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蝗蟲災害嚴重,為什麼無法制止,鳥能遏制蝗災嗎?

碩聯達科技


疫情還沒過去。天天也開始炒蝗🐛蟲,真正蝗🐛蟲來了,怎麼辦?好辦,有殺🐛蟲藥劑能殺滅。鳥類能吃一部分,大鳥一天吃五十隻,小鳥啄死幾個蟲,吞不下去。所以,鋪天蓋地的蝗蟲來了,鳥類也是無能為力。


九九雷


這次沙漠蝗蟲災害產生於東非,現在己漫延到巴基斯坦丶印度等西亞的十多個國家。


這種沙漠蝗災是很難遏制的,因為沙蝗一群一群的,一群多大呢?大約面積有寬40公里,長60公里。這麼大面積遮天蔽日全是蝗蟲,是沒好辦法遏制的。你說讓鳥吃蝗蟲來遏制,那你的想象太天真了,鳥吃蝗蟲不假,但在數量眾多的蝗蟲面前,讓鳥去消滅蝗災,那無疑於杯水車薪。

不過大家不要怕,這次發生的沙漠蝗災影響我國的概率很小,因為由於崑崙山脈和喜瑪拉雅山擋著,蝗蟲飛過來的很少。


本昌談歷史


在蝗蟲的天敵中,世界各地均有一些鳥類可捕食蝗蝻及成蟲,有些種類在某些地區或對某些蝗蟲 有較明顯的控制作用。我國食蝗鳥的研究表明,在微山湖 及其附近地區已知食蝗鳥18種。從鳥胃解剖統計取食蝗蟲數量的多少依次排列為:燕 鴿、白翅浮歐、田鷚、紅腳隼、灰喜鵲、喜鵲、草鷺, 其餘10種取食蝗蟲的數量少且差別不大。它們取食蝗蟲 的種類有東亞飛蝗、稻蝗、大墊塵翅蝗、中華劍角蝗、負 蝗、菱蝗等。在我國黃海沿海地區,據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調查 有以下5種鳥類捕食蝗蝻及成蟲:池鷺、紅腳隼、燕鴣、 田鷚及白額燕鷗等;其中以燕鴣及白額燕鷗在沿海一帶分 布最廣,數量最多,常成群在沿海葦草荒地上空飛翔捕食 蝗蟲。此外,以下的一些鳥類也取食蝗蟲,如燕鷗、黑尾巴 鷗、海鷗、大嘴烏鴉、樹麻雀、短鼻麻鴨、鵪鶉、雞、 鴨、八哥等。

近日來源於東非的蝗災蔓延事件已經成為人們又一關注的熱點話題,這些蝗蟲有的分支已經成功飛越紅海和阿曼灣,抵達到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數量達到千億之多。蝗蟲作為一種昆蟲,其蛋白質含量比較豐富,成為眾多鳥類和蛙類非常喜愛的“美食”,另外像螳螂、蜘蛛、蜥蜴等也常以蝗蟲為食,蝗蟲的天敵可謂眾多,那麼為何蝗群的蔓延之勢沒有受到阻止呢?

從蝗蟲的繁衍來看,蝗災之所以能夠成為和水災、旱災並列的農業三大自然災害,主要原因在於蝗蟲強大的繁殖能力和對所經之處所有植物的巨大的破壞力。成年雌性蝗蟲一生平均可以產卵200粒,最多的時候可以達到1000粒,而每顆卵從產下到生長為成蟲的時間也非常短,在條件適宜的時候還不到30天。在亞熱帶和熱帶地區,每年蝗蟲可以繁衍3代-4代,也就是說一對成年蝗蟲,在一年之內,少說也可以繁育出至少幾百萬個後代,在比較乾燥、食物量豐富的地區,甚至可以達到上千萬只,這僅僅是一對成年蝗蟲的後代數量。

從蝗蟲卵的發育來看,其比較適宜的孵化環境為乾燥的土壤,這種氣候條件土壤中的溫度偏高、含水量較小,植被也比較稀疏,非常適合蟲卵發良。據有關機構監測,眾多蝗蟲在尋找到適合的土壤後,便會蜂擁而至進行產卵,許多卵聚在一起形在卵塊,每個卵塊中可以存在50粒以上的蟲卵,而每平方米這樣的土壤可以有3000個以上的卵塊,也就是說,每平方米合適的土壤中,將可能會孕育出15萬個蝗蟲,這個數量是也是非常可怕的。

