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了那么多面试经,却依然过不了面试关,你缺了三个问题


念了那么多面试经,却依然过不了面试关,你缺了三个问题

金三银四跳槽季,今年是这季已经黄了,但无论如何,找工作还是很多人的头等大事!学妹小越,年前辞职了,因为疫情的耽误,找工作开始变得艰难起来,最近连着面试了两家公司,双方交流的都不是很合拍。小越很疑惑,她也有三年工作经验了,自认为能力也不差,怎么就拿不下一个工作呢?

小越是广告公司的策划,才干不错,无论是对外的交流,还是执行力度上,都是可圈可点的,她离职时,老板也是诚心挽留过的。奈何小越去意已决,也不好强人所难。本以为跳槽是一件天高任鸟飞的事,结果一场疫情,把小越所有的节奏都打乱。如今,小越连面试一关都过不去,这就叫人着急了。

你是不是也和小越一样,念了那么多面试经,却依然过不了面试关?

  • 面试的三大误区你避开了吗?
  • 面试官考察的核心问题,你吃透了吗?
  • 面试时,与面试官的互动中,是否正确呈现了自身,反思了过去?

你会如何回答这三个问题呢?对于小越来说,她压根没想过这三个问题!

念了那么多面试经,却依然过不了面试关,你缺了三个问题

01 面试有哪三个误区?快看看,你是否踩坑了

<strong>心理学上有个误区效应,人们把较长时间形成的某种错误认识或错误做法并未感到是错误的,甚至认为是正确的从而不知不觉地步入了失败的陷阱的现象。

小越读了很多面试经,在面试过程中,穿着得体,谈吐文雅,自认为应对从容,面对面试官不卑不吭。她讲述了自己上一份工作是如何受到老板的器重,讲了自己是如何的干练有能力,讲了很多从面试经中看来的,可以加分的语句,结果换来一句:有消息我们会通知你的!

在小越的身上,就有很明显的误区效应,我们先来看看,都有哪三个误区?

1.只说过去的“我可以”,不是现在的“我匹配”

小越在讲述自己的才干时,一直说的是她能够做什么,比如独立从策划到执行;比如能够与客户顺畅的交流,为公司争取到新业务。也就是说,小越的“我可以”都是建立在前公司的平台基础上,而不是与新公司的岗位匹配上。

任何公司的招聘,都希望应聘者,能于提供的岗位有适配性,就像一颗螺丝钉,再好,若是不匹配,也只能放弃。

据小越回忆,面试官介绍时,新公司的内部架构比较完善,希望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他们的岗位对创意的要求更高。但小越在面试过程中,说的最多的是和客户的关系,以及个人的执行力,这当然很重要,可在新公司,这些都有人做了。面试官其实想听到的,是在策划创意方面,小越有过什么贡献,但显然,小越说不出来。

  • 新公司需要你做什么?
  • 新岗位需要什么性格特质?

你和新公司新岗位的匹配度如何,才是面试官想听的!

念了那么多面试经,却依然过不了面试关,你缺了三个问题

2.只说自己认为正确的,不是面试官想要的正确

面试一开始,都会有一个自我介绍的过程,算是一个链接双方交流的方式。很多面试经上说,当面试官已经疲倦的时候,不妨说一些引起他们兴趣的事情,于是大家就理解成为,怎么有趣怎么来,甚至会用同情许吸引人。小越也犯了这个错,她只说了自认为正确的故事,却不是面试官想要的正确。

小越讲述了自己在工作中,遇到艰难,无人相助,同事冷眼旁观,老板甩手掌柜,最后自己以一己之力扭转全局,为公司创造价值的事情。乍一听,很励志,小越都被自己感动了,但面试官却无动于衷。

  • 为什么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同事相助,是不是沟通上不行?
  • 老板什么都不管,是没有汇报,还是汇报有误?
  • 为公司创造了价值,为什么没有得到表扬?

面试官不会感动,甚至不认为你做得正确,他们只会更疑惑,所以有时候,<strong>不要在自我感动的正确里,错失了面试官想要的正确。

如果你想要说故事,一定要和新公司的岗位有关:

  • 选择切入点,强调匹配性;
  • 呈现挑战性,强调难度;
  • 证明完成度,强调实时性效果。

你的故事,一定是以新岗位为核心展开的,而不是鸡汤励志故事。

念了那么多面试经,却依然过不了面试关,你缺了三个问题

3.只说面试真经,不是有用信息

面试真经里有很多的确是过来人的经验,值得借鉴,但不能照搬,而是要从中迁移有用的信息。现在互联网发达,你看到的面试真经,别人也看到了,复制黏贴,会让你失了个性,给面试官造成千篇一律的印象。譬如:

  • 你为什么从前公司离职,为什么想要应聘我们公司?
  • 你如何胜任这份工作?
  • 如果我们公司和你过去的公司存在一样的情况,你会如何?

