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990芯片與驍龍865對比哪個更好?

振澤評測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兩家的芯片在目前的安卓陣營中都有很高的話語權,並且相互看不上對方,都是自己超過對方。總之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反正都有自己的優勢,也能找到攻擊對方的點:

麒麟990的優勢和劣勢在哪裡?

麒麟990在芯片領域的經驗積累和技術積累跟高通比起來還是有一定差距,因為之前的每一代在綜合實力上都低人一頭,說個最簡單的,高通都魔改Kryo架構好幾代了,而海思麒麟依然還在堅持採用公版架構,這就是沉澱的差距。

那麼麒麟990是不是就沒有優勢了呢,我們這裡以5G版為例(4G版的990沒有任何優勢),詳細介紹一下:

  • 更先進的製程工藝:麒麟採用了7nm FF+EUV工藝,這可以看做是第二代7nm製程工藝,而高通還是採用的7nm工藝。

  • 更多的晶體管數量:麒麟990處理器的晶體管數量達到驚人的103億,這是目前晶體管數量最多的芯片。

  • 集成5G芯片:雖然目前沒有官方的說法,但就手機領域來說,集成基帶的(信號)損耗更小,功耗更低,並且發熱更小。而高通驍龍865是外掛基帶,這一點被華為逮住狠狠的DISS了一番。

至於海思麒麟990處理器的短板這裡就不說了,接下來說高通驍龍865優勢的時候,有了對比自然就看出來了。

高通驍龍865的強勢項目:

  • 更先進的架構:雖然沒有采用最新的7nmEUV工藝,但驍龍865則是採用最新的A77架構,這個優勢是性能提升的關鍵。反觀麒麟,還是繼續打磨去年的A76.

  • 更強的數據支撐:驍龍865支持最新的LPDDR5閃存,而麒麟990目前僅支持DDR4X,這是個短板

  • 更強的WiFi信號:目前驍龍865已經支持最新的WiFi6,而麒麟990還是支持WiFi5.

  • 最後說說這基帶問題,驍龍865採用的外掛基帶並不是不具備這樣的技術,畢竟高通中端處理器765G就是集成基帶,這說明高通還是有這個實力的,至於為何外掛,一方面是考慮到美國本土5G的毫米波問題,再者就是蘋果,2020年蘋果極有可能採購高通的5G,這樣芯片和基帶分離,便於操作。至於誰的信號好,那還得實際測試才知道。

拋開5G這個未知數來說,就芯片的性能體驗來說,還是高通驍龍865佔優。特別是GPU,畢竟這是高通的優勢項目。不管是安兔兔還是GeekBench都可以看出在各方面展現上驍龍865都更勝一籌。



所以從性能比較來看,還是驍龍865佔優,總體性能也更強。至於5G通信方面,高通的面向對象是全球,在國內的本土化上會差一點。另外華為是做通信起家,並且5G發力較早,在國內這一整套的調教或許會更兼容完善,在體驗上小有優勢。但驍龍865這才開始,後續還能優化出什麼水平還需要拭目以待,但就目前的5G來說,這個網速已經完全夠用了,實際使用並感受不到什麼差距。


先森數碼


昨天的小米十發佈會讓高通865火了!但是雷軍的介紹是有選擇性的,並不全面!我們客觀具體地對比一下驍龍865個麒麟990 5g這兩顆芯片!不對!一共是三顆芯片!

從總體設計來看,高通865芯片採用外掛5g基帶的設計其實是兩了芯片封裝在一起,體積增加很多,在處理器和基帶之間還需要很多連接傳輸數據,不僅集成度比較差,而且發熱和功耗也會大大增加,這是一種相對落後的設計方式,業內稱為第一代5g芯片,而麒麟990 5g則是一顆集成度非常高的第二代5g soc,集成巴龍5000 5000基帶,而且這顆芯片已經用在很多的量產手機上,表現優益穩定,驍龍865因為外掛基帶帶來的不利影響回有多大,目前尚未可知,但是從小米十對散熱的重視成都來看壓力不小!在製造工藝上,兩顆芯片都採用臺積電的7納米工藝,但是驍龍865只是第一代的7納米技術,而麒麟990 5g採用的時第二代得7納米suv技術,麒麟990 5h領先一代!

但是在具體的性能上因為高通採用a77架構而且本來這方面就有優勢,所以在cpu和gpu的性能上高通驍龍865都要領先麒麟990 5g20%左右!

不過在ai性能方面事實和雷軍介紹的不大相同!

