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多葛哲学的践行者

情人节,当整个社交媒体,微信、微博中刷新着各种秀恩爱的片段。女生满怀期待地等着她男朋友。悲剧就此发生。男生还是和往常一样,对于他而言,这是一个普通的一天。 女生极其失望,心情极度郁闷。

故事就这些。 假如爱情是理性的,这个故事中,女生为什么失望和郁闷? 因为预期和现实不一样。期待的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惊喜,而现实却是又一个平淡的一天。明明没有任何损失,没有生病,没有肉体上的痛苦,没有损失资产,没人谩骂,可是这个情人节她却过得很失望和郁闷。结果似乎很荒唐。

这里有一个可能是错误的前提:爱情是理性的。

关于这种内心和外界的冲突,古希腊的斯多葛派提出了一个主张:如果你用你的理性去克服对外在环境的依附或者讨厌,你就可以在任何环境下保持泰然自若。斯多葛派的哲学是一种关于内在自由与外在反抗的哲学。

引用斯多葛派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一首诗描述:

我们控制不了的: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财产/我们的名声/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父母/我们的朋友/我们的老板/天气/经济/过去/将来/我们将要死去这一事实/在我们控制之下的:我们的信念

两种错误使我们痛苦

  • 试图控制我们控制不了的东西,且在失败后无助、失控、愤怒、愧疚、焦虑或者抑郁。
  • 放弃管理我们的自由意志。相反,把自己的想法归咎于外界。

斯多葛派强调管理“自由意志”,接受命运。

刚刚引用了斯多葛派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诗,他曾是古罗马的一个奴隶,后来获得自由身并学习斯多葛派哲学,后期致力于传播斯多葛派的哲学。 他的哲学影响着后人,包括古罗马皇帝--马克·奥勒留,也就是这里要说的主角。譬如针对刚刚提到的那首关于控制信念的诗,奥勒留有一句类似表述:"我受到伤害的想法不见了,伤害也就消失了“

马克-奥勒留是古罗马“五贤帝”,外号“哲学皇帝”。经历了凯撒和屋大维的扩张,罗马帝国拥有极其辽阔的版图。在交通和信息不便的情况下,奥勒留统治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必然是困难的。执政24年,四处奔波。天灾人祸,战乱、瘟疫、洪灾、干旱、地震层出不穷。这是外界的客观背景,马克·奥勒留在这样的背景下“ 尽忠竭志,夙兴夜寐,晚年更身先士卒,征战四方。”

这里只聊他“哲学实践者“的身份。他有一本传世的日记《沉思率》,这是一本自我反思与实践的哲学日记。因为是日记体,所以内容比较杂乱。我个人理解,奥勒留的哲学实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斯多葛哲学的践行者

马可·奥勒留


  1. 奥勒留的宇宙观“元素与变化”
  2. 理性是自由意志与客观世界的桥梁
  3. 关于死亡
  4. 理想的人格

1.奥勒留的宇宙观与世界观

世界观是指处在什么样的位置、用什么样的时间段的眼光去看待与分析事物,它是人对事物的判断的反应。它是人们对世界的基本看法和观点。

我们如果要了解奥勒留,得从他的世界观出发。因为奥勒留本身就是在用哲学的方式来思考,所以,他的世界观已经在日记里面用很直白的方式透露出来了。

宇宙是变化的,所有物质相互转化。关于变化的观点,至少现在仍然被认为是公理,甚至被写进当代的教科书。当然奥勒留应该是执行者,观念的接受者和传播者,而不是原创者。

2.3 自然创造的一切以及维系自然运作的一切,都有利于自然的每一部分。宇宙依靠变化得以存在,其中不单是元素的变化,也包括由元素组成的事物的变化。”

“9.28 宇宙的运行始终如一,从上至下,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世界的产生,可能是宇宙的理性同时创造了各种不同的事物--若是这样,你必须满足它所创造的---也有可能是它首先造了一样,别的事物再随之而来。如果宇宙是神明支配的,那很好;即便宇宙的运行只是处于偶然,你也不应当使自己放任自流。很快所有人都被埋到土底下,然后大地也会变化,从变化中产生的一切又不断变化,直至永恒。如果一个人能想到这些永无休止的改变和转化,想到这些变化是何等迅疾,那么这终将衰朽的一切又何足挂齿。“

“8.6 宇宙本性的职责就在于,把事物从这个地方移到那个地方,改变它们,从它们里面造出新的事物来取代它们。一切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但我们没有必要忧惧任何新的事物。 一切都并不稀奇,对他们的安排也是同样。”

“8.20一切事物的开始、经过和结果,在自然看来都是一样的,就像孩子向空中抛出一个球。对于球来说,被抛上去有什么好处呢?而掉下来,落在地上又有什么害处呢?一个气球膨胀开来有什么好处?破碎了对它又有什么坏处?”