從天敵的數量來看,雖然蝗蟲有眾多的天敵,但天敵的數量,與蝗蟲的本底數量以及增殖速度相比,簡直太低太低。我們假定那些鳥類、蛙類和其它天敵的數量能夠達到上限,我們給它們平均取值每類有10萬隻,加上它們增殖的速度,具有捕殺蝗蟲能力的有效數量也就會達到平均每類100萬隻,總的天敵數量我們估且計為500萬隻,而每個天敵平均每天的捕殺量也不過20只上下,畢竟不可能無限制地去吃,而且那些小型的天敵,胃口就更加小了,那麼每天的捕殺量也就1億隻左右,這與動輒幾千億隻的蝗群相比差距太明顯了。

從天敵的活動範圍和食性來看,這個方面也是減分項,鳥類、蛙類和其它天敵都有自己固有的棲息地範圍和生活習性,不可能隨著快節奏飛行的蝗群而迅速轉移,只能是當地的天敵來消化侵入的蝗蟲,而且這些天敵的食物來源又絕非蝗蟲一種,無形中又會嚴重拉低每天吃掉蝗蟲的數量。

因此,靠天敵的“吃”是解決不了蝗災問題的,當然,人類在歷史上解決蝗災問題,也試過“吃”的方法,不過效果也非常不好,畢竟蝗蟲所富含的脂肪和糖類物質較少,僅靠蛋白質是解決不了因糧食絕收而帶來的飢餓問題的,所以歷史上發生過蝗災的地區,有人寧願去啃樹皮也不多吃蝗蟲,畢竟吃不飽呀,還浪費大量的體力去捉,得不償失。

最近相信大家都被高達4000億隻蝗蟲肆虐中亞並進入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消息刷屏了,從相關視頻來看,那漫天飛舞的蝗蟲確實讓人膽戰心驚。這種數量級的蝗災,真的是所到之處,寸草不生。

而巴基斯坦和印度是和我國邊境接壤的兩個國家,有的同學可能就會擔心,這次的蝗災不會進入我國吧?否則在當前我們還面臨疫情的時刻,要是再來一個蝗災,那真的是雪上加霜。

首先從路線來看,這次的蝗災大概率不會進入我國,就像有些同學說的,除非這些蝗蟲能夠越過喜馬拉雅山脈。因為從這場印蝗災的行進路線來看,蝗蟲的活動區域偏南,不大可能向北翻越興都庫什山脈和帕米爾高原,進入我們的新疆南部。

而且喜馬拉雅山脈地勢嚴寒,恐怕這些蝗蟲還沒有飛到三分之一就給凍死了,而且山上又沒有植被,餓也能給餓死。而且東南亞雨林的複雜生態,來自東非的蝗蟲也不適應,所以蝗群向東大概率會止步於孟加拉國或緬甸,影響不到我國的雲南西部。

當然,咱們也不能大意,不能讓么蛾子事件再度發生。至於說對付蝗蟲有沒有好辦法,這個就目前而言,大致上有三種辦法。第一種辦法是通過科學檢測,趁蝗蟲還在孵化階段時,找到產卵地,把蟲卵處理掉。

蝗蟲壽命不長,一般為六個月,在這期間蝗蟲會產卵,自然死掉,然後下一批蝗蟲孵化出來後會形成新的災害,繼續禍害人。所以預防蝗災最有效的辦法就儘可能早地在孵化階段就把蝗蟲卵滅掉。

咱們國家在這一方面做得很好,據統計,東亞飛蝗孳生地由幾十年前的近8000萬畝下降到目前的2200萬畝。這其中減少的大部分都是我國的成果。目前我國的農業區基本上不存在蝗災,山東、河北等地的蝗蟲可以說數年一出,一出即滅,毫無存在感。

說到這裡要提一個人——馬世駿先生。正是因為有他和他的團隊從五十年代開始就開始治蝗,咱們國家今天才會有如此明顯的治蝗成果。

當然草場等人口密度小地區,蝗災還是無法徹底控制。因為蝗蟲的產卵範圍太大了,經常在無人區產卵,並且一次產卵又多(平均一窩產幾十卵),很難搜尋並撲滅,所以人口密度較低的區域還是無法完全監控。