AI性能方面一直是華為麒麟系列soc的強項,因為早在華為麒麟980時就加入了全新研發的npu,採用自主研發的達芬奇架構,當時在AI性能方面遙遙領先,而麒麟990 5g芯片的AI性能得到進一步的提高,一直處於業內領先的水平

而驍龍865的整體設計偏向保守,不僅繼續採用外掛機帶的落後方案,也沒有加入專屬的AI微內核,依然採用傳統的組合方案,aI性能是雙一代驍龍855soc的兩倍,驍龍855+的AI跑分為2.4萬稍多,那麼驍龍865的AI跑分是4.8萬分左右,雖然提升很大,但是其蘇黎世ASI跑分仍然落後於麒麟990 5g和聯發科的天璣1000!麒麟990 5g的AI得分高達76206!







點擊未來


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兩款芯片的真實對比:

上市時間:

高通驍龍865是高通在2019年12月4日發佈的一款移動處理平臺的芯片

華為麒麟990是2019年9月6日,華為在德國柏林和北京同時發佈的芯片

5G功能

小米10的支持5G是驍龍865芯片外掛的X55芯片帶來的功能,可見驍龍865本身是不支持5G的,通過外掛5G芯片,這也是第一代5G芯片方案。

麒麟990 5G 則集成巴龍5000 5000基帶,二則高度融合,這是第二代5G芯片方案。

CPU架構:

驍龍865則是採用了A77架構,驍龍865雖然依然採用的是1*2.84GHz,3*2.42GHz,4x1.8GHz的設計,頻率比起驍龍855沒有變化,但性能上依靠於 A77大核有了提升,A77比A76性能提升了20%,但是對應功耗也增加了,。

麒麟990則採用4*A76大核+4*A55小核的架構,相比麒麟980的A76有所改進。

整體而言在cpu性能上驍龍865要比麒麟990強一點。

GPU:

根據GFXBench 5.0最新的嚴苛測評,驍龍865得21分,麒麟990 5G獲得19分,但是華為利用自己開發的GPU TURBO 2.0,麒麟990的GPU有所提升,跟高通驍龍865相差不大。

NPU方面:

NPU主要與芯片的AI運算有關,根據權威ETH AI-Benchmark測評,搭載自研達芬奇架構NPU的麒麟990 5G AI得分52403,驍龍865得分27758,基本只有麒麟990 5G跑分一半。

WiFi功能:

驍龍865搭配高通最新QCA6390最高可實現1.2Gbps(5GHz頻段僅支持80MHz頻寬),麒麟990 5G搭配華為自研Hi 1103芯片最高可實現1.7Gbps峰值速率(5GHz頻段支持160MHz頻寬),速率高出了500Mbps。

最後看一個安兔兔的跑分對比

整體而言驍龍865略強些,但是在5G集成技術上,麒麟990還是技高一籌。

最後是你個人偏愛驍龍865還是麒麟990,還要看它搭載的手機,以及綜合性能改進。


掌上逍遙遊


你好,我是科訊SCI,我題我來回答

個人認為:麒麟990芯片要勝過驍龍865

安卓陣營中,最強的芯片公司莫過於華為和高通了,目前兩家公司都有著自家的旗艦芯

華為麒麟990是2019年9月6日,華為在德國柏林和北京同時發佈的芯片

高通驍龍865是高通在2019年12月4日發佈的一款移動處理平臺的芯片

兩款芯片目前都是安卓陣營裡最強的芯片,但是如果比較一下,哪一款更強呢?


首先在在製程上,兩款芯片使用臺積電二代的7nm+EUV工藝製造,既減少了功耗,又提升了性能,但高通用的是外掛5G,相比與990 5G SoC要弱一些

其次在CPU架構上,麒麟990相對於麒麟980來說,看似依然是維持了4*A76大核+4*A55小核的架構,但其實對A76大核進行了魔改,性能更強,功耗更低。而另一邊的驍龍865則是採用了A77架構,驍龍865雖然依然採用的是1*2.84GHz,3*2.42GHz,4x1.8GHz的設計,頻率比起驍龍855沒有變化,但性能上依靠於 A77大核有了提升,但功耗增加了。所以在cpu性能上驍龍865要比麒麟990強一點,但功耗也同樣高一些。

第三在GPU方面,華為開發出了GPU TURBO 2.0,這是一種軟硬協同的圖形加速技術,類似汽車上渦輪增壓的技術,能夠提高手機GPU的性能,圖形處理效率提高60%,能耗降低30% 。通過這種技術,提升了麒麟990的GPU,跟高通驍龍865相差不大。


第四是NPU方面,NPU主要與芯片的AI運算有關,NPU雖然發展的時間很短,但是已經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並且華為有著自研的達芬奇架構,在NPU方面華為已經領先了高通至少一代。

雖然兩款芯片都不錯,但就普通用戶體驗來說,我個人認為麒麟990 5G SoC要更好一些

以上就是全部答案,希望能幫到你!


