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你們保護‘90後’長大,現在由‘90後’來保護你們”

馳援重點地區,有“90後”逆行者們的身影;堅守戰“疫”一線,有“90後”白衣天使的汗水;走遍大街小巷,有“90後”志願者的足跡……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蕪湖“90後”們正在交出最美的青春答卷。

“以前你們保護‘90後’長大,現在由‘90後’來保護你們”。一場全民防控疫情的嚴峻戰役已經打響。而青年,正成為蕪湖人打贏這場戰役不可或缺的力量。戰場上的“90後”們高揚著青春的旗幟,展示著青春的風采,堅定著前行的方向。

“以前你們保護‘90後’長大,現在由‘90後’來保護你們”


從“被保護”到“讓我上”

在各大媒體平臺,一段武漢方艙醫院內的輕症患者集體跳廣場舞的視頻“火”了起來。其中,領舞的小夥子正是弋磯山醫院第二批援助武漢的90後醫療隊隊員顏浩。

“以前,‘90後’是被大家保護的‘乖寶寶’,現在到了疫情發展的緊要關頭,應該輪到我們上!”顏浩說,在患者結束一天的治療後,我們帶動大夥一起跳廣場舞,幫助武漢人民堅定信心、戰勝疫情。同時,我們還會引導患者消除不安情緒、驅散心中陰霾,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打贏這場戰爭。

在市中醫院援助湖北抗疫醫療隊中,有一位喜歡做飯、旅遊,愛追韓劇的90後姑娘何敏。這樣一位又陽光又宅的女孩,在第一時間報名前往武漢,成為安徽省第一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員的成員。

在何敏的朋友圈裡,有一張她穿防護服工作的照片,“這是我穿過最好看的衣服,很榮幸。”到了武漢以後,何敏的任務是給患者輸液。因為隔著雙層手套,她不能像往常一樣輕鬆地找到適合扎針的血管;加上護目鏡起霧、視線模糊,使靜脈輸液工作量達到正常情況的好幾倍。“但是既然來了,我就要盡心盡力地幫助他們,哪怕是打好每一針。”言語中,“90後”的勇敢、樂觀盡顯。

在蕪湖,還有很多像他們這樣,曾經習慣被保護的“90後”,已經學會主動擔當,守護起身邊人。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他們紛紛選擇“逆行”,奔赴防控疫情的最前線,詮釋了“有擔當、才青春”的真諦。

“以前你們保護‘90後’長大,現在由‘90後’來保護你們”


從“小孩子”到“生力軍”

2003年非典來襲時,許多“90後”還是孩子。如今,他們中的多數不僅是子女,也是父母;是千千萬萬崗位上的“螺絲釘”,更是戰“疫”一線不可或缺的“生力軍”。

每天早上,南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陳晨總會來到需要居家醫學觀察的單元樓內,為樓里居民一一測量體溫。與此同時,她的丈夫也走進市二院CT影像科,守好新冠肺炎的“確診關”。夫妻倆一起堅守戰“疫”一線,被感染的風險大大增加。因此,早在大年二十九,他們便將2歲半的女兒送到了父母家。夫妻倆為了互相安全,回家後都是各自隔離,不共居一室。一家三口每天只能通過手機視頻“見面”。

為了抗擊疫情,蕪湖縣總醫院的兩位“90後”醫護人員駱和平、胡慧慧決定延後婚禮,雙雙奔赴防控一線。“我們倆既是夫妻,也是戰友。在工作中,我們可以相互支持、相互鼓勵。”駱和平說,對於婚禮改期他們並不後悔。因為身為醫務人員,主動請纓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這是新時代青年人必須擁有的責任和擔當。

“以前你們保護‘90後’長大,現在由‘90後’來保護你們”


從“平凡人”到“防護牆”

各行各業的“90後”也是平凡人。對於他們而言,奮戰在防控一線,既是擔當的體現,也是成長的磨礪。他們就像一顆顆釘子,組織上哪裡需要,他們就釘在哪裡。在平凡崗位上,他們用擔當和責任,織密疫情“防控網”,築牢生命“防護牆”,在基層防疫戰鬥中貢獻著青春力量。

“沈師傅,您好。您需要的生活用品我們已經買回來,放在您家門口。”得知轄區內居家隔離的居民生活不便,獅子山社區的90後社工王飛主動當起了“快遞員”。除此之外,他每天還要揹著笨重的消毒桶穿梭在大街小巷,仔細地把消毒液噴灑到轄區每個角落,不放過任何死角。

“以前你們保護‘90後’長大,現在由‘90後’來保護你們”


家住弋江區的洪俐是一名在校大學生。寒假期間,當她看到社區的志願者招募信息後,立刻報名加入。每天,她不僅要和社區工作者一起向周邊群眾宣傳疫情防控知識,還要協助做好疫情信息收集、報告、人員隔離、秩序維護、體溫測量等防疫工作。“我在這裡出生長大,一直都是家鄉養育我,現在我有責任要保護她。”洪俐說。

“以前你們保護‘90後’長大,現在由‘90後’來保護你們”


在許多人眼裡,這群“90後”的青年工作者還是孩子。經常有人問:“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來了,你們害怕嗎?”其實他們無需回答,因為他們已經用實際行動作了回答。

致敬!

“90後”

逆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