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蝗虫成灾、遗祸千年,是从什么时候被控制的?

南渡唐后人


在有了人类文明以来,各种灾祸都伴随着人类成长,这其中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不过虽然现在已经发展到科技阶段,但有些灾害还是不能防止,所以这也和灾害的成因有很大的关联。而蝗灾是对普通农民伤害最大的一种自然灾害,而且中国是由农业文明发展起来的,所以在历史上蝗灾没少带来祸患,那什么时候蝗灾才在我国被控制呢?



古代的治蝗措施

在古代蝗灾可是经常发生的,经历史记载,在秦汉时期平均发生蝗灾的次数为8.8年,在宋时期为3.5年,而到了明清时期逐渐衰减为2.8年,从这些发生蝗灾的平均数据可以看到蝗灾已经在古代得到政府的重视,开始逐步控制其对庄稼的危害,但毕竟古人制造水平有限,并不能彻底的解决这一大祸害。


古人面对蝗灾多会用火烧、捕击、甚至有些地方会建立祠堂来祈祷神仙或者自己供奉的大将来替自己处理蝗灾。不过这些方法不是不彻底就是过于迷信,没有彻底解决掉这一祸患。

近代的处理措施

而我国能够比较有效的治理蝗灾还要从上世纪50年代初说起,当时有一位回国的马世骏科学家,他在了解到我国国情和蝗灾的问题后,率领他的团队根据史料和现实地理环境进行深入的分析,他的团队考察后发现蝗灾的发生不但和干旱后雨水滋润有关,还和人民生活条件有关,所以在仔细考查后决定采取改治结合,根除蝗害。


此时一方面要采用化学方法和特殊生物手段去降低蝗虫的繁殖率,减少其生活密度,另一方面控制水位,修建水库,确保发生旱灾的可能性降低。之后我国还采用了飞机喷洒药物进行灭蝗。自此我国的蝗灾才算是达到了比较有效的防治。


晓峰来介绍


前言:

据说现在“三只蝗虫都不敢一起出门到外闲逛”,使得人们现在已经逐渐忘记了蝗灾所带来的危害。

在八十年前的中国,每当到旱灾爆发后,人们在艰难抵抗灾害时,会下意识地从口粮中节省下粮食进行储存。因为在以前,“久旱必有蝗”已经成为华夏民族的共识,特别是在长江以北区域的人们。

旱灾是可怕,可最让人丧失信心的是旱灾过后,人们刚刚享受那久旱逢甘霖的喜悦之时,突然而来的蝗灾,铺天盖地横扫一切绿色的植物,要知道,此时可是青黄不接之时,完全可以摧毁掉在旱灾中艰难活下来的人的信心。

因此古代的人们给予这个小虫子最高的评价——蝗,虫之皇者!

“杀一人为罪,屠百万为雄,死千万万为皇”。

新中国成立之后,将祸害千年的蝗灾“限制”了起来

1952年,刚从国外留学归来的马世俊博士,就接到了国家给予他的第一个科研任务——解决祸害中土千年的蝗灾。马世俊博士和他的助手们深入到当时爆发蝗灾的内蒙、山东一带科研,调查研究了蝗灾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蝗虫的种群、数量动态,以及迁徙扩散行为,还有结合了史书上记载的蝗灾记录,提出了“改治结合,根除蝗害”的战略。

曾经翻阅到父辈留下来的一本杂志(《半月谈》),上面有过一次案例,讲述的是山东蝗灾的起源及消灭过程:

当时的科学家们在深入调查山东的蝗灾时,发现历史中记载的事情与当地爆发蝗灾有些出处。特别是史书中记载的,“蝗从海而来”以及当地的居民在祭海时会有其他地区没有的蝗神在内,使得科学家们疑惑不解。

后来有位科学家提出了一种观点,历史中发生的蝗灾,有部分可能不是来自于本地,而是来自于海的对面——东北区域。于是乎,当时的科学家赶到了东北,并兵分多路到各地进行调研。

在调研途中,科学家发现了问题所在,当时的东北还有大量人迹罕至的地区,依旧保留着原始状态,其内部有大量的草场、沼泽等情况。当时的军队派遣的战士在配合调研时,还惊起沼泽中的“蚊虫大军”,战士们被叮咬得一身包来。