科訊SCI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說的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沒有真正公平公正的說法,看大家怎麼看的了。

1、小米說驍龍865更強,領先一代

這個可以參照新加入小米的常程的說法,那就是驍龍全面碾壓麒麟990 5G,如下圖所示,常程稱友商木有A77, 木有LPDDR5, 木有WiFi6,很容易得出結論,驍龍865 領先一代。

2、華為高管認為驍龍865落後麒麟990 5G一代

看到自家的產品這麼被貶低,華為自然不服,所以榮耀業務部副總裁(產品)熊軍民開始反擊,他也做了一張對比圖,但得出的結論完全相反,熊軍民稱,榮耀V30 PRO搭載的麒麟990 5G SoC芯片領先對手一年半的時間。

可見,對於這兩款芯片究竟誰更強,是難以統一的,各自都只拿自己最強的方面來對比,各有各的噱頭。


不過就我個人意見來看,麒麟990 5G其實除了是集成的5G芯片之外,其它方面應該是落後的,這也是符合邏輯的,畢竟芯片這東西更新快,誰後一點推出,誰更強,高通865推出時間更晚,所以性能更強其實是必然的。

當然,最後還是看真機實測了,小米10接下來就可以測試了, 不服跑個分,測試一下就行了。


互聯網亂侃秀


麒麟990和驍龍865各有所長,麒麟990的優勢在於使用了臺積電最先進的7nm euv工藝,晶體管密度極高,也是業界第一款把5G基帶集成到SOC內的產品,因此可以更好的控制發熱和能耗,成本也相對更好控制。但是麒麟990的劣勢則是在於CPU和GPU架構都是ARM上一代架構,比如A76就落後一代,純CPU和GPU性能並不夠強。

而驍龍865的最大優勢就在於高通強大的自主核心設計,CPU也使用了最新的A77架構,性能明顯比麒麟990高一個檔次,而高通的強項GPU也是明顯超越了麒麟990的公版架構,即使麒麟有GPU turbo技術加成也是比不過驍龍865。但是驍龍865的集成度並不好,需要外掛X55基帶才能實現5G支持,這樣會佔用更大的面積,功耗發熱也相對不好控制。

所以說這兩款芯片各有所長,也各有自身的缺點,如果你更在乎CPU和GPU傳統性能,喜歡玩各類大型手遊的話,那麼驍龍865更具優勢,比如最新推出的小米10,未來還會有更多國產手機使用這顆芯片,而麒麟990雖說性能不佔優,但是不管是mate30還是榮耀V30都擁有不錯的輕薄度,發熱功耗也並不大,集成度的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


嘟嘟聊數碼


990更好!因為高通865是不合格產品,不支持2G3G,只有4G5G,在農村根本就沒有信號!高通為了遊戲犧牲了很多功能。990支持2G3G4G5G全頻段,集成一體芯片,這還用比較嗎?無知的傻人還說高通好,黑白顛倒是非不分,傻人真不少!


休閒少爺安得列206


美國趕緊拒絕華偽求購芯片和使用安卓吧,這樣的企業從來都是抄襲組裝三流的產品賣一流的價格的黑心商,交換機抄襲思科,基站抄襲愛立信諾基亞,手機抄襲小米,芯片抄襲高通,營銷手段靠忽悠,賣情懷,開空頭支票,碰瓷,水軍黑。如果華偽不依靠美國技術,大可以放棄區區3億人口美國市場,全球60多億人口呢,何來打壓一說?現在買華偽手機的人,可能過幾天你的就是磚頭了,沒系統用了,現庫存積壓嚴重,資金短缺,倒閉指日可待!


傳遞正能量專鬥下三爛


【美國蘋果的手機芯片A13根本就沒有資格和華為研發的麒麟990 5G SoC相比!】

1、功能上,蘋果A13只是一個處理器,不包含最重要的基帶芯片。手機基帶芯片比處理器難,能做處理器的公司有多個,能做手機基帶芯片的全球沒有幾個,更不用說說難度高了幾十倍的5G基帶芯片。麒麟990 5G SoC則是全球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旗艦集成先進5G芯片,從去年9月以來,記錄保持了約半年,而且這個記錄不出意外,還要保持到明年等高通驍龍875出來。如果你不同意這不是一類東西的說法,那裡不用外掛5G基帶芯片,看蘋果手機能支持5G不?或者不掛基帶芯片,你看它能打電話吧。

所以,A13和麒麟990 5G SoC根本就不是一類東西。可以簡單理解為一輛汽車沒有輪子。

2、如果要強行比較,那從另外的一些數據也可以看出,華為比蘋果先進。

3、晶體管數目,這是表徵研發能力的重要指標。摩爾定律的就是,每過一段時間,晶體管數目增加、性能增加。麒麟990 5G SoC是當今移動處理器晶體管數量最多的,高達103億個,而A13則只有85億個!少了太多了!華為整整比蘋果多了21%!