至於國外那就更不提了,一塌糊塗,尤其是中亞和非洲的一些國家。比如去年到今年的這場蝗災,蝗蟲最初在沙漠深處產卵,在沙漠深處聚集,人類本來就很難察覺,再加上當地的防治不好,等成群結隊的蝗蟲出現在全世界人們的視線時,就已經是現在這個無法遏制的狀態了。

第二種辦法就是生物滅蝗。所謂生物滅蝗就是培養蝗蟲的天敵,比如雞鴨鳥蛙之類的,這些動物都吃蝗蟲。有一種鳥叫粉紅椋鳥,這種鳥的主食就是蝗蟲,平均一天能吃150只左右。

在這種鳥聚集的區域內,幾乎看不到蝗蟲,冒頭就被吃了。生物防治目前也是咱們大力推廣的防治蝗蟲手段,非常的重視,而且效果也很好。不過由於蝗災的蝗蟲一般都是以“百億”為計量單位,數量巨大。

雞鴨鳥蛙這些蝗蟲的天敵就算再能吃,也不可能把蝗蟲吃絕了,所以一旦蝗蟲聚集,形成蝗災後,生物滅蝗也只能是遏制蝗災,儘可能地殺死蝗蟲,做不到徹底消滅蝗蟲。所以只能當成是一種局部的輔助手段。

第三種辦法是化學滅蝗。所謂化學滅蝗就是大面積使用化學藥劑消滅蝗蟲,比如有一些細菌可以讓蝗蟲染病,縮短其壽命,在蝗災區域撒上這種細菌後,蝗蟲會逐漸死掉。還比如有些化學藥劑可以直接殺死蝗蟲。

不過化學滅蝗的副作用也很大,會造成大面積化學汙染。並且蝗蟲移動速度快,經常會改變方向,用飛機追蹤蝗蟲群也不容易。比如說飛機撒藥滅蝗蟲時,經常會撲空,效率不高。所以一般來說,化學滅蝗這種辦法通常都是殺手鐧。

綜合來說,第一種辦法是根治,咱們國家就是因為這方面做得好,所以在農業區,基本看不到蝗災了(有蝗蟲,但沒有“災”)。另外,網上經常有人編段子,說國外發生蝗蟲災害是因為外國人不懂吃,我國沒蝗災是因為我們中國能吃,蝗蟲不敢來。如果把中國吃貨送到國外去,蝗蟲就沒有了。

這屬於典型的抖機靈,胡說八道。因為實際上,要說吃蝗蟲,咱們還真不比國外高明多少。非洲人就經常吃蝗蟲,吃法與咋們一樣,都是油炸。但非洲人把漫天遍野、密密麻麻的蝗災吃滅了嗎?從這場沙漠蝗災來看,從歷史上所有的蝗災來看,顯然沒有。

那是不是非洲人不會抓呢?顯然也不是。蝗蟲長了翅膀,會飛,一天最多能飛一百多公里,有的甚至能跨海。就算動員人力去抓捕蝗蟲,你覺得能抓多少?怕是糧食被吃完了,蝗蟲都飛走了,人類還沒抓到多少。

不論是非洲人,還是中國人,如果靠人力抓蝗蟲,效率都不可能高。另外據一些文獻資料記載,聚集性蝗蟲體內含有微量氫氰酸,少吃點可能沒事,但如果過量食可能用會中毒,這應該蝗蟲抵抗天敵進化出來的結果。

所以以後不要每次聽到國外爆發蝗災時,就取笑人家,說當地人為什麼不把蝗蟲吃掉這類幼稚言論。論吃蝗蟲,其實咱們也不比人家強多少。並且吃也不能解決問題,蝗蟲雖然是可以吃,但要吃過量了,是會中毒的。

蝗蟲隸屬於昆蟲綱、直翅目、蝗亞目、蝗總科。世界蝗蟲種類有12000種以上,對農、林、草業可造成危害的約300多種;我國已知1000種以上,有害的約60多種[1],在廣闊的農區、牧區及部分林區均可發生不同程度的危害。蝗災是我國農牧業生產上的重要災害,也是世界性的嚴重蟲災。

  在“改治並舉,根除蝗害”的治蝗方針指導下,綜合採用生態治蝗、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等蝗災治理措施,我國的蝗蟲測報、防治和飛蝗發生基地的改造取得了極其顯著的成績[2]。本文就我國蝗災治理的主要措施加以綜述和討論,以期對治理蝗災起到啟示作用。