而科学家们发现,这些含有大量沼泽的草场,不仅仅是蝗虫的繁衍地,也是蚊虫的繁衍生息之地——干旱时,蝗虫会因此而大量产卵,干枯的沼泽区又给予蝗虫绝佳的产卵地;水涝时,死水潭般的沼泽地区,又成为蚊虫绝佳的产卵地……

而这片荒芜的土地,竟然是一片内含丰富物资的黑土地,于是,当报告到达中央不久,东北的大屯垦时代,也在这一刻开启了。正因为当时的国内百废待兴,缺乏农药,使得农垦成为当时人们制约蝗、蚊的最佳方案。因此也使得中国在治理蝗、蚊灾害,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农垦的同时,配合农药,保护了环境的同时,治理蝗、蚊灾害。

1、大面积荒滩垦荒种植,改变蝗虫的栖息环境,减少发生蝗、蚊基地的面积。

2、兴修水利,做到旱涝无灾

3、植树造林,改变蝗区小气候,减少飞蝗产卵繁殖的适生场所

4、提高耕作和栽培技术,达到控制蝗卵的作用,因地制宜,改变作物的布局,减少蝗害

5、使用农药,减少蝗、蚊区的蝗、蚊生存空间。

要知道,当时的大环境之下,欧美、苏联等发达国家在治理蝗、蚊的措施上,多是使用农药,而中国在被西方制裁、以及国内缺乏农药生产企业的时候,通过这套治理方案,整合、治理了国内几大蝗灾泛滥区,从此华北、华中、华西区域的泛滥千年的蝗灾就这样消失了。

直到新世纪,在北方的俄罗斯、蒙古等国依旧爆发蝗灾时,中国境内的蝗虫都要靠养殖来维持人们的食欲。

图片均来源网络


史之为用


杀灭蝗虫主要还是靠农药吧。


看到一片报道,河南某地在2014年发现蝗虫群,当地出动飞机喷洒农药,800亩地飞机喷了13次,每次携带300公斤药剂。



终于控制住了蝗虫的成灾。

近代两个伟大的发明我觉得就是化肥和农药。

这两项发明直接让农业能够养活更多人口了。


农药不止让蝗虫这种困扰中国农民几千年的灾害降到最低,还直接解放了部分劳动力。


因为农药不止有除虫农药,还有除草的。


除草农药广泛应用于玉米小麦,让这两样作物可以更大规模的种植,从而解决了人们粮食的大问题。


倒退二十多年,人们是不敢大规模种植玉米的,那时候很多地方玉米只敢小规模种植,因为夏天野草长的很快,如果除草不及时,很快就草盛玉米稀了。

早些年听说过很多有勤奋农人去地里除草,为了多干会活儿,到中午还舍不得回家。

玉米一般都是夏播,天气炎热,尤其玉米地里,玉米齐腰高时,更是热的让人喘不上气来,有心血管毛病的人,有时候犯病,躺在地上就再也起不来了。

这种事,那些年的夏天,总听说。

玉米除草剂的发明后,让野草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人民们种玉米,往往只需要达打两三遍药,就能解决杂草丛生的问题。

查了一下,玉米除草剂居然书是19世纪发明,上世纪五十年代在美国大量应用,而在中国北方农村大规模应用,我觉得应该是21世纪的事了。

因为除草剂的应用,导致北方很多地方,玉米和小麦成了主要作物,随着无人机喷洒农药的应用,大约一个人种几百亩地这事儿,也不会太远了吧。

蝗虫不再成为威胁,其实也和农药有关。

过去蝗灾和旱灾水灾一样,困扰着人们。

旱灾只会后必闹蚂蚱,意味着人们两三年没有收成,于是很多人开始逃荒,成了流民。

蚂蚱也就是蝗虫多厉害呢。

据说蝗虫来时遮天蔽日,蝗虫飞过之地,一片叶子都不会留下。

一平方公里的蝗虫,一天能吃掉3,5万人的口粮,遮天蔽日的蝗虫有多少平方公里呢?。

2019年东非闹蝗虫灾害,肯尼亚政府报道过,一个蝗虫群就宽40公里,长60公里,其破坏程度可想而知。

我国因为历朝历代都有受蝗虫威胁的记录,所以对蝗虫很警觉,在各省都设有蝗虫监控指挥部,对蝗虫这种小东西高度警戒。

很多地方研究了很多灭蝗虫的办法了,除了用农药外,一些地方还培育蝗虫的天敌,比如鸭子,狼蛛,中华蜂虻等等,立体控制蝗虫数量。

对蝗虫严防死守,据说我国对蝗虫的防治手段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也是我国这些年没发生大规模蝗灾的一个主要原因吧。




