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结束再补团圆饭

疫情结束再补团圆饭

“待疫情结束,我们就能回家补三十的团圆饭了。” 连日来,安康市石泉县卫健系统齐心协力,用生命守护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打响了抗击疫情保卫战。

疫情结束再补团圆饭

他们不分昼夜守卫在疫情的第一道防护线上,用初心践行着使命,用行动默默守护着18万石泉儿女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疫情结束再补团圆饭

截至2月7日,石泉县无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发生,有效保障了全县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身体健康。

我随时都在

“本该是阖家团圆的时候,是你们冒着严寒走村串巷,为我们检测体温,保护我们的健康安全,实在是太感谢了!” 这是石泉县喜河镇疫情防控前线的公共卫生工作者们听到当地群众们所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只要医院有需要,我随时都在。”谈到此次抗击疫情工作,喜河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程高志的眼神很坚定。从接到疫情命令开始至今,他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从带队入户、医学检测、公共场所消毒、督查协助各村卫生室的监督管理培训到负责全镇村医如何防控以及有效管理,他的身影永远都冲在队伍的最前面。

疫情结束再补团圆饭

在石泉县喜河镇公路检测点成立的第一个夜晚,程高志率先通宵值班。

面对危险而复杂的疫情,程高志的家人也很担心,他把对父母、儿女的牵挂化为动力,继续坚守岗位,立志要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硬仗。

“爸爸,您啥时候能回来?”

“我在工作呢,一切都平安,别担心!”

“爸爸,您不要担心家里,我们都很好,全家人都以您为荣!”

疫情结束再补团圆饭

挂完女儿的电话,程高志的眼角有了些许湿润:“本来计划利用假期好好陪陪家人,但现在是关键时刻,我不能退缩,因为群众需要我们,石泉需要我们。”

2020年2月5日,石泉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发文,程高志获得本次疫情防控中的第一批先进典型荣誉表彰。

疫情结束再补团圆饭

我愿意为这场战“疫”

身先士卒

2月3日,石泉县医院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赵亭玲踏上了陕西省第二批援鄂医疗救治的征途。


疫情结束再补团圆饭

“跟赵老师一起上班特别有动力,在业务上我们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她都会耐心的讲解和示范。”90后护士长赵亭玲在同事眼里性格爽朗,责任心强,是个雷厉风行的女汉子,和她一起上班特别有安全感。

疫情暴发后,她主动放弃春节休假,要求到发热门诊、医学隔离观测点等防控一线;在安康市卫健委组织驰援武汉医疗队时,她又毫不犹豫递交了请战书。

疫情结束再补团圆饭

“我目前单身,家里还有一个弟弟,父母有弟弟在家照顾,没有什么后顾之忧,我愿意为这场战“疫”身先士卒,奔赴一线,解除更多的患者的病痛。”

出发前,她对父母说:“爸爸妈妈,我已经长大了,医院批准了我的请战书,就是组织对我工作能力最大的信任,我要用我所学去疫区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现在,就是我该上战场的时候!”

疫情结束再补团圆饭

出发前,赵亭玲还向院党委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希望在此次的疫情防控中历练自己,更将希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当成一次考验,她说,“我将竭尽所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恪守医德,不辱白衣天使的光荣使命。”

筑起最坚实的抗疫防线

自1月22日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以来,石泉县医院医疗集团城关镇中心卫生院率先参与到石泉县高速路卡口咨询点的24小时监测值守工作中,每天安排5名医务人员分两班次轮值对所有入石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及车辆消毒。除夕夜,医务人员们在高速路口检测点顶着凛冽的寒风值班,为广大干群树立榜样。

疫情结束再补团圆饭

城关镇中心卫生院还设立预检分诊,成立了医学观察、信息收集等8个专项工作小组,筹备五万余元应急物资(口罩,一次性医用隔离衣,防护服,额温枪,消毒用品),抽调100余名医务人员参与防控工作,落实镇+村+医务人员“三盯一”责任,对武汉、湖北其他市县返石人员进行14天医学观察,每天入户随访进行体温监测,掌握其健康状况,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使命感,全力做好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家门口的 “守护者”

石泉县喜河镇辖区内各村卫生室村医,充分发挥疫情防控中的“网底作用”,全镇17个村卫生室18名村医挺身而出,坚守防疫一线,用实际行动构筑了“基层抗疫守护墙”,逐家逐户摸排,建立起系统完整的“一人一档”工作制度。

疫情结束再补团圆饭

党员村医袁道刚、焦家友、徐亮、罗济魁……这些基层一线的健康“守门人”勇担责任,不畏疫情,每日奔赴返乡人员家中,测量体温,对居住场所进行消毒,讲解疫情防控知识并安抚他们情绪,甚至在疫情防控物资短缺的情况下,所有村医不约而同的将防疫物资口罩、体温计赠送给返乡人员使用,将初心落实在防疫第一线,切实保障村民健康安全。

疫情结束再补团圆饭

通讯员:曹靖 唐静 周霖 邓莹

审核: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健康促进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