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翟志敏教授:權衡利弊,減少恐慌,淋巴瘤患者須知

新型冠狀病毒(簡稱“新冠”)阻擊戰已持續數日,全國範圍內都在積極響應疫情防護政策。淋巴瘤患者如何平衡就醫感染風險與延期就醫疾病進展風險成為一大議題。同時,如何完善淋巴瘤患者防護、開展診療成為基層醫院需要直面的問題。近日,【腫瘤資訊】特邀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翟志敏教授進行電話採訪,就淋巴瘤患者如何正確防護與就診提出指導性建議。


「疫情之下」翟志敏教授:權衡利弊,減少恐慌,淋巴瘤患者須知

崔志敏教授簡介

疫情之下,入院前需嚴格篩查

翟志敏教授:目前需入院治療的淋巴瘤患者通過我院制定的篩查程序後可收治入院,也就是說,患者在入院前首先需嚴格排查其武漢接觸史,其次需詢問有無發熱、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狀,當然也不能遺漏腹瀉、肌肉痠痛、乏力等非典型症狀,最後需至指定門診進行基本篩查,排除疫區接觸史,肺炎症狀者完善血常規檢查即可收住入院。若患者有疫區接觸史或者發熱等症狀,需進一步行肺部CT檢查,疑似病例需隔離。目前無新冠肺炎診斷依據的初發及再治療患者均可住院診治。

評估病情,預測風險,權衡利弊,制定個體化方案

翟志敏教授:淋巴瘤患者至當地醫院診治時需注意: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是,做好防護措施,儘量排除新冠肺炎感染的可能性;第二,權衡原發病與治療的風險比,即對病情進行全面評估,與治療相關風險進行比較,權衡利弊,做出合理的恰當選擇。若為高度侵襲性淋巴瘤患者,並且目前病情有進展趨勢或有活動性進展,建議在排除新冠肺炎的前提下,按診療指南規範治療,儘量降低治療相關風險。

若高度侵襲性淋巴瘤患者現病情穩定,或惰性淋巴瘤患者,當地醫院收治後應主要進行心理疏導,不急於採取風險較高的化療方案,可減低化療強度,或以支持治療為主。當地醫院的醫生應在對患者病情進行全面評估後,制定出現有醫療資源可應對治療相關風險的最佳個體化治療方案,其中最關鍵的是全面、細緻地進行病情評估及治療相關風險預測。疫情之下,患者難免恐慌,管控措施下不能有效保證家屬陪護;更重要的是血製品短缺,化療後骨髓抑制期血製品可及性不能保證。在醫療資源不足的情況下,治療後出現嚴重合並症或骨髓抑制會給患者帶來極大風險。

口服藥物,支持治療,居家休養,減少恐慌

翟志敏教授:在居家治療方面,首先對於既往接受過來那度胺、伊布替尼等口服藥物治療的患者,若目前身邊有藥可繼續在家服用,但需注意定期監測血常規,以防藥物引起血細胞下降導致抵抗力降低。其次,因淋巴瘤患者免疫力低下,我個人建議若條件允許可使用丙種球蛋白或胸腺肽支持治療,以提高免疫力和應激能力。第三,建議患者居家休養,加強營養,減少恐慌,做好防護。若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不必緊張,可至指定醫院的發熱門診就診。如濾泡淋巴瘤、黏膜相關淋巴瘤等非侵襲性淋巴瘤患者,不需化療僅靶向治療即可獲得較好療效,且治療不影響血細胞、免疫力的情況下,仍可至原醫院接受CD20單抗、靶向口服藥等治療,治療後回家休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