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故事」臨夏路街道橋門社區網格員李星:國之殤,民何以待

國,人之根本,無國者,何以立足?離開國家的人,猶如失根的蘭花,何以彰顯它的傲然?抗擊疫情,國難當頭,匹夫有責,豈能坐視?

——題記

從認識星姐的那一刻起,就時常看到星姐在工作閒暇時,捧起一本書,尋一安靜處,細細的讀著、品著。大家的眼裡,星姐是一位飽讀詩書、才華橫溢的才女。"她雖然不是黨員,但是她都是以一個黨員的標準和原則在要求著自己"這是領導對她的評價。星姐是一個極具民族自豪感和榮辱感的人,和聊天她時常會說"中華文化流傳上下五千年,一定是有其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的靈魂所在,這是中國人獨有的韌勁和精神"這類的話。今天亦是如此,當我撥通電話,為她道一聲辛苦的時候,她很自然的說了一句"國之難,民之責,這是我身為一箇中國人,在國難中應該做的事情。"

國之難,民之責

疫情襲擊中國大地已經月餘,我們連續在社區奮戰了半個月,國難面前,疫情當中,我能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不失為祖國貢獻一份微薄的力量。作為一名最基層的社區工作人員,我能做的就是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將街道交代的工作做好、做到位,將自己與社區內的七千餘人的命運緊緊的綁在一起。

每天,我們電話訪談和入戶排查,發放疫情告知書,動態檢測身體狀況,詢問居民是否有生活上的困難,告訴他們疫情期間儘量呆在家裡,不要外出,外出時一定要帶好口罩做好防護,不要走親訪友,不要私自聚會,在小區路口設置勸返點24小時執勤,進出人員測量體溫、車輛出入做好登記管理和按時消毒工作,為社區內的低保家庭、困難家庭、高領空巢老年人、殘疾人及其家庭送去口罩、消毒液等防護用品和生活必需品。

電視裡每天都播放著許許多多抗擊疫情的故事,讓我們每一位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備受鼓舞。今天早上我們剛上班,就有一個老黨員找到了社區,他和老伴租的僅有幾十個平方米的平房,房內非常潮溼,他的家庭情況也不是很好。但是他們拿出2000餘元要通過社區捐贈到疫區,盡一份黨員的責任。當我看到他自己卻連口罩都沒有的時候,面對這位老黨員,我突然感覺到了我們中國人的團結一心和中華民族的韌性和精神,這讓我備受鼓舞和感動。

團隊協作,工作再難也要迎難而上

我一直認為,橋門社區的服務團隊是極有凝聚力的,更是我引以為豪的團隊。在這裡,我時刻能夠感受到了一種親情和家人的溫暖。說實話,在社區工作,我們的付出與回報很多時候完全是不對等的。但是,我們這些人依舊無怨無悔的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地工作著。

在這次疫情期間,我更是感受到了家人一樣的支持和溫暖。社區防疫剛開始,我們的防護物資非常緊缺,同事們分頭想辦法,找渠道,問物流,為大家買來了口罩,還分文不取;有一個同事腰間盤突出,醫生要求必須臥床休息。但是,在得知設立社區疫情防控的消息時,她義無反顧的回到了自己的崗位上,和我們一起入戶排查。由於她所服務的樓院樓層較高,其他同事紛紛協助,我們一起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入戶摸排工作。這樣微小但溫暖鏡頭在我們橋門社區的團隊裡比比皆是。在工作中我們習慣了互相幫助,習慣了彼此分擔和照顧,所以,不管我們面臨多大的困難,我們始終會因難而上。

家人之愛,用行動詮釋愛的真諦

在家裡,父母就像一隻溫柔的手,時時刻刻守護者我們。平日裡雖不善言辭,卻行動充卻充滿愛的力量。就像這次抗擊疫情,當時我們正享受著一家團員,我卻接到通知,即刻返崗。"離開你了又能怎麼樣,這樣危險的工作,一年四季隨時待命,掙不了幾個錢,搭命幹活呢......."。父母開始絮絮叨叨的"責備",但是又翻箱倒櫃的找口罩、準備帶午飯的飯盒、計劃著我的午餐和晚餐,這就我的家人,這就是我的父母表達愛的方式,或許你永遠也聽不到他們說"我愛你"、"我想你"這些話。但是,當你用心去感受的時候,卻滿滿的都是關心和愛。正是帶著這份來自家人的愛和關心,讓我勇敢的衝在了抗擊疫情的第一線。

「抗疫故事」臨夏路街道橋門社區網格員李星:國之殤,民何以待

「抗疫故事」臨夏路街道橋門社區網格員李星:國之殤,民何以待

「抗疫故事」臨夏路街道橋門社區網格員李星:國之殤,民何以待

「抗疫故事」臨夏路街道橋門社區網格員李星:國之殤,民何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