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你的“自以為是”傷害孩子,當下除了衛生防護孩子還缺這個

從年前開始,新型冠狀病毒開始不斷升級,確診的人數一路飆升,蔓延的地區越來越廣,從老年到嬰兒,不同年齡都出現了患者。


這場突然而盛大的疫情迅速影響了全國。


今年的春節不似往年,沒有串門,沒有聚會,每個家庭都像一座孤島。


我們關心在一線救人的醫生,我們關心在病床上對抗病魔的病人,我們也關心尚未長大,希望明天能出去玩的孩子。


疫情的開始,大家以為兒童不是易感人群,直到各地衛健委公開有兒童被確診感染的信息,才感到嚴重性。


有新聞報道1個月大的嬰兒不幸感染。而最新的信息顯示出生僅30天的嬰兒也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病毒並不挑人,幾乎所有人都是易感人群。


別讓你的“自以為是”傷害孩子,當下除了衛生防護孩子還缺這個


而兒童和嬰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相對較弱,更需要做好防護工作。


新型冠狀病毒為何如此可怕?


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和傳播


在這段特殊時期,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最好都不要外出。因為新型冠狀病毒可以通過飛沫傳播,黏膜感染,極易傳播。


我們的嘴巴、眼睛、鼻子等都有很多黏膜,當病毒接觸到黏膜,感染就已經開始了。


而打噴嚏、說話、咳嗽都有可能造成飛沫傳播,打噴嚏的威力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


打一次噴嚏最遠的飛沫可達8米,咳嗽的飛沫最遠能傳6米左右,正是這些飄蕩在空氣中的細小飛沫,有可能接觸到你身上暴露的黏膜,進行傳播感染。


用接觸過病毒的手挖鼻孔、揉眼睛等,會造成接觸傳播。


別讓你的“自以為是”傷害孩子,當下除了衛生防護孩子還缺這個


病毒預防和身體保護


1、打噴嚏時請用手肘或紙巾掩住口鼻

教會孩子在打噴嚏或者咳嗽時用手肘掩住口鼻,這是醫學推薦的正確的姿勢。


當然用紙巾捂住口鼻也可以,使用過的紙巾應該及時丟棄,且及時洗手。


別讓你的“自以為是”傷害孩子,當下除了衛生防護孩子還缺這個


2.使用7步洗手法洗手

從公共場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後、飯前便後、接觸不明物體後,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7步洗手法有一口訣:內外夾弓大立腕。內:掌心對掌心揉搓;外:手指交叉,掌心對手背揉搓;夾:手指交叉,掌心對掌心揉搓;弓:雙手互握,相互揉搓指背;大:拇指在掌中轉動揉搓;立:指尖在掌心揉搓;腕:旋轉揉搓腕部直至肘部。


別讓你的“自以為是”傷害孩子,當下除了衛生防護孩子還缺這個


洗手時使用7步洗手法,使用清洗肥皂或洗手液,流水搓洗的時間不少於20秒。


別讓你的“自以為是”傷害孩子,當下除了衛生防護孩子還缺這個


3.保持房間適當通風

保持房間的通風也很重要,每天房間可以保持通風0.5-1小時,空氣的流通有助於稀釋病毒,也有助於室內的空氣更新。


4.正確佩戴口罩

儘量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不得不外出時孩子和大人都要正確佩戴口罩。


戴口罩前先清洗雙手,分清楚口罩的正反和上下,一般為淺色朝臉部,深色朝外部,用手壓住金屬條,使口罩上端緊貼鼻樑(不要漏氣哦),向下拉伸口罩,儘量與臉部貼合。


給孩子選擇口罩時要選擇適合孩子年齡和麵部大小的口罩,幫助他正確佩戴。


1歲以下兒童不建議佩戴口罩,孩子戴口罩時要定時檢查孩子的呼吸是否順暢。當口罩變溼或者被汙染時,應及時丟棄和更換。


別讓你的“自以為是”傷害孩子,當下除了衛生防護孩子還缺這個


5.家庭日常消毒清潔

可以用 75% 的醫療用酒精,或用84消毒液等擦拭地面、傢俱、孩子的玩具、經常使用的手機等。


當然高溫消毒也是一個好辦法,能耐高溫的物品可以用開水煮沸消毒。


6.做好家庭成員健康監測

做好個人與家庭成員的健康監測,感覺到發熱時要主動測量體溫。家中有小孩的,要早晚摸小孩的額頭,如有發熱要為其測量體溫。


若出現感染的可疑症狀包括髮熱、咳嗽、咽痛、胸悶、呼吸困難、輕度納差、乏力、精神稍差、噁心嘔吐、腹瀉、頭痛、心慌、結膜炎、輕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痠痛等,應根據病情及時就醫。