薛白袍


蝗虫是一种迁飞性极强、食性极杂、爆发危害的害虫。一旦大面积发生、起飞,遮天蔽日,其薄薄的翅膀高频率震动着空气,其声如狂风呼号和飞机的轰鸣,势如雷霆万钧,落地后,庄稼、杂草甚至连树皮都被吃光。

据史籍记载,我国从周末春秋时代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2600多年中,重大的蝗灾就发生过800多次,平均2~3年就有一次地区性的蝗灾发生,间隔5~7年就有一次大范围的蝗灾发生,危害严重。如1927年山东省发生的大蝗灾,造成700万灾民流离失所,四处逃荒;1929年的蝗灾,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受灾农作物240万公顷,造成损失达1000万银元以上;1944年发生的大蝗灾,约330万公顷庄稼被吃毁等等。因此,蝗灾与水、旱灾害成为我国历史上威胁农业生产,影响人民生活最严重的三大自然灾害。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及蝗区广大人民群众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改造蝗区,控制蝗灾,到上世纪70年代使蝗灾得到了基本上的控制,虽然部分蝗区蝗灾仍时有发生,但没有造成大的危害。

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统计,2001年全国病虫鼠害发生面积达3538多万公顷次,与2000年基本持平。受气温偏高、少雨干旱气候条件的影响,仍以虫害重于病害,其中尤以蝗虫发生较严重。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统计,2001年我国东亚飞蝗发生面积约191.6万公顷(未包括海南省发生的面积),比1985~1998年的平均发生量(100万公顷)高91.7%,属于特大爆发年,是近30年来罕见的。今年蝗灾更为严重,发生面积比上年同期扩大了10%,发生重灾的地方每平方米的蝗虫密度达4000~5000只。

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分布及危害程度受环境条件,特别是气象条件的制约。1997年以来蝗虫的连续爆发,特别是2001年和今年的特大爆发,除与农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的变化及治蝗技术、措施相对落后等有关外,气象条件的变化是重要的影响因子。 <

对我国农业最具危害性的东亚飞蝗,具有异地迁飞、群集和产卵选择适宜环境的特性,它主要分布于42°N以南的黄淮海平原一带地区。这些地区季风气候明显,降水时段集中且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交替频繁发生,使这里的沿湖、滨海、河泛及内涝地区出现许多大面积的荒滩、荒地,芦苇、杂草丛生,是飞蝗繁殖猖獗的适宜和发生基地。

1997年以来,黄淮海平原一带基本上属于少雨年份。由于少雨干旱,黄河下游、淮河与海河主要支流多次出现断流,洪泽湖、微山湖、白洋淀等水位严重下降,造成大面积河、湖滩地裸露,增加了蝗虫的适生地。同时,干旱也有利于蝗卵的孵化,促使蝗蝻的发育加快,种群量上升。历史资料统计结果也表明,蝗灾与干旱同年发生的机率最大。

气温偏高,也有利于飞蝗的大发生。在全球气候趋暖的大背景下,近年来黄淮海地区一带气温也明显偏高。持续的暖冬天气,对蝗卵的安全越冬十分有利;春季干暖气候也利于蝗卵的孵化,蝗蝻发育速度加快。据调查,近几年蝗卵冬季死亡率一般在13%~15%之间,低于常年几个百分点,发育时间也有所提前,导致蝗虫发生世代增加、北移,发生危害期延长。

各地应在农业部的统一部署下,抓紧抓好灭蝗工作,确保飞蝗不起飞,土蝗不扩散。


纪录影像


中国历史上蝗虫灾害是有记载的,平民百姓没有任何庄庄稼可以吃,相继饿死,那么,中国历史上,蝗虫成灾是什么时候得到治理的呢?