4、芯片工藝:麒麟990是EUV工藝,A13則是上一代的DUV工藝。華為和臺積電共同研發了3年之久的EUV工藝,華為獨家使用。EUV工藝搞了幾十年,現在終於在華為手上商用了!EUV相比於之前的DUV工藝,是完全全新一代的芯片大的跨時代工藝,這比從16nm到7nm跨度都大,之前的16nm到7nm,芯片製造工藝都是一樣的DUV,只是製程的提升。而EUV則是研究了幾十年的工藝,終於商用!這是幾十年芯片製造以來的最大工藝升級!當然,有一個唯一的缺點:昂貴!流片一次,就是幾億元。相比7nm,芯片密度提高18%,能效提升10%。

5、AI,麒麟990採用的是華為自研達芬奇架構NPU,性能全球第一!瑞士蘇黎世理工大學的測試數據。

6、有的人說A13處理器的性能強,首先如第一條所說,這個是一個沒有輪子的汽車,強不強不要和麒麟990比。手機科技告訴你,如果華為也只在芯片做處理器,而不做基帶在裡面,那跑分性能也比蘋果強。就算現在華為集成了5G基帶芯片,用戶實際使用測試數據表明,無論應用的響應速度,還是打開速度,都比蘋果快!甚至在一些果粉引以為豪的動畫,都有人說比蘋果跟手流暢,還有遊戲,那巖實測,畫質幀率比iPhone11好。

所以,使用麒麟990的Mate30和榮耀V30銷量非凡,全球出貨690萬部。榮耀V30則是5G手機銷量第二,最近4天,在各大平臺情人節活動中,銷量第一,站穩3000元到5000元的腳跟。


鑫1


這兩個怎麼說其實差距不大,但是要看你怎麼區分和理解了

  1. 比如CPU通常測試的指標就包含整數,浮點,混合,加密,壓縮,以及這些測試時的功耗數據,完成特定任務所消耗的能量數據,架構,緩存,緩存延遲,內存延遲等等來整體決定一個CPU的性能參數 。GPU呢,一般是完成特定多種壓力多種條件的複雜渲染工作,例如GFX Bench數十個項目,3D Marks的幾個場景。
  2. 比如一個SOC,日常使用最多的部分就是CPU,GPU,基帶,外圍外圍就包含ISP,DSP,NPU/APU/xx加速器這類機器學習的加速處理器,還有一些配套的藍牙,wifi,電源管理芯片等等的支持這些部分都有各自的指標。
  3. 安兔兔的GPU壓力場景等等測試,根據幀率,能耗,計算能效扔在一起呢,還有功耗牆,整體能耗,待機耗電,電壓控制分配機制,頻率調整機制,調度機制,細節還有跟多諸如各家對於整數,浮點的優化等等。但是大部分人能看懂的,能傳播出去的東西,太少了,你覺得我可能給CPU列一個三面的表格,GPU列一個兩面的表格,AI算力列一個兩面的表格,包含多批量多次測試的數據幾十個測試項目和95%CI區間讓你在幾百個項目裡面根據 不同的差異找到更好的東西?
  4. 你是個科技愛好者,你肯定關注的是CPU性能功耗,GPU性能功耗 你是個拍照愛好者,你估計不在乎這個 ,你是個日常刷刷視頻看看新聞的人,你肯定關注低壓力下SOC的功耗,續航長不長 。你是個遊戲愛好者,你肯定更關注GPU的性能功耗
  5. 基帶這方面其實也是爭議最大的點:外掛還是集成這個問題其實不好回答,因為大家第一代5G都是外掛基帶,但是後面都變成集成基帶了。很顯然,因為成本(單片芯片面積變大,成本平方倍提升),技術(有限的面積內能不能塞下足夠的性能)和使用的規劃不一樣,比如高通要給蘋果提供5G基帶,因此這一代5G基帶必須外掛來滿足蘋果的需求,單獨再做一個旗艦5G基帶成本得不償失
  6. 在行業技術成熟以前,都只是互相取捨的選擇例如990 5G集成的5G基帶,就去掉了毫米波功能,同時在5G上行下行的規格和4G基帶的規格上就做了閹割,性能甚至不及高通中端平臺765G所集成的基帶性能
  7. 麒麟990在5g是首款屬於開源老大哥那種兩位各有千秋就看你更偏向於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