  1 生態治理

  生態治理針對東亞飛蝗的不同蝗區(濱湖蝗區、沿海蝗區、河泛蝗區、內澇蝗區、草原蝗區)結構和功能的特點,提出相應的生態學控制技術,如農業結構調整、水位調控、天敵保護利用、合理放牧、植被恢復、生物多樣性保護、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等,是長期控制蝗災的有效途徑[2]。

  1.1 農業結構調整

  提高複種指數,避免和減少撂荒現象。因地制宜,合理規化農、林、漁等產業。在灘地種植蘆葦、黃花菜、中藥材等經濟作物,在蝗蟲重災區種蓮藕、養魚等。充分利用蝗區自然條件,大面積種植大豆、牧草、西瓜、油菜等飛蝗厭食作物,並對農作物實行輪作、間作、套作,減少蝗蟲食料,抑制蝗蟲的發生[3]。

  1.2 水位調控

  低窪內澇及濱湖、河泛等類型蝗區的改造,首先應從興修水利入手,旱、澇、蝗綜合治理。在水利工程設計方面,要注意排灌兩方面的問題,要求大雨不成澇災,無雨不怕旱。在治理主要河流的同時,要抓緊時機,興建或恢復農田排灌設施,做好山、水、田、農、林、路的綜合治理[4]。

  1.3 植樹造林

  在蝗蟲發生基地大搞植樹造林,使其密集成蔭,綠化堤岸、道路,改變蝗區的小氣候,減少飛蝗產卵繁殖的適生場所。這樣既綠化了環境,又減少了蝗蟲發生數量[5];同時,植樹造林還有利於鳥類的棲息,提高蝗蟲天敵存量和控制蝗蟲種群。

  1.4 提高蝗區植物多樣性和覆蓋度

  蝗區植物的多樣性會延長蝗蟲尋找食物的時間,植物的高覆蓋度可減少蝗蟲產卵的場所,這些措施都會有效地減少蝗蟲的發生。同時,提高植被覆蓋度和植物多樣性還能提高一些蝗蟲天敵的數量。

  1.5 加強牧區管理和草原建設

  因地制宜地採取多種綜合措施,增加草原生態的生物多樣性,改變蝗蟲發生的適宜環境,改變生態小氣候,從而控制草原蝗蟲。

  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種可持續控制蝗災的新途徑,包括微生物農藥(如綠僵菌、微孢子蟲、痘病毒)、植物源農藥(如天然除蟲菊酯)、昆蟲信息素(如蝗蟲聚集素)等[6]。

  2.1 蝗蟲致病微生物及其利用

  2.1.1 蝗蟲微孢子蟲 國內研究較早且較成功的蝗蟲致病微生物是蝗蟲微孢子蟲。蝗蟲微孢子蟲具有較廣的寄主範圍,已知蝗總科90多種蝗蟲均易感染。

  運用蝗蟲微孢子蟲防治草原蝗蟲的成本可比化學殺蟲劑降低1/3~1/2,且操作簡便(噴霧、撒餌均可),在草原蝗蟲種群中可長期流行和傳播[7]。此外,蝗蟲微孢子蟲還可與卡死克等特異性殺蟲劑協調應用或混配使用,實現了速效與長效、化防與生防協調治蝗的目的[8]。

  2.1.2 蝗蟲致病真菌 在所有的病原微生物中真菌可能在蝗蟲種群自然調控中起主要作用,真菌在經過引進後可廣泛流行從而大量殺死害蟲種群[9]。常用的蝗蟲病原真菌包括絲孢類的白僵菌、黃綠綠僵菌、小團孢屬以及結合菌類的蝗噬蟲黴等[10],在這些致病真菌中,使用半知菌類孢子作為真菌殺蟲劑具有快捷、有效的前景。

  2.1.3 蝗蟲痘病毒 蝗蟲痘病毒於1966年在國外首次從黑血蝗體內分離得到,1981年黃傳賢等在國內新疆西伯利亞蝗體內首次發現蝗蟲痘病毒,並命名為西伯利亞蝗痘病毒。此後國內又相繼發現亞洲小車蝗痘病毒、意大利蝗痘病毒等5種蝗蟲痘病毒[11]。隨著研究的深入發展,蝗蟲痘病毒製劑也是控制蝗蟲危害的有效手段之一。

