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疫情阻擊戰,青年在行動(一)

李青,女,中共黨員,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中級護師,2011年11月起在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工作,現任院團委委員、保健團支部書記。2020年1月24日,李青護師作為廣東省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響應國家號召,逆向而行出征湖北武漢,投入抗疫鬥爭第一線。下文選自李青護師的日記,字裡行間流露出中大人的家國情懷和共青團幹部的責任擔當。

致敬 | 防控疫情阻擊戰,青年在行動(一)

1月26日

“都是父母的寶貝,怎麼捨得你們在闔家團圓的時候遠赴疫區來幫助我們啊!”

我們從早晨9點多出發,開工作前動員交接會,緊接著看病房情況,到下午15:50分作為第一批援漢醫護人員進入隔離病房。我們的物資是短缺的,甚至我們連防護服的標準鞋套都沒有,護目鏡用的也是病房消毒使用多次的,時間倉促連基本的護師鞋都沒有,快6小時的工作下來,腳丫子都被磨起泡了。病人們對我們從廣州來的醫護人員十分熱情與信任,彷彿與病魔戰勝許久後重見光明一樣。我們支援的醫護人員與病房的病人數目相差懸殊,加之對病房環境、物資缺乏熟悉度,且病房無護工、清潔工協助,有的患者按鈴接針水補液可能都要等上10-20分鐘,可是病人和家屬都毫無怨言,都特別感謝廣東醫療團隊千里馳援武漢的義舉。一進病房,接二連三的呼叫鈴聲與護師站絡繹不絕的家屬詢問,讓我們迅速進入戰鬥角色。

致敬 | 防控疫情阻擊戰,青年在行動(一)

磨起水泡的腳


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給一位阿姨打留置針,本就一針見血的專業技術活兒,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阿姨說:“我想讓廣州的護師幫我打針,不疼,就是心疼你們,都是父母的寶貝,怎麼捨得讓你們大老遠的在闔家團圓的時候遠赴疫區來幫助我們。真的特別感動,特別感謝你們啊!”阿姨的話,讓我一下溼了眼眶,觸動到了我內心的最深處,卻也微笑著對她說:“好好休息,多喝水,提升免疫力,我們一起加油,就可以早點回家了”。

我們從15:50分入病房到21:20分出病房,連續快6小時滴水未沾,為患者做治療、甚至心理護理,樹立康復的信心,與他們一起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交接完班,褪去沉重的防護服時已然晚上11點,按排班由中山三院兩名男同志來陪送我們回住宿地,寒冷的夜竟然也溫暖了起來。

致敬 | 防控疫情阻擊戰,青年在行動(一)

交完班已經是晚上11點多,大家回到酒店,在門口加油打氣

國在家在,你在我在,團結就是力量,逸仙人總是在最危難的時刻體現出最真實的情感,我們向家人和組織承諾:“我們必能克服困難,保護自己,零感染的一個都不少的回家見你們,武漢加油,逸仙加油,青姑娘加油”。

2月1日

“媽媽,今年又沒能陪您過生日,請您再原諒我一回!老公,我答應你,我肯定照顧好自己!”

昨晚22:58,我們組6位護師——張秦容、宋菊花、梁玉嬋、我和其他醫院的兩位姑娘一起出發前往漢口醫院,繼續新一輪的戰鬥。

夜還是一如既往的黑,冷風不停地往脖子和腳踝裡灌,明亮的路燈似是照亮了我們前行的路。哪怕逆風,哪怕艱險,哪怕依然有人不理解,我們也憑藉莫大的勇氣和必勝的信心繼續前行。

途中,大家交流不多,不是因為陌生,而是為了保存體內的那點水分和熱量。穿防護服的時候,大家都認真相互整理、檢查,確保符合要求才進入病房。

今晚的班難得靜悄悄,在不停巡視病房觀察患者病情時,我能很清晰地聽見病房監護儀的聲音。許多病人已經用上了氧氣筒,我們喜歡叫它“大炮”,因為它看著特別壯,病人又特別需要它,它也用它的沉重來顯示自己獨一無二的重要性。

短短4個小時的班,換了不下8個氧氣筒,為了讓下一班姐妹們更好地開展工作,更快地解除患者痛苦,我們在所有已用氧氣筒的邊上都會再放一桶滿的。每一次換“大炮”,於我們這些姑娘們而言,都是最美的“心動時刻”。心率一度跳到110-120以上,呼吸明顯急促。這是一個挑戰,更是患者康復的希望,我們要頂住!

“因為你們來了,所以我們也在一天天變好!”這是一位家屬阿姨對我說的。剛來時,阿姨滿是焦慮和暴躁的情緒,也質疑過我們給患者靜脈留針的好壞。到後來我用專業健康教育的宣講,以及多次的巡房和對患者密切的關注,獲得了阿姨的信任。我看見阿姨笑了,那是一種壓抑許久的明媚笑容,笑得那麼美。

回住宿地消毒洗漱後,已是清晨6:00。給有點脫水破皮的自己灌了大半瓶礦泉水竟不覺得涼,又給飢腸轆轆的自己泡了一碗從醫院帶來的方便麵,熱氣騰騰的,就像我們一起來支援武漢的心一樣溫暖。

不知不覺中,2月已然到來,連軸轉的7天都在值班,今天已經是我們出發抵達武漢的第8天。

出發前,老公說:“你捨不得我,為什麼還要去?”我告訴他,我已是在臨床一線摸爬滾打無數次練習專業技術的老護師,也是一名有著近12年黨齡的老黨員,還是一名共青團幹部。在祖國和人民需要我的時候,我就應該義無反顧地站出來,頂上去!我對老公說:“我答應你,我肯定照顧好自己!我是誰?我是能幹又專業的青姑娘啊!多一分專業護理技術保障,就能減少一分患者痛苦。讓專業人幹專業事,那才是最好的安排。”

昨天是大年初七,是“人日”,也是我的好隊友劉潔靜主管護師的生日,我們給她準備了特殊的蛋糕——用蛋黃派拼湊成了一個心形的蛋糕。初七也是援漢醫療隊張克林醫生媽媽的生日,阿姨在視頻那邊看著兒子,克林兄的女兒在那頭給奶奶唱生日歌。我不禁淚目,再過兩天,正月初十,也是我媽媽的生日。這麼多年,陪媽媽過生日的次數卻寥寥無幾。媽媽,今年,請您再原諒我一回,又沒能陪您過生日。等我回來,我們一起去拍最美的全家福!還記得我對您說我要去援漢的時候,您沒有太多猶豫就支持了我。您都把您最寶貴的女兒送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了!所以您要好好照顧自己,等我回來!只要我們在一起,幸福平安地生活在一起,就是最珍貴的禮物!

老公,要記得幫我給媽媽訂一個漂亮的生日蛋糕,這樣才有家、有愛的味道。只有你們安好,我在前方才擁有無所畏懼、奮勇前行的力量!武漢加油,逸仙加油,青姑娘加油!

致敬 | 防控疫情阻擊戰,青年在行動(一)

左:李青護師下班後,臉上都是護具的壓痕 右:李青護師日常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