“9.1 以一种不偏不倚的态度来看待宇宙本着一视同仁的态度创造出来的事物。那么若是有人不能以平等的态度看待快乐与痛苦、生与死、荣耀与耻辱这些宇宙毫无偏袒地造出来地事物,他也便是对神不敬了”

----和《道德经》里的观念异曲同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2.21 按照自然的本性,一切事物都要改变、转化和消亡,以便新的事物能取而代之。”

理解了奥勒留认为的宇宙和世界,再看一下,他眼中的“人”是什么?

奥勒留引用了埃比克泰德的一句话:

“4.41 埃比克泰德曾经说过:‘人是一个拖着躯壳的小小灵魂。’”

用奥勒留自己话来描述:

”2.2 不论地位如何,我的存在,不过是一具肉体、一阵呼吸、一份能支配自己的能力。“

人是如何,或者应当如何面对这变幻莫测的世界?

”2.17 在人类生活中,我们的一生是瞬息即逝的一个点,我们的实体在不断变化,我们的知觉是迟钝的,我们的身体是易朽的,我们的灵魂永无止息,我们的命运难以预测,我们的名声也是靠不住的。总之,属于身体的一切如同流水易逝,属于灵魂的宛若梦幻泡影,人生是一场战争,一段旅途,身后的名声也只会渐渐湮灭。那靠什么来保护、指引我们呢?只有一样东西——这便是哲学,它能保护我们的灵魂始终纯洁,免受伤害,不被痛苦和快乐所驱使;能让我们做事不再漫无目的,也不会存心欺瞒,别人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都影响不了我们;更进一步,我们因此能够对一切发生或者注定的事情欣然领受,就好像这一切自有源头,理所应当;

“12.32 我们每个人享受的时间,只是那无穷无尽、深不可测的时间中少之又少的一部分!转瞬就会被永恒吞没。我们所拥有的实体和灵魂,又是整个实体多么微小的一部分!是宇宙灵魂中何等渺小的一部分!你在上面匍匐生存的地方,不过是整个大地上的一个小土块!想到这一切,你便会明白什么都不重要,只有一件事情值得你去做:按照本性去行动,欣然领受宇宙自然为你安排的一切。”

“10.31当你见到萨特瑞翁、尤提克斯或海门时,也要想到苏格拉底学派的其他人。当你见到尤提西昂或者西凡诺斯时,也想想尤弗拉蒂斯;当你见到特罗帕奥弗勒斯时,也要想到阿尔齐弗隆。当你见到塞维勒斯,也要想到克利托或者色诺芬;而当你想到自己时,也想想那些同样有凯撒称号的人;依此类推,见到某些人,便想想与他们相似的另一些人。然后问问自己:“这些人如今安在?不知所终,没有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如果经常这样想,你就能把人世的变幻当作是过眼云烟;尤其是当你想到一切都在变化之中,一旦沉入那时间的无尽深渊便永不再浮现的时候,更会倍加感慨。那么你呢,你还在忧虑什么呢?如果能以恰当的方式度过短暂的一生,那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你白白地活着,白白放弃了所有行动的时机!而这些,都是考察你是否能正确而熟练地应对人生中经历地一切,锻炼自己地理性地机会啊!要努力,直到你能够将这些真理融会贯通,将它们完全吸收,就好像那强健有力地胃消化吃下去的食物,就好像那熊熊的大火将所有投进去的东西都化作了光和热。“

----面对变幻的宇宙,奥勒留没有陷入虚无和无意义中。因为人是有理性的,物可以随波浮沉,有理性的人要创造“光和热”。接下来我们要关注的就是奥勒留关于理性的认识。

2.理性是自由意志与客观世界的桥梁

什么是理性?奥勒留在另一个关于灵魂的问题中这样描述:

