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思想究竟是什么?

Susei-凡清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认为:哲学就是智慧之学。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就是世界观,就是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其实,哲学就是方法论,就是解决事情的方法。解决任何事情,无论是自然的还是社会的;无论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都需要用一定的方法去解决。

不同的方法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比如王阳明的心学提倡“知行合一”,先认识自己的内心,由内而外去行动,犹如儒家的:修身、治家、平天下。与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有异趣同功之妙。

因此,哲学是万法之宗,是研究和思考如何去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学说。


柴玉才2


一提到哲学,人们都仿佛认为是一种高深莫测的政治说教,好像是泛泛的推理,不具备实际意义上的可操作性。其实不然,哲学就存在于你的身边,她是人们从事各种社会活动和生产生活活动的一种正确的理念。当然,人们社会活动方面的正确理念是带有一些人为理念色彩的,因为统治阶层要用自认为正确的理念,能为他们政治服务的说教来维护他们自身的利意,于是乎,便使原本没有阶级性的正确理念人为地给罩上了一层阶级性的外衣,这便是导致人们在哲学领域一直争论不休的症结!而真正的哲学理念是不具有阶级性的,他是人们客观准确认识现实的一把金钥匙。人们在从事自然活动当中的一切行为,都必须客观认真地遵循客观现实本源的内在规律性,不按规范规则办事,不按套路出牌,早晚都会撞得头破血流,最终都会以失败而告终!美国的特朗普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他唯美国利意至上,到处煽阴风点鬼火,无视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后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我们普通人为人做事,从事生产活动,搞开发、进行科学探索研究,也是要基于客观自然的规律性去作为,不然的话,我们就会走向偏激和死胡同,这就是哲学思想带给我们无限广阔的愿景!


鲜明11


撇开哲学术语说哲学,哲学其实就是某种看法,是一个人对世界的一切问题看法的汇总,小到恋爱结婚生孩子,远亲近邻处关系,大到国家治理、民族关系、宇宙星空,以及人和万物的关系该如何相处等等。

说到哲学,我们往往被哲学高大上的术语所迷惑,被逻辑严密的论述所迷惑,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三观。我们还常常被“文化程度”所迷惑,认为文化程度低的人,肯定与哲学扯不上关系。

其实哲学是一种方法论,更是人生积累,一种生活的沉淀,一种人生感悟的归纳和提升。我们说一个饱经沧桑的老者讲话很有哲理,那就是他的人生感悟很深,善于思考、总结和归纳。六祖慧能连校门朝哪都不知道,但根器殊胜,悟性极高,却能创顿悟成佛之学,成一代大哲。

哲学思想就是考虑问题、处理事务考虑周全,对可能发生的事有相应的预案,套用术语,就是用变化的、运动的、普遍联系的观点,辩证地统筹全局,筹划事项,处理问题,这既是经验,也是方法,使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因此,哲学思想就是利用系统方法,通过最佳途径,达到理想效果,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考虑问题的思辨方面,不机械、不孤立、不教条、不僵化。

有时候,我们会想到哲学上的两大阵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于是就想: 我这样的想法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再进一步又会想到,我这是朴素的、机械的唯物主义还是辩证的唯物主义?是客观唯心,还是主观唯心?我觉得真有点烧脑。马克思是彻底的辩证的唯物主义者,但就像墨子开始学习儒学,后来因不赞成儒学的繁文缛节,转而创立新学说一样,马克思一开始也是研究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后来又转向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并在两者基础上整合成全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朱熹的客观唯心的“天理”不也救儒学于倾颓之际、统治中国思想几百年吗?王阳明不也凭主观唯心的“心即是理”而跻身圣人之列吗?西方世界信仰基督耶稣,穆斯林世界信仰真主,物质与精神打架几千年,并没真正影响人类的生活。它们的共同结果是,开化了民智,促进了文明。

我觉得老子说的“同出而异名”最能解释唯物和唯心的关系,这是我的个人观点,可能相对于我从前的立场,以及大家的思想,都似乎有点反动。可是有时候,真的没法搞清楚自己到底属于哪个阵营的。领袖不也提出过“阶级斗争是纲,其余都是目”吗?后来的先上车后买票等系列政策,确实促进了经济的突飞猛进,财富的极大丰富。但精神哪?所以这两者是须臾不可分离的。一旦指导思想上分离,势必造成重大决策失误。

但我想想自己,我还是唯物主义者。因为我崇拜老子,老子说道生万物,看见的,看不见的一切都是道的孩子,他被公认为唯物主义者;我崇拜孔子,孔子收学生还要收礼十条干肉,这是孔子物质第一的铁证。更主要的是,物质第一的国际铁证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把一对恩爱的夫妇放逐到荒岛上,他们也不得不从事最原始的刀耕火种。爱情当然是精神的,吃饭是硬件,是物质的,没吃的,谈什么恋爱?

