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好语文,有哪些好的习惯可以先培养起来?

枫叶4766


孩子上一年级,也意味着漫长的校园生活开始了,在此后至少12年的时间里,都是要在校园里度过的。有一句话“好的人生从好习惯开始”。这告诉我们,如果想让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首先要让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习惯。


其实,好的习惯在这里无需多说,家长们也应该知道。无非是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

生活习惯包括了卫生习惯,饮食习惯,作息习惯,劳动的习惯和与人相处时的一些行为举止上的习惯。

而学习习惯包括了阅读习惯,计算的习惯,写作业习惯,听课的习惯,遵守集体纪律的习惯,等等。

我们可以发现,两类习惯一个主要的环境背景是家庭,另一个主要是学校,而两者之间也有交叉,比如作业习惯,待人接物的习惯。需要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努力。


那这些习惯要怎么培养呢?如果细讲起来,足可以写一本书了。还要列举大量的正反两方面例子加以说明。


那么,我们今天就从战略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首先,养习惯从“微习惯”开始,细节决定成败。古训讲“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好的习惯从小处来,恶习的根源同样来自微乎其微的细节。

所以,我们要把习惯的养成放在细节上,放小处上。不要只顾着所谓的大方向,总体上。总说对人要有礼貌,可怎么个有礼貌法,孩子不知道,如果告诉他,坐电梯时不要急着按关门键,当还有人没进来时,要按住开门键。从这样一些生活中的细节入手,有具体的内容,详细的指明,才能让孩子更加明白,什么样的习惯是好习惯。

其次,身教大于言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我们不要把孩子习惯的培养仅是当成孩子的事情。我们家长也要以身作则,比如玩手机这件事。如果大人们能在孩子学习的时候也放下手机,看一会书,或者就是静静地坐在孩子旁边,对于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都会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如果家长能够有更多的自律,包括饮食上,健身上,作息上养成好习惯,那么何愁自己的孩子不会在这些方面养成好习惯呢?


培养孩子的习惯,其实和锻炼身体差不多:“管住训孩子的嘴,迈开以作身则的腿”。


最后,要提醒各位家长。养成一个好习惯不容易,改正一个坏习惯更难。如果孩子一旦养成了不好的习惯,一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帮助孩子改正过来。否则,坏习惯的影响将是终生的。可以说是后患无穷。而另一方面,如果能将孩子的一个坏习惯纠正过来。其正面的积极效果,对孩子成长的正面影响,也同样是翻倍的。所以说,改正坏习惯,对孩子的影响与意义更大。


我是 @林老师讲作文,如果文章对你有所帮助或受益,别忘了关注、转发。任何有关孩子语文学习的问题都可以与我交流。我将竭尽所能帮助家长朋友。


林老师讲作文


作为小学到高中语文经常年纪第一的过来人觉得有以下几点:

01爱阅读的习惯。培养小孩泛读的习惯,静下心来多阅读,广泛的阅读。

02让孩子多看字典。我小学家里有本厚厚的老字典,经常翻翻字典,字典里面有很多名人名句成语故事,特别受用。

03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不管多少字,坚持着下去。我高中那么忙也坚持写日记。我觉得对自己思考和学习很有帮助。


UD放矢教育咨询


语文学习,需要好的习惯,好习惯伴人一生。好习惯需要从小培养,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正是培养学习习惯的时候。那么,想学好语文,需要培养哪些好习惯呢?

一,喜欢读书的习惯。

一个人获取知识的渠道有很多,读书学习应该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主渠道。这里的读书不光指读语文书,还应该指课外书。因此,孩子上一年级,家长就应该多买一些图文并茂并带汉语拼音的儿童读物,给孩子读。当然,读书要有环境有氛围,所以,要引导孩子读书,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带头读书,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孩子只有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学习的快乐,才能渐渐养成喜欢读书的好习惯。

二,咬文嚼字的习惯。

咬文嚼字一般指过分斟酌字句,而忽视了文章的精神,是个贬义词。但是,很多时候,有些文字是需要仔细琢磨,认真推敲的,它又有褒义词的色彩。 一年级的小学生,掌握的字词量不多,有时候在语言表达上也希望用一些词,但是有时候用词不当,词不达意现象经常发生。比如,小明参观了植物园以后,学会一个词语“茂盛”。有一天,一个阿姨问小明:“小明,你妈妈长得怎么样?”小明不假思索地答到:“我妈妈长得很茂盛。”结果引得大家一阵大笑。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就要告诉他,这样的词应该用在什么地方,怎么用?孩子学习字词,一方面模仿,一方面矫正,一方面理解运用。如果家长经常帮助孩子矫正错误,咬文嚼字,孩子就会慢慢养成习惯,遣词造句会越来越准确。