“5.32 什么灵魂才是有修养,有知识的呢?它应该能参透事物的始终,能觉察那统摄万物的理性所在,而且知道这理性能支配整个宇宙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理性统摄万物,控制事物的始终,支配宇宙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首先看一个重口味的例子,如果抛弃理性,世界在人的眼中是怎样,用理性去观察,世界有什么不同

“6.12 对于摆在面前的佳肴美味,如果你能这样想,就能看到它们的本质:这是一条鱼的尸体,这是一只鸟、一头猪的尸体;这酒呢,只是葡萄的浆汁,而身上的紫袍不过是在蚬血里染过的羊毛;而性交,也就是器官的摩擦,伴随着一阵抽搐、喷出一点黏液而已。这样就能看穿事物的形态,直达本质,看清它们到底是什么。你在生活中也应该这样来看待一切,即便那些似乎最值得称赞的事物,也应当将它剥得赤裸裸的,发现它实际上毫无价值,除去了外在的虚饰之后它什么也不是。因为骄傲是个最狡猾的骗子,你若相信自己做的是最有价值的事情,你对此深信不疑的时候,也就是它阴谋得逞的时候。”

理性帮你看破虚饰,直达真相。如同《黑客帝国》里的Neo一样,面对两个药丸,一个帮你看清你的世界,一个继续让你生活在虚假的快乐里。

理性是人本性中的东西,符合自然法则。

5.2“遵从你自己的本性和宇宙的法则,因为两者原本就是同一条路。”“如果一个人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和深刻的洞察力,那么宇宙万物在他看来无一不使他愉悦。

为什么愉悦?从因果逻辑的角度,我解释不了,也没有在这本书里面找到相关的论述。我现在见识有限。说一个实际的例子吧,解释不了因果,只能描述和体会。

以前,我家在镇上有个小卖铺。一天,附个家长来我家买东西。他和我父母抱怨了很久他家孩子的事情,不听话,不走正道,每天操碎了心。 我父母听着他的抱怨,安慰着他。 然后,他沉默了一会。转变了话题。他说,“挺有趣的,我有时候会看到天上的星星。想到那远远的星星,突然就觉得人和世界都是这么的渺小。就那个时候,我突然觉得我的那些烦恼都是是微不足道的。那些时刻才能感觉到心里的平静”

奥勒留这样描述

“9.32 你完全能够摆脱掉那些仅仅存在于幻想中的不必要的烦恼;这样的话,你便会发现海阔天空,能在内心观照整个宇宙,思考时间的永恒,体察万事万物的瞬息万变,感受生命的短暂,你会发现你出生之前时间是如此浩渺,而你死后依旧杳无涯际。“

接下来,奥勒留在日记里用各种方法描述同一件事情,痛苦源于错误的认知,也就是我开头举例的那个故事想表达的观点。

“4.7 '我受到伤害'的想法不见了,伤害也就消失了。“

“4.39 ‘恶’来自于判断力,是你将它们看作恶。如果你不将它们看作恶,那一切都是好的。”----奥勒留的宇宙观表达了相同的观点。类似于道德经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4.49 在任何时候觉得自己遭受了不幸,请记住这一原则:这并非不幸,我的勇敢承担使它变成了幸运。”

“6.41 对于不在你的意愿控制范围之内的事物,如果你按照自己的观点判定为好的或坏的,那必然导致这样的结果:如果有坏事落到你头上或者错过了什么好事,你就会怨天尤人,把罪责归咎于神明,或是怨恨那些你觉得导致你失败的人;实际上呢,反而是我们自己犯了错,因为我们总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到事物身上。如果我们能只在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辨别事物的善恶,那就不致于抱怨神明,或是对旁人满怀敌意了。“

“11.9 能令我们困扰的不是别人的行为(因为那是他们的理性来管的事情),而是我们对这些行为的看法。哀伤是软弱的特征之一,愤怒也同样是软弱的表现,因为无论是痛苦还是愤怒,都能伤人,都能使自己缴械投降。”

---------------------------------------------------------------------------------------------------------------------------------------------------------