所以,哲学思想就是反者道之动,不能光看一方面,要辩证地看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也就是矛盾着的双方都在起作用,要思辨性地综合平衡,全面考虑。


问道黄老


个人认为,哲学一词源自于西学,最早源自于古希腊时期。其实质即是对世界本源的探寻与追问。历经文艺复兴时期与宗教的某种程序的合和,并延至近代的发展已形成唯物、唯心等不同学术脉络派系的衍进等。哲学做为连接宗教神学与科学之间的桥梁,其在思想层面有较大的学习、研究价值。返观中国,即以儒释道三家共同构成了中华传统哲学思想的源头。即偏重对本体,本源,系统论等特征形式为主,这与西方层层剖析解构为研究主体方法方式的特点有较大区别。


晋铨1


哲学,不像科学,有数据,有结论,有公式,一眼见底。哲学,也许也是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生中有种种不如意,其中一些是可以改变的,一些是不可改变的。哲学,对那些不可改变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视角,帮助我们坦然面对和接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一种慰藉,更是一种智慧。它调整我们看世界和人生的总体认知和态度。

纵观历史伟大哲学家,无不体现出通俗的看世界的辩证方法。比如,塞内加最精辟的:何必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见全部人生都催人泪下。蒙田:每一个人的形体都承载着全部人的状况。

哲学的任务是教会我们在愿望碰到现实的顽固之壁时,以最软的方式着陆。我们能够达到的智慧,就是要学习如何避免用我们对挫折的反应来加剧这个世界的顽固性,这种反应包括盛怒,自怜,焦虑,怨恨,自以为是和偏执狂。我们不应把对他人的动机的悲观的解释注入到本来与他们无关的场景之中。这是塞内加对于哲学挫折词典里的观点。

在一些人眼中,哲学是初中课本要背的考试,辩证法,方法论。一些人眼中,哲学毫无意义,甚至跟科学相比,有人都怀疑它存在的必要性。

然而,正是哲学,教会我们如何在世界中找到自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如何更准确的让自己认识事物背后的本质而获得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

所以,行走在人世间,太多疑惑和无奈,哲学像一盏灯,给我们真实的慰藉。



江洋二稻


在小窃看来,哲学、文化、科技、思想等等皆是工具,内有(看不见)的工具和外有(看得见)的工具。内有与外有工具是相互关系。

哲学是思想的外有工具,思想是人意识的外有工具,人借思想这个工具理解哲学,挖掘意识的内在潜能,来完成自己的命格,当他的命格之路成就了天命,其功绩也就被写入历史,丰富了哲学。从哲学的视角来看,这样的人是哲学的工具,即取之于哲学,用之于哲学,丰富其哲学,这就是思想。

“文以载道”,一个字、一段文字乃至一篇文章,或是一本书,其中承载的信息量远大于文字文本信息,于观者能看出多少,取决于他的格局。人之格局是潜能通过神思转化过来的。神思何为?愚者认为神思就是哲学思想装入意识后,混沌开元的内在工具,这就是哲学思想是什么。神思的外在呈现曰格局,运用于《易经》,且上述谓之的各种工具之间的连接,也是《易经》的“三易”来转化的。


战略扒井虾


最佳答案

哲学(英语:philosophy)是研究普遍的、基础问题的学科,包括存在、知识、价值、理智、心灵、语言等领域。哲学与其他学科不同之处在於哲学有独特之思考方式,例如批判的方式、通常是系统化的方法,并以理性论证为基础。在日常用语中,哲学可被引申为个人或团体的最基本信仰、概念或态度。

哲学源自西方的传统,但许多文明在历史上都存在着一些相似的论题。东亚和南亚的哲学被称之为东方哲学,而北非和中东则因为其和欧洲密切的互动,因此常被视为是西方哲学的一部分。

对哲学的主题亦存在许多看法。一些人认为哲学是对问题本身过程的审查;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实质上存在着哲学必须去回答的哲学命题。

后现代主义把哲学定义为创造概念的学术。哲学所涉及的研究范畴是其它学科的总和,它给出对世界本质的解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接受者的世界观。哲学是研究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问。范畴涉及到一门学科的最基本研究对象、概念和内容,哲学具有一般方法论的功能。