7.保持每日飲食營養

為保持充足的營養,適當食用高蛋白食物、新鮮乾淨的蔬菜和水果、堅果等,根據實際情況,補充維生素、礦物質、魚肝油等。


所有食物在食用前必須完全煮熟,不吃野生動物,以清淡易消化的飲食為主。


別讓你的“自以為是”傷害孩子,當下除了衛生防護孩子還缺這個

別讓你的“自以為是”傷害孩子,當下除了衛生防護孩子還缺這個


8.在家也應適當鍛鍊

在家休息時不要讓孩子長時間看電視或玩電子產品。應該適當安排鍛鍊或活動。和父母一起參與家庭清潔工作、和父母一起進行親子游戲等。


在家庭中,以上這些都是可以保護孩子身體的辦法,我們知道做這些可以使孩子的身體更安全地度過這個時期,但是隻做這些還遠遠不夠。


最近的信息來來回回都是疫情播報,如何在家裡和不得已外出時保護好自己等,孩子們可能懵懵懂懂但是也陷入了這種無名的焦躁中,再加上不能外出釋放精力,會顯得有點「歇斯底里」。


當孩子還不能夠處理這種複雜的情況時,我們要幫助孩子度過這一段時期,幫助孩子走出這些不良情緒。


在危機時期以及危機過後,希望孩子仍然擁有內在安全感,孩子的情緒和行為都能保持穩定。


讓他知道正在發生的一切


其實大人們天天如臨大敵的樣子都被孩子看在眼裡,他們是切實的感受者,有權利知道正在發生的一切。因為不清楚不瞭解,很多孩子可能會產生害怕和恐懼。


很多信息只是向孩子宣講防護措施,而沒有講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對此我們可以找尋孩子能聽懂或者看懂的方式向他們講述正在發生的一切。


繪本講述

目前已經很有平臺包括自媒體、醫院、畫家等把這次的疫情描畫成圖畫,配上生動易懂的文字,和孩子一起閱讀。


向他講述和解釋,讓他明白整件事的來龍去脈,他會更加理解現實的狀況,也能知道為什麼不能隨便出去玩了。


別讓你的“自以為是”傷害孩子,當下除了衛生防護孩子還缺這個


觀看視頻

也有較為完整的科普視頻已經可以觀看,畫面總是比書面的文字更加直接和有說服力,選擇適合孩子的和能被孩子接受的視頻和孩子一起觀看。


跟著視頻的邏輯慢慢理解這個事情,如果孩子要求多看幾遍,在保護眼睛的前提下不妨陪著他看吧。


別讓你的“自以為是”傷害孩子,當下除了衛生防護孩子還缺這個


設計遊戲

這種方法極度考驗父母的創造力和耐心,首先父母需要完全明白整個事件的情況,其次挑選一些合適的遊戲形式。


將病毒傳播、防護、救治等一系列元素添加進遊戲中,邀請孩子一起玩遊戲,邊玩邊弄清楚這起事件。


當然也可以用一個一個單獨的小遊戲將元素穿插,再總體串聯起來。


別讓你的“自以為是”傷害孩子,當下除了衛生防護孩子還缺這個


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


孩子的感受力特別強,危機時期周邊環境的焦慮、不安、恐懼等情緒都會影響到孩子。我們不僅要守護孩子的身體健康,還要守護孩子的心理健康。


接受孩子的情緒


因為不能出去玩,因為要戴口罩,因為害怕自己生病,孩子可能會失望、憤怒或者大聲喊和哭泣。


我們需要承認和接受他們的情緒。

「我知道你現在不開心」

可以引導鼓勵他們把理由說出來:

「不能出去玩球了,你肯定感覺很失望」

「口罩戴著並不舒服也不方便,所以你不想戴」

「你見不到其他小朋友,感覺到很孤單」

……


別讓你的“自以為是”傷害孩子,當下除了衛生防護孩子還缺這個


有些父母可能會採取冷暴力的處理方法,不管孩子哭鬧,冷眼旁觀或者直接走掉。這是簡單、直接也可能是有效的方式。


但其實對孩子也是一種威脅,隨時面臨失去父母陪伴的恐懼,比起孩子的哭鬧,殺傷力更大。


對於孩子來說,沒有回應就是絕望。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其實是最需要你愛的時候。