三,认真书写的习惯。

良好的书写习惯是写好字的基础,一手好字又是有学问的外在表现。所以一年级的小学生,就要重视书写习惯的培养。培养书写习惯的关键是要求孩子认真。坐姿要端正,眼离字一尺,胸离桌一拳,握笔手离笔尖一寸,写字要一笔一划,不能添笔掉笔,更不能潦草。这些要求,在家长老师的监督下,慢慢培养,逐步养成习惯。

四,学会思考的习惯。

孩子都有爱问为什么的特点。天上为什么会打雷?太阳为什么要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知了为什么总是叫唤?等等等等。是这些爱问为什么的孩子,思维比较敏捷,善于发现问题,有强烈的求知欲。遇到这样的孩子,家长要注意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要积极帮助解答,实在是不好回答不会回答的问题,就要鼓励孩子努力学习,等他的知识丰富了,学问增长,这些问题自己就能解决了。如果孩子不喜欢主动发现新事物,不爱动脑筋提问题,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多向孩子提问,诱发孩子思考。特别是结合阅读,给他设计问题,让他思考,让他回答,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对以后的阅读理解,构思文章大有裨益。

五,坚持日记的习惯。

学好语文,离不开作文,写日记是提高写作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写日记的关键是坚持,每天一篇,从不间断,要做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一年级小学生,可以从写一句话开始,到两句话三句话。不要求质量,只讲究坚持。等孩子养成习惯了,再考虑他的提高问题,质量问题。

六,提前预习的习惯。

提前预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的行为,它能让你知道新知识哪会哪儿不会。这样听讲就有目的性,针对性。预习做得好,听课就轻松,学习效率就高,学生就容易树立自信心,学习成绩就好。一年级学生预习语文,主要以读背为主。开始要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课文怎么读?写的是什么?怎么样?哪些字不认识?哪些词不理解?课文怎么背等等。按照这样的预习思路,每课坚持,到家长可以放手的时候,孩子也就养成习惯了。

七,背诵记忆的习惯。

语文知识的积累,很大程度上是靠背诵记忆。所以说,要想学好语文,就得多记多背。一年级的课文大部分是短文,儿歌和古诗,非常适合学生背诵。一年级小学生机械记忆能力非常好,不需要理解,读几遍就会会背了,因此,学习中,家长老师要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多要求学生背诵,背的多记得多,语文知识就增长的快。孩子养成了爱背书的习惯,语文成绩就上得快,对学生的口头表达书面表达都有益处。

总之,语文学习需要培养的良好习惯有很多,比如认真听讲的习惯,独立作文的习惯,复述课文的习惯等等,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

好了,谢谢你的阅读,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伯廷


学语文,不外乎听说读写;要想学好语文,当然要从这几个方面培养良好的习惯。

1.听:认真听讲的习惯。

语文学科的知识点细碎繁多,如果在课堂上没有认真听讲,会遗漏很多知识点,造成漏洞;只有抓住课堂,认真听讲,才能从听中获取、提炼重要信息,不断积累。

此外,课堂上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积极参与交流,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2.说:口头表达的习惯。

通过发言展示、交流讨论、复述、辩论等形式的说话练习,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及表达背后的思维能力。

3.读:课内、课外阅读的习惯。

包括课内朗读、诵读、默读、跳读、品读等不同形式的读的训练,来理解文本,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读也包括课外阅读。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深阅读、提出问题进行质疑和思考,还能进一步培养孩子的分析、思考能力。

4.写:写作、表达的习惯。

不管是作文、周记,还是日记、微写作片段,都是可以锻炼表达能力的。养成每天写一小段文字的习惯,最起码在遣词造句方面会有很多好处,思考能力也会慢慢提升。

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写,还应该指养成良好的抒写习惯,既有一定的书写速度,又能把字写好,书写正确、规范、工整、流畅。

此外,坚持积累的习惯也非常重要。

将听说读写的习惯坚持下去,日积月累,会有从量到质的变化。

我觉得只要从这几个方面努力,踏踏实实去学,学好语文应该不是太困难的事。


初中语文戚老师


1、聆听孩子讲故事

每位愿意聆听孩子讲故事的家长,他们的孩子的表述能力都会比同龄人强。

讲故事的精彩程度,取决于孩子掌握的词汇量的多少,

掌握的形容词越多,讲的过程运用到的形容词也就越多,故事也就越精彩。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孩子才上一年级,讲故事却相当精彩的原因。