  2.1.4 蝗蟲致病細菌 用蘇雲金桿菌亞種感染青海、四川草地的優勢種蝗蟲的試驗結果表明Bt7可用於草地蝗蟲的防治[12]。此外,自黃脊竹蝗體內分離得到的一種類產鹼假單孢菌[13]以及在棉蝗體內發現的蠟狀芽孢桿菌也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2.1.5 蝗蟲致病線蟲 寄生蝗蟲的線蟲主要屬於鐵線蟲科和雨線蟲科[14]。另外,索科索屬線蟲寄生蝗蟲可使蝗蟲表現出行動遲鈍、腹部異常膨大、食量減少或不取食等病症。由於受索線蟲的侵染,北美洲東部蝗蟲的種群一直被控制在很低的水平下[15]。

  2.2 蝗蟲天敵動物及其利用

  對蝗蟲有抑制作用的天敵大約有8大類70餘種,包括菌類、線蟲、蟎類、昆蟲類、蜘蛛類、兩棲類、爬行類和鳥類[16]。 其中昆蟲類、菌類、鳥類等已被作為生物防治手段加以研究利用。

  2.2.1 天敵昆蟲 蝗蟲的天敵昆蟲在減少靜態蝗蟲群集和群集種群的增長速度方面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蜂虻科、麗蠅科、皮金龜科、食蟲虻

雖然現在有不少的年輕人都到城市打工了,但是現在種植莊稼的農民也是有不少的,對於這些農民來說,他們最害怕遇到的事情就是遇到大量的蝗蟲了,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一般只要是蝗蟲飛過的地方都是寸草不生的,所以莊稼當然也不能倖免。

不過不管是什麼東西都是有剋星的,而蝗蟲的剋星就是粉紅椋鳥,這種鳥類可以說是“蝗蟲收割機”,只要有它的存在,那麼農民根本就不用害怕蝗蟲的問題。比如說曾經新疆北部因為自古以來就是哈薩克族牧民的遊牧草場,所以每年到春天的時候,這裡就經常發生蝗災,但是不管農民使用了什麼方法都沒有有效的遏止這種情況,但是在後來的時候,一些農民發現粉紅椋鳥有著消滅蝗蟲的作用,於是農民就講這種鳥當做了“蝗蟲收割機”。

當時農民為了可以吸引大量的粉紅椋鳥,於是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起,新疆就開始為粉紅椋鳥提供築巢的場所,希望可以能夠用這種方法來吸引粉紅椋鳥,而這種方法也是非常有效的,現在新疆每年都可以吸引十萬多隻粉紅椋鳥,讓新疆上千萬畝的農作物可以免受蝗災的侵擾。

但是雖然粉紅椋鳥保護了這麼多的農作物,可是還是有人看中了粉紅椋鳥的身體,有不少人為了可以賺錢,而開始捕獵粉紅椋鳥嗎,然後將它們作為野味賣給一些商人,所以我們應該學習中國關係最好的國家巴基斯坦,將這種鳥列為嚴格保護的益鳥。

對於這件事情,你們有什麼想法?你們喜歡這種鳥嗎?歡迎大家在下方的評論區說出自己的看法。







帶你一起回農村


首先應該說明的是,現階段我國並沒有受到蝗災的危害。而目前來說,受蝗災比較厲害的是非洲東北角的部分國家,而與我國相鄰的巴鐵與印度現在已經受到了蝗災的危害。

這個蝗群有多大的破壞力呢?

目前蝗群數量龐大,據瞭解有4000億隻蝗蟲匯聚在一起,這麼多的蝗蟲匯聚在一起,形成了一個長寬達到了四五十公里的平面,人站在下面一看幾乎是黑壓壓的一片,所以說它是遮天蔽日的。

蝗蟲對植物破壞力相當驚人。一平方公里的蝗蟲一天能夠吃掉3.5萬人的口糧。它們過境之處,包括雜草在內的植物都是千蒼百孔,葉子幾乎被啃噬一盡。

所以,蝗災發生的時候對農作物的破壞是相當大的。而且,它們還有很強的遷徒性,一天就能夠飛行150公里。如果這裡的東西吃得差不多完了,馬上就會繼續往前飛到另外一處繼續吃。所以,蝗災一旦發生,它的實際破壞範圍也是非常的廣的。

蝗蟲因為飛行速度快,方向帶有不確定性,而且蝗蟲數量之多,一般還真的確實是難以都是難以制止的。

至於說到鳥是不能夠遏制蝗災,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鳥的數量畢竟有限,而蝗蟲飛行速度也快,數量是鳥的好多個數量級,把鳥放那裡吃蝗蟲也是吃不來的。再說,如果鳥真的能夠遏制蝗災,那想必世界上也應該不會有蝗災了。