根据《捕蝗要法》中记载,主要的方法是由百姓用竹竿撑起白布以顺风的方式四面围追,把蝗虫赶到一起,集中的扑打,这也是春秋战国年间兴起的白刃战!

第二种方法是掩埋法,这种效果非常的好,一埋一片,但是操作难度也高,一旦埋得浅了,蝗虫也能自己钻出来

第三种方法就是篝火诱杀法,在春秋战国年间,想要火烧蝗虫,是在天黑的时候点起篝火,把大批的蝗虫吸引过来,这样可以捕杀,烧死飞过来的蝗虫,在集体的掩埋,这也是在开元年间启用的篝火烧杀法,在短短的时间内成功的将蝗虫制止

第四种方法是在宋代,宋代防灾害的意识也是深入人心,于是人们思考与其累死累活的抓蝗虫,不如提前斩杀蝗虫,所以人们就趁着冬天的时间,把蝗虫的卵一锅端掉,宋朝的除蝗虫卵的经验,非常的丰富,地面上有无数的像蜂巢一样的孔洞,必须果断挖土铲出,到了明清年间,人们更是将农药配合陈醋杀虫卵,可谓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坚强的人们,勇敢的面对着一次次的灾难所产生的智慧与勇敢,正是我们华夏文明强有力的生存原因。





历史榴芒教授


在中国古代,由于技术的短板,人们对于控制蝗灾曾头疼至极,并采用多种方法试图消灭蝗灾。而要说这蝗灾是从什么时候得到控制的,我觉得是在唐代,原因如下:

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姓就曾因深受蝗灾破坏收成之苦,而多次提出要燃火烧蝗虫的方法。比如《诗经》就明确记载着:“秉被蟊贼,以付炎火”,即通过焚烧的方式,将蝗灾控制。但是这种方法在当时仅是被提出,并没有得到广泛采用。更多用的是“壕堑掩埋法”、“人工扑打法”。

前者主要是在蝗虫必经之地挖出深二尺的壕沟,等待蝗虫飞来之时,大伙采用一些特殊方法将其引进沟中,而后立马填埋。尽管这种方法能够将大片蝗虫集中填埋,但是需要付出极大的人力物力成本。再者,有时常常因挖的壕沟深浅不一,蝗虫又再次钻出来,祸害庄稼,效果并不理想。

而后者,主要是通过乡民用竹竿撑起宽约八尺长的白布,而后顺着风向三面围追蝗虫,将其尽数赶到一处,再人工扑打消灭,此法称为“白刃战”。这种方法效果虽不错,但需要大批乡民集体作战,耗时耗力。

二、而到了唐朝,经历过多种尝试的人们决定正式推广“篝火诱杀法”。据史料《治蝗全法》记载,“篝火诱杀法”主要是在天黑时点燃篝火,并在蝗虫密集处分路设灯,采用灯光将蝗虫吸引过来。而被火烧到的蝗虫,丧失了基本的飞行能力,只能跌落在地。百姓就趁此机会斩杀蝗虫。

这种方法得到成功应用的例子便是,唐朝开元年间,面对中原地区大片席卷而来的蝗虫,宰相姚崇果断在各地推广“篝火诱杀法”,在极短的时间内扑灭大片蝗虫,控制灾情。而燃火产生的灰烬,又成为了天然的肥料,培育庄稼,可谓一举多得。由此,这一方法就被沿用下来,为后人推广。

三、在这里在做一个小小的补充。农业发展到了在科技发达的明清时期,时人总结了先人灭蝗的多种方法,利用多种草药制出了“百步草浓汁”、“陈醋混合液”等灭虫卵神器,这也是我们现如今所说的“农药”的前身。

综上所述,我认为蝗虫得到控制,始于唐朝、精于明清、治于当下。


ZzzC说史


小雪历史微鉴:就在前两天,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最近非洲蝗灾泛滥,以至于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那么,我们国家有没有过蝗灾呢?当然有,中国历史上蝗虫成灾还不少,第一次被控制是在什么时候,用了什么办法呢?