“3.12 行事若能遵从理性,一心一意,坚定不渝,不急不躁,不随便分心在别的事情上,保持内心的纯净正直。,即使你随时可能放弃生命。----如果你能做到这些,不奢求什么,也无所畏惧,如果你现在的行为合乎自然,你从小到大所说的话没有任何虚假,那么你就能过得幸福。“

“6.11 当你为环境所迫、烦躁不安的时候,要赶快克制自己,不要一直处于那种失衡状态;因为如果你能不断地观照内心,便能更好地控制自己。”

“7.2 外在的事物与我的心灵毫不相干。一旦明白这个道理,你就不会再有什么忧虑了。你有能力让你的生活焕然一新。用单纯的眼光来打量那些曾经见过的事物吧,你的新生活就在其中。”

“7.64‘痛苦并非不可忍受,也不会永远持续,只要你记住它自有它的限度,不要在想象中将其扩大’--伊比鸠鲁“

“8.28 灵魂有能力保持自身的安宁平静,不把痛苦当作是恶。因为每一种判断、动机、欲望和厌恶都发生在内心,没有任何恶能从外面进入我们的内心。”

“8.47 如果有什么外在的事物让你感到困扰,搅乱你心思的不是这事物本身,而是你对它的判断。”

“9.13 与其说今天我摆脱了一切烦恼,毋宁说我逐出了一切烦恼;因为烦恼不是从外界来的,而发生在内心,是我自己认为那是烦恼。”

“10.3 没有什么是你不能忍受的,事情能否忍受取决于你如何看待它。看你是否认为这样做合乎你的利益或出于你的义务。”

“12.22 一切事物实际上都是来自判断,取决于你。那么一旦你摈弃了那些错误的判断,就好像绕过了岬角,眼前使一片风平浪静的海湾。”

奥勒留强调接受命运:

“4.34 心甘情愿地把自己交给命运女神克罗托吧, 让她为你给出命运之线,把你的命运交给她来安排。”---理性和这里的“命运女神”是否有区别?当人们疑虑、混乱、无助的时候,会去寻找秩序或者寄托。这里我理解为一种宗教的信仰。

“接受命运,命运是造物主开出的药方。”“10.35 如果你喜欢绿色,而你的眼睛只能看到绿色。那是病眼”

“只要能生存的地方,就能在那里生活得很好。”

我个人觉得到了这一步,奥勒留稍微走了极端。接受命运安排的一切,这是神或者说宇宙、自然的旨意。我持保留态度的是,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恰恰来自于人类的不满足。不满足于病死,所以我们发展医学。不满足于地域沟通的限制,所以我们发明了电话和互联网。不满足于局限于地球的视野,所以我们有了航天科技。等等

3.关于死亡

在阅读《沉思录》的时候,死亡是一个随机分散在每一个章节中的话题。奥勒留对于死亡的认识与他的世界观和对理性的强调是一致的。

死亡是什么?

“6.28 死亡是一种休憩,不再受感官快乐的引诱,不再如木偶般被欲望所操控,各种飘忽不定的想法不再出现,肉体的劳作也就此停歇。”

“9.24 就像儿童的吵吵嚷嚷,就像”拖着躯壳的小小灵魂“,这样的比喻,使我们能更生动地看到人通向死亡地旅程。“

人对于死亡大多都存在着抗拒,长命百岁才是好的。奥勒留用了这样的一个比喻:

“6.49 如果你的体重不足三百磅,我猜你也不至于因此而懊恼吧?那为什么要因为只活了这么些年而不是更长而感到难过呢?你既然对分配给你的身体重量感到满足,那就应该也满足于分配给你的时间。”

生死是命运注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人要接受它。甚至奥勒留在期待着死亡,

5.33 “快了,快了,你很快就将化成灰尘、一句骷髅,只剩下一个名字,甚至连名字也不存在了;生前最看重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空洞、易逝、微不足道、不过像一群小狗在互相撕咬,像儿童在吵吵嚷嚷,一时欢笑、一时哭泣。…我们感知的对象,变化无常,从不静止,而我们的感官又是如此迟钝,容易被表象迷惑,我们那可怜的灵魂也不过是血液里升腾出来的一股烟气,名声荣耀不过是一场空虚。安心从容地等待你地生命终了吧,不论它是就此消散还是变成别的事物。““ 2.17能够对一切发生或者注定的事情欣然领受,就好像这一切自有源头,理所应当;最重要的是,我们能以一种愉快的心情等待死亡,因为这只是组成一切生物的元素的分解。如果元素本身在不断变化,变成其他事物的过程中并没有什么令人不快的,我们又何必恐惧这种变化和分解呢?因为死亡是合乎自然的,合乎自然的东西也就不是恶。