如果父母經常採取這種方式,孩子的內心會始終缺乏安全感。


堅持「接受」和傾聽孩子,不要用自己的意志去臆斷。直到你觀察到孩子有安靜下來的跡象。


當孩子有情緒起伏的時候,我們第一個行為往往不是理解和接納,其實當情緒波動的時候,作用更為突出的是大腦後部負責產生情感的部分,而不是負責邏輯思考的額葉前皮質。


我們要做的是接受承認他們的情緒,當孩子冷靜後才能聽得進你的話,進行邏輯思考。


對孩子的情緒表示理解,從口頭到身體行為都是。千萬不要嘴上說「我明白你的感受,你可以哭一會兒」,行為卻在說「這有什麼可哭的」然後一走了之。


給予陪伴,孩子才能感到你是真的理解他。你可以陪在一邊用肢體語言無聲地安慰,比如看著他的眼睛,輕撫他的背,也可以示範深呼吸。


這種溫柔而堅定的陪伴方式正是孩子所需要的。接納孩子的情緒表達,聽孩子傾訴,認可孩子的感受。


用遊戲豐富日常


幾乎所有的孩子天生都熱愛遊戲,尤其是在兩三歲的時候無論何時何地,遊戲都可以發生,在這個充滿想象的世界裡,孩子可以毫不費力的隨意進出。


著名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博士提出遊戲力的概念,也就是如何用既保持底線又不傷害孩子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安慰哭泣的孩子,處理孩子的沮喪,增加孩子的自信,都可以藉助遊戲來進行。


別讓你的“自以為是”傷害孩子,當下除了衛生防護孩子還缺這個


孩子天生活潑、好動,恨不得把觸手可及的東西都摸一摸、看一看,嘗一嘗。


可以趁著疫情宅在家這段時間,利用遊戲和孩子對新事物的好奇心來培養他的的專注力和創造力。


進行遊戲或者繪本閱讀前,先給孩子提供一個整潔簡單的環境,雜亂的家庭環境會孩子分心,不專注。


爸媽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和孩子一起創造有整潔有秩序的環境,過程中可以讓孩子自己收玩具,學會歸類等。


可以針對情緒問題,玩下面的遊戲:


打倒「害怕保齡球」


將害怕、恐懼的情緒賦予在保齡球上,用球擊垮它們吧。可以幫助孩子直面不良情緒,通過擊倒瓶子的形式讓孩子覺得有趣好玩。同時給孩子賦能,讓他們覺得自己可以掌控情緒。


別讓你的“自以為是”傷害孩子,當下除了衛生防護孩子還缺這個


吹泡泡深呼吸


用吹泡泡的玩具,把嘴唇縮起來,吹出一個大泡泡或者試著持續吹出大量的泡泡。這是一種讓孩子練習深呼吸的遊戲方法。深呼吸可以幫助孩子紓解負面情緒,迴歸平靜。


別讓你的“自以為是”傷害孩子,當下除了衛生防護孩子還缺這個


神奇的羽毛


用象徵性的方式去應對孩子象徵性的表達,能夠更大程度撫慰孩子。

家長可以對孩子說:

「我的口袋裡有一支神奇的羽毛,只有聰明的人才能看到。」

「現在我把這根神奇的羽毛拿出來,來輕掃你的身體以及你所在的環境,這會讓你的身體感覺特別舒服。」

然後家長假裝手裡拿著羽毛,輕輕掃過孩子的身體和所在的環境,這會讓孩子感覺放鬆、安全。


別讓你的“自以為是”傷害孩子,當下除了衛生防護孩子還缺這個


用積極的語言鼓勵孩子


在這樣特殊的時期,家長們可以採用直接、簡潔積極的語句和孩子對話,可以把否定的語句轉換成正向積極的語句。


比如把我不想出去變成我想在家,積極的措辭能讓孩子將注意力集中在他們可以做的事情上而不是想著不允許做的事。


如果他想要玩玩具,比起「你現在不能玩」,「我們吃完午餐再玩玩具」顯得積極得多。


積極的措辭讓人看到好的一面,而不是消極的一面,幫助孩子對即將發生的事感到自信,而且正面積極的交流總是更為容易。


用這些方法和孩子一起度過在家的時光吧,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能帶著孩子在充滿陽光的戶外開心奔跑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