中国最近的一次,当然是民国时期的马世骏,他从生态角度对控制蝗灾提出了中肯建议并产生很好的效果

蝗灾一直以来是我国的一大祸根,理由很简单,蝗虫对农业苗种的侵害是非常严重的,如果说一年的收成不好,肯定是蝗灾闹的鬼。

而马世骏,是当时民国时期的一个生态学家,他出身北京大学,后来前往美国深造,在归国后,迅速投身到抗病虫害的一线中去,提出了一种“改治结合,根除蝗害”的治蝗办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徐光启开启了治理蝗灾的先河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小农经济一直是我国赖以生存的经济组织形式,而我国古代人,早就发现蝗虫对我们的农作物的侵害之处,于是,通过了解其习性、分布、种类等,开始对其进行研究,然后总结经验,最后将其消灭。

而徐光启,就是我们现代所说的科学家,或者说是农学家,他对明朝以前的蝗灾进行统计,并有针对性的总结蝗虫生长的习性等,后来发现了其中的端倪。

徐光启从蝗虫的发源地、季节性等多方面对其研究,然后利用自己的办法对蝗灾进行治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蝗灾也没有继续泛滥。

文/小雪历史微鉴,古事新说,快意江湖!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喜欢的点点关注。

小雪历史微鉴


蝗灾,是古代最为可怕的灾害,中国有多次农民起义,都和蝗灾有关。

如唐朝末年,黄河流域爆发了严重的蝗灾,蝗虫飞过,遮天蔽日,黑云压境,数分钟之内,成片成片的庄稼被吃个精光,粮食绝收,税收不减,农民没有活路,纷纷起来造反,王仙芝和黄巢的农民起义军呈燎原之势,将强大的唐朝帝国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除了唐末黄巢起义,还有元末农民起义,朱元璋老家安徽爆发了严重的旱灾,之后是蝗灾,然后是瘟疫,朱元璋的家人死了大半,父亲死了,母亲死了,哥哥也死了,一家人分头流浪,各自逃命,朱元璋当了和尚,又成了要饭花子,之后加入了农民起义军,最后建立了明朝。

可巧的是,明朝灭亡也归因于蝗灾。崇祯末年爆发了蝗灾,随后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揭竿而起,最终颠覆了明朝政权。明朝因蝗灾而建立,也因蝗灾而亡,难道是天意吗?

蝗灾古已有之,诗经有云:

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可见,在很早很早以前,蝗虫就为害人间了。

蝗虫是种繁殖能力特别强的昆虫,多的时候,每平方米里面有20—40万颗虫卵,简直不可思议。

而且蝗虫喜欢旱的环境,特别喜欢在干涸的河床上面产卵,如果来年雨水充沛还好,可以把蝗虫卵淹死,或者被水中鱼虾吃掉;如果来年还是干旱的话,那么就完了,蝗虫会呼啦啦成片成片的出来了,这就形成了蝗灾。


古人对蝗虫毫无办法,只能望蝗兴叹,甚至有迷信的地方,认为蝗虫是老天故意降下灾祸,惩罚无道的百姓,为此百姓还建了许多蝗神庙,整日磕头烧香,甚至有皇帝颁发罪己诏,戒色,节欲,食素,修德,修身,但终归无济于事的。

不过,也有大胆的皇帝,如唐太宗,唐太宗统治时期也爆发了蝗灾,当时百姓认为蝗虫乃神虫,不能捕杀,要任由蝗虫大嚼特嚼,吃饱了自然会飞走的。

不过,唐太宗不信这个邪,他号召各地官员捕杀蝗虫,捕杀不利的就地免职,为了破除迷信思想,他还上演了一出生嚼蝗虫,嚼的满口绿汁,唐太宗不知道的是,蝗虫烧着吃好吃,若要油炸着吃,更是人间美味了!


有些人会有疑问,为什么现在很少听说蝗灾啦?蝗虫哪去了呢?

谁说没有蝗灾的?前两天,非洲不是爆发了蝗灾了吗?还有网友号召广大我国吃货前往支援非洲呢!

炸蚂蚱,和冰啤酒更配哦!

不过,中国这些年蝗灾是少了许多,几乎没听说过,这是为何呢?