人类是宇宙中的一部分,死亡只是一种循环。对于宇宙这个整体而言,人类的死亡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没有必要去抗拒。生命的终点都是死亡,斯多葛派没有陷入虚无,强调德行。对于死亡的态度,奥勒留是这样描述的:

“9.3 不要蔑视死亡,要欣然接受,因为这也是自然安排好的事情。就像从年轻到逐渐衰老,慢慢成长直至成熟,从长出牙齿、胡须到白发苍苍,从受孕、怀胎到呱呱坠地,这些都是你生命每一阶段自然发生的事情,生命的终止和消亡也不例外。那么,作为一个服从理性的人,就不应该漫不经心地对待死亡,也不该极力排斥死亡或把它当作耻辱,要把死亡看作是自然的活动,等待着它的来临;你的灵魂从躯壳里脱离出来,要等着这一刻的来临,就像你现在等待着婴儿从妻子的子宫里分娩出来。除此之外,或许你还需要一种更能打动内心的安慰,再没有什么比下面的办法更能让你感受到死亡的喜悦了:看看你将要离开的那些东西,想想你的灵魂将要辞别的那些人的品德,你便不会再感到彷徨了。厌恶他们固然不对,应该关心他们、友善地忍受他们,但如果想想你离开地并不是与你志同道合地人,死亡便不再那么难以忍受;因为如果你还有什么使你留恋不舍,那就唯有与志同道合地人共同生活了。但你也看到了,你与现在的那些人完全合不来,和他们生活在一起是多么令人厌倦啊。你会恨不得说:“快来吧,死亡!这样的日子再多活一天,我也要忘了自己是谁了!”

能感受到作者日记中所传达出的孤独与厌世,甚至有一丝矛盾。一方面是不值得留恋的世界,另一方面他的道德要求他要深爱这个世界。

“10.36 没有谁能幸运到如此地步,在它临死时身边没有人对他的死感到庆幸。即便他为人正直,充满智慧,还是难免会有人在心里暗暗嘀咕:”总算摆脱这个老先生了,可以松一口气了。他对谁都不算太严厉,可我总觉得他在默默地谴责我们。“对一个正直地人尚且如此,以我们个人的情况来看,又会有多少理由不让别人盼望着我们早一点死去。所以临死时你应该想到这一点,这样就能比较安详地离开:”我就要死了,就要离开我最亲近地人了,我为他们辛劳一生,为他们祈祷,为他们操碎了多少心啊。但是连他们也希望我离去,希望可能从中得到一点好处。“那何苦还要如此留恋人世呢?不过你也不应该因此就不善待你身边的人,你从前待他们怎样,现在就要怎样,要和善温柔、亲切大方。同时,也不要让人觉得你是被死神拖走的,要像一个安详辞世的人,让灵魂毫无苦楚地从躯体中脱离出来。是自然让你地灵魂和躯体结合在一起,但现在她把这个系好地结打开了。我离开人世,就像平时和亲友告别,没有任何抵抗、任何不悦。因为这也是自然安排好地事情。

最后用《伊利亚特》中的一句话来结束死亡的话题:“10.34 凡人的生活,就像树叶的聚落。”《伊利亚特》

4. 理想的人格。

我个人理解类似于儒家论语中的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

在1.15章中,奥勒留描绘了这样一个人:

“ 从马克西默斯那里,我学会了自制,不因他人而动摇自己的意志;无论是疾病还是在其他困境中都始终积极乐观;他的性格既亲切和蔼又庄重威严,两者结合得如此完满,足以成为我的表率;他做事毫无怨言;他表里如一,从不口是心非,在任何行为中都不抱恶意; 他从未表现出大惊小怪的样子 也从没听过他出语抱怨;他做事不匆忙,也不拖拉,没有怅然若失或意志消沉的时候;他不去讨好他人,也不会表现得暴躁或者多疑;他心地仁厚,宽宏大量,而且为人正直;与其说他不曾背离正道,不如说他一直在正道上孜孜前行;任何人都不会觉得马克西默斯看低了自己,或者敢自夸说自己比他更好。此外,他也是一个极其幽默的人。”

