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路上的“時間軸”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有這樣一群人奮戰在防控工作的大街小巷,大家都在減少聚集,他們卻構築疫情戰鬥的群防力量。

防疫路上的“時間軸”

防疫路上的“時間軸”

他們發揮職能優勢,爭當疫情防控政策和法律知識“宣傳員”;他們憑藉職業敏感,當好疫情排查的“情報員”;他們立足本職,做好特殊時期隔離人員的“監督員”;他們自告奮勇,甘當被隔離人員的“服務員”。他們,就是最最基層的社區工作人員,他們,用兢兢業業的每一分鐘詮釋著簡單的兩個字“責任”。

防疫路上的“時間軸”

防疫路上的“時間軸”

上午8時,“請問您全家沒有發熱等身體異常吧?最近有沒有外出或者接觸外來人員呢......?有沒有離開過東營?能詳細說一下您的具體出行路線嗎?”面對居民的不理解,“我是社區網格員,打電話是為了瞭解情況,更好地幫助您解決問題”,電話掛斷前,不忘囑咐少出門、戴口罩、勤洗手。

防疫路上的“時間軸”

防疫路上的“時間軸”

上午8:30,“您好,我是燕山社區網格員,請問您是2020年2月6日回東營的嗎?”“請問您是從哪裡回來的?家裡幾口人?能詳細說一下您的具體出行路線嗎……”一一核實近期返程的轄區居民信息並囑咐居民每日兩次上報體溫,同時不忘囑咐其14天不要出門,一定戴好口罩勤洗手。

防疫路上的“時間軸”

防疫路上的“時間軸”

上午9時,戴好口罩隨衛生室醫務人員上門測量隔離人員體溫,彙總上報居家隔離人員體溫情況。

防疫路上的“時間軸”

上午10時,“我老伴早年就去世了,只有我一個人住,家裡吃的沒大有了,可以不可以給我送點菜和麵條呢?”接到社區居民王奶奶的電話後,便第一時間趕往王奶奶家為其送去生活必須品,王奶奶熱淚盈眶,“真沒想到你們這麼快就來了”。

防疫路上的“時間軸”

上午10時30分,來到武漢來東營的張某所暫住的賓館,“我們給你帶了方便麵,你在這兒一定要照顧好自己,我們就是你的家人”,接過生活物資的張某連聲道謝。

防疫路上的“時間軸”

防疫路上的“時間軸”

上午11時,巡查是否有店面營業,對於仍營業店主上前勸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為其耐心解讀政策。

防疫路上的“時間軸”

上午12時,到轄區小區勸返點,“大叔,這麼冷的天真是辛苦了,咱小區今天勸返車輛數量和人員數分別是多少呀……”

防疫路上的“時間軸”

下午13時,電話聯繫轄區企業,瞭解記錄是否有請假外出至湖北人員,復工時間,返崗員工具體情況,做好彙總上報。

防疫路上的“時間軸”

下午14時30分,繼續逐一摸排轄區居民近期出行情況、逐一排查四經普所有明細單位、跟蹤轄區超市、藥店、電梯消毒情況、入戶測量隔離人員體溫、緊急安排……

防疫路上的“時間軸”

防疫路上的“時間軸”

防疫路上的“時間軸”

以上不僅是燕山社區網格員的時間軸,眾多社區工作人員皆是如此,從戰疫開始的那一天起,一直奔走在防疫一線和自己的工作崗位,用實幹奉獻戰“疫”力量。(李碩 楊軼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