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这门人生最重要的课程必须要补上!华师大附校马骉校长开讲生命教育

他说,孩子们除了居家静待、外出戴好口罩、回家及时洗手,除了线上学习、勤于锻炼外,应该好好思考——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是什么?生命存在的最大危险是什么?又该如何反省并改正我们对生命的认知和行为。

疫情下,这门人生最重要的课程必须要补上!华师大附校马骉校长开讲生命教育

我要告诉同学们——

敬爱生命是我们的天职

人类生命的起源和延续是个无法解读的奇妙存在,安全是人类存在的首要条件,自由是人类存在的终极追求,为了生存的安全和生命的自由,人类一直在研究、在享受、在抗争、也在承受,我们都必须为生存的安全、生命的自由、为人类的延续而尽心尽责,敬爱生命是我们的天职。

我要告诉同学们——

敬视其他生命是我们的生存智慧

前不久我见过一幅富含哲理的漫画:一条搁置在山顶上的平衡木两端,一端是举着猎枪的猎人,一端是张着血盆大口的黑熊。有专家点评说“枪响以后没有赢家”,她说得委婉客气了,我说“枪响以后”或“扑噬以后”一定两败俱亡。这幅漫画告诉我们人类与其他物种间的平衡是多么的必要和奇妙,也警示我们打破这种平衡的危险和绝望。

人类生活在与其他物种共处的大自然中,必须互相尊重,和谐相处。不仅人类是命运共同体,整个自然界都是命运共同体。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与其他物种和平共处,如何更智慧地辨析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因果,更深刻地把握自我和世界之间的关系,是灾难警示我们必须思考和践行的严肃话题。

严格意义上说,任何生命无轻重贵贱之分,它不分性别,不分国界,更不分物种。所有的生命都值得我们敬视和尊重。可我们人类不知从何时起产生了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将自己视为主宰一切的万物之灵,也不知从何时起,患上了目空一切任意伤害其他生命的狂妄症,于是其他物种就要反击,自然界就要惩罚,我们就被动,甚至会被逼到生存的绝境。

恩格斯说过,不要过度开采和利用自然,也不要企图征服自然,因为人类对自然界破坏越大,自然界给人类报复越强。

这次大疫情就是一次警告。我们要吃一堑长一智,正确理解人类与其他物种依存共处的必要性,深刻明白如何与其他物种和谐相处、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是我们必须学好的人生最重要的课程。

我要告诉同学们——

敬畏自然是我们的生存王道

人类的生命有时十分顽强,有时又十分脆弱,你看这个肉眼都看不到的新型冠状肺炎病毒已经活生生地夺走了我们上千个同胞的生命。面对强大的自然和可怕的病魔,人类不少时候是被欺负的弱小者。

与人类相比,引发瘟疫的病毒才是先到者,30亿年前就已经来到这个星球,而爪哇猿人距今才不过80万年。梵净山上有一块石碑上写着“我们并不是这里的主人”。这并非是矮化人类的诳语,而是客观理性的判断,我们必须承认。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在瘟疫中遭难、对抗瘟疫的历史。面对瘟疫的侵犯,在人类几千年文明史中,我们到现在只消灭了一种传染病——天花,其他传染病的只能是防御顶多是控制而言,不能是彻底消灭。人类的生命远比想象的要脆弱。

据统计,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已经有超过40种新发传染病被发现,全球每年死亡人口中有25%死于传染病,在非洲这一比例更是高达60%。正如WHO所指出的,我们正处于一场传染性疾病全球危机的边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躲避这场危机,也没有一个个体能躲避这场危机。尤其让人担忧和恐惧的是全世界范围内至今还没建立起一个有效的防治疫情的系统。

我们和自然相处的过程中,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绝不可做,什么非做不可,应该达成一种共识,成为一种绝不可遗忘的集体记忆。

很多时候,我们的弱小甚至无知并不是生存的障碍,野蛮和傲慢才是危险的根源。因此我们必须克服自大心理,避免盲目心态。敬畏自然,与其他物种保持友好才是我们安全生存、生命自由的王道。

我要告诉同学们——

感恩生命守护人是我们生存的道德

有两组数据让我们震撼、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对生命的价值有新的认识。

截至2月11日,全国医务人员确诊病例1716例,占比全国确诊病例的3.8%,都是在履职中不幸感染,其中有6位医务人员不幸因公牺牲。

全国公安民警、辅警又一次义无反顾选择逆行,坚守一线,与全国医护人员并肩战斗,抗击疫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短短11天,8名战友先后倒在抗击疫情一线……