人终将一死,物质世界变化无常。斯多葛派强调的是内心的修炼。强调“德行”。

如同论语一样,很多的格言警句。以下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几句。

6.6 最高尚的报复就是不要变成你敌人那样的人

6.21 如果有人能证明我的某些想法是错误的,那么我将欣然接受。因为我追求的是真理,真理不会伤害任何人。除了那些执迷不悟,知错不改的人。

6.55 如果水手辱骂舵手,或者病人辱骂医生,那只能有一个后果。舵手还能保证船员的安全吗?医生还能保证病人的健康吗?

7.3 一个人的价值可以用他自己专注的事情来衡量。

7.36"行善而受谤,乃是帝王的本分。“--安提斯泰尼

7.55 人本性的三个原则:为他人谋利;摈弃身体感官的欲望;不要轻率地做出判断,不要听信谗言。

7.61 生活地艺术与其说像跳舞,不如说更像角力,因为人生不可预见,必须牢牢站稳脚跟,准备应付四面八方地攻击。

8.1 何谓幸福:按照人的本性去行事。如何?遵循善恶的原则:如果一样事物不能使人得到公正、节制、勇敢和自由,那么就不能算是善的。

8.26 一个人若是做真正的人应作的事情,便能得到快乐。人应做的工作就是:对人有爱,轻视感官享受,做明晰正确的判断,时时记着要遵从宇宙的本性,以及合于宇宙本性的一切。

8.33 接受时没有一丝傲慢,放弃时也决不留恋。

8.38 如果你眼光敏锐,就要用它去看,去做正确的判断;如果你缺乏敏锐的眼光,就请别人当你的参谋。

10.8 作者提出的美德“善良、谦逊、真诚、审慎、体谅、超脱”

10.12 态度从容不迫、行动果断迅速,外表轻松愉快、内心镇定自若。

11.9 不仅要让自己的判断和行为时时公正稳妥,还要始终友善地对待那些试图阻止你或者在其他事情上使你恼怒的人。因为向这些人发火,和你因为害怕他们而放弃了自己的道路一样,也是一种软弱的表现。因为有两种人都放弃了自己的职责:一种是胆小怕事的懦夫,一种是众叛亲离的勇士。

11.19 四种偏离正道的情况。当你发现:这样的想法是不必要的;这个念头不利于与众人和谐相处;你打算说的话不是出于本意;不要自怨自艾,因为这只能说明你内部较神圣的部分已经屈服于那较为低级和容易衰朽的部分,成为肉体和感官享乐的俘虏。

3.5 做事不要违心,不要自私,不要轻率,不要三心二意;不要用华丽的言辞来装饰你的思想,也不要喋喋不休或好管闲事。而且要让内心的神明督促你,做一个男子汉,一个成熟的人、一个堂堂正正的罗马人、一个统治者,安守你的岗位,一旦受到生活的召唤,也能够随时放弃,无需宣誓也无需别人的证言。同时保持乐观吧,不要依赖别人的帮助和安慰。总之,要自己站得顶天立地,而不是靠别人搀着扶着。

3.7 不要认为以下的事情对你有利:那些会让你违背诺言,行为不当,憎恨、猜疑和诅咒他人,做事不光明正大,或者怀有不可告人的欲望的事。因为那些极为看重自己的智慧并且相信自己有判断力的人,从不装腔作势、乱发牢骚,既不刻意独处,也不一定要混迹于众人之中;

以上就是关于《沉思录》的个人总结。阅读的过程很有趣,一个两千年前的古罗马人,他的很多想法让我想起了远在另一个大陆的中国先贤。有和老子《道德经》里面类似的比喻,有和孔子《论语》中异曲同工的说法。有的时候在想,他们会不会有什么交集?查了一些资料,奥勒留曾经和中国的汉朝建立过外交。但是文化层面是否有更深入的沟通,我不得而知,可能真理是共通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