些事是需要行动起来的。而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加以执行才能完成。否则,我们还是会陷入固有的路径限制,困在焦虑的泥里徘徊不前。


父母想逃?“网课焦虑症”?跳出“路径限制”,才能带娃回归常态


每次假期结束,无论父母还是孩子都会面临生活节奏向学习节奏的转变。这次疫情的发生,本身让人揪心和牵挂,网课的开展,孩子没有上课的概念,待在家中,还沉浸在假期的氛围中,父母更是为此焦虑,双重焦虑下,路径限制由此发生,过度的焦虑情绪会使父母和孩子身心受到负面的影响。

所以,我们在学习和工作的同时,注意意识到自己思维路径的限制,摒除焦虑,踏踏实实认真活在当下。我们介绍了三种方法来克服路径限制,第一,定位多层次灵活的学习方式;第二,盘活现有资源存量,挖掘契机下的“特殊学习”;第三,设置自己的“时间表”,投入行动。


《事实》、《混乱》、《非暴力沟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