当巨大的疫情不期而至时,我们的白衣天使、我们的安全守护神抛家别子,置生死于不顾,逆向而行,用自己的生命建筑起一道守护我们生命的安全墙。

医疗和治安这两个离民生最近的行业,太平时期是受伤害和诋毁最多的行业,伤医和袭警时常发生,当灾难来临时,是他们主动请缨,第一时间驰援灾区,救治危重。我们必须集体反省,集体忏悔,对用自己生命保护我们生命安全的勇士表示歉意和敬意。感恩、敬重舍命救命的勇士是一个社会、一个公民文明水平的标志,也是人类抵御疫情的一堵精神围墙。

还有那些冒着“被训诫”“被误解”风险,也要为大众生命安全“吹哨”的医生和记者。他们可能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但他们都是为大众传播真实声音的生命守护人,对他们最真挚的感恩就是长大后能像他们那样做守护人类生命安全的“吹哨者”。

还有那些冒着被感染的危险昼夜不分、走街串巷、把守关口的基层干部和普通工作人员,我们生命的安全由他们的冒险换来的。

感恩守护我们生命的人,是我们生存的道德,用感恩去擦亮生命的价值。

我要告诉同学们——

必须学好“生命教育”这门课程

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

没有比现在更让我们懂得生命安全的可贵,也没有比现在更让我们懂得生命自由的难得。重新梳理和修正我们对生命的认知和审视,是当下最为迫切的任务。敬爱生命、敬视其他物种的生命、敬畏大自然应成为我们生存的准则。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应成为我们行动的原则。

增强鲜明的公众意识

如果灾难来临,谁都不可能真正置身局外。抗击灾难不是某一个人、某一地域人的事,而是每个人的事,我们是当事者。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不做旁观者,不做沉默者,我们要学着做吹哨者,至少要为勇敢的吹哨者呐喊;我们要学着做那些伤害大众、伤害生命守护者言行的阻止者,至少要站在大众和生命守护者一边怒视伤害者;当然如果我们有能力和机会,我们要勇敢地冲向一线去救护、去扶助,成为公众的示范者和颂扬者。

如果无法做得更多,那就让我们当个平凡且善良的公民,站在正义的一边,不给别人添乱。

提高良好的科学素养

不少灾难的发生和蔓延往往跟大众的基本科学素养缺乏有直接相关。我们年轻一代的世界公民,需要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和防范对策,需要具备基本的甄别真假信息的能力,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而且能担负起向社会大众普及基本科学知识和对策的任务。

科学知识的普及与大众科学素养的提升是预防疫情发生和蔓延的防火墙。据谷歌数据显示,来自民众社交媒体的数据来预测流感或其他流行病爆发,通常比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疫情早5-7天。同时,民众和媒体的监督也有利于数据的透明化。普通民众已经成为公共防疫系统必不可少的一环。

道德是我们面对这个世界的态度,科学是我们应对这个世界的工具。心存敬畏,但不畏手畏脚;敢于作为,但不为所欲为。这是我们年轻一代必须要具备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爆发,一年多的时间,全球约10亿人被感染,就连西班牙的国王也不幸中招。按当代流行病学家估计,全球至少有5000万人死于这场流感,远大于第一次世界大战1500万的死亡人数。这场流感,本可以不必这么惨烈,除了当时政府防范措施失误外,民众的卫生意识和行为习惯低下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当时城市各处张贴的布告提醒不要在街上随地吐痰。但这并没有起多大作用。某一天的时间内,竟有60名随地吐痰的人被逮捕。再加上当时薄弱的防疫体系,最终使得这场大流感挣脱牢笼,在全球彻底蔓延开来。

民众的卫生习惯体现一个国家的文明水平,也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安全和生命质量。

大疫是大考,我们要用良好的卫生习惯来作答,用自觉的生活态度来保证。勤锻炼、细防范、多约束是当下我们需要身体力行的任务。居家勤锻炼,增强免疫力,免疫力是最有效的防治药物;做好自我防护,规范地戴口罩、正确地洗好手、合适的使用防护药物;不出门、不聚集应成为大家的自觉行为。

人类对于疫情的阻击,不仅需要团结坚毅的精神,也需要科学有效的方法,更需要自觉务实的行为。

同学们,病毒终会在人类的抗争中暂停戕害人类的脚步,但这并不意味着胜利,更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希望每一次疫情过后,我们的收获都大于损失,这收获那就是我们在惨痛的教训中懂得了如何阻止下一场疫情的发生,懂得了如何让我们永远能安全地、自由地存在着,如何用一生去学好生命教育这一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