要遏制蝗災,還是要注意生態環境的保護。因為蝗災的發生一般都是因為出現極度乾旱天氣的時候。而這次非常東部的蝗災就是出現了乾旱才出現的蝗災。

這次起源於非洲東部的蝗災,已經進入到了印度與巴鐵,但是進入我國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大家不要過分的擔心。


洞庭清水塘


2月是蝗蟲產卵孵化的時間,4月便會形成新的蝗群。因此,蝗災擴大趨勢可能會延續到6月。

1 平方公里的蝗群一天能吃掉 3.5 萬人的口糧,這是一種巨大的威脅!

4000億隻蝗蟲來襲,並且已到達鄰邦,那麼我國是否也會遭到蝗蟲的侵襲?

樂觀的判斷:

1,昆蟲學家康樂院士稱,中國不是沙漠蝗的分佈區。因此,沙漠蝗不會對我國形成嚴重威脅。

2,農業農村部監測調度分析也顯示,沙漠蝗對我國的危害概率很小,國內大規模暴發蝗災風險很低。

3,近年來我國蝗蟲監測預警和防治能力不斷提升,防治技術水平屬於世界領先水平,防蝗藥械儲備充足,國內大面積暴發蝗災風險很低。

4,農業農村部正密切跟蹤境外蝗災動態,同時安排雲南、西藏等省區加強邊境的蝗蟲監測,嚴防遷入危害。

再次呼籲:

專家的判斷可以給我們樂觀的信心,但絕不能成為掉以輕心的理由!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好充分預案!

歷史上沒有發生過的,並不代表現在就一定不會發生!

絕不能讓蝗蟲侵襲遮天蔽日的可怕場景在我國領土上出現!

備好油鍋,油榨蝗蟲,作為玩笑話可以,但切不可當真!

糧食安全對14億人口大國的中國意味著什麼,不言而喻!

拜託有關部門高度警惕、全天候監控,第一時間上報,防蝗治蝗兩手都要硬。


劍客談教育


蝗蟲容易氾濫成災的一大主要原因在於它們的繁殖能力非常強。蝗蟲每隔三週就能進行一次繁殖,而且對於產卵地的要求很小,只要土質較為鬆軟就行,幾乎可以隨時隨地繁衍後代。而且蟲卵都在地下,它們不容易遭到破壞,鳥類經常吃蝗蟲,但這通常也不足以顯著減少大面積高數量級別的蝗蟲。

一、蝗蟲卵量非大:據估計,每隻雌性蝗蟲能夠產下大約100枚蟲卵,每平方米的土中可能會存在多達30萬枚蟲卵。因此,只要條件合適,蝗蟲就能大規模繁殖,種群數量會快速增加。血清素會讓本來獨居的蝗蟲將會變得群居,其身體顏色會從綠色變為褐色,它們飛到哪裡就會吃到哪裡,從而出現蝗災。

二、從天敵來看:雖然蝗蟲有眾多的天敵,但天敵的數量,與蝗蟲的本底數量以及增殖速度相比,簡直太低太低。蝗蟲的天敵自己固有的棲息地範圍和生活習性,不可能隨著快節奏飛行的蝗群而迅速轉移,只能是當地的天敵來消化侵入的蝗蟲,而且這些天敵的食物來源又絕非蝗蟲一種,無形中又會嚴重拉低每天吃掉蝗蟲的數量。

三、繁殖能特別強:雖然成蟲的產卵期比較長,一般都有10-30天,但是它們會不斷的交配,不斷的產卵,分批次的生產小蝗蟲,而小蝗蟲長大之後就通過糞便發出性欣喜素,雄性和雌性蝗蟲通過它們頭上的觸角收集信息,不斷地發出想要交配的意願,就這樣蝗蟲的數量聚集的越來越多,最後形成了破壞性的規模。

四“有特異功能”。蝗蟲 繁殖能力很強之外,它還不挑食,包括農作物在內的各種植物都是它們的食物來源。而且蝗蟲的飛行能力非常強大,它們可以接連飛行數小時,飛行距離可達150公里。只要一週的時間,蝗蟲就能飛到1000公里之外。