因为中国绿化好了,前面说过蝗虫喜欢干涸的河床,只要河床不见底,很难有蝗虫生存的环境,何况,我国有专门监测蝗灾的农业部门,一旦河底干涸,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喷洒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口农药,防患于未然。


一半秋色


蝗灾好像从来没有被控制住过啊。

历史即使已经发展到21世纪了,蝗灾还是一样的会发生的。就说今年的蝗灾,从非洲一路到印度,巴基斯坦等地。据说还要到肆虐到中国来,超过了3000亿只,这么多的蝗虫一来,那就是遮天蔽日,所过之地寸草不生。

当然在中国历史上的蝗灾发生了很多,比如说明朝时期的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里面统计了春秋时期的蝗灾,一共294年的历史就发生了111次蝗灾。比如说还有周尧的《中国昆虫学史》中也记录了从公元前707年到1907年的两千多年的历史一共有508次蝗灾。我们看看明朝时期的一次蝗灾记载:(明)成化二十一年,大旱,飞蝗兼至,人皆相食。流亡者大半,时饥民啸聚山林。太平县蝗虫飞,飞蔽天,禾穗树叶食之殆尽,民悉转壑。是年垣曲民流亡大半,聚啸山林。三月,平阳蝗。四月,河南蝗。七月顺天蝗。

即使到了21世纪蝗灾也是一直有的,当然现在的社会不比以前了,现在的国家贮备粮食有很多,即使发生了蝗灾对于老百姓的影响也不会像古代那么严重,比如在2002年的时候,在我国北方就发生了大面积的蝗灾,当时河南,河北,山东,天津,新疆等13个省区超过了100多个县都发生了蝗灾。 受灾面积达到了9000万亩。

当然现在的蝗灾确实比以前少了很多,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人类和蝗虫的斗争也是一直都在继续,现在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蝗灾也受到了遏制,比如说在上个世纪50年的时候我国就引进了苏联的飞机灭蝗作业。现在的水利工程相比以前也有很先进了,所以干旱等自然灾害也比较少了,蝗灾发生的几率也就小了一些。还有现在的药物对于蝗虫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但是即使是这样蝗灾也还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目前来说人类还没有想出完全解决蝗灾的办法。


中国历史研究所


悟空问答,有问有答,且听大狮白话几句。

题主问:中国历史上蝗虫成灾、遗祸千年,是从什么时候被控制的?

告诉你吧,是从农药产生之后!

不要以为这是谬论,事实就是如此。对付蝗虫,最有效的东西就是农药。

在目前所留存的档案中,时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有些地区仍会出现损失不等的“蝗灾”。尤以平原地带最为严重,蝗虫过后,甚至于颗粒无收。

蝗虫虽小,一只半只不足为害。但什么东西都经不住一个“多”字。任何物种,只要泛滥,便会破坏生态平衡,带来的结果一定是灾害。就连我们视为美味的鲤鱼、龙虾、野兔等等,这些物种在国外一些地区泛滥,已经成了难以治理的灾祸。

而蝗虫,从人类发明文字那天起,便一直如魔鬼一般被古人记录在笔墨之下。我小时候曾看过一部明朝时期的历史文档,说得是河南、山西、山东一带连年遭受蝗灾。百姓被这些小虫折腾的死去活来,却无法将其彻底根除。

后来,有人发现蝗虫亦如蜜蜂一样,似乎有一个“母蝗”在掌控这些大大小小的蝗虫。果不其然,人们最后在一棵大树中,抓到一个跟人一样高大的蝗虫。把它捆绑后,丢入烈焰烧死,蝗灾才算根除。然而多少年后,蝗灾卷土重来,灾难再一次降临在那些苦命的百姓身上。

当然,这只是明朝的记载罢了,真假与否,我是不知道的。

自从有了农药之后,蝗灾得到抑制,农药在喷洒过程中,首先会杀死部分蝗虫的卵,一季庄稼有时候要打几遍农药,尽管过多使用农药对人体不好,但也有效的杀死了害虫。

当然,这同样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一些益虫和益鸟也遭到牵连,可这又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

有据可考,在中东和非洲一些地区,农药使用量较少,时至今日仍时不时爆发蝗灾。而随着蝗虫的不断迁徙,对其他地区也带来不同程度的灾害,有时候就算使用农药,也已然不急,只能任由这些小虫肆虐。

也可以说,目前仍没有十分好的方法,彻底铲除这些小小的蝗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