哲学和其他承述问题方法的差异是有批判性的、有条理的方法以及以理性为基础的辩论。

这是百度给的定义。我以为呢!哲学有高瞻度,但却是低密度。其承载的大多内容只能停留在学术上,走不进大众的生活。但是低一层次的道德和人类息息相关,不可或分割。当然,哲学有无穷的魅力,是先见之明,当智商和情商拔高的未来,哲学是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和普世性。


蜂回


”哲学思想”究竟是什么?其实就是一个”世界观”的问题。什么叫“世界观”?就是你睁开双眼所看到的世界的样子是什么?耳朵听到的声音是什么?一句话,通过我们的感觉器官感知到的世界道底是什么。

中国古代用”阴阳五行”来描述和解释世界,也用“神”来描述和解释世界。西方也一样,古代西最初也是用“神”来描述和解释世界的一切现像和结果。随着人类活动深入,逐渐有了“物质”的概念和认识。这样,对世界的认知和看法出现了两种基本观点,那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中国也存在两种基本观,即老子的“自然物质观”和“阴阳玄学观”。

总括以上,无伦你相信那一种认知观,都是“哲学思想”,都属于“哲学范畴”。总体上分为:“唯心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哲学”。咱中国,只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观,那就是”道家”的古典哲学思想。可惜的是,现代哲学思想如同现代科学技术一样,它产生于西方,而没先于产生手中国。

所以,现今是“中西之争”,而不是历史上的“儒法”之争了。


资料完善度低


答:哲学思想是对人生、世界、自然等的思考。该思想有关于希腊的自然和人的思考、中国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思考、印度的对神的思考等。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思想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1、哲学思想就是指如何宽厚待人,如何培养人的自信心和如何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这种沟通是人际沟通,它存在于一般的人际关系中,如朋友关系、亲缘关系、分工合作关系,或竞争、压制、相互支持关系等。

2、应该承认,哲学思想是指导新闻传播活动的最基本的思维基础,而新闻传播思想是在此基础上开始,并且掺和着许多现实,因素而形成的对新闻传播活动最根本、最直接的指导思想。

主要哲学思想:

唯心主义思想与唯物主义思想

其中唯物主义思想分为三个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思想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张舒杂谈生活百科


哲学是什么?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简单来说就是认识世界是什么样的,然后改造它。

哲学思想可以通过三个问题来体现它的全部内容。我是谁?我从哪来?我要到哪去?

我是谁?

先研究我是不是我,这里的“我”,是指我是不是客观的存在,还是主观的存在。打个比方如果是客观存在的我,那么我就是真实的,物质的存在,我就是自性的。果我是主观的存在,那“我”就好比电影里的角色,是一段影像,是客观物质的映像,没有自性。

我从哪里来?

这是研究起源的,如果“我”是客观的存在,是物质的,那么我是怎么出现的,起源是什么,这个问题导致了自然科学的产生。

如果“我”是主观的存在,是映像,那么客观的存在物质在哪里?这个问题就产生了神,神是客观的物质,真我的存在,而我们意识到的“我”,只是神的一部分,这就是现代宗教神的来源。

我要到哪里去?

这个问题是讨论存在的意义?我是为了什么存在,意义在哪里?就好比总有人会问,我除了本能原因,为什么要活下去?

如果我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有自性,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西方唯物主义哲学回答的不好,所以他们产生了自由主义,每个人都有自性,那哪个自性都是客观的,都是对的,自由主义的最终结果要么导致虚无主义,要么最终导致混乱,不是很好。

中国哲学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比西方要好,中国道家,儒家是比较主流的哲学思想,两家都承认自我的存在,我是真我,但是还有超我的存在,就是比“我”更高级的存在,

两家最终目标都是追求超我的存在,所以要修自我,以求达到超我。道家的方法是顺应天意,天人合一,所以出世。儒家的方法是通过道德的方法,去实现“内圣”达到超我,实现终极目标,所以中国文化能传承几千年,没有断绝,因为注重人的内在价值,让自己成为完整的人,然后再成为更好的人,所以我们没宗教,但是有信仰,同时忽略了自然科学发展,一饮一啄各有利弊。

如果我是主观的存在,那么我们自己是没有意义的,神才有意义,那我们就赞美神吧,跪下,磕头,五体投地,把一切献给神,这就是宗教,很不好,宗教有迷信和想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