因此,靠天敵的“吃”是解決不了蝗災問題的,當然,人類在歷史上解決蝗災問題,也試過“吃”的方法,不過效果也非常不好,畢竟蝗蟲所富含的脂肪和糖類物質較少,僅靠蛋白質是解決不了因糧食絕收而帶來的飢餓問題的,所以歷史上發生過蝗災的地區,有人寧願去啃樹皮也不多吃蝗蟲,畢竟吃不飽呀,還浪費大量的體力去捉,得不償失。




農村雄哥


中國有好多胡蜂養殖高手,如果派他們去蝗災地區放養胡蜂,蝗蟲很容易就滅了,蝗蟲和蝗蟲卵都是胡蜂的美食。現在胡蜂正在人工練蜂王和築巢階段,一個月後就對蝗蟲,蝗蟲卵有很大的殺傷力了。相關單位和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瞭解一下。







鄧劍平56061161


我國蝗災治理主要通過蝗災發生區的生態環境改造,消除適宜蝗蟲發生的環境;同時,利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種群數量,並利用化學藥劑及時防治高密度的蝗蟲發生區。

生物防治法中,有一種是“招引粉紅椋鳥法”。上世紀80年代,新疆用人工堆放石巢、修建磚混鳥巢的辦法,招引粉紅椋鳥遷徙至此。2019年4月新疆多地發生蝗蟲災害,數以萬計的粉紅椋鳥發動“空襲”。一隻粉紅椋鳥一天能捕食120至180只蝗蟲。

除了粉紅椋鳥,雞鴨鵝鷹也能食蝗於成災之初。2000年媒體報道,浙江當時有3萬隻鴨子乘飛機趕往新疆吃蝗蟲。

據錢江晚報報道,2000年5月,新疆北部發生了特大蝗災,除採取化學藥物外,由一群群牧雞、牧鴨組成的“生物部隊”也在新疆的“滅蝗大戰”中大顯身手。

當時,經省農科院的牽線搭橋,長興縣林城鎮天平村養鴨大戶楊大元所養的3萬隻“鴨兵”作為滅蝗“戰士”分批登上飛機,空運至新疆災區。

有浙江鴨參與的十萬“鴨子大軍”在新疆草原投入戰鬥後,效果明顯。到當年8月底,新疆至少有100萬畝優質草原上地毯般覆蓋的蝗蟲被鴨子徹底殲滅。鴨子成了新疆“抗蝗救災”的英雄。

新疆治蝗滅鼠指揮辦公室當時指出:鴨子捕蝗能力強、捕食量大、“軍”紀嚴明,出動鴨子是草原清剿蝗蟲、保護生態最為行之有效的好辦法。

值得一提的是,據當地牧民們介紹,鴨子吃蝗蟲的場面是很有看頭的。草場上,鴨掌踏過之處,蝗蟲紛紛跳起來,鴨子用它彈簧般靈活的脖頸在空中啄食,猶如武林高手用筷子夾蒼蠅般彈無虛發。

“鴨子每天進食兩次,早上四五點鐘,天剛露明,鴨子們就自己出去吃蝗蟲,幾個小時後,就到附近的小河溝裡喝水、休息,下午7點多鴨子再次出動,直到晚上9點多太陽落山時才回來。一隻鴨子一口氣能吃100多隻蝗蟲。”第一次養鴨的牧民馬永剛對鴨子的守紀律性深感驚奇,他說“鴨子太自覺了,我幾乎不用費心,它們出去、回來全是分成幾個縱隊,每個隊中鴨子一隻跟著一隻,真像訓練有素的部隊。”


大貓娛樂88


現在非洲的蝗蟲災太可怕了,已經到了印巴邊境正在向中國邊境移動。

我們來看一下為什麼蝗災難控呢,1:氣候問題,全球氣溫變暖,利於蟲卵蜉化。2:各個國家防控力度不夠,越發達的國家蝗災越少,和國為,財為,防控意識,防控能力息息相關。3:沙漠化,這次蝗災是沙漠蝗蟲,沙漠化越嚴重家越嚴重。

從上面幾點來分析,這次蝗災越過青藏高原入境可能性不大。有人問鳥能防蝗災嗎?本人認為不太現實,短期內不可能有那麼多鳥,如果有那麼多鳥反而又要形成鳥災了。


郭法平談生活


很高興為您解答

蝗災的發生和氣候乾旱有關,天太乾旱了,鳥兒都不怎麼出來活動,再說面對億萬大軍,肉多鳥少,蝗蟲的繁殖速度比鳥快,所以難以遏制,如需遏制需要來場大規模的大雪或大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