那么这些词汇怎么学的到呢?自然来源于语文。

大语文,包括了课内的学科知识,也包括了课外阅读学习到的知识。

2、不拘泥于语音语调

目前新版本的语文,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故事非常的多,足够让孩子讲很久的故事,但要让孩子愿意讲这么多故事,关键在于家长是否也愿意,倾听孩子一遍又一遍的那个表述不全的故事……

注意在孩子讲述完故事之后再去纠正,不要在倾听的过程中去纠正孩子,错误的表述,错误的读音,给孩子讲解孩子不懂的词语意思。

不过讲解词汇意思这点比较适合三年级的家长,对于一年级、二年级纠正孩子错误的读音和表述即可,词汇理解方面可能还有一定难度。


那些脑洞大开的小故事


我们知道随着部编版语文教材的推广使用,从今年开学,全国的语文教材趋于统一。语文学习成为了孩子们学习的重点。得语文者得高分,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实际摆在我们面前的例子。

小学一年级正是孩子步入语文学习的黄金时期。因此,学好语文,叩开语文学习的大门则是初始年级的孩子必须要做的事情。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因此对于语文的学习,大多数的孩子是不太重视的,的确我们每个人从出生一开始就在说母语。就在运用语言文字了。但是无数的事例在告诉我们,语文学习要想学好非常难,需要我们下大功夫才能成功。

语文学习,习惯很重要。作为家长在孩子初步学习的时候,观察的习惯要有所引导。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事物,但是我们的观察充其量只是看,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没有细致的观察,我们的作文能力就上不去。作文可是语文的重点与难点。作文成绩提不高,语文就不能学好。因此,教会孩子学会观察事物,或是家长有意识的引导孩子知道什么是观察。用眼看只是观察的表象,用心去思考才是主要。

语文学习多读书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孩子要多读书,这个理念大家已经形成共识,但是多读书不等于读好书。多读书强调的是读书的量。读好书强调的是读书的质。因为孩子正处于一年级。因此,多读书就完全可以。等到了高年级,孩子的能力具备了,就要像读好书过渡了。

语文的学习一定是听说读写的训练,因此习惯的培养也要围绕这些方面来展开的。


说文写作


想学好语文,就要先打好基础,就必须先培养孩子对字,词,句,篇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一、掌握字的读音和结构,了解字的偏旁和部首,学会用字组词。识字是学好语文基础的基础,要先夯实这个基础。

二、掌握词的意义和词性,了解词的感情色彩,学会用词造句。词语是句子的组成部分,通过词语识记,会提升孩子语言运用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运用句子写话或说话。借助看图写话或看图说话,培养孩子组织和运用句子的能力,使写话更通顺,说活有条理。

四、对段的划分和理解能力,知道自然段,并大致能说出段意。

五、对整篇文章表达的中心意思的理解能力。

古人云,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所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字、词、句、段、篇是语文的最基本要素,要学好语文,必须先从基础开始。


夏夜听蝉鸣


小学一年级开始打基础,语文不会难,提几个建议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提前认字、词。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老师们都会布置每天或者每周记几个字、词,并且进行检查。如果这项工作在老师布置之前就做了,很容易受到老师的表扬,这对孩子的自信心是很有帮助的。

关于如何记,如果孩子有兴趣自是不用多说。如果孩子没有兴趣,可以帮助他(她)培养兴趣,比如将认字与他(她)喜欢的事情结合起来,娱乐中学习。

2.多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小学一年级已经可以认很多字了,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会对他(她)以后的生活有极大的益处。

如果孩子不喜欢阅读,可以给她讲故事,看绘本,总之循序渐进,慢慢引导,切不可贪多求快,养成阅读的习惯是最重要的。

此外,父母也要给孩子做好榜样。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父母空闲时间都在看书,潜移默化下孩子也会慢慢喜欢读书。

3.在生活中学习。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与其绞尽脑汁让孩子学习,倒不如让孩子多谈谈自己的感受,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的眼睛。

此外,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刻意的练笔是必要的,可以鼓励孩子多说多写,同时增加课外积累,输入和输出相结合。

每天记录感受,但不是流水账,不必多,当做随笔练习就好。

这是我的一点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芸萱呀


培养阅读的好习惯,平常重视好词好句的积累,阅读时可以划划优美的词语和句子。比如描写人的外貌的句子,描写动物的句子,描写赞美春天的句子,诸如此类还有很多。也可以背诵好的段落和名言警句,古诗词,在写作文时可以运用到作文里,这些都是素材。功在平时,重视点滴的积累。


喆晨麻麻的生活日记


我的看法是 不管你想学好那科做什么事都一样,只要你本人专心去学习用心去做就会有好的成果了 这个就是最好的习惯 。学什么都一样如果不用心去做去学习再有什么好办法好习惯都没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