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水伏羲庙怎么样?

倾、我所有


天水大地湾文化遗址,说明八千年前就有人类活动,这和伏羲基本是一个时期的古人,切以为伏羲是人文始祖,是合理的,理由如下:

之前人类是母系氏族社会,群婚制或走婚制,无法确定父系关系,所以是母系社会(当然和妇女从事的经济活动也有关系)。从母系到父系,应该有人提出并确定了婚姻制度,从而明确了父系关系,才使人类向父系社会发生了转变(男性从事的经济活动亦有原因)。

古老相传和历史文献说伏羲教人嫁娶,确定婚姻,应该是贴合这个说法的。

甘肃省博物馆里有一些古人的墓穴考古痕迹,显示最早人类是群葬或独葬的,在某个阶段以后开始出现男女合葬墓,也说明婚姻关系开始出现了。


非想非非想处天


好了,最早的人类始祖,伏羲造就了八卦和周易,传成了华夏五千年,有时间的网友可以去看看,每年春天都有一次伏羲大典,海内外港澳台国际友人都来祭拜,国家政协每年也来领导,中央请重视,每年配代表团,甘肃省也一样配代表团,请隆重的。


狼毒花140642269


中国西北地区著名古建筑群之一,原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地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西关伏羲路。一九六三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伏羲庙坐北朝南,临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宏阔幽深。庙内古建筑包括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钟楼、鼓楼、来鹤厅共10座;新建筑有朝房、碑廊、展览厅等6座。新旧建筑共计76间。整个建筑群包括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

2001年06月25日,伏羲庙作为明、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1483——1484年),前后历经九次重修,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后,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现存面积6600多平方米。
伏羲庙临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宏阔幽深。

庙内古建筑包括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钟楼、鼓楼、来鹤厅共10座;新建筑有朝房、碑廊、展览厅等共6座。

新旧建筑共计76间。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

而朝房、碑廊沿横轴线对称分布,规整划一,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建筑艺术风格。
由于伏羲是古史传说中的第一代帝王,因此建筑群呈宫殿式建筑模式,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伏羲祭祀建筑群。
又因有伏羲庙,民国以前小西关城又叫伏羲城。
先天殿又称正殿、大殿,在中院后部正中,是伏羲庙的主体建筑,巍然屹立于院子正北高1.7米的砖筑月台上。
其高大雄伟的殿内,有伏羲彩塑巨像一尊。藻井顶棚正中绘太极河洛八卦图,四周等分为六十四格,内刻绘六十四卦图。
先天殿后面为太极殿,又称退殿、寝殿、寝宫,依“前宫后寝”惯例而建,原供伏羲,后祀神农,建筑规模略小于先天殿。
伏羲庙各院内遍布古柏,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征伏羲六十四卦之数,现存37株。挺拔苍翠,浓荫蔽日。

伏羲庙大门内侧东西墙角原有古槐两株,相对而立。现存东边1株,树干中空,经鉴定为唐代所植。

每逢正月十六伏羲诞辰日,周边群众扶老携幼,纷纷前来伏羲庙朝拜祭祀“人祖爷”。一时,宝烛辉煌,香烟缭绕,钟鼓鸣天,善男信女异常虔诚,庙内充满着一派庄严肃穆的景象。

伏羲庙门坊又称大门、正门、前门、头门。

旅游信息

公交:天水市秦州区伏羲路110号从天水中心广场南侧街道一直向西步行20分钟即可到达,打车约10元。
门票:40元
门票优惠政策
1.身高1.2米以下儿童免票;身高1.2~1.4米儿童,门票半价优惠。
2.60周岁以上老年人凭有效证件,门票半价优惠。
3.残疾人、现役军人凭有效证件免票。

最吃货


伏羲庙,是中华儿女祭拜伏羲的地方,建筑气势宏伟,历史文化悠久,庙山院内有两棵古柏,相传身体不适时在树下点香祭拜后会好很多。当然,现在已不允许在树上点香了。每年的6月22日在伏羲广场全国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举行公祭伏羲大典活动,场面宏大。伏羲庙及伏羲广场很值得一游,并要细细品味中华儿女发源地之文化内涵。


拽着舌尖打门牙


不错,是全国唯一的伏羲庙,有江泽民题词,里面初一十五不要门票,其他时间去30元,去最好请个导游,那就有意思,要不没意思。里面还有天水市博物馆,值得一看。


1朱学文


前几年去过两次。人文始祖享祭之庙,后人去瞻仰也是应该的。尤其记得天水有一风俗:正月十六逛伏羲庙会,只见灯火辉煌,香烟缭绕,游人如织,非常热闹!据说去了能祛病消灾,讨得大吉大利。


手机用户耕地的牛



天水,人文始祖伏羲诞生之地。伏羲庙供奉人文始祖伏羲。每年中旬都会举行伏羲大典公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