也许你有了模板来回答这些问题,但一定要加入一点诚心,加入一点创新,才可以成为有用的信息。

为了避免误区效应,我们要知道误区效应形成的原因:

  • 误区的形成是一个渐隐的过程,即在长期的潜藏信息影响下,人们在毫无觉察的情况下接受影响的。比如面试要穿正装,这是潜藏的信息,但并不是完全正确的。
  • 误区的形成与信息源的可靠性有关。人们对有专长的、信誉好的、权威的信息源发出的信息,均会信以为真。但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要通过思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误区的形成与从众定势有关一个人在有限的信息影响下,往往喜欢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观点或行为。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大多数不代表正确率。
  • 误区的形成还与过度抽象的信息有关。过度抽象的信息往往过分强调信息的普遍性、通用性,而忽视了信息的特殊性、专用性。就像面试真经,不是个性化设计,而是通用性设计。

误区效应一经产生便是消极的作用,面试中,正视误区产生的原因,消除误区是关键的一步。

念了那么多面试经,却依然过不了面试关,你缺了三个问题

02面试官考察的核心问题你吃透了吗?

在面试的过程中,应聘者避免不了被提问,比如:

  • 你对接期是多久,即多久才能完全接手岗位工作?
  • 在这个岗位上,能为公司创造多少价值?
  • 你人生最失败的一次经历是什么,你是如何做的?

在回答问题时,我们首先要定义问题,只有方向对了,力才有的放矢。<strong>关于如何定义问题,我们就要用到Simon Fisher冲突层模型。何为冲突层模型?该模型把问题分为三个需求:

  • 表层需求:该问题是否真实存在,是否被解决?
  • 利益出发点:问题的背景目的、问题的提出方、问题指向的关键利益是什么?不断问为什么,挖掘问题诉求。
  • 真正需求:判断要解决的问题的优先级、解决问题的方式中,哪种最好?

我们以最后一个问题:你人生最失败的一次经历是什么,你是如何做的?来举例!这也是面试官问小越的一个问题。小越给出的回答是,在刚毕业那会,因为心气高,有过长达半年的空窗期,最后凭借着毅力和他人的反馈,走出了阴霾,使得更珍惜目前的工作。但显然,小越的回答并没有说到面试官的心坎里。

  • 表层需求:人生中的至暗时刻,是一件事或一个场景;
  • 利益出发点:面试官想知道的是,你会如何面对困难和逆境;
  • 真正需求:面试官想要判断,工作过程中,你是否有抗压力。

现在,我们清楚了,小越真正要回答的是,自己的工作抗压力。在<strong>久世浩司所写的《抗压力:逆境重生法则》中,关于“抗压叙事”,有三个关键点,也是此问题,应该回答的三个关键点:

①站在重振者而非受害者的角度进行叙事;

②回想自己摆脱精神低落状态的契机是什么;

③着眼于自己是如何从“零”攀爬至现在的水平的。

这才是面试官想要获得的真正需求,也是应聘者吃透面试官核心考察的关键。乔布斯在推出ipod大获成功之后,他一直在思索什么会打败ipod,乔布斯预感是手机,于是果断开始研发手机业务,最终成就了苹果帝国。<strong>吃透面试官的考察问题,记住,要不断问自己为什么!

念了那么多面试经,却依然过不了面试关,你缺了三个问题

03 与面试官互动时,是否正确展示了自身,反思了过去?

面试中,双方的互动是必须的,那么,在回答面试官的问题时,怎么才能更好的展示自我,反思过去,应用现在呢?<strong>我们可以用STAR法则,来进行互动。

STAR法则是情境(situation)、任务(task)、行动(action)、结果(result)四项的缩写。STAR法则是一种常常被面试官使用的工具,用来收集面试者与工作相关的具体信息和能力。

  • Situation情境:面试官希望你描述一个你遇到的挑战、项目;或者说,最能证明你能力的一次执行。
  • Task任务:你当时的任务是什么?你是怎样在上述情境下明确自己的任务的。
  • Action行动:你做了什么?你为上边的任务所付出的行动,为什么这么做?还有其他方案吗?
  • Result结果:结果怎样?从你的行动中,得到了什么?有没有完成目标呢?你获得了那些经验教训呢?之后有没有再用到那些经验呢?

仍旧以小越为例,在描述她的活动策划执行项目时,应该怎么说:

  • Situation情境:接手一个活动项目时,预算比类似项目低了50%,公司没有任何资源支撑,且大家没有类似经验,这是情境;
  • Task任务:小越接到的任务是在一周内搞定5家赞助商,并汇报活动方案,获得客户认可;
  • Action行动:小越利用身边的资源,从过去相熟的客户里找赞助商,并加班加点,提出两套方案让客户做选择题;
  • Result结果:小越成功完成了任务,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评价,搞定了预算缺失的问题。小越得到的经验教训是,先不要说做不到,而是先去做,随时积累人脉和创意,关键时刻可以顶上来。

如果当时,小越的回答是这样的,而不是强调任务的难度,或许在面试时,会得到相应的加分。

念了那么多面试经,却依然过不了面试关,你缺了三个问题

04 总结

念了那么多面试经,却过不了面试关,你缺了三个问题:

  • 面试的三大误区你避开了吗?
  • 面试官考察的核心问题,你吃透了吗?
  • 面试时,与面试官的互动中,是否正确呈现了自身,反思了过去?

想让这三个问题都有肯定的答案:

  • 你要避免误区效应,说与新岗位匹配的信息,说面试官想听的正确信息,从面试经迁移有用的信息;
  • 你要利用冲突层模型,找到问题的真正需求,去回答它;
  • 你要用STAR模型,展示自我,反思过去,证明可迁移的能力和经验。

金三银四,哪怕是在疫情的阴霾下,也希望大家都能顺利通过面试,有一个心仪的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